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珍
宫颈癌根治术是当前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1].由于腹部手术中腹腔暴露、手术创伤、麻醉抑制及疼痛刺激等因素,术后容易出现暂时性胃肠道功能障碍,严重的可导致腹胀、呕吐、肠梗阻等,影响术后康复.临床常通过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等方法,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探讨经腹宫颈癌根治术后咀嚼口香糖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性.
作者:万曦娣;魏晚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节律性化疗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研究.方法 对8例初治伴严重并发症老年MM患者均给予节律性化疗:硼替佐米1 mg/m2·qw +地塞米松10 mg/qw,4周为1个疗程(VD),休息1个月,重复上述方案,共化疗6个疗程.结果 8例患者中有效率为100%.1~2个疗程后完全缓解6例,完全缓解率为75%,另2例患者化疗1~2个疗程后获得部分缓解,但分别于化疗后6个月~1年死于感染和出血.结论 硼替佐米节律性化疗对伴有严重并发症的MM患者,疗效显著,且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节律性化疗在MM中的作用机制与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是否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王晓莉;邱元芝;王爱平;方静;付强;方小琳;喻杰;郭猷殚;邢卫平;吴雅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48例,按照治疗方法分组,动脉灌注组23例患者行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再行宫颈癌根治术,根治组25例患者单纯性行宫颈癌根治术,比较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疗效及2组病理结果.结果 动脉灌注组行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6例,无效0例,化疗有效率为73.91%,化疗前肿块大直径(4.12±0.71)cm,化疗后为(2.11±0.45)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灌注组化疗期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86.96%;骨髓抑制发生率91.30%,发热发生率13.04%,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动脉灌注组手术时间为(201.42±41.35)min、术中出血量为(582.39±197.35)ml、深肌层浸润率为56.52%、宫旁浸润率为4.35%、淋巴结转移率为13.04%,根治组分别为(274.37±49.50)min、(871.32±265.83)ml、64.00%、8.00%、40.00%,动脉灌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根治组(P<0.05).结论 宫颈癌术前进行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可明显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淋巴转移率,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为手术切除创造条件.
作者:高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卵巢畸胎瘤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1-2],而发生于肠系膜的畸胎瘤临床上十分罕见.肠系膜畸胎瘤缺乏特征性的症状与体征,临床医师又对此类疾病认识不足,术前往往误诊为卵巢畸胎瘤,明确诊断需要依靠术中探查及术后的病理学检查.为进一步加强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我们就肠系膜畸胎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临床治疗措施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继明;高红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71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71例宫颈癌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SCCAg水平、FIGO分期、病理分型、肌层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年龄、手术切缘与淋巴结转移不具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SCCAg水平、脉管侵犯、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以及分化程度5个因素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治疗前SCCAg>4 ng/ml、宫颈浸润深度≥肌层1/2、脉管侵犯、FIGO分期较晚及细胞分化程度较高是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蒋乐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病理学特征以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DLBCL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0例DLBCL患者中共有47例(78.33%)侵犯淋巴结,13例(21.67%)结外侵犯.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DLBCL患者的预后因素包括年龄、临床分期、PS分级、结外病灶数、血清LDH、近期疗效.经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近期疗效、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国际预后指数(IPI)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低中危组、高中危组及高危组,各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9%(12/17)、57.14%(12/21)、41.67%(5/12)、10.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DLBCL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性放化疗或手术治疗患者.结论 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年龄、近期疗效、临床分期,采用多种方式联合治疗的方案能提高DLBCL患者临床治愈率.
作者:黄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肝癌患者肝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的76例老年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肠外营养治疗.结果 ①手术前,2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拟胆碱酯酶(PCHE)、前白蛋白(P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7天,观察组TBIL、ALT显著低于对照组,ALB、PCHE、P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手术前,两组患者CD4+ 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7天,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胆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老年肝癌患者肝癌切除术后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徐国辉;吕赛平;解长佶;周铮;何均;徐宗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3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门诊体检的健康妇女135例为对照组,对2组人员的血清脂联素、空腹胰岛素和空腹血糖进行检测.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计算,对比观察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观察组空腹胰岛素水平为(11.3±2.7)μIU/mL,正常组为(6.2±1.6)μIU/mL,观察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血糖水平为(7.6±2.9)mmol/L,正常组为(4.6±0.7)m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在正常组中的表达为(6.8±1.1)mg/L,显著低于观察组的(15.3±2.3)mg/L,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OMA-IR分别为(3.5±1.8)和(1.1±0.7),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脂联素水平越低,HOMA-IR越高,两者呈明显负相关(γ=-0.379,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脂联素水平降低,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强,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及转化,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目前主要是在CT引导下进行,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肺部肿瘤的报道较少.我们对21例肺部肿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RFA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赖全图;顾萍;陈卫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5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65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50例拒绝了术后化疗.对影响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的客观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电话随访拒绝化疗患者的主观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BMI、BSA、年龄及并发症是影响患者化疗依从性的独立因素(均P<0.05).主观因素方面,有12例(60.0%)Ⅱ期结直肠癌患者拒绝化疗是因为医生的建议程度不够.患者的恐惧心理(20.0%,3/15)、经济条件(20.0%,3/15)及对预后的绝望情绪(27.3%,3/11)是影响Ⅲ、Ⅳ期患者接受化疗的主要原因.结论 患者的性别、BMI、BSA、年龄、并发症是影响高龄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依从性的客观指标.对于Ⅱ期患者,医生对化疗的建议程度应该加强;对于Ⅲ期患者,应调节患者负性情绪.
作者:姚勤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夜香树花甾体皂苷(SSFCN)抑制K562细胞增殖及作用机制.方法 夜香树花用有机溶剂提取、分离并鉴定SSFCN,体外培养K562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测定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图谱的变化,Western blot 法检测用SSFCN处理的K562细胞AKt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SSFCN能显著抑制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生长,作用后细胞生长有明显凋亡特征性改变,凋亡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60 mg/L 的SSFCN作用K562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现亚G1峰及DNA电泳呈梯形条带.Western blot 结果表明,SSFCN处理K562细胞72 h后,K562细胞p-AKt磷酸化水平明显下调.结论 SSFCN具有抑制K562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SSFCN通过抑制K562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K562细胞增殖.
作者:罗发军;赵世元;钟振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改良Ivor-Lewis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采用改良Ivor-Lewis手术治疗的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结果 术后10例出现并发症,占16.1%.死亡2例,占3.2%.淋巴结转移率58.0%,上纵隔转移率低(16.5%),下纵膈转移率高(40.9%).全组平均生存时间为(52.06±3.21)个月,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2%、24.5%.Ⅰ、Ⅱ、Ⅲ期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4%和70.5%、49.3%和27.5%、36.2%和12.6%.结论 改良Ivor-Lewis手术具有良好的手术视野,淋巴结清扫彻底的优点,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期,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鳞癌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彪;唐震;刘学刚;王祖义;李小军;贡会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组(观察组)与开胸手术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2种手术方式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无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时间、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 2组患者CRP、TNF-α以及IL-6水平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2组患者复发率及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视辅助胸腔镜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创伤小、急性期反应低,疗效肯定,可作为常规治疗方式.
作者:陈建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蒽环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8例乳腺癌患者组织石蜡标本进行TopoⅡα表达的检测,并对其表达状态与蒽环类药物疗效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opoⅡα阳性患者蒽环类化疗疗效高于阴性患者(P<0.05),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化疗有效患者中TopoⅡα阳性率高,而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化疗疗效与TopoⅡα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TopoⅡα可作为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预测蒽环类药物对于化疗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作者:肖华伍;欧阳取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有1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行子宫病灶切除术.13例术前彩超均提示子宫存在病变,其中8例(61.5%)术后病理提示为坏死组织,5例(38.5%)可见滋养细胞.8例无滋养细胞残留的患者中2例(25.0%)HCG阳性,5例术后病理可见滋养细胞患者中有4例(80.0%)HCG阳性,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虽以化疗为主,但手术治疗仍有重要价值.
作者:喻金梅;安云婷;邹美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38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6%,对照组为60.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感觉神经异常、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口腔黏膜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18.4%、21.0%、50.0%、21.0%、31.6%、18.4%,对照组依次为57.9%、60.5%、73.7%、44.7%、52.6%、39.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PFS和OS依次为(5.5±1.2)、(10.5±2.2)个月,对照组依次为(3.5±1.2)、(8.3±2.3)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能有效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卓恩挺;陈雪莲;王连臣;刘松平;符国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与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30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2组子宫内膜标本中ER、PR、STAT3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相关性.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STAT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中STAT3、ER表达均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PR则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均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知,STAT3与ER激素呈正相关(γ= 0.452,P=0.000),与PR激素无关(γ=0.1378,P=0.071).结论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ER、PR、STAT3过度表达有关,而STAT3的表达与雌激素调控有密切关系.
作者:黄裕;姜青明;王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1种疼痛剧烈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在临床观察到许多带瘤生存的老年患者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皮肤带状疱疹感染,发病后临床症状较多,持续时间较长,并发症及后遗症较常见.2011年6月到2013年2月我科应用日达仙联合阿昔洛韦对合并带状疱疹的老年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绢;寇光;陈发秀;邱元芝;彭乐;魏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Ang-2、VEGF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及两者与胃癌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对6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癌周淋巴管阳性表达及胃癌组织中Ang-2、VEGF的阳性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的Ang-2、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和54.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Ang-2、VEGF表达与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Ang-2阳性表达组淋巴管密度平均为(15.32±3.25)个,显著高于阴性组的(12.65±2.51)个,P<0.05;而VEGF阳性表达组淋巴管密度平均为(15.06±3.17)个,显著高于阴性组的(12.48±2.49)个,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中Ang-2、VEGF能够促进癌周微淋巴管的生成,从而促进胃癌淋巴结转移.Ang-2、VEGF有望成为预测淋巴管生成以及淋巴管转移的重要指标.
作者:施怡;李勇;陈石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头颈部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0%,放射治疗、放化疗同步、放疗后化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头颈部肿瘤放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当放疗累积剂量达到30~40 Gy时,炎症可累及全部口腔黏膜,出现弥漫性糜烂、充血.患者因疼痛而影响进食或吞咽困难,重者营养不良无法进行放疗[1].我科至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选择9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的患者,其中45例使用自制的康复新复合液、45例使用口泰漱口液,在放疗5次达到DT 10 Gy后分别含漱,直至放疗结束.自制康复新复合液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汪德文;高宏;郑亚君;范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