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21例治疗报告

廖剑锋;李剑琴;许颖思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诊治
摘要: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位于体表,早期易发现,但临床上常因与其他体表良性肿瘤(如皮脂腺囊肿、脂肪瘤)相混淆而被误诊.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切除不彻底极易复发,多次复发可能导致远处转移,但如处理得当,亦可完全治愈.本院1988年~2011年共收治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21例,现报告如下.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CT增强剂对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

    目的 探讨CT增强剂对食管癌靶区及各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择食管癌患者10例,分别采集CT平扫和CT增强扫描的断层图像,然后将图像传入计划系统.分别在增强CT上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和设计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并将勾画轮廓及计划复制到CT平扫上重新计算.对2套计划得出的剂量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靶区在D2%、D50%、D95%、D98%、Body95%、CI和HI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危及器官肺V5、V20 及Dmean;心脏V40及Dmean;脊髓大剂量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Body、PTV、肺、心脏的CT值和电子密度在增强时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注射造影剂对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很小,临床上可以接受这样的误差.

    作者:朱鹭超;石丽婉;傅丽蓉;林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蛋白表达与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的表达及其与铂类化疗药物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蛋白表达.所有患者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化疗.结果 69例晚期NSCLC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9.13%(27/69),鳞癌为41.94%(13/31),腺癌为36.84%(14/38),ERCC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无关(χ2=0.1859,P=0.6663).鳞癌患者ERCC1蛋白表达阴性者化疗有效率为44.44%,ERCC1阳性者化疗有效率为7.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8);腺癌患者ERCC1表达阴性者化疗有效率为33.33%,ERCC1表达阳性者化疗有效率为21.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82).不论鳞癌还是腺癌患者,ERCC1表达对患者生存期均无明显影响(P均>0.05).结论 ERCC1蛋白表达与晚期NSCLC患者的化疗疗效密切相关,尤其是鳞癌患者.

    作者:伍建蓉;郑玲;谷焰;王晓毓;白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乳铁蛋白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也分布在其他分泌液(泪液、精液、胆汁、关节液、唾液、胰液、鼻腔分泌液、羊水等)中.乳铁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抗氧化,抗真菌活性、抗病毒活性,抗微生物活性等,近年来研究表明,乳铁蛋白还具有抗肿瘤作用[1].

    作者:李一丁;赵先英;贺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食管癌放疗等中心技术与固定源皮距给角定位技术结合的应用

    癌症的放射治疗中,模拟定位的技术水平与放疗的效果有紧密的联系[1].我们就等中心技术结合固定源皮距给角定位技术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作如下叙述.

    作者:曹舜翔;应惟良;丁生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凝溶胶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凝溶胶蛋白(gelsolin,GSN)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8例胃癌组织中GSN表达情况.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12例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GSN表达情况.结果 GSN表达与胃癌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密切相关(P<0.05).中低分化肿瘤GS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高分化肿瘤,晚期胃癌(Ⅲ+Ⅳ)中GS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早期胃癌(Ⅰ+Ⅱ),淋巴结转移患者GS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结论胃癌组织中GSN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并随肿瘤进展及分化程度降低而下降,GSN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抑制作用.

    作者:李俊华;袁向亮;沈立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VEGF-C及癌周淋巴管密度与头颈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及癌周淋巴管密度(P-LVD)与头颈鳞癌(HNSC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4例HNSCC组织中VEGF-C及癌周LYVE-1的表达,幷计算P-LVD,分析P-LVD及VEGF-C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04例HNSCC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头颈部黏膜组织(74.04% vs 0,P<0.05).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对LYVE-1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 分析显示,癌周组织P-LVD高于癌内及正常组织(P<0.05),而VEGF-C阳性表达者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者P-LVD分别显著高于VEGF-C阴性表达者和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HNSCC中VEGF-C表达及P-LVD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对判断肿瘤侵袭、转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邓莅霏;齐淑轶;刘学明;石冬梅;高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乳腺癌硬膜外麻醉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乳腺癌根治术胸段硬膜外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根治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0.18%罗哌卡因组(R1)和0.375%罗哌卡因组(R2),每组60例.T2~3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5~4.0 cm,每组先经硬膜外导管注入相应浓度的麻药试验量5 ml,观察5 min,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后,R1组再注入0.18%罗哌卡因15 ml,R2组再注入0.375%罗哌卡因7~10 ml,用针刺法测定麻醉平面,15 min后未能达到预期平面者再追加5~10 ml,麻醉间隔45~70 min追加5~15 ml.术中以切皮、电灼时患者的表情和主诉来判断镇痛效果.常规给氧、监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呼吸及血气等.结果 两组剂量无明显差异,麻醉镇痛效果相近;而阻滞范围 R1组广于R2组、副作用R1组明显小于R2组.结论 0.18%和0.375% 2种浓度和容量的罗哌卡因,对上胸段乳腺癌硬膜外麻醉可产生相同的镇痛作用,但0.18%低浓度大容量的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轻微,对呼吸和心交感神经抑制甚微,阻滞平面宽,其安全性明显优于0.375%罗哌卡因组.

    作者:殷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卵巢癌组织中HE4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目的 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卵巢组织中HE4蛋白表达水平,其中47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以下简称卵巢癌组织)、2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结果 正常卵巢组织、上皮性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及卵巢癌组织中HE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10.0%(2/20)和74.5%(35/47),卵巢癌组织中HE4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正常卵巢组织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HE4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晚期组(Ⅲ/Ⅳ期)HE4阳性率[89.5%(17/19)]较早期组(Ⅰ/Ⅱ期)[57.1%(16/28)]明显增高(P<0.05);中、低分化组其阳性率[92.6%(25/27)]较高分化组[65.0%(13/20)]明显增高(P<0.05);淋巴结转移组其阳性率[72.4%(21/29)]较无淋巴结转移组[38.9%(7/18)]明显增高(P<0.05).HE4表达与卵巢癌患者年龄无关(P>0.05).结论 HE4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细胞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HE4可作为预测卵巢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丹丹;李燕华;张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6例.行肠镜下电切术7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2例,肠段切除术2例,根治性手术5例,全结肠切除术1例,剖腹探查术1例.结果 18例中术前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术后病理结果为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6例,术后病理结果为腺癌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中50%病理结果为腺癌.结论 术前高度怀疑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实为腺癌,如果不涉及保肛问题,宜首选病变肠段切除,如术前或术中可确诊为腺癌,则应行根治性切除手术.

    作者:肖幼华;蔡联明;李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循环核酸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循环核酸是指存在于血浆或血清等体液中的细胞外游离状态的核酸.早在1948年,Mandel与Métais[1]首次发现了人类血液中循环核酸的存在,但当时并未引起学术界太大的关注.直到1994年,肿瘤患者血液中RAS基因片段的检测及应用[2],医学界才重新认识到循环核酸的重要性.鉴于循环核酸在肿瘤无创诊断及连续检测等方面的优势,它正逐渐成为国内外肿瘤学界研究的热点.

    作者:范洪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术后早期应用呼吸机治疗老年肺癌227例临床体会

    老年人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已成为老年患者癌相关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老年肺癌患者开胸手术后并发症较多,特别是低肺功能的老年肺癌患者,其手术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现将我科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并有记录的70岁以上低肺功能的老年肺癌患者227例术后早期使用呼吸机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昌莹;匡裕康;黄建;何枝生;朱剑锋;江峰;王欢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急性脑出血患者IL-6和TNF-α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急性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多见于老年人,其死亡率高,易致残.早期预测急性脑出血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对指导临床工作具有较大意义.近年来研究显示炎症反应在急性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通过检测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浆中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评价其对急性脑出血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健;陈干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治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均手术治疗,病理诊断:分叶状纤维瘤24例;叶状囊肉瘤6例,其中低度恶性1例,中度恶性3例,高度恶性2例.有3例行肿块切除后局部复发,再行扩大切除.结论 乳腺分叶状肿瘤病理诊断复杂,空芯针穿刺活检及冰冻切片诊断价值有限,选择合理术式是预后关键.

    作者:颜晓敏;杨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XRCC1194Arg/Trp基因多态与晚期乳腺癌患者铂类方案近期疗效的相关研究

    目的 研究XRCC1 194Arg/Trp基因多态与晚期乳腺癌铂类方案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5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含铂类方案一线治疗,分析XRCC1 194Arg/Trp基因多态与患者临床获益率及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Arg/Arg、Arg/Trp和Trp/Trp基因型临床获益组和非临床获益组分布频率分别为30.6%、55.6%、13.8%和55.0%、35.0%、10.0%.Trp/Trp+Arg/Trp基因型患者临床获益率高于Arg/Arg型患者,分别为73.5%和50.0%,经年龄、术时分期校正后,P=0.055.Trp/Trp+Arg/Trp及Arg/Arg基因型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3.5%和34.1%,无显著性差异(P=0.460).结论 XRCC1 194Arg/Trp基因多态可能成为晚期乳腺癌患者铂类方案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作者:廖瑜倩;万以叶;彭丽香;芦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α-及β-catenin在胃癌淋巴结转移癌中的再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α-及β-catenin在进展期胃癌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中的再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了86例进展期胃癌原发灶及其相应淋巴结中α-及β-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 37例(43.02%) 进展期胃癌转移淋巴结中α-及β-catenin再表达阳性,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 P<0.05),转移淋巴结内α-catenin再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 P<0.05 ),转移淋巴结内β-catenin再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无关 (P>0.05 ),α-及β-catenin再表达与肿瘤大小及浸润程度无关 ( P>0.05 ).结论 转移淋巴结中α-及β-catenin再表达是进展期胃癌发生中的重要事件,在胃癌的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联合评价两者的功能具有更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霍建设;张宇龙;张国栓;崔专义;王桂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椎体成形结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脊柱为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多预后不良,生存时间平均5~6个月[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延长,晚期骨转移患者日益增多,尤其是脊柱转移瘤.目前,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方法主要有:放疗、化疗、外科手术、微创椎体成形等.2007年2月至2012年5月,我们在CT引导下行椎体成形结合放射性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8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景山;柯文坤;胡静君;何秀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老年乳腺癌36例治疗体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女性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乳腺癌患者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对大手术的创伤和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下降,手术治疗的风险大,并发症多.因此,重视老年乳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治疗和康复,是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现对我科2006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36例65岁以上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施晓辉;王大鹏;哈日巴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奈达铂或顺铂联合紫杉醇同步放化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奈达铂替代顺铂与紫杉醇化疗联合同步放疗局部颈段食管癌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实验组(TN组)30例,采用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奈达铂100 mg/m2 静脉滴注,第1天,诱导化疗,每3周为1个化疗周期,共2个疗程,同期行根治性放疗.对照组(TP组)30例,采用顺铂(30 mg/m2 第1~3天) 代替奈达铂,其余治疗方法同实验组.结果 有效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66.7%和64.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 53.3% (16/30) 和48.0%(12/25),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6.7%(8/30)和36.0%(9/25),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40.0%(12/30)和32.0%(8/25),肝功损害发生率分别是6.7%(2/30)和12.0%(3/25),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由于对照组将顺铂分为3日小剂量连续使用,故2组肾毒性发生率都很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奈达铂联合紫杉醇结合同步放疗治疗局部颈段食管癌疗效确切,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邓颖;胡洪林;潘海霞;杨兰;任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Bag-1和 Caspase-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抗凋亡基因Bag-1和Caspase-3在正常大肠黏膜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及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15例正常大肠黏膜和66例大肠癌中Bag-1和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Bag-1蛋白在正常肠黏膜、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74.2%.Caspase-3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和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68.2%.Bag-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Caspase-3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大肠癌中Bag-1的表达与Caspase-3明显相关(P<0.05).结论 Bag-1和Caspase-3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Bag-1可作为判断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刘轩;李荣;郭守俊;曾红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造影剂对食管癌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

    目的 探讨增强造影剂对食管癌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方法 对10例食管癌进行CT平扫与增强造影,分别设计调强放疗计划,比较2个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受量.结果 增强影像计划的靶区大剂量、小剂量、平均剂量及中位剂量,较平扫影像计划的平均高30 cGy,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的比较无差异,增强影像计划的双肺平均剂量、心脏平均剂量受量高.2种计划的双肺V20、V30和脊髓大剂量比较无差异.结论 造影剂对食管癌调强放疗剂量有影响,但影响较小,可以直接在增强影像上设计放疗计划.

    作者:林志安;张清罗;侯如蓉;潘惠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