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翔;李金高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癌症之一,五年生存率低于30%[1],其发生和发展的确切机制仍未阐明.已有研究探讨了食管癌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2].p53基因是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也是各种人类肿瘤包括食管癌中常见有突变的基因之一.野生型p53具有抗细胞增生的功能,p53基因突变可损害其DNA结合性和转录因子功能,使其控制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的正常功能受到抑制.
作者:洪强;谭家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Hahn在1950年首次注意到水分子弥散对磁共振信号的影响,之后Stejskal and Tanner将之发展为一种可测量的磁共振技术,并认为这项技术可用于测量水分子的运动.1986年Lebihan等将磁共振弥散成像首次应用于临床研究,这项技术早是用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研究.近10余年,磁共振弥散成像被应用于肿瘤,包括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肿瘤疗效的早期预测.
作者:聂翔;李金高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从肺癌T7噬菌体展示文库筛选出能用于肺癌早期检测的分子标志群.方法 亲和筛选肺癌T7噬菌体展示文库,对纯化后的富集肺癌相关肽的文库进一步行两轮ELISA检测,PCR扩增阳性噬菌体插入片段,测序后经过NCBI上的BLAST序列比对.结果 筛选出13个有意义噬菌体,测序结果显示1个为未知功能的新基因,其余的均已确定与癌症相关;且13个基因中包含有三组相同的基因.结论 从T7噬菌体构建的肺癌cDNA文库中筛选出的一组阳性噬菌体表达的抗原,可能是潜在的肺癌诊断分子标志群.
作者:陈贻玲;马传亮;赵晋丰;邓松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后不同时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的疗效.方法 选择上次疗程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ANC) 曾降至0.5 ×109 /L 以下的老年肿瘤患者共60例,分为3组,分别在化疗后24 h,ANC降至< 0.5 ×109 /L和ANC=1.5 ×109 /L 时使用G - CSF,连续使用2 天后 ANC > 1.5 ×109 /L 停药.观察ANC变化情况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化疗后24 h用药组ANC持续< 1.5×109 /L 的天数,ANC 恢复至≥1.5 ×109/L所需的天数均小于其他两组(P<0.01),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1),ANC低值高于其他两组(P<0.01),用药天数较其他两组少(P<0.05) .结论 对化疗后有发生粒细胞缺乏倾向的患者建议化疗结束后早期使用G - CSF.
作者:茅力平;沈飞;孙雅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结肠成像对结肠新生物的检测价值.方法 收集103例既作CT低剂量结肠成像同时又有传统结肠镜检查资料的病例(两种检查在1周内完成),记录结肠新生物的有无、位置、大小及形态,统计每一组病例CT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记录每1个病例的放射剂量加权指数.结果 CT 低剂量结肠成像正确地检出全部11个结肠癌灶(敏感性100.0%),68个息肉(敏感性70.0%) . 对10 mm以上(含10 mm),6~9 mm,5 mm以下(含5 mm)息肉检出的敏感性分别为93.8%(15/16),91.7%(22/24),54.4%(31/57). 平均CT 剂量加权指数为4.0 mGy.结论 16层螺旋CT低剂量结肠成像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放射剂量,同时对6mm以上息肉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李伟;杜中立;陈海东;刘玉涛;龚飞跃;孙放;毛俊;何虹;彭秀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数字胃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及CT平扫和增强的影像资料.结果 双重造影表现为十二指肠局限性狭窄,不规则充盈缺损及龛影,黏膜破坏,近端肠管扩张;CT检查表现为十二指肠壁增厚,管腔狭窄伴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显示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数字胃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及CT平扫与增强检查,对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玉玲;印春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人鼻咽癌细胞株中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情况,探讨鼻咽癌细胞中COX-2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对细胞中COX-2的表达进行定位定量检测.结果 2种细胞株(CNE1和CNE-2Z)均有COX-2的表达,表达强度和分布与分化程度有关,分化越低,表达越高;流式细胞仪检测COX-2在细胞株中表达强弱顺序为CNE-2Z>CNE1,阳性表达细胞数CNE-2Z>CNE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OX-2主要表达在细胞质,分布与分化程度有关,细胞质表达强度CNE-2Z>CNE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OX-2在鼻咽癌细胞株中表达和分布与细胞株的分化程度有关.
作者:孔霞;黄培春;陈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不同的临床特征、近期疗效及治疗模式对远期生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江西省肿瘤医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60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分析对其临床特征、近期疗效及治疗模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67.56%和43.29%.全组患者中,22例首先接受放疗,完全缓解(CR)率为68.18%;38例首先接受化疗,CR率为15.79%.治疗完成后CR与非CR患者的5年OS率及DFS率分别为82.6%对47.84%(P=0.005);58.31%对22.57%(P=0.003).综合治疗中,首先接受化疗或者放疗两组间5年OS率及DFS率均无统计学意义.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相比单纯放疗或化疗而言,明显提高了远期生存(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模式与KPS评分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放疗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化疗.改善一般状况、采用综合治疗模式及治疗后达到CR能明显提高患者远期生存.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接受以放疗或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阮寒光;邬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RI对原发性肝癌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DCRT)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1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DCRT后行MRIT1WI、T2WI及动态增强检查,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放疗后肝癌缩小缓慢,病灶在T1WI和T2WI上信号多变.存活肿瘤动态增强早期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呈低信号;肿瘤坏死组织无强化.放射性肝损伤T1WI主要呈低信号,T2WI主要呈高信号,动态增强动脉期无强化或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明显强化,强化持续时间长.结论 MRI可判断放射治疗后原发性肝癌存活或坏死情况,能客观评价放疗的效果.
作者:杨学东;徐峻;张志良;马戈;边云;叶喜林;温阿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结合文献对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组织学、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37~65岁,平均50.1岁,病程2个月~2年,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肿块及压迫症状,肿瘤直径为3.0~5.0㎝.免疫组化结果:CD34阳性6例,bcl-2阳性6例,Vim阳性6例,CD99阳性5例,desmin 阳性2例,FVIII均阴性.结论 SFT的临床诊断应结合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特点综合考虑,其组织学构像并不能准确地判断其预后,患者术后的定期随访是必要的.
作者:詹彦平;吕新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β-cateni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β-cateni和MMP-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 β-cateni 和MMP-7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异常表达率分别为92%、88%,两者的异常表达均与肿瘤直径、病理分化、肾盂肾包膜或静脉的侵犯及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β-cateni异常表达与MMP-7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 .结论 β-cateni和MMP-7表达在肾透明细胞癌进展中可能有一定作用.联合检测两者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有利于肾透明细胞癌治疗和预后的判断.
作者:朱益民;陈一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热疗联合岐睮FN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CDDP耐药逆转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培养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及其耐药株A549/CDDP.设计1μg/ml、2μg/ml、4μg/ml浓度的CDDP,分别联合100 U/ml、500 U/ml、1 000 U/ml浓度a-IFN,在42℃热疗干预2 h后,采用MTT法检测2种细胞对化疗药物CDDP的敏感性,采用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IFN、CDDP、热疗处理前后细胞中P-糖蛋白(P-gp)的表达及细胞内荧光药物CDDP的聚集量.结果 热疗、a-IFN分别联用CDDP时,对A549/CDDP细胞的抑制率较单用CDDP时的抑制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疗联合a-IFN与CDDP时,对A549/CDDP细胞的抑制率较热疗、a-IFN分别联用CDDP时明显升高(P<0.05).热疗、a-IFN分别联合CDDP时,A549/CDDP细胞P-gp表达率较单用CDDP时下降,细胞内荧光强度增强,热疗联合a-IFN与CDDP,CDDP/A549P-gp表达率明显下降,细胞内荧光强度显著增强.结论 a-IFN、热疗能部分逆转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CDDP的耐药性;a-IFN联合热疗可提高逆转肺癌细胞耐药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p表达,增加细胞内化疗药物的积聚有关.
作者:刘振洋;陶一明;向芳;曹培国;殷先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Adinbitor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及凋亡的作用.方法 应用Adinbitor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胃癌MGC803细胞,采用MTT比色法分析其对MGC803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相差显微镜、苏木精-伊红(HE)和Hoechst 染色观察不同浓度的Adinbitor诱导MGC803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结果 Adinbitor可呈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其抑制MGC803细胞增殖的ID50为3.52 靘ol/L.Adinbito诱导的MGC803细胞凋亡实验,显示出细胞凋亡的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如胞间连丝消失,细胞皱缩成团,胞内出现空泡等现象,而且随Adinbitor浓度的增加,凋亡现象越明显.结论 Adinbitor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徐跃飞;任凤;赵宝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趋化因子CXCL16/CXCR6的相关报道较多见于在动脉粥样硬化、风湿免疫、炎症性疾病及HIV感染等多种疾病中对白细胞迁移产生的重要作用及靶向治疗研究.由于肿瘤细胞游走与白细胞迁移有许多相似性,目前认为趋化因子家族在肿瘤器官选择性转移及癌症进展中起关键作用,而CXCL16/CXCR6对肿瘤的影响近来受到国内外密切关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现将恶性肿瘤中CXCL16/CXCR6研究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刘萍;杨之斌;李云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与放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NK细胞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宫颈癌治疗前CD3+、CD4+、CD8+、CD4+/ CD8+的含量均较对照组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NK值较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不同分期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CD3+、CD4+、CD8+、CD4+/ CD8+的含量和NK值均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后CD3+含量、NK值继续下降,CD4+、CD8+含量和CD4+/ CD8+比值略有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化疗后和放疗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NK细胞含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与放射治疗会降低宿主机体免疫功能,提示化疗和放疗期间应及时辅以免疫治疗,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高碧燕;金从国;卢玉波;张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TEN、MDM2和c-erbB-2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3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PTEN、MDM2、c-erbB-2基因的表达.结果 PTEN、MDM2和c-erbB-2在膀胱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3%、50.0%、78.1%(P<0.05).PTEN在正常组织中呈高表达,随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呈递减趋势(P=0.002).MDM2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率是3.1%,而在G1级膀胱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随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呈递减趋势(P<0.01).c-erbB-2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而在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随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呈递增趋势(P<0.01).PTEN与MDM2表达、c-erbB-2表达均呈负相关(=-0.572,P=0.015;=-0.653,P=0.025),MDM2与c-erbB-2无相关性(P>0.05).结论 PTEN、MDM2和c-erbB-2基因的表达异常及协同作用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翟星全;张志华;郭柏鸿;史葆光;车团结;陈一戎;李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骨性纤维发育异常这一新病种的临床、放射学和病理特征.方法 对4例骨性纤维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10例骨纤维结构不良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例骨性纤维发育异常患者中3例行病灶清除+自体植骨术,1例仅行病灶切除+碘酊烧灼骨腔内壁.随访3年,其中1例术后2年复发.结论 骨性纤维发育异常其临床表现、放射学和病理学改变均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不应与骨纤维结构不良和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相混淆.
作者:郭春华;戚沛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甲状腺肿物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发病率4%~7%[1].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由于创伤小、简便经济且有较高的准确率,目前已广泛用于甲状腺肿物的初步探查.我们总结了210例细针吸取甲状腺肿物病例,并以术后大体病理检查为对照做如下分析.
作者:吕祥瑞;陆晓晻;彭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同步放化疗是治疗失去手术指征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准方案[1],但大约50%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时年龄>65岁,如果同步放化疗,因其存在毒性反应叠加,故老年患者就难以耐受.结合文献,我们于2004年1月至 2007年6月采用多西他赛每周小剂量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步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燕;陈彦帆;赵善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的子宫内膜、伴有不典型的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Ⅰ型子宫内膜癌中pAKT和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 正常的子宫内膜和伴有不典型的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pAKT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2/10)、40.0%(4/10)和40.0%(4/10)、60.0%(6/10),Ⅰ型子宫内膜癌pAKT 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8%(31/42)和85.7%(36/42).pAKT的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pAKT蛋白表达与VEGF蛋白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 pAKT和VEGF与Ⅰ型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阻断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可能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崔彬;姜汉国;肖静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