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针穿刺老年乳腺癌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杜芸;刘鹿宁;苏萍;王珩

关键词:细针穿刺, 老年乳腺癌, 细胞病理学
摘要:老年乳腺癌细胞分化好,异型性小,不容易明确诊断,对临床的进一步治疗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通过对细针穿刺的老年乳腺癌细胞学涂片进行观察并总结经验,以找出老年乳腺癌的特点.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阑尾腺癌1例报告

    阑尾腺癌是一少见疾病,常常在术后病理检查时才被发现.现报告1例并结合有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王仁杰;刘小景;张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复方替加氟奥替拉西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复方替加氟奥替拉西胶囊加草酸铂、替加氟加草酸铂和复方替加氟奥替拉西胶囊单药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252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和单药组.试验组给予复方替加氟奥替拉西胶囊每天80 mg/m2,分2次口服,第1~14天;对照组给予替加氟每天800 mg/m2,分3次口服,第1~14天.两组均联合草酸铂 130 mg/m2,第1天;每3~4周为1个周期.单药组给予复方替加氟奥替拉西胶囊每天 80 mg/m2,分2次口服,第1~28天,餐后服用;每42天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 入组252例患者中,有251例可评价不良反应,225例可评价疗效.试验组101例,CR 5例、PR 23例,总有效率27.72%,临床受益率80.20%;对照组95例,PR 14例,总有效率14.74%,临床受益率66.32%.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药组29例,CR 2例、PR 3例,总有效率为17.24%.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厌食、周围神经炎、腹泻等.试验组、对照组和单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29%、85.85%和91.18%,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93%、26.42%和44.12%.结论 复方替加氟奥替拉西胶囊用于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耐受性好,使用方便,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李淑芬;佟仲生;陈振东;刘云鹏;潘良熹;熊建萍;王顺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卵巢癌中环氧合酶-2及CA125半衰期与化疗耐药的关系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和CA125半衰期与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卵巢癌组织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情况,同时术前及术后每周用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血清中CA125水平.结果 ① COX-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而正常卵巢组织中无表达,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 COX-2表达强度与CA125半衰期之间有相关性,即CA125半衰期>4周者与CA125半衰期≤4周者比较,前者COX-2表达强度高于后者,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2年内复发者COX-2阳性率高于2年后复发者(P<0.05).④ CA125半衰期>4周者2年复发率明显高于CA125半衰期≤4周者(P<0.05).结论 COX-2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强度与CA125半衰期的联合判断可以预测卵巢癌的耐药.

    作者:李燕华;张競;王蓓蓓;王亮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静脉持续滴注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癌3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持续静脉滴注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复发和远处转移头颈部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复发和转移头颈部癌予5-Fu 750 mg/(m2.d)持续静脉滴注 120 h,每天DDP 25 mg/m2,第1~3天,3W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CR 1例,PR 12例,近期客观有效率为44.8%(13/29).中位TTP 7.8个月.初治与复治有效率分别为76.9%(10/13)、18.7%(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814,P=0.02<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黏膜炎.结论 持续静脉滴注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头颈部癌安全有效.

    作者:陈玉芳;常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树突状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大细胞肺癌,占据了肺癌的大多数并且受到传统治疗方式的限制,标准治疗方法的缺乏促进了NSCLC新疗法的研究和发展.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I,DC)作为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是机体免疫应答的主要启动者,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其用于癌症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

    作者:徐林;张维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细针穿刺老年乳腺癌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老年乳腺癌细胞分化好,异型性小,不容易明确诊断,对临床的进一步治疗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通过对细针穿刺的老年乳腺癌细胞学涂片进行观察并总结经验,以找出老年乳腺癌的特点.

    作者:杜芸;刘鹿宁;苏萍;王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外科治疗肾癌32例临床体会

    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7年11月共收治肾癌患者32例,外科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1临床资料本组共32例,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为52.

    作者:万敏;王国庆;邓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江西省10 254例乳腺癌普查资料分析

    目的 调查江西省乳腺癌的发病率,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普查对乳腺癌早期发现的作用.方法 采用调查表、体检、乳腺钼靶X线、乳腺多普勒超对江西省10 254名妇女进行乳腺癌普查,比较普查发现乳腺癌与门诊发现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体检、乳腺钼靶X线和多普勒超声联合方法进行乳腺癌普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普查组发现13例乳腺癌(检出率为126.8/10万),好发年龄段为40~49岁,乳腺癌的高危因素还包括乳腺癌家族史、未生育、月经初潮小于12岁、未哺乳、高脂饮食、饮酒、乳腺疾病史.普查发现的乳腺癌早期比率显著高于门诊组.结论 体检、乳腺钼靶X线和多普勒超声联合方法是乳腺癌普查的有效手段,普查可以发现更多的早期乳腺癌,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可能减少乳腺癌发生.

    作者:马行天;孙正魁;熊美玲;吴毓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采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组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36~78岁,中位年龄59岁.

    作者:张锦宏;杨权烈;黄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氨磷汀对顺铂致肾功能异常患者再化疗的肾脏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氨磷汀对顺铂(DDP)致肾功能异常患者再化疗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对19例因DDP化疗致肾功能异常患者,再次应用含DDP方案化疗,静脉用DDP前30 min加用氨磷汀250 mg/m2,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血尿素氮、血肌酐值,观察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19例患者,有效4例,稳定12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达84.2%.结论 DDP化疗后肾功能轻度异常患者,再次采用含DDP方案化疗时,加用氨磷汀可以防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作者:李园;程志强;谭煌英;崔慧娟;万冬桂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DNA甲基化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近来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DNA异常甲基化的研究逐渐由基础实验拓展到临床应用领域,其具体内容涉及HCC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以及针对基因异常甲基化的治疗等.

    作者:纪宗淑;耿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动脉灌注联合手术治疗膀胱癌

    目的 探讨动脉灌注联合手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1例,A组采用动脉灌注化疗加手术治疗、B组采用单纯手术治疗.结果 42例随访16~32个月,平均29个月.A组患者经动脉灌注化疗后大部分膀胱病灶缩小,血尿缓解或消失,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明显.A组术后复发3例(14.3%),死亡1例(4.8%).B组术后复发10例(47.6%),死亡2例(9.5%).A组术后复发率、死亡率低于B组(P<0.05 ).两组比较化疗后副反应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灌注联合手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疗效好,副反应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薛耀勤;温树伟;黄慧;畅俊平;张晓前;党之俊;苑天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晚期食管癌单纯放疗与同步放化疗疗效比较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手术治疗是食管癌根治性治疗的手段之一,但食管癌患者就诊时约半数的患者已无手术适应证.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另一重要手段,而单纯放射治疗效果却不理想,5年生存率大多数报道在10%左右.这就要求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化疗药物在治疗肿瘤的同时,还能起到放射增敏、增加局部疗效的作用.

    作者:方卫宁;吴君心;钱飞宇;陈明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人脑星形细胞瘤STAT3和Survivin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生存素(Survivin)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检测53例脑星形细胞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STAT3 、P-STAT3(磷酸化STAT3)及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结果 STAT3 、P-STAT3及Survivin蛋白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 (P均<0.01),且与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有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发生部位无关(P均>0.05). STAT3 、P-STAT3及Survivin蛋白存在正相关.结论 STAT3及Survivin的高表达可能在脑星形细胞瘤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汪鑫平;梅金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甲状腺微小癌的男女比为1 ∶4.5; 71.8%(28/39)是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发现的;97.4%(38/39)为乳头状癌;56.4%(22/39)行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体大部分切除术,43.6%(17/39)行患侧腺体全切术.术后随访0~10年(平均7.2年),仅1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对侧叶复发,行腺叶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治愈,其余病例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甲状腺微小癌女性发病率较高;绝大多数为乳头状癌;多数因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时疑为恶变行快速病理检查发现;手术方法多为行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体大部切除术;预后较好.

    作者:刘建;胡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头部面罩固定技术在脑瘤调强适形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头部面罩固定技术在脑瘤调强适形放疗中的效果.方法 采集首次定位时体位的电子图像,并与CT扫描后,核对DDR图前的体位及首次放疗前的DDR图对比,误差1~2 mm者进行重新摆位并及时纠正.结果 入组的129例患者中,X轴(左右方向)零误差有123例,占95.35%,误差在2 mm以内有6例占4.65%;Y轴(头足方向)零误差有124例,占96.12%,误差在2 mm以内有5例,占3.88%;Z轴(前后方向)零误差有122例,占94.57%,误差在2 mm以内有7例,占5.43%.结论 头部面罩固定技术应用于脑瘤调强适形放疗,体位移动少,重复性及固定性好,准确度高.

    作者:游爱敏;王秀玲;林院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Tiam1,CD44v6和Ecadherin表达与胃癌组织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目的 探讨Tiam1、CD44v6和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对56例胃癌和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Tiam1、CD44v6和Ecadherin蛋白检测.结果 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Tiam1、CD44v6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0.000,P=0.018),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P=0.001);Tiam1、CD44v6、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22,P=0.016,P=0.018);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Tiam1与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γs=0.576,P<0.01),Tiam1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γs=-0.428,P<0.01).结论 Tiam1、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曹苏娟;曾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技巧对皮下积液的预防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技巧对皮下积液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的乳腺癌患者418例,术中依据乳腺淋巴回流行淋巴管结扎,同时腋窝侧只留置一条皮下引流管行负压吸引,术后无需任何形式加压包扎.结果 418例中仅12例出现术后皮下积液>10天,发生率约为2.9%,所有积液患者在术后两周内<14天拔除引流管.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依据乳腺淋巴回流行淋巴管结扎,是1种有效的预防皮下积液的手术方法,术后无需任何形式加压包扎且皮下只需留置腋窝侧一条负压吸引管.

    作者:李涌;温浙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金花茶种子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金花茶种子乙醇提取物及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水溶部分3个极性部位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RPMI1640培养基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细胞,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金花茶种子乙醇提取物及不同极性部位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金花茶种子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对U937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89.74、65.19、63.74 μg/ml,且抑制作用与样品浓度呈量效关系.结论 金花茶种子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为其抗癌活性的有效部位.

    作者:史丽颖;于大永;唐前;唐玲;冯宝民;王永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乳腺癌中ERK2、nm23、MMP9基因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ERK2基因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nm23、MMP9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96例乳腺癌,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病灶中ERK2、nm23、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ERK2蛋白表达在乳腺浸润性癌中有高于原位癌的趋势(χ2= 3.783,P=0.052);nm23蛋白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中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χ2= 9.222,P=0.010),与ERK2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χ2= 4.085,P=0.043);MMP9蛋白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中显著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χ2= 4.153,P=0.043),与ERK2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ERK2信号蛋白可能通过与nm23基因蛋白的作用影响乳腺癌的进展、淋巴结转移.

    作者:黄凌燕;张建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