曹仲清;曾光;丁诤
目的 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组(观察组)与开胸手术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2种手术方式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无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时间、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 2组患者CRP、TNF-α以及IL-6水平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2组患者复发率及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视辅助胸腔镜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创伤小、急性期反应低,疗效肯定,可作为常规治疗方式.
作者:陈建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夜香树花甾体皂苷(SSFCN)抑制K562细胞增殖及作用机制.方法 夜香树花用有机溶剂提取、分离并鉴定SSFCN,体外培养K562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测定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图谱的变化,Western blot 法检测用SSFCN处理的K562细胞AKt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SSFCN能显著抑制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生长,作用后细胞生长有明显凋亡特征性改变,凋亡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60 mg/L 的SSFCN作用K562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现亚G1峰及DNA电泳呈梯形条带.Western blot 结果表明,SSFCN处理K562细胞72 h后,K562细胞p-AKt磷酸化水平明显下调.结论 SSFCN具有抑制K562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SSFCN通过抑制K562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K562细胞增殖.
作者:罗发军;赵世元;钟振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理类型以鳞癌和腺癌多见,预后极差,其自然病程仅6~8月,5年生存率5%~7%[1-2].一旦确诊70%~80%已属中晚期, 大部分已失去根治性切除机会,即使是分期很早的患者, 仍有近50%在5年内复发.目前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尤其是同步放化疗是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模式.回生口服液为抗肿瘤中成药,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增强免疫细胞活性等作用.2010年1月-2011年3月我们将回生口服液用于30例适形放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玖;艾淑颖;周勇;何清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蒽环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8例乳腺癌患者组织石蜡标本进行TopoⅡα表达的检测,并对其表达状态与蒽环类药物疗效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opoⅡα阳性患者蒽环类化疗疗效高于阴性患者(P<0.05),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化疗有效患者中TopoⅡα阳性率高,而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化疗疗效与TopoⅡα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TopoⅡα可作为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预测蒽环类药物对于化疗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作者:肖华伍;欧阳取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42例食管癌患者(A组)术中经幽门后至空肠上段留置胃管(鼻空肠管)(EN组),对照组(B组)42例患者未进行肠内营养(PN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营养支持费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食管癌患者术中顺利留置胃管营养管,EN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体重、人血白蛋白水平术后第7 d、第21 d EN组明显高于PN组(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减少(P<0.05);术后第7 d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EN 组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胃管在幽门后-空肠上段行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其康复,能减少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手术成功率提高,是1种既经济又简单、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作者:王庆淮;吴勋宁;谭宁;滕泽林;蒙伟平;冯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对我院收治80例老年晚期肺癌合并院内肺部感染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均经临床、X线、CT、病理等检查确诊.男性54例,女性26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1岁.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71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71例宫颈癌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SCCAg水平、FIGO分期、病理分型、肌层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年龄、手术切缘与淋巴结转移不具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SCCAg水平、脉管侵犯、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以及分化程度5个因素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治疗前SCCAg>4 ng/ml、宫颈浸润深度≥肌层1/2、脉管侵犯、FIGO分期较晚及细胞分化程度较高是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蒋乐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TLR4在人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其病理特征的相关分析.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6例胰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及36例癌旁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结果 胰腺癌组织组TLR4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1.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组(38.9%)和正常组织组(0),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4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及TNM分期存在相关性(P<0.05).TLR4表达阳性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短于TLR4表达阴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4在胰腺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与胰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黄喆;郭克建;何三光;刘放;林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1例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11例患者中,霍奇金淋巴瘤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9例(B细胞性4例,T细胞性4例,未分型1例).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咳嗽,咳痰,胸背部疼痛.影像学多表现为肺部肿块,边缘不规则,增强可强化,部分伴有肺不张.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6例化疗的同时接受了放疗,3例仅接受了化疗,2例霍奇金淋巴瘤只接受了化疗.除了1名患者因各种因素造成脱落随访外,剩余10例随访患者的总生存期为15~10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4.5个月).结论 肺内淋巴瘤患者临床表、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易误诊,治疗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
作者:杨华;陈建华;罗永忠;文晓萍;王伟;周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节律性化疗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研究.方法 对8例初治伴严重并发症老年MM患者均给予节律性化疗:硼替佐米1 mg/m2·qw +地塞米松10 mg/qw,4周为1个疗程(VD),休息1个月,重复上述方案,共化疗6个疗程.结果 8例患者中有效率为100%.1~2个疗程后完全缓解6例,完全缓解率为75%,另2例患者化疗1~2个疗程后获得部分缓解,但分别于化疗后6个月~1年死于感染和出血.结论 硼替佐米节律性化疗对伴有严重并发症的MM患者,疗效显著,且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节律性化疗在MM中的作用机制与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是否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王晓莉;邱元芝;王爱平;方静;付强;方小琳;喻杰;郭猷殚;邢卫平;吴雅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与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30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2组子宫内膜标本中ER、PR、STAT3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相关性.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STAT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中STAT3、ER表达均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PR则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均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知,STAT3与ER激素呈正相关(γ= 0.452,P=0.000),与PR激素无关(γ=0.1378,P=0.071).结论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ER、PR、STAT3过度表达有关,而STAT3的表达与雌激素调控有密切关系.
作者:黄裕;姜青明;王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方法 对64例胃癌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腹腔镜组,n=33)和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开腹组,n=31)治疗,然后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肿瘤上切缘长度、肿瘤下切缘长度都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胃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止痛剂注射次数以及并发症等方面均显著好于开腹组患者(P<0.05).但是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患者(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创伤小、淋巴结清扫彻底、患者反应轻、术后恢复快,能达到肿瘤根治原则,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正东;陈本鑫;陈霖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 将106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VAMT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①2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开胸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③随访18个月,2组患者复发率、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随访期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VAMT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峰;彭晓;匡裕康;王东升;田卫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以5-Fu为基础的化疗联合盆腔照射是Ⅱ期和(或)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标准治疗方案[1].艾迪注射液与放化疗起协同抗癌作用[2-4].为此,我们采用艾迪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患者,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林林;刘小红;丁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老年肺癌手术治疗中的优势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至100例70岁以上的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VATS组)50例和传统后外侧切口组(TPI组)50例.结果 VATS组在手术时间与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方面与TPI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疼痛强度评分等方面与TPI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在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较TPI组都低.结论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治疗老年肺癌较传统后外侧切口术有明显的优势,能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于占武;罗全;玉寒冰;童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MRI及DCE-MRI在直肠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肠镜活检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32例,按照随机样本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行MRI检查16例,行DCE-MRI检查16例,同时选择健康志愿者10名行常规盆腔DCE-MRI扫描作为对照.对比MRI及DCE-MRI T分期和N分期诊断差异,直肠癌病灶和直肠正常肠壁的TIC参数差异.结果 MRI评价T分期有3例过高分期,2例过低分期,DCE-MRI有3例过高分期,1例过低分期,DCE-MRI对于T1-2、T3分期准确率高于MRI;MRI评价N分期有1例过高分期,4例过低分期,DCE-MRI有2例过高分期,2例过低分期,DCE-MRI对于N0、N1、N2分期准确率高于MRI(P>0.05).直肠癌病灶的SImin、SImax、SIR均高于直肠正常肠壁,而Tpeak小于直肠正常肠壁(P<0.05).结论 MRI及DCE-MRI对直肠癌进行术前分期评价具有准确、系统、科学的特点,而DCE-MRI还能反映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情况.
作者:桂冰;张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患者中82例有吸烟史,18例无吸烟史;COPD分级:15例为I级、64例为Ⅱ级、17例为Ⅲ级、4例为IV级;病理学结果:鳞癌46例、腺癌38例、小细胞癌11例、5例为其他;TNM 分期:IA+IB期24例、ⅡA+ⅡB期27例,ⅢA+ⅢB期36例、Ⅳ期13例.其中56例行手术治疗、31例给予放疗及全身化疗、4例行中医治疗、7例给予对症、支持治疗、2例自动放弃治疗.结论 COPD合并肺癌患者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检查,可提高早期确诊率,及时给予积极的合理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孙红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相关性高血压的发生,并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应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高血压发生情况及治疗方法.结果 5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后,高血压发生中位时间为46天,发生率为18.9%(10/53),其中3~4级发生率为5.7%(3/53),未出现高血压危象,给予降压治疗后血压均可控制.发生高血压者与未发生高血压者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07).结论 高血压为贝伐单抗常见不良反应,以轻中度为主,合理降压治疗后血压可控制,高血压的发生不能预测贝伐单抗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琳;严芳;沈倩;刘红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基因型分布特征.方法 对1623例患者采用导流杂交法进行21种HPV基因亚型检测.结果 ①1 623例患者中有798例检测出HPV感染,HPV DNA阳性率为49.2%.30~39岁患者HPV DNA阳性率(54.3%)高,20~29岁患者HPV DNA阳性率(27.3%)低.②798例HPV感染患者中620例(77.7%)患者单一基因型HPV感染,178例(22.3%)患者多重基因型HPV感染.③除HPV43型以外,其余20种亚型均被检测出,其中以HPV16型(55.4%)阳性率高,其余依次为HPV52型(14.9%)、HPV58型(13.7%)、HPV18型(9.1%)、HPV33型(7.5%)等.结论 年龄与HPV阳性率有一定的关系.本地区HPV感染患者以单一基因型感染为常见,主要高危型包括HPV16型、HPV52型、HPV58型等.
作者:黄秀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病理学特征以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DLBCL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0例DLBCL患者中共有47例(78.33%)侵犯淋巴结,13例(21.67%)结外侵犯.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DLBCL患者的预后因素包括年龄、临床分期、PS分级、结外病灶数、血清LDH、近期疗效.经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近期疗效、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国际预后指数(IPI)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低中危组、高中危组及高危组,各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9%(12/17)、57.14%(12/21)、41.67%(5/12)、10.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DLBCL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性放化疗或手术治疗患者.结论 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年龄、近期疗效、临床分期,采用多种方式联合治疗的方案能提高DLBCL患者临床治愈率.
作者:黄琨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