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18例临床分析

肖幼华;蔡联明;李荣

关键词:结直肠上皮内瘤变, 腺癌, 病理诊断, 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6例.行肠镜下电切术7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2例,肠段切除术2例,根治性手术5例,全结肠切除术1例,剖腹探查术1例.结果 18例中术前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术后病理结果为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6例,术后病理结果为腺癌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中50%病理结果为腺癌.结论 术前高度怀疑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实为腺癌,如果不涉及保肛问题,宜首选病变肠段切除,如术前或术中可确诊为腺癌,则应行根治性切除手术.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三阴型乳腺癌159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三阴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03年3月~2003年11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747例.根据ER、PR、Her-2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将747例乳腺癌分为2组,即ER、PR、Her-2蛋白均为阴性的三阴型乳腺癌和非三阴型乳腺癌.比较2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747例乳腺癌病例中,159例为三阴型乳腺癌[ER(-)、PR(-)、Her-2(-)],占21.3%.2组乳腺癌在组织学分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型组的组织学Ⅲ级占比高于非三阴型组.三阴型乳腺癌复发转移率高于非三阴型乳腺癌,但无统计学差异(P=0.236).结论 三阴型乳腺癌较非三阴型乳腺癌病理恶性程度高,预后更差.

    作者:李春艳;张晟;刘艳;张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来曲唑在老年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来曲唑在老年绝经后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耐受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58例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进行来曲唑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以他莫昔芬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为对照组.结果 来曲唑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他莫昔芬组(P<0.05).来曲唑组临床分期晚,ER及PR均阳性的有效率高,与HER-2表达无关.他莫昔芬组HER-2阳性的有效率低.2组治疗前后Ki-67水平均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选择来曲唑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安全,有效,尤其适合有合并症的老年体弱者.

    作者:芦珊;周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多肿瘤蛋白芯片中NSE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12多肿瘤蛋白芯片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阳性,对恶性肿瘤筛查及其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可供分析的25 076例多肿瘤蛋白芯片检测结果,统计不同人群中NSE阳性检测率以及肿瘤患者中NSE联合其它肿瘤标志物的阳性检测率.结果 虽C-12多肿瘤蛋白芯片中NSE阳性率较低(103/11 485),但恶性肿瘤患者NSE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者及正常体检者(P<0.05);在前列腺癌(3.20%)、卵巢癌(1.92%)及肺癌(1.15%)中其阳性检测率较高;NSE阳性同时伴随其他肿瘤标志物阳性,多见的是CA125(78.64%),其次为Ferritin(75.82%)、CEA(52.43%),其中NSE联合CA125检测阳性常见于肺癌.结论 C-12型多肿瘤蛋白芯片中NSE阳性检测率较低,但NSE单项检测或联合其它肿瘤标志物检测,仍可用于多种肿瘤的筛查和临床诊断中.

    作者:邹华;王东;彭韬;谢家印;杨雪琴;单锦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乳腺癌硬膜外麻醉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乳腺癌根治术胸段硬膜外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根治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0.18%罗哌卡因组(R1)和0.375%罗哌卡因组(R2),每组60例.T2~3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5~4.0 cm,每组先经硬膜外导管注入相应浓度的麻药试验量5 ml,观察5 min,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后,R1组再注入0.18%罗哌卡因15 ml,R2组再注入0.375%罗哌卡因7~10 ml,用针刺法测定麻醉平面,15 min后未能达到预期平面者再追加5~10 ml,麻醉间隔45~70 min追加5~15 ml.术中以切皮、电灼时患者的表情和主诉来判断镇痛效果.常规给氧、监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呼吸及血气等.结果 两组剂量无明显差异,麻醉镇痛效果相近;而阻滞范围 R1组广于R2组、副作用R1组明显小于R2组.结论 0.18%和0.375% 2种浓度和容量的罗哌卡因,对上胸段乳腺癌硬膜外麻醉可产生相同的镇痛作用,但0.18%低浓度大容量的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轻微,对呼吸和心交感神经抑制甚微,阻滞平面宽,其安全性明显优于0.375%罗哌卡因组.

    作者:殷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21例治疗报告

    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位于体表,早期易发现,但临床上常因与其他体表良性肿瘤(如皮脂腺囊肿、脂肪瘤)相混淆而被误诊.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切除不彻底极易复发,多次复发可能导致远处转移,但如处理得当,亦可完全治愈.本院1988年~2011年共收治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2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剑锋;李剑琴;许颖思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XRCC1194Arg/Trp基因多态与晚期乳腺癌患者铂类方案近期疗效的相关研究

    目的 研究XRCC1 194Arg/Trp基因多态与晚期乳腺癌铂类方案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5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含铂类方案一线治疗,分析XRCC1 194Arg/Trp基因多态与患者临床获益率及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Arg/Arg、Arg/Trp和Trp/Trp基因型临床获益组和非临床获益组分布频率分别为30.6%、55.6%、13.8%和55.0%、35.0%、10.0%.Trp/Trp+Arg/Trp基因型患者临床获益率高于Arg/Arg型患者,分别为73.5%和50.0%,经年龄、术时分期校正后,P=0.055.Trp/Trp+Arg/Trp及Arg/Arg基因型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3.5%和34.1%,无显著性差异(P=0.460).结论 XRCC1 194Arg/Trp基因多态可能成为晚期乳腺癌患者铂类方案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作者:廖瑜倩;万以叶;彭丽香;芦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宫腔镜技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宫腔镜诊断技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将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60例为研究组,乙组60例为对照组,比较宫腔镜下定点活检与传统分段诊刮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宫颈管受累诊断符合率.结果 宫腔镜下定点活检判断宫颈管受累符合率甲组为97.7%,乙组为91.6%.甲、乙两组术中腹腔冲洗液阳性检测率分别为8.3%和6.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腹腔冲洗液阳性患者预后与合并高危因素有关.甲组5例腹腔冲洗液检测阳性者中无1例复发,乙组4例腹腔冲洗液检测阳性者均合并高危因素,2例复发.结论 宫腔镜探查术未加剧腹腔细胞播散风险,其术前诊断率高于传统分段诊刮术,患者病情复发与宫腔镜探查术无直接关系.

    作者:潘玫;雷钧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培美曲塞致Ⅳ度骨髓抑制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77岁.因咳嗽、咳痰10天,痰血2天入院.患者于2012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痰,偶伴胸背疼痛,8天后出现痰中带血丝,摄胸片示左肺多发软组织影,于2012年2月来我院诊治.入院后胸部CT示左肺各肺叶可见多个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较清,边缘不规则,周围可见毛刺,较大1个位于左上叶,大小约为6.9 cm×6.4 cm,肺门及纵膈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作者:刘晓钰;刘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凝溶胶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凝溶胶蛋白(gelsolin,GSN)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8例胃癌组织中GSN表达情况.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12例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GSN表达情况.结果 GSN表达与胃癌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密切相关(P<0.05).中低分化肿瘤GS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高分化肿瘤,晚期胃癌(Ⅲ+Ⅳ)中GS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早期胃癌(Ⅰ+Ⅱ),淋巴结转移患者GS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结论胃癌组织中GSN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并随肿瘤进展及分化程度降低而下降,GSN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抑制作用.

    作者:李俊华;袁向亮;沈立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椎体成形结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脊柱为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多预后不良,生存时间平均5~6个月[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延长,晚期骨转移患者日益增多,尤其是脊柱转移瘤.目前,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方法主要有:放疗、化疗、外科手术、微创椎体成形等.2007年2月至2012年5月,我们在CT引导下行椎体成形结合放射性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8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景山;柯文坤;胡静君;何秀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奈达铂或顺铂联合紫杉醇同步放化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奈达铂替代顺铂与紫杉醇化疗联合同步放疗局部颈段食管癌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实验组(TN组)30例,采用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奈达铂100 mg/m2 静脉滴注,第1天,诱导化疗,每3周为1个化疗周期,共2个疗程,同期行根治性放疗.对照组(TP组)30例,采用顺铂(30 mg/m2 第1~3天) 代替奈达铂,其余治疗方法同实验组.结果 有效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66.7%和64.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 53.3% (16/30) 和48.0%(12/25),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6.7%(8/30)和36.0%(9/25),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40.0%(12/30)和32.0%(8/25),肝功损害发生率分别是6.7%(2/30)和12.0%(3/25),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由于对照组将顺铂分为3日小剂量连续使用,故2组肾毒性发生率都很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奈达铂联合紫杉醇结合同步放疗治疗局部颈段食管癌疗效确切,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邓颖;胡洪林;潘海霞;杨兰;任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3D-CRT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数的75%左右,其中近70%患者确诊时已属于晚期,丧失手术治疗机会[1].近来,同步放化疗是不能手术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2].我科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采用含铂两药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治疗宫颈巨大菜花样肿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对以巨大菜花样肿块为表现的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53例巨大宫颈菜花样肿块患者,采用氟尿嘧啶缓释剂(中人氟安)局部治疗,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和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观察治疗后4周局部肿块的消退情况.结果 13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20例达到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为62.3%.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疼痛等症状的缓解率为84.9%.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对巨块型宫颈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

    作者:陈亚君;张思思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协同刺激分子B7-H4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位于盆腔,由于缺乏早期临床症状及有效的诊断方法,大约70%的患者就诊时已属于晚期,其5年存活率不足30%[1,2],若能早期诊断,其5年存活率将增加至80%[2].

    作者:徐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老年乳腺癌36例治疗体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女性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乳腺癌患者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对大手术的创伤和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下降,手术治疗的风险大,并发症多.因此,重视老年乳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治疗和康复,是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现对我科2006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36例65岁以上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施晓辉;王大鹏;哈日巴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造影剂对食管癌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

    目的 探讨增强造影剂对食管癌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方法 对10例食管癌进行CT平扫与增强造影,分别设计调强放疗计划,比较2个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受量.结果 增强影像计划的靶区大剂量、小剂量、平均剂量及中位剂量,较平扫影像计划的平均高30 cGy,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的比较无差异,增强影像计划的双肺平均剂量、心脏平均剂量受量高.2种计划的双肺V20、V30和脊髓大剂量比较无差异.结论 造影剂对食管癌调强放疗剂量有影响,但影响较小,可以直接在增强影像上设计放疗计划.

    作者:林志安;张清罗;侯如蓉;潘惠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彩超联合DSA行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恶性梗阻性黄疸为晚期恶性肿瘤压迫肝门部胆管所致的进行性加深的黄疸,既往常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行PTCD(经皮肝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011年在彩超联合DSA下行PTCD治疗的36例无法行外科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

    作者:管湘霞;涂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IVF-ET双胎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妊娠期卵巢癌的发病率为1/12 000~1/20 000,是妊娠期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关系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1例IVF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范翠芳;刘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蛋白表达与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的表达及其与铂类化疗药物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蛋白表达.所有患者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化疗.结果 69例晚期NSCLC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9.13%(27/69),鳞癌为41.94%(13/31),腺癌为36.84%(14/38),ERCC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无关(χ2=0.1859,P=0.6663).鳞癌患者ERCC1蛋白表达阴性者化疗有效率为44.44%,ERCC1阳性者化疗有效率为7.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8);腺癌患者ERCC1表达阴性者化疗有效率为33.33%,ERCC1表达阳性者化疗有效率为21.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82).不论鳞癌还是腺癌患者,ERCC1表达对患者生存期均无明显影响(P均>0.05).结论 ERCC1蛋白表达与晚期NSCLC患者的化疗疗效密切相关,尤其是鳞癌患者.

    作者:伍建蓉;郑玲;谷焰;王晓毓;白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急性脑出血患者IL-6和TNF-α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急性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多见于老年人,其死亡率高,易致残.早期预测急性脑出血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对指导临床工作具有较大意义.近年来研究显示炎症反应在急性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通过检测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浆中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评价其对急性脑出血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健;陈干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