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增华;韩玉贞;朱玉红;俎玉焕
目的 以黑色素瘤抗原-A1和A3(MAGE-A1和MAGE-A3) 基因mRNA为标记,检测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6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及术前、化疗后外周血和60例非肿瘤患者外周血,用巢式RT-PCR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MAGE-A1和MAGE-A3基因mRNA.结果 28.3%(17/60)和23.3%(14/60)的乳腺癌患者PBMC中分别检测到MAGE-A1和MAGE-A3 基因的mRNA,35.0%(21/60)的乳腺癌患者PBMC中至少可以检测到1种MAGE基因mRNA.乳腺癌患者PBMC中MAGE-A1和MAGE-A3基因mRNA的检出率与肿瘤组织中MAGE的检出率相关(P<0.0005),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MAGE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肿瘤的病理类型、年龄、受体状况、CerbB-2、 Ki-67无相关性(P>0.05).结论 MAGE-A1和MAGE-A3基因mRNA可以作为特异性肿瘤标记物用于检测乳腺癌患者PBMC中的乳腺癌细胞,其检测结果可能有助于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贾海明;杜小平;赵庆丽;高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由于放化疗有导致淋巴细胞减少的副作用,因此传统观念认为,放化疗之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宜随即实施肿瘤疫苗诱导主动免疫治疗.由于缺乏客观、精确的指标从体内实验去评判放化疗与肿瘤疫苗治疗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一直寥寥无几.近年来,随着肿瘤学研究和免疫学技术的进步,对上述领域的探索逐渐深入,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现将对放化疗联合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汪少华;沈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脑转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3年4月~2005年6月收治的17例食管癌术后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6.3个月,7例单纯脑转移切除平均生存时间为17.7个月,3例手术切除联合放疗平均生存时间为65.5个月.结论 食管癌术后脑转移预后不良,治疗原则上应采用以手术切除联合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翁向群;庄聪文;程先进;陈苏;杨胜生;曾志勇;张哲明;张荣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腺鳞癌(AS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预后的特点.方法 对 11 例胃腺鳞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及病理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 Ⅲ期8例(72.7%),Ⅳ期3例(27.3%).手术切除率、根治手术切除率分别为100.0%、63.6%.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低于同期胃腺癌.结论 原发性胃腺鳞癌的发生,可能是具有多重潜能的胃黏膜全能干细胞同时呈双向分化的结果.胃腺鳞癌只发生在进展期胃癌,治疗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同期胃腺癌差.
作者:裴炜;张海增;石素胜;周志祥;赵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CNA和CXCR4蛋白在青年乳腺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例青年乳腺癌的PCNA、CXCR4表达,并与随机抽取的同期50例中老年乳腺癌相比较.结果 24例青年乳腺癌PCNA、CXCR4表达率分别是83.3%、70.8%.中老年组PCNA、CXCR4表达率分别是64.0%、52.0%.青年乳腺癌PCNA、CXCR4表达率均高于中老年组(P<0.05).结论 PCNA及CXCR4高表达与青年乳腺癌组织分化差,侵袭性强有关.
作者:刘桂平;张良明;孙萍;耿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肺癌是1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美国新数据统计推测在2007年肺癌发病率在男性中仅次于前列腺癌,在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但死亡率却均居各恶性肿瘤之首[1],且临床初诊时5%的患者已经发生远处转移,因此早期诊断肺癌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徐则兰;陈昌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现象已成为肿瘤化学治疗中的1个难题.
作者:杜芹;杨锡贵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动态变化对卵巢上皮癌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微粒子捕捉免疫发光技术(MEIA)测定75例卵巢上皮癌患者治疗前、每疗程化疗后3周、手术前及手术后7~14天血清中CA125浓度.计算CA125半衰期、第一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分析CA125半衰期、第一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与近期治疗缓解率、长期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75例患者治疗前CA125大于35 ku/l 72例.半衰期≤15天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半衰期>15天组(P=0.000);第一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50%组完全缓解率高于下降率<50%组(P=0.000);晚期卵巢癌CA125半衰期≤15天组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高于半衰期>15天组(P=0.013);晚期卵巢癌第一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50%组与<50%组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晚期卵巢癌术后残留灶大小和术后疗程数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A125半衰期、第一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可作为反映化疗敏感性的临床指标.
作者:祝英杰;卢玉波;张红平;董菊颖;冯玉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上皮钙黏蛋白( E-cad)与CD44v6蛋白在青年女性(≤35岁)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60例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和60例绝经后(≥55岁)乳腺癌组织,复习病理资料,按照舟山会议标准重新做组织学类型和病理分级.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E-cad和CD44v6的表达.结果 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E-cad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43/60)和68.3%(41/60),而绝经后乳腺癌组织E-cad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52/60)和48.3%(29/6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 ).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E-ca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29/45)和93.3%(14/15),差异有显著性(P<0.05 );CD44v6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73.3%)和无淋巴结转移组(5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cad和CD44v6蛋白表达与肿块大小、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中E-cad和CD44v6蛋白表达呈负相关(γ=-0.51).结论 E-cad蛋白低表达及CD44v6蛋白高表达预示青年女性乳腺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可作为预测青年女性乳腺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吕增华;韩玉贞;朱玉红;俎玉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对宫颈癌放疗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疗效.方法 2003 年4月至2006年6月,对26例经影像学检查证实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分析,中位年龄44.77岁(25~67岁).中位出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时间为13.6个月.单个转移灶11例,2个转移灶7例,多个转移灶8例.8例接受了4~6个周期的化疗.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灶处方剂量为45 Gy,分次剂量300 cGy;亚临床病灶处方剂量为37.5 Gy,分次剂量250 cGy.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转移灶和亚临床病灶的平均剂量分别为44.2 Gy和36.5 Gy.治疗后2个月的完全有效率100.0%(26/26).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8.8%、23.2%.4例出现3级毒副反应,对症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 IMRT能使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灶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减少周围正常组织接受照射的体积,副反应小,是1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慧灵;冯梅;陈娜;柏鹏刚;张秀春;潘建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HBVDNA的变化情况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43例HBsAg阳性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检测术前、术后1周血清HBVDNA及各项临床指标,结合患者HBVDNA变化情况及其临床资料,对术后血ALT、TBIL和ALB值变化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 全组HBsAg阳性肝癌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65.1%.手术前后患者的HBVDNA复制状态变化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05).术后HBV DNA 较术前升高的患者围手术期ALT变化较其他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4),但ALB和TBIL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多数处于HBV复制活跃期,肝癌切除术对患者血清HBVDNA复制状态无明显影响,部分围手术期HBVDNA升高的患者术后ALT变化较大.
作者:周庆菲;林小军;崔伯康;张亚奇;李锦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薄层细胞涂片法(TP)免疫细胞化学对浆膜腔积液中腺癌细胞及反应性间皮细胞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浆膜腔积液行常规HE染色,其中包括胸腔积液26例,腹水33例和心包积液6例.全部采用TP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癌胚抗原(CEA)、上皮抗原(EA)、间皮细胞抗原(MC)和钙结合蛋白(Ca1)抗原的表达.结果 42例腺癌中90.5%(38/42)CEA表达阳性,95.2%(40/42)EA表达阳性,4.8%(2/42)MC表达阳性,4.8%(2/42)Cal表达阳性.在23例反应性间皮细胞中,反应性间皮细胞CEA和EA全部呈阴性表达,91.3%(21/23)MC表达阳性,87.0%(20/23)Cal表达阳性.CEA和EA在腺癌细胞中特异性为100.0%.MC和Cal在良性反应性间皮细胞中特异性为95.2%.结论 通过TP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选择性的联合使用4种抗体(CEA、EA、MC、Cal)可以帮助对浆膜腔积液中腺癌细胞与反应性间皮细胞的鉴别诊断.
作者:崔彬;刘旭;姜汉国;肖静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β-连环蛋白与胃腺癌的发生及Lauren分型、分化、侵袭、转移和TNM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MaxvisionTM快捷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胃腺癌组织和30 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β-连环蛋白的表达.结果 进展期胃腺癌组织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高于早期胃腺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弥漫型胃腺癌组织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高于肠型胃腺癌组织(P<0.05);低分化胃腺癌组织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组织(P<0.05);肿瘤浸润至浆膜及浆膜外,其组织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高于肿瘤浸润至肌层组织和黏膜及黏膜下组织(P<0.01);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胃腺癌组织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分别高于无淋巴结及无远处转移组织(P<0.05);Ⅲ~Ⅳ期胃腺癌组织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高于Ⅰ~Ⅱ期胃腺癌组织(P<0.01).结论 β-连环蛋白与胃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也与胃腺癌的Lauren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相关,提示β-连环蛋白基因在胃腺癌的发生、浸润、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叶国刚;李其云;蒋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991年Semenza等[1]发现1种蛋白特异性地结合于促红细胞生长( erythropoietin,EPO)基因增强子的寡核苷酸序列;1992年,他们分离克隆出二聚体,由乏氧诱导的亚基被命名为乏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2].
作者:闵敏;高国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食管癌常规二维放疗(2DRT)与全程三维适形放疗(3DCRT)肿瘤靶区和周围敏感器官剂量分布.方法 15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行CT模拟定位,CT扫描图像经网络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三维重建,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和危及器官(OARs).每例做2DRT和3DCRT 2套计划.计划评估、优化后比较两者的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①2DRT和3DCRT 的GTV-V100分别为30.1%、38.4%;GTV-V95分别为83.2%、94.2%,CTV-V95分别为 75.2%、90.2% ;PTV-V95分别为65.2%、83.2%;②2DRT和3DCRT 计划的两肺V20分别为18.1%、29.4%,脊髓V40分别为50.1%、26.4%,心脏V45分别为17.2%、20.1%.结论 3DCRT技术比2DRT技术更能够给予食管癌临床靶区均匀的剂量分布,并使脊髓得到保护,两肺和心脏的受照在耐受范围内.
作者:马代远;柳弥;谭榜宪;李贤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增高快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目前仅约有20%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并得到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尽管如此,总的5年生存率仍较低,多数患者仍会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而手术切缘是否安全与复发明显相关.目前检查切缘是否安全的方法依然是常规病理学检查(苏木精-伊红染色),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病理检查癌细胞阴性的切缘中仍能检测到一些与预后有关的基因和蛋白的改变,从而对术后肿瘤复发有一定的提示作用,Survivin基因即是其中之一.
作者:黄建峰;沈振亚;许林;祝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和MMP-9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并分析其与乳腺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增生症组织中OPN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80例乳腺癌组织中OPN和MMP-9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乳腺增生症组织(P<0.05),OPN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及C-erbB-2表达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月经状况、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状况无关(P>0.05).MMP-9的表达与患者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及C-erbB-2表达密切相关(P<0.05),与月经状况、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状况无关(P>0.05).OPN和MMP-9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γ=0.297,P=0.007).结论 OPN和MMP-9蛋白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两者均阳性表达时对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陈军;覃思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直肠后肿瘤位于骶骨、尾骨、直肠后方,发病率不高,因肿瘤位置深,周围毗邻关系复杂,不易早期发现,漏诊误诊率高,手术难度大.为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我们收集10例直肠后肿瘤的临床资料,将其临床特点及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林富;王良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紫杉醇每周与标准3周给药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8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随机分成每周给药方案组(周疗组)和标准3周给药方案组(标准组).周疗组,46例,紫杉醇每周给药80 mg/m2 第1 、8 、15天,卡铂(AUC=5),第2天;标准组,41例,紫杉醇每3周给药175 mg/m2,第1天,卡铂(AUC=5)第2天.结果 周疗组与标准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周疗组血色素下降较标准组多,标准组肌肉关节稍较周疗组多,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不良反应相近.结论 两组有效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 ,周疗组良好的非血液毒性状况使得它成为对进展期NSCLC患者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作者:胡斌;曹硕;冼海冰;段海波;陈泽程;白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大肠癌是威胁人们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属于四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发达国家大肠癌已成为死亡率位居第2位的恶性肿瘤,且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作者:朱玉萍;李德川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