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刘坚;王郡甫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 妇科恶性肿瘤, 蛋白质芯片
摘要:目的 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系统(C-12),检测了35例卵巢癌、38例宫颈癌和26例绒癌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以肿瘤标志物含量的变化来评估治疗措施.结果 治疗1个月后多数患者体内肿瘤标志物含量降至正常范围,但仍有40.1%的卵巢癌、34.2%的宫颈癌、23.1%的绒癌患者治疗后呈阳性,说明部分患者临床疗效不明显,建议改善治疗措施.结论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宫颈癌、绒癌具有高度敏感性,监测治疗前后患者体内的肿瘤标志物含量,对指导临床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TGF-β1及Smad4蛋白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传导通路中TGF-β1和Smad4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宫颈癌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TGF-β1和Smad4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宫颈癌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且表达与宫颈癌原发灶大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有关,与患者年龄及组织类型无关;宫颈癌组织中Smad4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且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年龄、原发灶大小及组织类型无关.宫颈癌组织中TGF-β1和Smad4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TGF-β1和Smad4共同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競;李胜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直肠癌根治术中骶前出血的防治

    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中行直肠癌根治手术者160例,发生骶前静脉丛大出血8例,现结合文献对直肠癌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防治进行探讨.

    作者:刘震;梁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胃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胃癌早期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胃癌术中亚甲蓝定位活检前哨淋巴结(SLN),术后行常规HE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60例中56例检出SLN,检出率为93.3%.HE检查发现49枚(24)例SLN转移,由SLN组织学状态预测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率为76.8%,敏感性为64.9%,特异性为100.0%,假阴性率为35.1%,而早期胃癌中准确率为93.9%,敏感性88.9%.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发现有67枚(32例)SLN转移.结论 SLN能较准确反映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为进一步行前瞻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早期胃癌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了依据.免疫组化法对SLN转移的检测较HE有更高的敏感性.

    作者:尤建权;马利林;朱建伟;孙锦卫;于嘉伟;刘建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肿瘤淋巴管形成与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淋巴道和血道转移是肿瘤远处转移的主要途径,故肿瘤淋巴管形成的研究是肿瘤学研究的热点.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1]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2]的克隆以及特异性的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的发现,在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方面有了较为可靠的方法.

    作者:邓明佳;张灿珍;沈丽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Fhit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和ki-67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Fhit阳性表达率为54.5%(24/44),其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手术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有无绝经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随组织学病理分级的增加、手术临床分期进展及肌层浸润程度的加深、有淋巴结转移,Fhit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ki-67表达与组织学病理分级、手术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有无绝经及组织学类型和肌层浸润程度无关(P>0.05).随组织学病理分级的增加、手术临床分期进展及有淋巴结转移,ki-67表达增强.Fhit和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γ=-0.562,P=0.034).结论 Fhit和ki-67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Fhit和ki-67表达可能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柯妍;张广亮;严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围手术期序贯处理对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的术后影响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序贯处理对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的术后影响.方法 217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12例,全部患者行常规的围手术期治疗.实验组105例,术前1天全胃肠道灌洗,术后第1天开始肠内营养支持,维持5~7 d.麻醉前1/2 h静脉点滴抗生素1个单位,术后48 h内停用抗生素.术前及术后第7天清晨测量体重,采血检测总蛋白(TP)、白蛋白(Alb),观察其手术前后的变化.术中观察肠道清洁状况,术后观察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等.结果 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实验组较对照组少,且未发生吻合口瘘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体重手术前后比较,对照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序贯的医疗措施,可使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早,体重减轻、血清蛋白下降更少,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喻光懋;倪一鸣;崔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PTEN及其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肺癌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由于癌基因激活和(或)抑癌基因及DNA修复基因突变或缺失所致.PTEN基因作为第1个被发现的具有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肿瘤抑制基因,在细胞的生长发育、凋亡、迁移、信号传递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现对PTEN基因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月娥;姜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热塑面膜固定鼻咽癌患者放疗摆位技术的周期误差分析

    现代放疗已进入精确放疗,放疗中的体位固定是保证患者精确放疗的首要前提.固定的目的:一是保证患者正确的治疗体位;二是要求在照射过程中体位保持不变或每次治疗摆位都能得到良好的重复[1].热塑面膜固定技术就是1种较好的体位固定技术,但由于患者在放疗中出现的临床副反应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如少数患者放疗过程中会出现体重可能下降较明显;颈部包块较大者经放疗后包块体积缩小较大等,这些原因会引起患者体型变化,导致面膜固定的松动,影响治疗体位的稳定性.

    作者:应惟良;叶新芊;吴金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Wnt5a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Wnt5a基因是Wnt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定位于染色体的 3p14.2-p21.1区,早由 Thomas Jefferson 大学分子生物病理学的 Clark C.C发现,由1112 个腺嘌呤、884 个胞嘧啶、946 个鸟嘌呤、1172 个胸腺嘧啶组成.

    作者:黄英;刘国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Ⅲ期乳腺癌术后260例预后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Ⅲ期乳腺癌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经手术Ⅲ期乳腺癌260例,对影响其预后的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及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5年生存率为52.5%,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与分化程度、有无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方案、脉管侵犯、激素受体、组织学类型、术后内分泌治疗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有无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疗效、激素受体是影响此类肿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可手术的Ⅲ期乳腺癌应行术前化疗,分化差、激素受体阴性患者术后应综合治疗.根治术式并不影响预后.

    作者:徐霞;张莉莉;吴罕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特性及其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自杀基因是一类前体药物转换酶基因,目前研究过的自杀基因有十余种,常用的是HSV-TK/GCV[1]和CD/5-FC[2]2种自杀基因系统,对多种肿瘤具有治疗作用等.近来发现的大肠杆菌deoD基因编码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PNP酶),能催化前体药物--腺苷类似物产生毒性嘌呤,具有高效能、高旁观者效应和抗非增殖细胞活性的优点,成为目前自杀基因治疗中的热点.现就大肠杆菌PNP酶的特性、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等做一综述.

    作者:饶泽昌;李文林;石小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在进展期胃癌化疗中的应用价值

    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又称晚期胃癌,在胃癌患者中AGC检出率为37%~39%;在可切除的Ⅰ~Ⅲ期患者中有半数以上术后复发转移进入晚期[1].许多研究结果证实,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能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但对化疗方案的选择有多种[2].2004年9月至2007年9月,我们应用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腹腔植入联合顺铂及阿霉素方案,对46例AGC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统伟;罗春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Syk和VEGF-C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Syk和VEGF-C蛋白的表达及其在淋巴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胰腺癌组织中Syk和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胰腺组织表达Syk蛋白,在慢性胰腺炎中有中等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77.8%;在胰腺癌中阳性率为27.5%,大多数呈中等或弱阳性表达,与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2,P=0.0079);Syk蛋白与肿瘤的发生部位、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无显著性差异;与TNM分期有关,Ⅰ~Ⅱ期组表达明显高于Ⅲ~Ⅳ期组(P=0.0245).胰腺癌组织中VEGF-C蛋白阳性率为72.5%(29/40),肿瘤周边部位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VEGF-C蛋白阳性组,淋巴结转移(P=0.0398)增多.Syk和VEGF-C具有关联性.结论 Syk蛋白在胰腺癌中表达缺失,并与胰腺癌的发展有关;VEGF-C参与胰腺癌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的调控,促进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两者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作者:牛作兴;赵文华;张春华;吕丽红;仲伟霞;李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聚金葡素治疗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31例疗效观察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些患者顽固性积液时间可长达数月之久,以致延长患者带引流管时间,影响切口愈合,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影响下一步治疗的及时进行,因此有效控制皮下积液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我们于2001年9月~2008年2月采用高聚金葡素治疗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3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萍;万红霞;谭艳芳;李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年轻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分析

    目的 探讨1980年~1984年(简称1980组)和1994年~1996年(简称1994组)两组年轻乳腺癌患者(≤35岁)生存状况的变化及其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5岁原发性乳腺癌179例,均随访5年,随访率100.0%,比较两组生存率并探讨临床病理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980组和1994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9.8% (52/87)、78.3%(72/92),5年健在率分别为51.7%(45/87)、75.0%(69/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994组Ⅰ、Ⅱ期病例及淋巴结阴性率均高于1980组(79.4%,60.9%,P<0.01和59.8%,42.5%,P<0.05),并且生存率改善主要为Ⅰ、Ⅱ期病例.1994组行保乳手术例数明显增加,行经典根治术例数减少(P<0.01).结论 1994组年轻乳腺癌生存率显著改善,手术范围扩大不体现生存优势,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治疗,并非完全依赖治疗手段.

    作者:孟洁;张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头颈部癌放疗后诱发恶性肿瘤8例分析

    放疗诱发癌是高剂量放射线治疗恶性肿瘤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其发生率在0.1%以下[1].我们收集了8例头颈部癌放疗后发生诱发瘤患者的资料,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韦正波;谢莹;许坚;莫立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不张三维适形放疗靶区确定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肺不张三维适形放疗(3DCRT)时大体肿瘤靶区(GTV)的确定方法.方法 对19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且CT检查合并肺不张患者,先后在同一体位和胸部热塑膜固定下行胸部CT-SIM扫描和胸部(全身)18F-FDG PET/CT 检查,分别勾画大体肿瘤体积CT-GTV和18F-FDG PET/CT-GTV(PET-GTV),并由治疗计划系统给出GTV体积的具体数字加以比较.结果 全部患者的CT-GTV和PET-GTV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3例患者的PET-GTV较CT-GTV增加20.1%(31.7 cm3),CT-GTV平均为144 cm3 (129~156 cm3),PET-GTV平均为173 cm3(152~188 cm3);16例患者的PET-GTV较CT-GTV减少29%(27.2 cm3),CT-GTV平均为138 cm3(95~190 cm3),PET-GTV平均为126 cm3(60~160 cm3) (P<0.05).GTV的减少主要原因是PET显像除外了因肿瘤原因造成的肺不张,从而引起靶区范围的缩小,使靶区更加精确,且避免周围正常组织不必要的照射,大限度地保护了正常组织,显示3DCRT的优点.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的肺不张组织与局部病变有一定的鉴别意义,提高了靶区定位的精确性.

    作者:杨凤姣;吴湘纬;谢爱民;胡炳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龄肺癌患者40例手术并发症及预后分析

    随着老年化人口的增多,高龄肺癌患者日益增多,由于心肺和脑血管疾病,手术风险大,但手术切除仍是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方案.我们对40例年龄大于80岁的高龄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庄聪文;杨胜生;曾志勇;程先进;张哲明;刘道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山仙颗粒对Lewis肺癌瘤株转染中TNF-α和uPA的影响

    目的 研究山仙颗粒对Lewis肺癌瘤株转染的C57BL/6小鼠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40只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取出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A组);其余的30只小鼠每只右腋皮下接种瘤细胞悬液0.2 ml,再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设为荷瘤对照组(B组);金龙胶囊组(C组);山仙颗粒组(D组);4组动物分笼喂养,于接种24 h后开始给药,A、B组每只小鼠每天用生理盐水0.2 ml灌胃;C组用金龙胶囊悬液0.2 ml灌胃;D组用山仙颗粒混悬液0.2 ml灌胃,共灌胃21天.21天后脱颈椎处死小鼠,检测TNF-α与uPA水平.结果 C、D组出瘤时间、移植瘤重、肺内转移灶个数、去瘤去肺后体重、血清TNF-α与血浆uPA水平与B组小鼠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与D组肺转移灶个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山仙颗粒能使血清TNF-α水平升高和血浆uPA水平下降,从而显著抑制C57BL/6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和自发性肺转移.

    作者:范明明;周光华;苏加利;陈光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顺铂胸腔注射致药物热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6岁,因刺激性干咳、胸闷10天而入院.有青链霉素过敏史.查体:右肺叩诊浊音,呼吸减弱.胸部正侧位片显示大量胸腔积液;胸部CT示右肺占位并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查到腺癌细胞,尽量放尽胸腔积液后行顺铂60 mg胸腔注射,同时给予格拉司琼止吐.

    作者:季玉凤;倪化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