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君
目的 探讨阑尾黏液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点及随访结果.结果 6例患者中男女各3例,年龄41~71岁.无典型临床表现,术前一般不能做出准确诊断.阑尾增粗、腹盆腔黏液及卵巢黏液性肿瘤,为阑尾黏液性肿瘤的重要诊断依据.肿瘤性上皮和(或)黏液累及范围与阑尾黏液性肿瘤病理诊断及预后有关;卵巢及腹盆腔病灶继发于阑尾黏液性肿瘤,有赖于免疫组化CK20+、CK7-、MUC-1-、MUC-2+、CEA+、CDX-2+、ER-支持.结论 阑尾明显增粗,且有黏液、黏液性腹腔积液及双侧卵巢黏液性肿瘤时,应高度怀疑阑尾黏液性肿瘤.肿瘤性上皮侵犯深度、范围,对判断肿瘤良恶性为重要.免疫组化结果对确定卵巢、腹膜病灶的来源具有决定性作用.
作者:杨军;叶英;张丽娥;郑样贞;赵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肺癌是当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以上,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半左右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我国老年肺癌发病率已经超过世界男性平均水平[1,2].老年患者确诊时大多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重要手段,过去我们常用单药化疗治疗老年患者[3],不良反应虽然小,但疗效也受影响.近年来联合顺铂方案已作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方案.
作者:肖正红;张敏;王春燕;丁岩;刘寅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桡侧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lap,RFF)和舌骨下肌肌皮瓣(infrahyoid myocutaneous flap,IHMF)修复半舌缺损的成功率和功能效果,探索和优化半舌缺损修复的技术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RFF(n=15)和IHMF(n=12)修复T2(n=22)、T3(n=5)舌癌术后半舌缺损.对比2组的手术成功率;以语言交流、进食、舌活动功能为参数评价和对比2组病例术后1年的舌功能状况.结果 RFF 组15例皮瓣全部存活,无手术并发症发生;IHMF组12例发生单纯皮岛坏死1例,皮岛边缘缺血造成缝合口延迟愈合1例,无其它手术并发症发生.2组病例术后1年语言交流、进食、舌活动功能相近,P值均>0.05.结论 RFF和IHMF修复半舌缺损均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较低的手术并发症率,术后舌功能良好.对于手术耐受力较差的患者,IHMF在半舌缺损修复中可替代RFF.
作者:彭汉伟;杨熙鸿;郭海鹏;刘木元;陈伟正;林建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masp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 对99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maspin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及相关性.结果 maspin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状态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而p53蛋白的表达则与临床分期、淋巴结状态相关(P<0.05).maspin与p5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γ=-0.180),但无统计学意义(P=0.075).结论 Maspin及p53蛋白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本研究未发现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
作者:齐淑轶;邓莅霏;蔡勇;高文;付爱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放疗中床高变化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应用CBCT对其前3次治疗摆位误差进行测量,测量值分别标记为Ⅰ、Ⅱ、Ⅲ组.Ⅰ组目的 是寻找肿瘤中心,确定治疗床高度H1;Ⅱ组是尚未对治疗床高度进行限制时的摆位误差;Ⅲ组是对治疗床高度进行限制后的摆位误差.结果 Ⅱ组测量的摆位误差在X轴为(2.48±1.18)mm、Y轴为(2.33±1.09)mm 、Z轴为(2.46±1.01)mm.Ⅲ组测量的摆位误差在X轴为(2.35±1.01)mm、Y轴为(2.04±0.90)mm 、Z轴为(2.09±0.92)mm.对Ⅱ、Ⅲ两组摆位误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摆位误差X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Y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Z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放疗摆位中,对治疗床高限制后能减少摆位误差,将治疗床高作为放疗摆位的一个参考依据,有利于放疗质量保证(QA)的实施.
作者:李明;储开岳;徐雪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技巧、术后综合治疗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4例临床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6年,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见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病例,患者对术后乳房外形和生活质量较满意.结论 早期乳腺癌可行保乳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放疗和内分泌综合治疗,疗效确切,且可取得满意的美容效果.
作者:祁洁;田力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喉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yclin A、Cyclin B1、Cyclin E)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喉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yclin D1、Cyclin A、Cyclin B1、Cyclin E在67例喉癌组织和3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 D1、Cyclin A、Cyclin B1、Cyclin E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呈低表达.随着喉癌分化程度的降低,Cyclin D1、Cyclin A、Cyclin B1、Cyclin E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高分化者、中分化者与低分化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细胞周期的数据,有利于肿瘤分级,且细胞周期数据与预后相关.
作者:刘馨莲;殷舞;李淑蓉;孙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AEG-1与CXCR4基因表达对乳腺癌脑转移的影响.方法 对1997~2007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进行随访,以发生脑转移的33例患者作为病例组,以未发生脑转移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法,对照分析AEG-1及CXCR4对脑转移的影响.结果 脑转移组中AEG-1及CXCR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和60.6%,与其在对照组中表达(31.1%和33.3%)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EG-1和CXCR4回归系数分别为1.242和1.545.结论 AEG-1和CXCR4阳性表达是乳腺癌发生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AEG-1及CXCR4有望成为针对乳腺癌脑转移的高特异性早期诊断指标及基因治疗靶点.
作者:曲明阳;李森;赵胜男;邢光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资料,并综合文献复习.结果 6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发病年龄21~77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腔积液及附件包块,CA125水平可增高.卵巢甲状腺肿类癌6例中术前怀疑为恶性肿瘤4例,其余术前均未明确诊断.1例行右侧附件切除;3例行腹腔镜右侧附件切除;1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1例行子宫及患侧附件切除.结论 对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患者行双侧输卵管、卵巢及子宫切除术或行患侧附件切除术,其预后相近.
作者:孙晋萍;翟建军;樊庆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术前B超检查诊断为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冷冻病理诊断为甲状腺微小癌18例,2例术后石蜡切片证实为甲状腺微小癌.术后石蜡切片诊断为乳头状癌30例,滤泡状癌2例.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为临床常见病,术前B超检查、术中冷冻送病检有利于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率,甲状腺微小癌预后良好.
作者:罗华友;钟鸣;田衍;舒若;孙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甲状腺全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特别是双侧甲状腺癌或甲状腺癌伴有肺部转移需行131I治疗的有效的方法.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是甲状腺全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一般为1.8%~35.3%[1],目前仍无有效治疗方法[2].我院于2009年3月~2011年2月对48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行甲状腺全切除术,2011年3月~2011年10月对40例采用术中原位保护甲状旁腺的手术方法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现将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学明;邓莅霏;王一凤;魏运辉;唐亿华;史俊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肿瘤由腺上皮及肌上皮两种成分组成,主要为透明肌上皮细胞成分.肿瘤边缘呈浸润性生长,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示肌上皮细胞中P63、CK5/6、SMA、Calponin均呈阳性表达,ER及PR呈阴性,而腺上皮细胞中RE及PR呈阳性表达.结论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罕见,起源于良性腺肌上皮瘤,腺上皮及肌上皮成分均可恶变,但以肌上皮恶变多见,组织学形态结合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是诊断关键,恶性腺肌上皮瘤具较强侵袭性,如出现淋巴结转移及复发则预后不佳.
作者:高仁里;张丹;叶慧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UNC5B和VEGF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乳腺癌患者和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UNC5B及VEGF的表达,观察43例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UNC5B及VEGF的表达与DFS之间的关系.结果 良恶性肿瘤之间UNC5B及VEGF阳性表达率有明显差异(P<0.01).UNC5B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块大小、TNM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受体情况无关(P>0.05);与患者5年DFS呈正相关(P<0.05).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块大小、TNM分期、病理类型及受体情况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DFS呈负相关(P<0.01).乳腺癌UNC5B表达与VEGF呈负相关.结论 UNC5B在乳腺良性病变中均有高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低;VEGF在乳腺良性病变中表达率极低,而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高,且与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5年DFS 与UNC5B表达呈正相关;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 UNC5B与VEGF两者表达呈负相关.
作者:向芳;金霞;殷先利;刘振洋;李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XRCC1 Codon39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鼻咽癌患者正常组织晚期放射性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6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提取全血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及LDP连接检测反应扩增,得出XRCC1 Codon399的3种基因型.随访至放疗结束后3个月,对晚期放射性损伤进行评价,比较XRCC1 Codon399不同基因型与正常组织晚期放射性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60例患者中,XRCC1 Codon399 Gln/Gln基因型6例,Arg/Gln基因型21例,Arg/Arg基因型33例,不同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Gln/Gln基因型者1、2、3级皮肤晚期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3.3%、66.7%、0,Arg/Gln基因型者为52.4%、42.9%、4.7%,Arg/Arg基因型者为63.6%、36.4%、0;Gln/Gln基因型患者1、2、3级皮下组织晚期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3.3%、66.7%、0,Arg/Gln基因型者为38.1%、57.2%、4.7%,Arg/Arg基因型者为42.4%、57.6%、0;Gln/Gln基因型患者1、2、3级黏膜晚期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00.0%、0、0,Arg/Gln基因型者分别为80.9%、14.3% 4.7%,Arg/Arg基因型者分别为93.9%、6.1%、0;Gln/Gln基因型患者1、2、3级涎腺晚期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00.0%、0、0,Arg/Gln基因型者分别为80.9%、14.3%、4.7%,Arg/Arg基因型者分别为93.9%、6.1%、0.经统计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间晚期放射性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XRCC1 Codon39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鼻咽癌患者皮肤、皮下组织、黏膜、涎腺晚期放射性损伤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尚不能将其应用于对鼻咽癌患者正常组织晚期放射性损伤程度的预测.
作者:翟小明;王建平;顾科;张军宁;宋云风;王宜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放疗的目的是对肿瘤区域给予高剂量照射,但同时要求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尽量小,在控制肿瘤的同时减少并发症.通过精确定位、精确计划及精确治疗实现的精确放疗可以达到这一目标,因此精确放疗对准确定义靶区边界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每一次的放疗中必须尽量减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近几年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和束流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推广,两者可以产生高度适形于三维静态靶区形状的高剂量分布.然而放疗过程中由于器官运动可能会使肿瘤脱出计划靶区以及周围正常组织移入计划靶区,影响精确放疗的疗效.
作者:郦守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脾边缘带淋巴瘤(splenic marginal zone lymphoma,SMZL)是由小淋巴细胞组成的脾B细胞新生物,小淋巴细胞环绕和取代脾白髓生发中心,正常的滤泡套区消失,并与包含分散的、转化原始细胞的周围(边缘)带融合.小和较大的细胞两者总是浸润红髓.脾门淋巴结和骨髓(BM)常受累.淋巴瘤细胞即绒毛状淋巴细胞可出现在外周血(PB)中[1].边缘带解剖上是冠以淋巴细胞套的独特B细胞区[2].既往认为该种淋巴瘤病例来源于单核样/边缘带B细胞,包括主要累及结外部位的病例.1992年修正的Kiel分类首次将单核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归入低度淋巴瘤.
作者:王学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联合脂质体紫杉醇和顺铂同期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接受DT70 Gy调强放疗,放疗中给予脂质体紫杉醇1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8天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放化疗同天进行,先化疗后放疗.2周后给予3个周期的辅助化疗.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为34个月(13~41个月).35例患者完成治疗计划,全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和 78%,Ⅲ、Ⅳ期患者3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88%,P=0.34;92%:70%,P=0.24).同期放化疗期间3级以上急性不良反应分别为:白细胞减少4例(10%),恶心呕吐3例(7%),口腔黏膜炎14例(34%),皮肤炎4例(10%).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脂质体紫杉醇和顺铂同期化疗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郑勤;徐瀚峰;郑声琴;张燕;王礼学;朱传东;杨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放疗中鼻咽癌表观弥散系数与体积的变化规律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3例鼻咽癌初治患者,放疗前、放疗3周内每周(间隔7天)及放疗结束时行鼻咽磁共振及弥散成像,在MRI上计算瘤体的ADC值,应用PACS软件通过面积求和法计算体积大小,应用SPSS15.0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 放疗前瘤体的ADC值为(8.38±0.89)×10-4mm2/s,放疗中第1、2、3周及放疗结束时ADC值分别为(11.66±0.43)×10-4mm2/s,(12.82±0.40)×10-4mm2/s,(13.90±0.74)×10-4mm2/s,(9.05±0.62)×10-4mm2/s.放疗前瘤体的体积为(10.72±3.22)mm3,放疗中第1、2、3周及放疗结束时体积分别为(9.91±3.22)mm3、(7.38±3.03)mm3、(4.50±1.82)mm3和(1.43±0.51)mm3.放疗前ADC值与体积消退百分比呈负相关.结论 放疗前ADC值与体积变化相关,故MR弥散加权成像作为1个影像学指标可以早期预测肿瘤的治疗效果.
作者:聂翔;李金高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脆性位点抑癌基因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包含WW域的氧化还原酶(WWOX)的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FHIT和WWOX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FHIT和WWOX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与胃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FHIT和WWOX蛋白表达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 FHIT和WWOX基因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两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马玉英;张朝霞;袁葆琳;陈素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TEN蛋白、MAPK信号及周期素Cyclin D1表达与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TEN蛋白、MAPK信号及周期素Cyclin D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及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肺癌中PTEN蛋白阳性率为75%,其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吸烟情况显著相关(P<0.01),PTEN阳性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肺癌中MAPK蛋白阳性率为33.87%,其阳性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肺癌中Cyclin D1蛋白阳性率为66.13%,其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吸烟及肿瘤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TEN与MAPK蛋白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吸烟、肿瘤分化程度、PTEN蛋白表达及临床分期4个变量是患者生存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与Wilcoxon检验结果示:PTEN表达阴性患者较阳性患者生存时间短.结论 PTEN、MAPK、Cyclin D1蛋白在肺癌中呈阳性表达是一个常见事件,PTEN蛋白表达与肺癌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曾益华;王岳松;张世杰;胡爱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