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萍;李德川
目的 比较食管癌常规二维放疗(2DRT)与全程三维适形放疗(3DCRT)肿瘤靶区和周围敏感器官剂量分布.方法 15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行CT模拟定位,CT扫描图像经网络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三维重建,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和危及器官(OARs).每例做2DRT和3DCRT 2套计划.计划评估、优化后比较两者的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①2DRT和3DCRT 的GTV-V100分别为30.1%、38.4%;GTV-V95分别为83.2%、94.2%,CTV-V95分别为 75.2%、90.2% ;PTV-V95分别为65.2%、83.2%;②2DRT和3DCRT 计划的两肺V20分别为18.1%、29.4%,脊髓V40分别为50.1%、26.4%,心脏V45分别为17.2%、20.1%.结论 3DCRT技术比2DRT技术更能够给予食管癌临床靶区均匀的剂量分布,并使脊髓得到保护,两肺和心脏的受照在耐受范围内.
作者:马代远;柳弥;谭榜宪;李贤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991年Semenza等[1]发现1种蛋白特异性地结合于促红细胞生长( erythropoietin,EPO)基因增强子的寡核苷酸序列;1992年,他们分离克隆出二聚体,由乏氧诱导的亚基被命名为乏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2].
作者:闵敏;高国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CNA和CXCR4蛋白在青年乳腺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例青年乳腺癌的PCNA、CXCR4表达,并与随机抽取的同期50例中老年乳腺癌相比较.结果 24例青年乳腺癌PCNA、CXCR4表达率分别是83.3%、70.8%.中老年组PCNA、CXCR4表达率分别是64.0%、52.0%.青年乳腺癌PCNA、CXCR4表达率均高于中老年组(P<0.05).结论 PCNA及CXCR4高表达与青年乳腺癌组织分化差,侵袭性强有关.
作者:刘桂平;张良明;孙萍;耿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肺癌是1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美国新数据统计推测在2007年肺癌发病率在男性中仅次于前列腺癌,在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但死亡率却均居各恶性肿瘤之首[1],且临床初诊时5%的患者已经发生远处转移,因此早期诊断肺癌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徐则兰;陈昌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由于放化疗有导致淋巴细胞减少的副作用,因此传统观念认为,放化疗之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宜随即实施肿瘤疫苗诱导主动免疫治疗.由于缺乏客观、精确的指标从体内实验去评判放化疗与肿瘤疫苗治疗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一直寥寥无几.近年来,随着肿瘤学研究和免疫学技术的进步,对上述领域的探索逐渐深入,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现将对放化疗联合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汪少华;沈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鉴别诊断和治疗现状.方法 对20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GIST常以腹痛、腹胀、腹部不适、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20例GIST中恶性15例,交界性2例,良性3例;发生在胃肠道者17例,发生于胃肠道外3例;抗体表达情况:CD117 95.0%、CD34 65.0%、Vimentin 100.0%、SMA 20.0%阳性,S-100全部阴性.20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2例恶性间质瘤术后辅助化疗生存21个月、30个月,另2例恶性间质瘤术后复发应用格列卫(STI571)治疗,生存3年;3例良性者术后无复发生存2~7年;2例交界性术后分别生存10个月、7年.结论 GIST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D117、CD34、S-100和SMA联合检测可协助诊断;细胞密集、明显核异形、肿瘤性坏死及核分裂数>5/50HP可作为恶性参考指标;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可靠的治疗方法,传统放化疗可作为晚期或术后复发GIST的姑息治疗手段.STI571是治疗术后复发及不能手术切除GIST的有效药物,并能改善其预后.
作者:李本全;李发强;王道军;刘阿海;靳桂红;王占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常规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协同替加氟治疗食管癌的疗效与毒性.方法 将100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分割组(CF组)为每周照射5次,2.0 Gy/次,总量64~70 Gy;常规分割+替加氟组(CF+H组):在常规分割放疗开始之日起加用替加氟静脉滴注,0.5 g/天,共10天.结果 CF组和CF+H组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0.0%和80.0%、54.0%和78.0%、30.0%和56.0%、18.0%和40.0%;半年、1年、2年、3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8.0%和86.0%、40.0%和74.0%、32.0%和64.0%、24.0%和44.0%.CF+H组的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均明显高于CF组(P<0.05).2组患者的死亡原因无明显差异,但CF+H组患者死于局部复发的低于CF组.结论 常规分割放疗协同替加氟治疗能提高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与生存率.
作者:郭隽;袁一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癌症和抑郁的发生进展之间的联系,为癌症相关性抑郁(CRD)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提供可靠的生物学指标.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并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A、SAS)调查评定出的58例癌症相关性抑郁患者(其中29例为轻-中度抑郁,29例为严重抑郁),29例无抑郁的癌症患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IGF-1水平.结果 抑郁组和对照组的平均IGF-1水平分别是289.18±52.62,129.45±34.34(P<0.01).IGF-1水平在对照组、轻-中度抑郁组及严重抑郁组逐步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F-1(OR=2.558)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检测外周血IGF-1水平有助于癌症相关性抑郁的早期诊断.
作者:赵金奇;刘勇;张灿珍;王羽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晚期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统计资料表明[1],成人胸腔积液38%~52%为MPE,一组尸检解剖资料显示死于恶性肿瘤患者中15%可发现MPE.目前治疗主要包括胸腔内排液、胸腔镜手术、胸腔内给药、胸膜固定术、全身化疗、放射治疗和热疗等,目的是尽量改善局部症状,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现就当前的治疗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施展;花宝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抑制乳腺癌细胞ZR-75-1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法分别将野生型PTEN质粒(wt)、磷酸酶活性缺失的PTEN质粒(G129R)和只具蛋白磷酸酶活性的PTEN质粒(G129E)转染PTEN基因缺失的乳腺癌细胞ZR-75-1.转染细胞以嘌呤霉素筛选后,用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PTEN基因及其蛋白;通过黏附、侵袭实验,比较3种质粒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之间的黏附、侵袭能力的差异;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转染细胞总的黏着斑激酶(FAK)和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397-FAK)的表达水平;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E-钙连素(E-Cd)的表达,并用RT-PCR检测各组转染细胞的p53mRNA水平.结果 3种质粒均成功转染ZR-75-1细胞,并证实3种转染细胞内均有PTEN基因存在及PTEN蛋白表达;wt、G129R、G129E等 3种质粒转染的细胞黏附抑制率分别为65.7%、8.8%和43.5%;侵袭抑制率分别为70.4%、6.9% 和63.5%.将wt或G129E转染细胞的黏附抑制率及侵袭抑制率与G129R转染细胞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wt与 G129E转染细胞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种转染细胞总FAK水平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但wt和G129E转染细胞其P397-FAK和 MMP-2水平都显著低于G129R转染细胞(P<0.05).3种转染细胞间的E-Cd水平未见显著差异.RT-PCR分析显示,wt、G129E和G129R 3种转染细胞p53 mR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未转染细胞.结论 野生型PTEN基因所表达的蛋白具脂质和蛋白双特异磷酸酶活性,对乳腺癌细胞ZR-75-1的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磷酸酶活性有关,其中蛋白磷酸酶活性可能起主要作用.
作者:林观平;黄金文;李祥勇;熊亮;周克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紫杉醇每周与标准3周给药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8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随机分成每周给药方案组(周疗组)和标准3周给药方案组(标准组).周疗组,46例,紫杉醇每周给药80 mg/m2 第1 、8 、15天,卡铂(AUC=5),第2天;标准组,41例,紫杉醇每3周给药175 mg/m2,第1天,卡铂(AUC=5)第2天.结果 周疗组与标准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周疗组血色素下降较标准组多,标准组肌肉关节稍较周疗组多,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不良反应相近.结论 两组有效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 ,周疗组良好的非血液毒性状况使得它成为对进展期NSCLC患者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作者:胡斌;曹硕;冼海冰;段海波;陈泽程;白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动态变化对卵巢上皮癌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微粒子捕捉免疫发光技术(MEIA)测定75例卵巢上皮癌患者治疗前、每疗程化疗后3周、手术前及手术后7~14天血清中CA125浓度.计算CA125半衰期、第一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分析CA125半衰期、第一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与近期治疗缓解率、长期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75例患者治疗前CA125大于35 ku/l 72例.半衰期≤15天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半衰期>15天组(P=0.000);第一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50%组完全缓解率高于下降率<50%组(P=0.000);晚期卵巢癌CA125半衰期≤15天组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高于半衰期>15天组(P=0.013);晚期卵巢癌第一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50%组与<50%组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晚期卵巢癌术后残留灶大小和术后疗程数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A125半衰期、第一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可作为反映化疗敏感性的临床指标.
作者:祝英杰;卢玉波;张红平;董菊颖;冯玉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增高快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目前仅约有20%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并得到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尽管如此,总的5年生存率仍较低,多数患者仍会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而手术切缘是否安全与复发明显相关.目前检查切缘是否安全的方法依然是常规病理学检查(苏木精-伊红染色),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病理检查癌细胞阴性的切缘中仍能检测到一些与预后有关的基因和蛋白的改变,从而对术后肿瘤复发有一定的提示作用,Survivin基因即是其中之一.
作者:黄建峰;沈振亚;许林;祝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上皮钙黏蛋白( E-cad)与CD44v6蛋白在青年女性(≤35岁)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60例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和60例绝经后(≥55岁)乳腺癌组织,复习病理资料,按照舟山会议标准重新做组织学类型和病理分级.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E-cad和CD44v6的表达.结果 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E-cad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43/60)和68.3%(41/60),而绝经后乳腺癌组织E-cad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52/60)和48.3%(29/6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 ).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E-ca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29/45)和93.3%(14/15),差异有显著性(P<0.05 );CD44v6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73.3%)和无淋巴结转移组(5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cad和CD44v6蛋白表达与肿块大小、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中E-cad和CD44v6蛋白表达呈负相关(γ=-0.51).结论 E-cad蛋白低表达及CD44v6蛋白高表达预示青年女性乳腺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可作为预测青年女性乳腺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吕增华;韩玉贞;朱玉红;俎玉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骨骼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骨转移后常出现顽固性疼痛、运动功能障碍、高血钙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传统常规治疗手段.而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是1种新型含氮的双膦酸盐类骨重吸收抑制剂,可明显缓解骨转移患者的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我们使用国产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玲;张华;潘桂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患者的晚期表现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限,治疗较为困难,预后较差.既往多通过单纯化学药物的胸腔灌注治疗胸腔积液,疗效欠佳.随着热疗和生物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胸腔积液的控制率得以提高.我们从 2004 年4月~2007 年6月采用热化疗联合香菇多糖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胸腔积液,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会溪;朱文梅;杨文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直肠后肿瘤位于骶骨、尾骨、直肠后方,发病率不高,因肿瘤位置深,周围毗邻关系复杂,不易早期发现,漏诊误诊率高,手术难度大.为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我们收集10例直肠后肿瘤的临床资料,将其临床特点及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林富;王良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WWOX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肺鳞癌,31例肺腺癌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WWOX基因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理指标(组织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WWOX基因在72.8%的非小细胞肺癌中失表达或表达减少,而在相邻正常肺组织中有80.0%正常表达.WWOX基因的表达与组织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在肺鳞癌和低分化癌中WWOX基因失表达或表达减少.结论 WWOX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该蛋白表达的缺失可能在不同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的形成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作者:李秋芳;杨瑞玲;王静;吴逸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以黑色素瘤抗原-A1和A3(MAGE-A1和MAGE-A3) 基因mRNA为标记,检测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6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及术前、化疗后外周血和60例非肿瘤患者外周血,用巢式RT-PCR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MAGE-A1和MAGE-A3基因mRNA.结果 28.3%(17/60)和23.3%(14/60)的乳腺癌患者PBMC中分别检测到MAGE-A1和MAGE-A3 基因的mRNA,35.0%(21/60)的乳腺癌患者PBMC中至少可以检测到1种MAGE基因mRNA.乳腺癌患者PBMC中MAGE-A1和MAGE-A3基因mRNA的检出率与肿瘤组织中MAGE的检出率相关(P<0.0005),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MAGE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肿瘤的病理类型、年龄、受体状况、CerbB-2、 Ki-67无相关性(P>0.05).结论 MAGE-A1和MAGE-A3基因mRNA可以作为特异性肿瘤标记物用于检测乳腺癌患者PBMC中的乳腺癌细胞,其检测结果可能有助于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贾海明;杜小平;赵庆丽;高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Gefitinib,ZD1839)作为一线化疗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 26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岁),应用吉非替尼(25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果 26例可评价疗效,CR为3.8%(1/26),PR为34.6%(9/26),有效率为38.4%;SD 为38.5%(10/26);疾病控制率为76.9%;PD 为23.1%(6/26).中位缓解时间为6.6个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5.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1.2个月,1年生存率为36.6%.疗效与患者性别、皮疹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依次为:皮疹、腹泻、恶心、关节痛、肝功能异常.尚无因不良反应需停药者.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疗效明确,毒副反应较轻,耐受性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作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药物值得推广.
作者:姜宏宁;史崑;余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