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α-及β-catenin在胃癌淋巴结转移癌中的再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霍建设;张宇龙;张国栓;崔专义;王桂琦

关键词:α-及β-catenin, 进展期胃癌, 转移淋巴结, 再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探讨α-及β-catenin在进展期胃癌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中的再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了86例进展期胃癌原发灶及其相应淋巴结中α-及β-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 37例(43.02%) 进展期胃癌转移淋巴结中α-及β-catenin再表达阳性,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 P<0.05),转移淋巴结内α-catenin再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 P<0.05 ),转移淋巴结内β-catenin再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无关 (P>0.05 ),α-及β-catenin再表达与肿瘤大小及浸润程度无关 ( P>0.05 ).结论 转移淋巴结中α-及β-catenin再表达是进展期胃癌发生中的重要事件,在胃癌的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联合评价两者的功能具有更重要临床意义.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伊立替康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伊立替康40 mg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腔积液的效果以及患者的耐受性.方法 对50例癌性腹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0例腹腔注入伊立替康40 mg,对照组20例腹腔注入顺铂40 mg +5-氟尿嘧啶1.0 g.结果 伊立替康组完全缓解12例(40%),部分缓解15例(50%),无效3例(10%),总有效率90%;对照组完全缓解5例(25%),部分缓解7例(35%),无效8例(40%),总有效率60%.2组有效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毒副作用伊利替康组主要表现为第3天短暂轻度腹泻(30%),短暂轻度白细胞下降(20%);对照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第2天轻度腹部不适(20%),轻度腹泻(10%).结论 伊立替康40 mg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疗效显著,毒副作用患者可耐受.

    作者:李经忠;丁西平;马林辉;吴学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治疗宫颈巨大菜花样肿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对以巨大菜花样肿块为表现的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53例巨大宫颈菜花样肿块患者,采用氟尿嘧啶缓释剂(中人氟安)局部治疗,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和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观察治疗后4周局部肿块的消退情况.结果 13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20例达到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为62.3%.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疼痛等症状的缓解率为84.9%.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对巨块型宫颈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

    作者:陈亚君;张思思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Semaphorin5A基因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Semaphorin 5A基因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RNA干扰技术,构建Semaphorin 5A-siRNA、Scrambled-siRNA表达载体,并分别转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建立Semaphorin 5A稳定表达抑制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Sema5A-si和对照组SGC7901-Scram-si胃癌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ting、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MMP2、MMP9在上述2种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应用MMP2、MMP9抗体处理胃癌细胞株,观察其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Sema5A-si和Semaphorin 5A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SGC7901-Sema5A-si中MMP9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GC7901-Scram-si中的表达水平(P<0.05),MMP2在2种胃癌细胞株中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MMP9抗体能够阻断Semaphorin 5A基因介导的胃癌侵袭和转移,MMP2抗体对Semaphorin 5A基因介导的胃癌侵袭和转移无影响.结论 Semaphorin 5A可能通过MMP9表达促进胃癌发生侵袭和转移.

    作者:许荣芬;潘国庆;张翔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术后早期应用呼吸机治疗老年肺癌227例临床体会

    老年人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已成为老年患者癌相关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老年肺癌患者开胸手术后并发症较多,特别是低肺功能的老年肺癌患者,其手术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现将我科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并有记录的70岁以上低肺功能的老年肺癌患者227例术后早期使用呼吸机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昌莹;匡裕康;黄建;何枝生;朱剑锋;江峰;王欢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EGFR信号通路与胃癌的抗EGFR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广泛表达于肺癌、乳腺癌、胃癌、前列腺癌及结直肠癌等肿瘤,与表皮生长因子等配体结合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黏附、侵袭和转移[1],现已成为这些肿瘤预后不良的标志物之一,以其为靶点的基因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文献报道EGFR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63%[2],EGFR在胃癌中过度表达,导致受体的过度激活,从而导致其下游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为胃癌治疗提供了1个靶向治疗的靶点.

    作者:刘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Bag-1和 Caspase-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抗凋亡基因Bag-1和Caspase-3在正常大肠黏膜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及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15例正常大肠黏膜和66例大肠癌中Bag-1和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Bag-1蛋白在正常肠黏膜、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74.2%.Caspase-3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和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68.2%.Bag-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Caspase-3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大肠癌中Bag-1的表达与Caspase-3明显相关(P<0.05).结论 Bag-1和Caspase-3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Bag-1可作为判断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刘轩;李荣;郭守俊;曾红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舌癌手术治疗与插植放疗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手术治疗与插植放疗对各期舌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分析133例舌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及行放疗的疗效.结果 手术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3%、67.7%,平均生存时间82.4个月;放疗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0%、35.0%,平均生存时间56.3个月,χ2=15.22,P=0.000.手术组与放疗组中Ⅰ期舌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6.0和98.9个月,P=0.703,两组中Ⅱ、Ⅲ期舌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4.0、40.2个月及88.9、29.3个月,P值分别为0.027及0.001.两组中Ⅳ期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48.7个月及27.5个月,P=0.126.结论 Ⅱ、Ⅲ期舌癌患者手术治疗疗效较放疗佳,Ⅳ期舌癌患者外放疗加插植放疗疗效良好.

    作者:张春;蔡述华;刘辉;潘建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食管癌放疗等中心技术与固定源皮距给角定位技术结合的应用

    癌症的放射治疗中,模拟定位的技术水平与放疗的效果有紧密的联系[1].我们就等中心技术结合固定源皮距给角定位技术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作如下叙述.

    作者:曹舜翔;应惟良;丁生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急性脑出血患者IL-6和TNF-α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急性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多见于老年人,其死亡率高,易致残.早期预测急性脑出血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对指导临床工作具有较大意义.近年来研究显示炎症反应在急性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通过检测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浆中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评价其对急性脑出血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健;陈干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宫腔镜技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宫腔镜诊断技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将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60例为研究组,乙组60例为对照组,比较宫腔镜下定点活检与传统分段诊刮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宫颈管受累诊断符合率.结果 宫腔镜下定点活检判断宫颈管受累符合率甲组为97.7%,乙组为91.6%.甲、乙两组术中腹腔冲洗液阳性检测率分别为8.3%和6.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腹腔冲洗液阳性患者预后与合并高危因素有关.甲组5例腹腔冲洗液检测阳性者中无1例复发,乙组4例腹腔冲洗液检测阳性者均合并高危因素,2例复发.结论 宫腔镜探查术未加剧腹腔细胞播散风险,其术前诊断率高于传统分段诊刮术,患者病情复发与宫腔镜探查术无直接关系.

    作者:潘玫;雷钧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肾结石合并肾盂鳞状细胞癌2例临床分析合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肾结石合并肾盂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机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例术前诊断为右肾结石合并肾肿瘤患者行根治性右肾切除术;另1例左肾结石伴重度积水合并感染的患者行左肾切除术,术中冷冻切片检查提示为恶性肿瘤,遂扩大手术切除范围,行根治性肾切除+输尿管部分切除术.结果 2例患者病理诊断结果均为肾盂鳞状细胞癌,1例术后6个月死于全身功能衰竭,另1例术后随访至今(20个月)无复发.结论 肾结石合并肾盂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较难,尿路造影及CT等检查结果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方法以根治性肾切除术为主.

    作者:谭公祥;余明主;熊海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α-及β-catenin在胃癌淋巴结转移癌中的再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α-及β-catenin在进展期胃癌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中的再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了86例进展期胃癌原发灶及其相应淋巴结中α-及β-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 37例(43.02%) 进展期胃癌转移淋巴结中α-及β-catenin再表达阳性,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 P<0.05),转移淋巴结内α-catenin再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 P<0.05 ),转移淋巴结内β-catenin再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无关 (P>0.05 ),α-及β-catenin再表达与肿瘤大小及浸润程度无关 ( P>0.05 ).结论 转移淋巴结中α-及β-catenin再表达是进展期胃癌发生中的重要事件,在胃癌的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联合评价两者的功能具有更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霍建设;张宇龙;张国栓;崔专义;王桂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宫腔镜检查结合诊刮在子宫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结合诊刮在子宫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单纯分段诊刮组和宫腔镜检查结合分段诊刮组术前、术后临床分期及术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单纯诊刮的患者23例诊断为子宫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76.7%,其中临床诊断为Ⅰ期、Ⅱ期的病例术后经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为70.5%、50.0%;宫腔镜检查结合分段诊刮组30例诊断为子宫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96.8%,临床诊断为Ⅰ期、Ⅱ期诊断符合率为95.2%、77.8%.2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检查结合分段诊刮可以提高子宫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的准确性.

    作者:朱烨;周璘;苏亦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21例治疗报告

    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位于体表,早期易发现,但临床上常因与其他体表良性肿瘤(如皮脂腺囊肿、脂肪瘤)相混淆而被误诊.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切除不彻底极易复发,多次复发可能导致远处转移,但如处理得当,亦可完全治愈.本院1988年~2011年共收治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2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剑锋;李剑琴;许颖思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彩超联合DSA行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恶性梗阻性黄疸为晚期恶性肿瘤压迫肝门部胆管所致的进行性加深的黄疸,既往常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行PTCD(经皮肝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011年在彩超联合DSA下行PTCD治疗的36例无法行外科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

    作者:管湘霞;涂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奈达铂或顺铂联合紫杉醇同步放化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奈达铂替代顺铂与紫杉醇化疗联合同步放疗局部颈段食管癌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实验组(TN组)30例,采用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奈达铂100 mg/m2 静脉滴注,第1天,诱导化疗,每3周为1个化疗周期,共2个疗程,同期行根治性放疗.对照组(TP组)30例,采用顺铂(30 mg/m2 第1~3天) 代替奈达铂,其余治疗方法同实验组.结果 有效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66.7%和64.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 53.3% (16/30) 和48.0%(12/25),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6.7%(8/30)和36.0%(9/25),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40.0%(12/30)和32.0%(8/25),肝功损害发生率分别是6.7%(2/30)和12.0%(3/25),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由于对照组将顺铂分为3日小剂量连续使用,故2组肾毒性发生率都很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奈达铂联合紫杉醇结合同步放疗治疗局部颈段食管癌疗效确切,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邓颖;胡洪林;潘海霞;杨兰;任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3D-CRT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数的75%左右,其中近70%患者确诊时已属于晚期,丧失手术治疗机会[1].近来,同步放化疗是不能手术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2].我科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采用含铂两药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替吉奥(S-1)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5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以下方案化疗.替吉奥胶囊每天80 mg/m2,分2次,餐后口服,第1~14天 ;奥沙利铂 130 mg/m2,静脉滴注2 h,21天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按 RECIST 1.1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5例患者均可以评价疗效.PR 16例 (45.7 %),SD 11例 (31.4 % ),PD 8例 (22.9%).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应用.

    作者:孙桂丽;王大鹏;任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蛋白表达与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的表达及其与铂类化疗药物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蛋白表达.所有患者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化疗.结果 69例晚期NSCLC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9.13%(27/69),鳞癌为41.94%(13/31),腺癌为36.84%(14/38),ERCC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无关(χ2=0.1859,P=0.6663).鳞癌患者ERCC1蛋白表达阴性者化疗有效率为44.44%,ERCC1阳性者化疗有效率为7.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8);腺癌患者ERCC1表达阴性者化疗有效率为33.33%,ERCC1表达阳性者化疗有效率为21.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82).不论鳞癌还是腺癌患者,ERCC1表达对患者生存期均无明显影响(P均>0.05).结论 ERCC1蛋白表达与晚期NSCLC患者的化疗疗效密切相关,尤其是鳞癌患者.

    作者:伍建蓉;郑玲;谷焰;王晓毓;白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6例.行肠镜下电切术7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2例,肠段切除术2例,根治性手术5例,全结肠切除术1例,剖腹探查术1例.结果 18例中术前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术后病理结果为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6例,术后病理结果为腺癌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中50%病理结果为腺癌.结论 术前高度怀疑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实为腺癌,如果不涉及保肛问题,宜首选病变肠段切除,如术前或术中可确诊为腺癌,则应行根治性切除手术.

    作者:肖幼华;蔡联明;李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