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持续滴注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癌30例的临床分析

陈玉芳;常建华

关键词:氟尿嘧啶, 化疗, 头颈部鳞癌
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静脉滴注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复发和远处转移头颈部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复发和转移头颈部癌予5-Fu 750 mg/(m2.d)持续静脉滴注 120 h,每天DDP 25 mg/m2,第1~3天,3W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CR 1例,PR 12例,近期客观有效率为44.8%(13/29).中位TTP 7.8个月.初治与复治有效率分别为76.9%(10/13)、18.7%(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814,P=0.02<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黏膜炎.结论 持续静脉滴注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头颈部癌安全有效.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癌中环氧合酶-2及CA125半衰期与化疗耐药的关系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和CA125半衰期与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卵巢癌组织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情况,同时术前及术后每周用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血清中CA125水平.结果 ① COX-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而正常卵巢组织中无表达,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 COX-2表达强度与CA125半衰期之间有相关性,即CA125半衰期>4周者与CA125半衰期≤4周者比较,前者COX-2表达强度高于后者,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2年内复发者COX-2阳性率高于2年后复发者(P<0.05).④ CA125半衰期>4周者2年复发率明显高于CA125半衰期≤4周者(P<0.05).结论 COX-2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强度与CA125半衰期的联合判断可以预测卵巢癌的耐药.

    作者:李燕华;张競;王蓓蓓;王亮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包膜外侵犯距离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目的 探讨淋巴结包膜外浸润距离与鼻咽癌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 病理检查38例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56枚手术切除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应用显微标尺测量淋巴结包膜至肿瘤外侵的大距离,并分期外侵距离与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临床总分期的关系.结果 经单因素分组方差分析,淋巴结大小与包膜外浸润距离无明显相关性.24枚放疗前转移性淋巴结经单因素分组方差分析,淋巴结包膜外浸润距离与T分期、N分期、总分期,淋巴结大小均无明显相关性.32枚放疗后复发性淋巴结经单因素分组方差分析,放疗后复发性淋巴结大小与包膜外浸润距离有明显相关性.ST-T检验结果示:放疗后复发性淋巴结包膜外浸润距离大于放疗前包膜外浸润距离.放疗后复发淋巴结包膜外浸润距离与淋巴结大小明显相关.结论 放疗前转移性淋巴结包膜外浸润距离与淋巴结大小无关.放疗后复发淋巴结包膜外浸润距离大于放疗前转移性淋巴结包膜外浸润距离,且与淋巴结大小相关.

    作者:龚巧英;李金高;罗庆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艾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草酸铂失败的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首选手术.对于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患者,含草酸铂方案化疗失败,选择合适的药物继续化疗,对于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意义.

    作者:尚红娟;何秀琴;疏云;吴燕玲;万保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树突状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大细胞肺癌,占据了肺癌的大多数并且受到传统治疗方式的限制,标准治疗方法的缺乏促进了NSCLC新疗法的研究和发展.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I,DC)作为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是机体免疫应答的主要启动者,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其用于癌症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

    作者:徐林;张维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本科收治的1例和计算机检索得到的29例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常见主诉为吞咽不适,进食后胸骨后疼痛,伴体重下降或消瘦.肿瘤多位于食管的胸中下段,肿瘤长径平均5.26 cm,其中5.0 cm以上者19例,占73.1%.食管钡餐检查病灶表现为轮廓较清晰,边缘光滑规则的充盈缺损.胃镜多见腔内息肉样肿物,表面多呈褐色、黑色、灰白色或其它深色改变.术前临床诊断明确率为19.2%.25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预后极差,应提高对其临床特点的认识,以提高术前确诊率.手术是治疗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首选方法,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张珩;张绍明;信德和;才志刚;徐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采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组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36~78岁,中位年龄59岁.

    作者:张锦宏;杨权烈;黄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膀胱原发性腺癌28例临床病理分析

    膀胱原发性腺癌(primary adenocarcin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PAUB)罕见,包括膀胱原发性腺癌和脐尿管腺癌,预后较差.我们收集28例PAUB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作者:吴友信;张桂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EGFR拮抗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自Cohen在1962年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以来[1],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已经对EGFR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近年来,已有10种以上的EGFR的靶向抑制剂,在针对不同人类癌症类型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杜亚利;任颖;张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晚期食管癌单纯放疗与同步放化疗疗效比较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手术治疗是食管癌根治性治疗的手段之一,但食管癌患者就诊时约半数的患者已无手术适应证.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另一重要手段,而单纯放射治疗效果却不理想,5年生存率大多数报道在10%左右.这就要求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化疗药物在治疗肿瘤的同时,还能起到放射增敏、增加局部疗效的作用.

    作者:方卫宁;吴君心;钱飞宇;陈明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乳腺癌中ERK2、nm23、MMP9基因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ERK2基因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nm23、MMP9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96例乳腺癌,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病灶中ERK2、nm23、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ERK2蛋白表达在乳腺浸润性癌中有高于原位癌的趋势(χ2= 3.783,P=0.052);nm23蛋白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中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χ2= 9.222,P=0.010),与ERK2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χ2= 4.085,P=0.043);MMP9蛋白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中显著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χ2= 4.153,P=0.043),与ERK2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ERK2信号蛋白可能通过与nm23基因蛋白的作用影响乳腺癌的进展、淋巴结转移.

    作者:黄凌燕;张建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江西省10 254例乳腺癌普查资料分析

    目的 调查江西省乳腺癌的发病率,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普查对乳腺癌早期发现的作用.方法 采用调查表、体检、乳腺钼靶X线、乳腺多普勒超对江西省10 254名妇女进行乳腺癌普查,比较普查发现乳腺癌与门诊发现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体检、乳腺钼靶X线和多普勒超声联合方法进行乳腺癌普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普查组发现13例乳腺癌(检出率为126.8/10万),好发年龄段为40~49岁,乳腺癌的高危因素还包括乳腺癌家族史、未生育、月经初潮小于12岁、未哺乳、高脂饮食、饮酒、乳腺疾病史.普查发现的乳腺癌早期比率显著高于门诊组.结论 体检、乳腺钼靶X线和多普勒超声联合方法是乳腺癌普查的有效手段,普查可以发现更多的早期乳腺癌,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可能减少乳腺癌发生.

    作者:马行天;孙正魁;熊美玲;吴毓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甲状腺微小癌的男女比为1 ∶4.5; 71.8%(28/39)是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发现的;97.4%(38/39)为乳头状癌;56.4%(22/39)行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体大部分切除术,43.6%(17/39)行患侧腺体全切术.术后随访0~10年(平均7.2年),仅1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对侧叶复发,行腺叶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治愈,其余病例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甲状腺微小癌女性发病率较高;绝大多数为乳头状癌;多数因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时疑为恶变行快速病理检查发现;手术方法多为行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体大部切除术;预后较好.

    作者:刘建;胡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氨磷汀对顺铂致肾功能异常患者再化疗的肾脏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氨磷汀对顺铂(DDP)致肾功能异常患者再化疗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对19例因DDP化疗致肾功能异常患者,再次应用含DDP方案化疗,静脉用DDP前30 min加用氨磷汀250 mg/m2,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血尿素氮、血肌酐值,观察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19例患者,有效4例,稳定12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达84.2%.结论 DDP化疗后肾功能轻度异常患者,再次采用含DDP方案化疗时,加用氨磷汀可以防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作者:李园;程志强;谭煌英;崔慧娟;万冬桂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低剂量辐射诱导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γH2AX形成的时间剂量效应

    目的 探讨正常造血组织在全身低剂量照射后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方法 将96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暴露于0~800 mGy γ射线下.分别于照射后24、48、72 h处死,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加γH2AX抗体染色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荧光强度.结果 单染及双染法结果均显示γH2AX表达呈J型曲线,所有时间剂量组中,100 mGy γ射线在48 h时诱发的DSB数量少.结论 γH2AX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DNA双链断裂及修复情况.造血组织低剂量照射后可以产生兴奋效应.

    作者:许芸;邬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CT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靶区确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时靶区确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6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NSCLC患者,先后行胸部常规CT扫描及CT灌注成像扫描.根据成像勾画原发病灶范围,分别称为CT-GTV和CTPI-CTV,由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得出GTV具体数值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差别.CT-GTV平均为133.00 cm3(90~194 cm3),CTPI-CTV平均为106.60 cm3(67~152 cm3);CTPI-CTV较CT-GTV缩小19.8%(26.4 cm3) (P=0.00).GTV减少的主要原因是CT灌注成像能辨别肺不张和肿瘤,因而可以减少肿瘤靶体积并且避免正常组织不必要的勾画.结论 CT灌注成像在确定非小细胞肺癌3DCRT靶区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并由此提高了靶区定位的精确性.

    作者:陆忠华;王建华;黄云海;江振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人脑星形细胞瘤STAT3和Survivin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生存素(Survivin)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检测53例脑星形细胞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STAT3 、P-STAT3(磷酸化STAT3)及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结果 STAT3 、P-STAT3及Survivin蛋白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 (P均<0.01),且与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有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发生部位无关(P均>0.05). STAT3 、P-STAT3及Survivin蛋白存在正相关.结论 STAT3及Survivin的高表达可能在脑星形细胞瘤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汪鑫平;梅金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淋巴瘤化疗后行DC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治疗淋巴瘤化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化疗结束后完全缓解的淋巴瘤患者进行DC培养,然后通过淋巴结区皮下注射后监测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 DC治疗过程中副作用较小,所有患者均能耐受,随访至今,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 DC治疗安全有效,为化疗后淋巴瘤患者提供了1种新的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郭智;陈霞;谭晓华;刘晓东;楼金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技巧对皮下积液的预防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技巧对皮下积液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的乳腺癌患者418例,术中依据乳腺淋巴回流行淋巴管结扎,同时腋窝侧只留置一条皮下引流管行负压吸引,术后无需任何形式加压包扎.结果 418例中仅12例出现术后皮下积液>10天,发生率约为2.9%,所有积液患者在术后两周内<14天拔除引流管.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依据乳腺淋巴回流行淋巴管结扎,是1种有效的预防皮下积液的手术方法,术后无需任何形式加压包扎且皮下只需留置腋窝侧一条负压吸引管.

    作者:李涌;温浙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阑尾腺癌1例报告

    阑尾腺癌是一少见疾病,常常在术后病理检查时才被发现.现报告1例并结合有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王仁杰;刘小景;张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2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经放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均发生远处转移.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次,每天1次,服药中位时间为4个月.结果 32例可评价疗效病例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8例,疾病稳定10例,疾病进展14例,有效率为25.0%(8/32),疾病控制率为56.3%(18/32),中位生存期4.8个月(1~14个月),1年生存率50.0%(16/32).主要不良反应是皮疹,共有20例(63.5%).其他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和肝功能损害,无因不良反应退出者 .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轻,患者能耐受.

    作者:邵怿;丁罡;陈卓慧;张琇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