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杰;陈晓光;陈国俊;孙艳
目的 探讨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IG)或中效胰岛素(NPH)后的疗效.方法 2006-05~2006-11,对我院56例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糖尿病患者,改用格列美脲控释片,并分别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24例)或中效胰岛素(32例),观察16周内多点血糖变化及16周前后HbAlc,空腹及餐后血糖.结果 两组均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且疗效及所用剂量相近,但IC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NPH组.结论 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或中效人胰岛素对磺脲类继发性失效者均有较高的达标率.
作者:孟春梅;吴丹;王锦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人本原理在护理管理活动中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以人本原理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从人出发,通过加强团队建设,发挥护理集体的群体效应、更新服务理念,展现人性化服务、细化人文管理等措施.结果 充分调动了员工积极性,提高了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结论 将人本论运用于护理管理活动中,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提升了医院的形象.
作者:陈淑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硬膜外麻醉下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常规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药,测平面满足手术所需,切皮前缓慢静推咪唑安定0.1 mg/kg,氯胺酮1.0 mg/kg混合液5 min后开始气腹,术中以咪唑安定+氯胺酮微泵输注,速度分别为0.1 mg/(kg·h)-1和1.0 mg/(kg·h)-1.结果 术中采用改良OAA/S法评定镇静程度,大部分患者控制在2~3分;术中MAP、HR较麻醉前升高(P<O.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气腹后即刻、气腹后30 min的RR、SpO2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下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李捷萌;陈彦青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本文分析我院2005-06~2007-01间234例脐带绕颈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资料,并对产前诊断等问题加以讨论.回顾分析并总结我院1年来234例脐带绕颈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经验,提示胎儿宫内窘迫与脐带长短、绕颈周数及松紧、宫腔压力有重要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殿华;王志敏;颜立红;谷郁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蕲蛇酶治疗高黏血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6例高黏血症病人,经皮试后,给予蕲蛇酶注射液0.75u+生理盐水250 mL静点,1次/d,7 d为1疗程,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压、心率、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及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临床均获改善或消炎,诸多血流变指标改善.结论 蕲蛇酶注射液治疗高黏血症疗效明显.
作者:李晓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银杏达莫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银杏达莫治疗组39眼和复方丹参对照组34眼,应用2个疗程,观察视力变化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银杏达莫治疗组和复方丹参对照组,治疗后后视力比较差异显著(P<0.05),前者较后者视力进步明显.结论 银杏达莫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效果较好.
作者:吴洲;韩宝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深静脉栓塞(DVT)是孕产妇在孕期、产时和产后,容易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有17%孕产妇死于DVT,它也是剖宫产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作者:师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外用复方制剂硝酸益康唑/曲安奈德霜(派瑞松霜)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派瑞松霜与复方康纳乐霜分别治疗特应性皮炎患者3周,于初诊当天,开始用药后1周、2周及3周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派瑞松霜组总有效率为70%,复方康纳乐霜组总有效率为58%,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变,但派瑞松与复方康纳乐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两种药物治疗特应性皮炎均有明显疗效,但派瑞松霜对症状改善和皮损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复方康纳乐霜.
作者:蒋志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上颌窦不同部位病变的内镜辅助路径选择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3-11~2006-04间在我科住院治疗,并经CT和上颌窦内镜诊断上颌窦病变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各壁相清应的附加路径.结果 本组12例中上颌窦囊肿4例,上颌窦息肉5例,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经术后随访和复查3~2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1)联合中鼻道及下鼻道开窗适用于上颌窦外侧壁、后壁、前壁,以及上颌窦开口附近病变.(2)柯-陆式小切口联合下鼻道开窗适用于上颌窦底壁基底壁与内壁交界部病变.(3)柯-陆氏扩大切口并上颌窦内侧壁与下鼻甲后端部分切除适合于上颌窦广泛病变.
作者:谢金城;苏洁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护理要点,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逐一观察患肢肿胀、皮温、色泽、疼痛等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在抗凝溶栓期间,密切监测凝血指标,观察出血倾向,在置管溶栓期间应做好溶栓导管的护理,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本组经治疗护理,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深静脉管腔完全再通或部分再通.
作者:马英梅;袁淑兰;陈学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和普及,人们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防范护理纠纷已成为护理管理的重要课题.
作者:杨占义;闫立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垂直悬吊皮牵引,是治疗3岁以下小儿股骨干骨折有效的方法.此法是将伤肢与健肢同时贴上宽胶布,以绷带固定,连接到足底扩张板上,系上牵引绳,并通过滑车系统的重物进行垂直悬吊牵引,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陈丽丽;赫玲玲;张智慧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情景设计和模拟演练,强化护士专业技术训练,培养职业素养.方法 设计输液不良反应情景,模拟演练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流程,观察模拟演练前后护士处事能力.结果 通过演练,护士掌握临床输液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程序,熟练各种搭救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实施急救技术,提高救护配合能力,同时从法律角度重新认识输液环节质量.结论 临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处理情景模拟演练可帮助训练护士的综合应急能力.
作者:鞠彩红;李亚君;张金凤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宫颈LEEP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01~2007-01因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行宫颈LEEP锥切术的患者172例,对比研究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LEEP锥切术的病理结果,观察宫颈锥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LEEP锥切术的病理结果完全符合率为58.72%;宫颈LEEP锥切术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结论 宫颈LEEP锥切术在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具有重要价值,并发症少,治愈率高.
作者:杨桂春;贺惠琼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种常用的治疗手段,因此对长期输液者静脉血管的保护尤为重要.本文对静脉的选择、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药物时血管的护理、液体外渗的处理,以及拔针时的保护几方面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莱莉;李翠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通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予以常规抗心肌缺血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44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0.4 mL,1次/12 h,脐旁皮下注射,连用7 d.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心绞痛改善状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8%,对照组总有效率61.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无需监测APTT和调整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康晓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人工流产是意外妊娠的补救措施,为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受术者的痛苦,我院妇科门诊以杜冷丁、非那根联合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痛,并与单用利多卡因比较,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黎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CH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Ⅱ)、洋地黄类、硝酸酯类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卡维地洛,起始剂量为3.125 mg,1次/d,口服,1周后剂量加倍,大剂量为12.5 mg,2次/d,6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卡维地洛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6 min步行距离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HF患者在应用利尿剂、ACEI和洋地黄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可取得更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和运动耐量.
作者:陈日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 对35例确诊输卵管妊娠,无内出血现象,包块直径≤5.0 cm,要求保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15例,单用甲氨蝶呤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愈17例,治愈率85%;对照组治愈8例,治愈率53%,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两组方法间比较,其中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方法较优,值得推广.
作者:陆玉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再局限于手术室内,它包括从患者入院、接受手术以及麻醉苏醒期直至出院的全过程,也称围手术期护理.它不仅向患者提供服务,还需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让他们对手术有足够的理解并积极配合.
作者:祝有菊;张智慧;赫玲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