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彬;陈炜;邹青
目的 比较GP(吉西他滨/顺铂)和NP(长春瑞滨/顺铂)方案治疗对蒽环类及紫杉类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MB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GP和NP方案治疗对蒽环类及紫杉类均耐药MBC 58例,比较患者的总有效率(ORR)、总生存时间(OS)、肿瘤进展时间(TTP)及1年生存率.结果 GP组ORR为33.3%(10/30),CR 6.7%(2/30),PR 26.7%(8/30);NP组ORR为32.1%(9/28),CR 7.1%(2/28),PR 25.0%(7/28).两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3).GP组中位OS为19.9(95%CI 11.8~28.0)个月,中位TTP为9.2(95%CI 7.0~11.4)个月,1年生存率为69.0%;NP组中位OS为19.1(95%CI 14.4~23.8)个月,中位TTP为(95%CI 2.5~6.7)4.6个月,1年生存率为67.9%,两组中位OS(P=0.888)和1年生存率(P=0.9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P方案中位TTP优于NP方案(P=0.024).两组均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结论 NP与GP方案对蒽环类及紫杉类均耐药MBC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同为有效解救方案.
作者:陆宁;佟仲生;李淑芬;史业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手术治疗是食管癌根治性治疗的手段之一,但食管癌患者就诊时约半数的患者已无手术适应证.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另一重要手段,而单纯放射治疗效果却不理想,5年生存率大多数报道在10%左右.这就要求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化疗药物在治疗肿瘤的同时,还能起到放射增敏、增加局部疗效的作用.
作者:方卫宁;吴君心;钱飞宇;陈明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和CA125半衰期与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卵巢癌组织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情况,同时术前及术后每周用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血清中CA125水平.结果 ① COX-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而正常卵巢组织中无表达,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 COX-2表达强度与CA125半衰期之间有相关性,即CA125半衰期>4周者与CA125半衰期≤4周者比较,前者COX-2表达强度高于后者,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2年内复发者COX-2阳性率高于2年后复发者(P<0.05).④ CA125半衰期>4周者2年复发率明显高于CA125半衰期≤4周者(P<0.05).结论 COX-2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强度与CA125半衰期的联合判断可以预测卵巢癌的耐药.
作者:李燕华;张競;王蓓蓓;王亮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Tiam1、CD44v6和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对56例胃癌和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Tiam1、CD44v6和Ecadherin蛋白检测.结果 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Tiam1、CD44v6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0.000,P=0.018),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P=0.001);Tiam1、CD44v6、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22,P=0.016,P=0.018);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Tiam1与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γs=0.576,P<0.01),Tiam1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γs=-0.428,P<0.01).结论 Tiam1、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曹苏娟;曾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氨磷汀对顺铂(DDP)致肾功能异常患者再化疗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对19例因DDP化疗致肾功能异常患者,再次应用含DDP方案化疗,静脉用DDP前30 min加用氨磷汀250 mg/m2,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血尿素氮、血肌酐值,观察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19例患者,有效4例,稳定12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达84.2%.结论 DDP化疗后肾功能轻度异常患者,再次采用含DDP方案化疗时,加用氨磷汀可以防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作者:李园;程志强;谭煌英;崔慧娟;万冬桂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持续静脉滴注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复发和远处转移头颈部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复发和转移头颈部癌予5-Fu 750 mg/(m2.d)持续静脉滴注 120 h,每天DDP 25 mg/m2,第1~3天,3W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CR 1例,PR 12例,近期客观有效率为44.8%(13/29).中位TTP 7.8个月.初治与复治有效率分别为76.9%(10/13)、18.7%(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814,P=0.02<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黏膜炎.结论 持续静脉滴注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头颈部癌安全有效.
作者:陈玉芳;常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阑尾腺癌是一少见疾病,常常在术后病理检查时才被发现.现报告1例并结合有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王仁杰;刘小景;张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头部面罩固定技术在脑瘤调强适形放疗中的效果.方法 采集首次定位时体位的电子图像,并与CT扫描后,核对DDR图前的体位及首次放疗前的DDR图对比,误差1~2 mm者进行重新摆位并及时纠正.结果 入组的129例患者中,X轴(左右方向)零误差有123例,占95.35%,误差在2 mm以内有6例占4.65%;Y轴(头足方向)零误差有124例,占96.12%,误差在2 mm以内有5例,占3.88%;Z轴(前后方向)零误差有122例,占94.57%,误差在2 mm以内有7例,占5.43%.结论 头部面罩固定技术应用于脑瘤调强适形放疗,体位移动少,重复性及固定性好,准确度高.
作者:游爱敏;王秀玲;林院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首选手术.对于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患者,含草酸铂方案化疗失败,选择合适的药物继续化疗,对于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意义.
作者:尚红娟;何秀琴;疏云;吴燕玲;万保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经放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均发生远处转移.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次,每天1次,服药中位时间为4个月.结果 32例可评价疗效病例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8例,疾病稳定10例,疾病进展14例,有效率为25.0%(8/32),疾病控制率为56.3%(18/32),中位生存期4.8个月(1~14个月),1年生存率50.0%(16/32).主要不良反应是皮疹,共有20例(63.5%).其他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和肝功能损害,无因不良反应退出者 .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轻,患者能耐受.
作者:邵怿;丁罡;陈卓慧;张琇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随着放射性125I粒子的问世、CT影像技术的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插植治疗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已成为1种新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1,2].
作者:武云;王武龙;王培中;孙伟;孙鲁山;胡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时靶区确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6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NSCLC患者,先后行胸部常规CT扫描及CT灌注成像扫描.根据成像勾画原发病灶范围,分别称为CT-GTV和CTPI-CTV,由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得出GTV具体数值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差别.CT-GTV平均为133.00 cm3(90~194 cm3),CTPI-CTV平均为106.60 cm3(67~152 cm3);CTPI-CTV较CT-GTV缩小19.8%(26.4 cm3) (P=0.00).GTV减少的主要原因是CT灌注成像能辨别肺不张和肿瘤,因而可以减少肿瘤靶体积并且避免正常组织不必要的勾画.结论 CT灌注成像在确定非小细胞肺癌3DCRT靶区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并由此提高了靶区定位的精确性.
作者:陆忠华;王建华;黄云海;江振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技巧对皮下积液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的乳腺癌患者418例,术中依据乳腺淋巴回流行淋巴管结扎,同时腋窝侧只留置一条皮下引流管行负压吸引,术后无需任何形式加压包扎.结果 418例中仅12例出现术后皮下积液>10天,发生率约为2.9%,所有积液患者在术后两周内<14天拔除引流管.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依据乳腺淋巴回流行淋巴管结扎,是1种有效的预防皮下积液的手术方法,术后无需任何形式加压包扎且皮下只需留置腋窝侧一条负压吸引管.
作者:李涌;温浙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7年11月共收治肾癌患者32例,外科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1临床资料本组共32例,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为52.
作者:万敏;王国庆;邓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多西他赛每周一次同步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放化组45例和单放组41例.两组均行前程普通放疗加后程适形放疗.前程普通放疗采用三野等中心照射,剂量DT 40 Gy /20次,后程适形放疗剂量DT 26~30 Gy /13~15次,总剂量DT 66~70 Gy/33~35次,6.5~7周完成.放化组在放疗同期行多西他赛化疗,20 mg/次,1次/周,总量为120~140 mg/6~7次;同时给一定的对症支持治疗等.治疗前及治疗后行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腹部B超等检查,以评价疗效.结果 放化组总有效率(CR+PR) 为86.7%,单放组总有效率为68.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骨髓抑制毒副反应较单放组增加,但经处理后均能顺利完成治疗;两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9%和65.8%(P<0.05).结论 低剂量每周一次多西他赛联合放疗能提高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
作者:谭新劲;刘晋湘;任丽;周生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采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组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36~78岁,中位年龄59岁.
作者:张锦宏;杨权烈;黄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正常造血组织在全身低剂量照射后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方法 将96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暴露于0~800 mGy γ射线下.分别于照射后24、48、72 h处死,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加γH2AX抗体染色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荧光强度.结果 单染及双染法结果均显示γH2AX表达呈J型曲线,所有时间剂量组中,100 mGy γ射线在48 h时诱发的DSB数量少.结论 γH2AX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DNA双链断裂及修复情况.造血组织低剂量照射后可以产生兴奋效应.
作者:许芸;邬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生存素(Survivin)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检测53例脑星形细胞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STAT3 、P-STAT3(磷酸化STAT3)及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结果 STAT3 、P-STAT3及Survivin蛋白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 (P均<0.01),且与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有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发生部位无关(P均>0.05). STAT3 、P-STAT3及Survivin蛋白存在正相关.结论 STAT3及Survivin的高表达可能在脑星形细胞瘤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汪鑫平;梅金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骨髓中浆细胞克隆性增殖并积聚,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同时伴有广泛的溶骨病变或骨质疏松及贫血、感染、肾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目前,MM仍是不可治愈的血液恶性疾病,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多,治疗越来越困难,表现为更难获得缓解,缓解持续时间也越来越短.因此,MM治疗目的是获得疾病缓解,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相关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姜超;杨锡贵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江西省乳腺癌的发病率,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普查对乳腺癌早期发现的作用.方法 采用调查表、体检、乳腺钼靶X线、乳腺多普勒超对江西省10 254名妇女进行乳腺癌普查,比较普查发现乳腺癌与门诊发现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体检、乳腺钼靶X线和多普勒超声联合方法进行乳腺癌普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普查组发现13例乳腺癌(检出率为126.8/10万),好发年龄段为40~49岁,乳腺癌的高危因素还包括乳腺癌家族史、未生育、月经初潮小于12岁、未哺乳、高脂饮食、饮酒、乳腺疾病史.普查发现的乳腺癌早期比率显著高于门诊组.结论 体检、乳腺钼靶X线和多普勒超声联合方法是乳腺癌普查的有效手段,普查可以发现更多的早期乳腺癌,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可能减少乳腺癌发生.
作者:马行天;孙正魁;熊美玲;吴毓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