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伟宏;邱嘉旋;邵益森;曹钟义
目的 探讨ERβ受体蛋白在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 (PSH)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15例 PSH、14例肺炎性假瘤 (PP),15例正常肺组织 (NL )中ERβ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 ERβ受体蛋白在PSH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86.67% ( 13/15),在PP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8.57% (4/14),在NL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0%(3/15). ERβ受体蛋白在PSH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 NL和 PP组织 ( P<0.05).结论 ERβ受体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 PSH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陆晓旻;吕祥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痰发生与其部位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近5年来经支气管镜检查证实为肺癌患者的病史和放射学资料,分析其血痰症状与组织学类型和生长部位的关系.结果 350例肺癌患者有83例有血痰症状(23.71%),其中39例(46.99%)为腺癌,18例(21.69%)为鳞癌,11例(13.25%)为小细胞癌,7例(8.43%)是大细胞癌,5例(6.02%)是肺泡细胞癌,3例(3.62%)是肺转移癌.肺腺癌的血痰症状发生率与其它各类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83例肺癌中有43例(51.80%)发生在叶支气管或近端支气管,40例(48.20%)发生在叶以下远端支气管.两组肺癌患者血痰症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出现血痰症状的肺癌组织学类型多为腺癌.肺癌的生长部位与血痰症状的发生无关.
作者:沈维敏;袁明远;龚瑾;李向阳;梁红;严德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Survivin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均为阴性; Surviv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6.5%(35/62),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增高,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增高,Tis~T1与T2~T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力;张孝斌;陈立新;姚启盛;王晓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 经广泛切除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6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且资料完整的216例DFSP患者临床随访结果,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比较.结果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广泛性切除治疗,194例(89.8%)达完全切除,16例(7.4%)切缘阳性,另有6例(2.8%)切缘距肿瘤组织<1 mm,22例切缘不理想的患者术后行辅助放疗.无复发组(A组)及复发组(B组)的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1%、81.4%,2组间比较,P=0.001.本组共有6例出现远处转移,总死亡率为2.8%.结论 DFSP患者接受距肿瘤边缘2.5~3.5 cm的广泛性切除治疗,可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整体预后良好.肿瘤复发后浸润深度增加,切缘阳性率升高,终导致无瘤生存率降低.多次复发切除有造成肿瘤细胞去分化、致使其恶性程度增加及引起远处转移可能.
作者:薛瑞峰;方志伟;多健;陈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T细胞亚群是1项评价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而细胞免疫功能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1],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7例肿瘤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NK水平变化,探讨化疗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利敏;冯仲珉;朱成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晚期舌鳞癌术前明确原发灶未侵犯下颌骨,行下颌骨旁正中劈开术在中晚期舌鳞癌联合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其方法.方法 对15例初治的中晚期的舌鳞癌患者,术前行平阳霉素化疗或者顺铂+5-Fu+博莱霉素4~6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评估原发灶.结果 随访至少5年,1例失访,其中术后2年内原发灶复发2例,术后第3年复发2例.远处转移2例,局部淋巴结复发1例.结论 对于未侵犯下颌骨的中晚期舌鳞癌患者,严格掌握此术式的适应证,行下颌骨旁正中劈开治疗中晚期舌鳞癌是可行的,且有助于彻底的切除原发肿瘤,减少肿瘤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王一凤;鄢丹桂;魏运辉;乐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较少见,因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诊断较困难.我院1997年2月~2006年10月收治1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报告如下.
作者:李勇;朱热提·达吾提;顾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顺铂分别联合紫杉醇,吉西他滨,长春瑞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3组,TP组16例,GP组23例,NP组21例,比较3种方案的疗效及其毒副反应的差异.结果 3种方案有效率分别为:TP组为43.8%,GP组为43.5%,NP组为42.9%,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生活质量获益率分别为:TP组为81.3%,GP组为82.6%,NP组为81.0%,无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反应中,3组间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TP组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GP组血小板下降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NP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的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P、GP、NP方案疗效近似,毒副反应各异,但均可耐受.临床用药遵循个体化原则.
作者:江波;赵金奇;涂长玲;杨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恶性肿瘤中居第6位,中国是食管癌高发的国家.手术仍为治疗食管癌的首要措施.
作者:郭昌莹;匡裕康;曾来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辅助放化疗在输尿管上皮肿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0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输尿管上皮移行细胞癌(T3或T4或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辅助放疗(术中放疗联合术后外照射)和采用M-VAC方案化疗,术中放疗中位剂量14 Gy,外照射中位剂量 41 Gy.结果 中位随访4.31年,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60%及36%;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0%、60%及50%;1、3、5年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0%、70%及47%.肿瘤病理分级和术后肿瘤残余是影响总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局部进展期输尿管上皮肿瘤,术后辅助放化疗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降低远处转移率,肿瘤的分级和手术的彻底性是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大部分患者可耐受治疗.
作者:章青;傅深;彭莉华;熊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左心房部分切除术对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7年7月至2007年2月,对33例肿瘤累及左心房的局部晚期肺癌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心耳钳钳夹左心房壁,在距肿瘤边缘0.5~1 cm处切除部分左心房壁,其中3例联合切除部分食管肌层,整块切除肺肿瘤.左心房切缘用3-0无损伤线或5-0普罗纶线连续来回缝合.术前诱导化疗11例,术后化疗23例,其中1例联合放疗.结果 术后心律失常3例,其中伴有心肺功能不全1例.无手术死亡,全组病例均治愈出院.术后病理检查:鳞癌17例,小细胞癌10例,小细胞癌伴鳞癌1例,腺癌3例,腺鳞癌1例,未分类1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6%(22/28)、38.9%(7/18)和45.5%(5/11).结论 肺切除加左心房部分切除治疗局部晚期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匡裕康;王东升;郭昌莹;黄建;何枝生;朱剑峰;江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黏着斑激酶 (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是1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近年来研究发现FAK与细胞生存、周期调控、增殖、凋亡、迁移侵袭、转移及血管生成等密切相关[1~4].现就FAK信号转导机制以及FAK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玉英;梁后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我院1995年10月~2007年8月收治27例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的结肠癌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龙东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对照组单用化疗.结果 治疗组骨病灶、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63.3%、83.3%,对照组分别为23.3%、4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钙水平下降明显、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骨病灶缓解明显、止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玲;锁爱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我科2002年1月~2007年8月在常规胸腔导管引流术下分别予沙培林、沙培林联合顺铂、顺铂等药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8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小安;余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联合肿瘤芽殖与淋巴管浸润预估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旨在确立一组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指标.方法 回顾性调查施行根治手术并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大肠癌病例168例,评价芽殖或与淋巴管浸润联合预估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结果 肿瘤芽殖与淋巴结转移程度、数目、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等病理生物学指标密切相关;肿瘤芽殖单独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5%、49%、84%;而联合淋巴管的预测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44%、49%、85%.结论 术前通过超声纤维结肠镜和螺旋CT的准确判断,结合肿瘤芽殖这一病理生物学指标预估伴发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对选择个体化的合理治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高照华;王振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槲皮素(Quercetin)在体外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对在体外经槲皮素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后的人膀胱癌BIU-87细胞,分别采用MTT试验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技术和倒置显微镜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 MTT试验显示槲皮素能抑制人膀胱癌BIU-87细胞生长,且呈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一定浓度和时间的槲皮素作用BIU-87细胞后能阻滞G2/M期细胞向G0/G1和S期移行,且在细胞周期G1峰的左侧出现了亚G1凋亡峰;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有凋亡的特征性改变.结论 槲皮素能抑制人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阻滞细胞于G2/M期,并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柯尊金;丁心喜;董文奎;王慕义;朱伟;曾甫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CK)-19、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3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甲状腺癌、良性病变及癌旁组织中CK-19、Galectin-3mRNA的表达情况,然后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相同标本的石蜡包埋组织中2个指标的蛋白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 RT-PCR结果显示, CK-19和Galectin-3在甲状腺癌、良性病变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χ2=26.28,P<0.001;χ2=20.06,P<0.001),但是,两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Galectin-3在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中表达率有所不同,但无显著性差异,CK-19在乳头状癌中的表达要高于滤泡癌和髓样癌,有显著性差异.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在甲状腺癌组织中,2种标志物多数呈阳性,个别为弱阳性,而与癌组织相邻的癌旁组织多数为阴性,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除个别局灶性阳性外均为阴性.结论 CK-19和Galectin-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上调,两者联合后对于甲状腺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姚晓峰;张仑;金锐;王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Ⅱ期结肠癌根治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评价术后辅助化疗在Ⅱ期结肠癌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134例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Ⅱ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采用Log-rank法进行生存比较,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结果 全组的中位无瘤生存期和生存期均未达到,3年无瘤生存率和生存率分别为91.01%和93.23%.单因素分析显示:T4和淋巴结解剖数目≤10个为不良预后因素(P<0.05);全组共85.07%(114/134)的患者接受了术后辅助化疗,年龄和是否具有预后不良因素是影响患者接受辅助化疗的主要原因(P<0.05);辅助化疗组和未化疗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辅助化疗组中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显著多于未化疗组(P=0.047).结论 肿瘤局部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解剖不全是Ⅱ期结肠癌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大多数Ⅱ期结肠癌患者均接受辅助化疗,建议对存在不良预后影响因素的Ⅱ期结肠癌患者给予辅助化疗.
作者:罗扬;邢镨元;冯奉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少见,容易误诊、误治,我科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佳全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