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芳;杨瑞玲;王静;吴逸明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腺鳞癌(AS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预后的特点.方法 对 11 例胃腺鳞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及病理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 Ⅲ期8例(72.7%),Ⅳ期3例(27.3%).手术切除率、根治手术切除率分别为100.0%、63.6%.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低于同期胃腺癌.结论 原发性胃腺鳞癌的发生,可能是具有多重潜能的胃黏膜全能干细胞同时呈双向分化的结果.胃腺鳞癌只发生在进展期胃癌,治疗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同期胃腺癌差.
作者:裴炜;张海增;石素胜;周志祥;赵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991年Semenza等[1]发现1种蛋白特异性地结合于促红细胞生长( erythropoietin,EPO)基因增强子的寡核苷酸序列;1992年,他们分离克隆出二聚体,由乏氧诱导的亚基被命名为乏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2].
作者:闵敏;高国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制备负载大鼠Walker-256肿瘤细胞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从大鼠骨髓细胞中利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导素4(IL-4)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出DC,以液氮冻融法制备肿瘤抗原刺激DC制备肿瘤疫苗.ELISA检测培养液中IL-12的浓度.结果 得到大量具备典型光镜和电镜形态特征的DC,表达大鼠DC特异性标志OX62.负载抗原前后DC产生IL-12的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负载Walker-256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制备成功,具有促进Th1极化的潜能.
作者:喻钢;王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和MMP-9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并分析其与乳腺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增生症组织中OPN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80例乳腺癌组织中OPN和MMP-9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乳腺增生症组织(P<0.05),OPN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及C-erbB-2表达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月经状况、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状况无关(P>0.05).MMP-9的表达与患者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及C-erbB-2表达密切相关(P<0.05),与月经状况、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状况无关(P>0.05).OPN和MMP-9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γ=0.297,P=0.007).结论 OPN和MMP-9蛋白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两者均阳性表达时对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陈军;覃思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动态变化对卵巢上皮癌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微粒子捕捉免疫发光技术(MEIA)测定75例卵巢上皮癌患者治疗前、每疗程化疗后3周、手术前及手术后7~14天血清中CA125浓度.计算CA125半衰期、第一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分析CA125半衰期、第一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与近期治疗缓解率、长期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75例患者治疗前CA125大于35 ku/l 72例.半衰期≤15天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半衰期>15天组(P=0.000);第一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50%组完全缓解率高于下降率<50%组(P=0.000);晚期卵巢癌CA125半衰期≤15天组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高于半衰期>15天组(P=0.013);晚期卵巢癌第一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50%组与<50%组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晚期卵巢癌术后残留灶大小和术后疗程数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A125半衰期、第一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可作为反映化疗敏感性的临床指标.
作者:祝英杰;卢玉波;张红平;董菊颖;冯玉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骨骼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骨转移后常出现顽固性疼痛、运动功能障碍、高血钙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传统常规治疗手段.而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是1种新型含氮的双膦酸盐类骨重吸收抑制剂,可明显缓解骨转移患者的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我们使用国产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玲;张华;潘桂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食管癌常规二维放疗(2DRT)与全程三维适形放疗(3DCRT)肿瘤靶区和周围敏感器官剂量分布.方法 15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行CT模拟定位,CT扫描图像经网络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三维重建,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和危及器官(OARs).每例做2DRT和3DCRT 2套计划.计划评估、优化后比较两者的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①2DRT和3DCRT 的GTV-V100分别为30.1%、38.4%;GTV-V95分别为83.2%、94.2%,CTV-V95分别为 75.2%、90.2% ;PTV-V95分别为65.2%、83.2%;②2DRT和3DCRT 计划的两肺V20分别为18.1%、29.4%,脊髓V40分别为50.1%、26.4%,心脏V45分别为17.2%、20.1%.结论 3DCRT技术比2DRT技术更能够给予食管癌临床靶区均匀的剂量分布,并使脊髓得到保护,两肺和心脏的受照在耐受范围内.
作者:马代远;柳弥;谭榜宪;李贤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增高快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目前仅约有20%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并得到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尽管如此,总的5年生存率仍较低,多数患者仍会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而手术切缘是否安全与复发明显相关.目前检查切缘是否安全的方法依然是常规病理学检查(苏木精-伊红染色),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病理检查癌细胞阴性的切缘中仍能检测到一些与预后有关的基因和蛋白的改变,从而对术后肿瘤复发有一定的提示作用,Survivin基因即是其中之一.
作者:黄建峰;沈振亚;许林;祝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抑制乳腺癌细胞ZR-75-1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法分别将野生型PTEN质粒(wt)、磷酸酶活性缺失的PTEN质粒(G129R)和只具蛋白磷酸酶活性的PTEN质粒(G129E)转染PTEN基因缺失的乳腺癌细胞ZR-75-1.转染细胞以嘌呤霉素筛选后,用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PTEN基因及其蛋白;通过黏附、侵袭实验,比较3种质粒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之间的黏附、侵袭能力的差异;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转染细胞总的黏着斑激酶(FAK)和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397-FAK)的表达水平;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E-钙连素(E-Cd)的表达,并用RT-PCR检测各组转染细胞的p53mRNA水平.结果 3种质粒均成功转染ZR-75-1细胞,并证实3种转染细胞内均有PTEN基因存在及PTEN蛋白表达;wt、G129R、G129E等 3种质粒转染的细胞黏附抑制率分别为65.7%、8.8%和43.5%;侵袭抑制率分别为70.4%、6.9% 和63.5%.将wt或G129E转染细胞的黏附抑制率及侵袭抑制率与G129R转染细胞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wt与 G129E转染细胞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种转染细胞总FAK水平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但wt和G129E转染细胞其P397-FAK和 MMP-2水平都显著低于G129R转染细胞(P<0.05).3种转染细胞间的E-Cd水平未见显著差异.RT-PCR分析显示,wt、G129E和G129R 3种转染细胞p53 mR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未转染细胞.结论 野生型PTEN基因所表达的蛋白具脂质和蛋白双特异磷酸酶活性,对乳腺癌细胞ZR-75-1的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磷酸酶活性有关,其中蛋白磷酸酶活性可能起主要作用.
作者:林观平;黄金文;李祥勇;熊亮;周克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由于放化疗有导致淋巴细胞减少的副作用,因此传统观念认为,放化疗之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宜随即实施肿瘤疫苗诱导主动免疫治疗.由于缺乏客观、精确的指标从体内实验去评判放化疗与肿瘤疫苗治疗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一直寥寥无几.近年来,随着肿瘤学研究和免疫学技术的进步,对上述领域的探索逐渐深入,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现将对放化疗联合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汪少华;沈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HBVDNA的变化情况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43例HBsAg阳性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检测术前、术后1周血清HBVDNA及各项临床指标,结合患者HBVDNA变化情况及其临床资料,对术后血ALT、TBIL和ALB值变化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 全组HBsAg阳性肝癌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65.1%.手术前后患者的HBVDNA复制状态变化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05).术后HBV DNA 较术前升高的患者围手术期ALT变化较其他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4),但ALB和TBIL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多数处于HBV复制活跃期,肝癌切除术对患者血清HBVDNA复制状态无明显影响,部分围手术期HBVDNA升高的患者术后ALT变化较大.
作者:周庆菲;林小军;崔伯康;张亚奇;李锦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直肠后肿瘤位于骶骨、尾骨、直肠后方,发病率不高,因肿瘤位置深,周围毗邻关系复杂,不易早期发现,漏诊误诊率高,手术难度大.为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我们收集10例直肠后肿瘤的临床资料,将其临床特点及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林富;王良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紫杉醇每周与标准3周给药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8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随机分成每周给药方案组(周疗组)和标准3周给药方案组(标准组).周疗组,46例,紫杉醇每周给药80 mg/m2 第1 、8 、15天,卡铂(AUC=5),第2天;标准组,41例,紫杉醇每3周给药175 mg/m2,第1天,卡铂(AUC=5)第2天.结果 周疗组与标准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周疗组血色素下降较标准组多,标准组肌肉关节稍较周疗组多,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不良反应相近.结论 两组有效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 ,周疗组良好的非血液毒性状况使得它成为对进展期NSCLC患者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作者:胡斌;曹硕;冼海冰;段海波;陈泽程;白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鉴别诊断和治疗现状.方法 对20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GIST常以腹痛、腹胀、腹部不适、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20例GIST中恶性15例,交界性2例,良性3例;发生在胃肠道者17例,发生于胃肠道外3例;抗体表达情况:CD117 95.0%、CD34 65.0%、Vimentin 100.0%、SMA 20.0%阳性,S-100全部阴性.20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2例恶性间质瘤术后辅助化疗生存21个月、30个月,另2例恶性间质瘤术后复发应用格列卫(STI571)治疗,生存3年;3例良性者术后无复发生存2~7年;2例交界性术后分别生存10个月、7年.结论 GIST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D117、CD34、S-100和SMA联合检测可协助诊断;细胞密集、明显核异形、肿瘤性坏死及核分裂数>5/50HP可作为恶性参考指标;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可靠的治疗方法,传统放化疗可作为晚期或术后复发GIST的姑息治疗手段.STI571是治疗术后复发及不能手术切除GIST的有效药物,并能改善其预后.
作者:李本全;李发强;王道军;刘阿海;靳桂红;王占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β-连环蛋白与胃腺癌的发生及Lauren分型、分化、侵袭、转移和TNM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MaxvisionTM快捷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胃腺癌组织和30 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β-连环蛋白的表达.结果 进展期胃腺癌组织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高于早期胃腺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弥漫型胃腺癌组织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高于肠型胃腺癌组织(P<0.05);低分化胃腺癌组织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组织(P<0.05);肿瘤浸润至浆膜及浆膜外,其组织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高于肿瘤浸润至肌层组织和黏膜及黏膜下组织(P<0.01);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胃腺癌组织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分别高于无淋巴结及无远处转移组织(P<0.05);Ⅲ~Ⅳ期胃腺癌组织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高于Ⅰ~Ⅱ期胃腺癌组织(P<0.01).结论 β-连环蛋白与胃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也与胃腺癌的Lauren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相关,提示β-连环蛋白基因在胃腺癌的发生、浸润、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叶国刚;李其云;蒋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直肠癌发生率较高,约占胃肠道肿瘤的25%.虽然约80%直肠癌可经直肠指诊发现,而延误诊断者亦约有80%是未进行直肠指诊.这两个80%的数字值得重视[1].其方法简单易行,但误诊率仍相当高,致使部分患者延误病情,从而失去根治手术的机会.现将2000年8月~2007年8月我们收治的4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的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党长宁;于永铎;刘铁龙;孙凤伟;李彦龙;黄洋;路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生呈上升的趋势,由于端粒酶在85%以上的肿瘤细胞和组织中高度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中几乎不表达,因而是较理想的抗肿瘤靶标[1].
作者:洪军波;吕农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状癌淋巴结N0期与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83例432枚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颈淋巴结(pN0),其中N115例,颈淋巴结(pN0)76枚;N0 68例,颈淋巴结(pN0)356枚.选择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确定其微转移情况并与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3例中16例(19.3%)58枚淋巴结有微转移.在微转移患者中9例(9/16)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而67例无微转移患者中仅6例(6/67),P<0.001.同时,N1、N0其微转移分别是7例(7/15)和9例(9/68),P<0.01.结论 甲状腺滤泡状癌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复发及转移密切相关.微转移的检测对术后辅助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勤江;田尤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鼻咽癌细胞系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拷贝数扩增情况.方法 以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CNE-2、HONE-1、 SUNE-1、HNE-1、HNE-2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探针LSI EGFR SpectrumOrange/CEP 7 SpectrumGreen probe(Vysis,Abbott Laboratoriesm,IL)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进行EGFR基因拷贝数的检测.结果 经FISH法检测的6株鼻咽癌细胞株中,HNE-2存在基因扩增,其余细胞系为三倍体或多倍体.结论 鼻咽癌细胞系中存在EGFR基因拷贝数的扩增,能否作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效的分子标记,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彭培建;廖海;李苏;张星;潘振奎;张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肺癌是1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美国新数据统计推测在2007年肺癌发病率在男性中仅次于前列腺癌,在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但死亡率却均居各恶性肿瘤之首[1],且临床初诊时5%的患者已经发生远处转移,因此早期诊断肺癌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徐则兰;陈昌枝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