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热塑面膜固定鼻咽癌患者放疗摆位技术的周期误差分析

应惟良;叶新芊;吴金明

关键词:热塑面膜, 固定, 鼻咽癌
摘要:现代放疗已进入精确放疗,放疗中的体位固定是保证患者精确放疗的首要前提.固定的目的:一是保证患者正确的治疗体位;二是要求在照射过程中体位保持不变或每次治疗摆位都能得到良好的重复[1].热塑面膜固定技术就是1种较好的体位固定技术,但由于患者在放疗中出现的临床副反应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如少数患者放疗过程中会出现体重可能下降较明显;颈部包块较大者经放疗后包块体积缩小较大等,这些原因会引起患者体型变化,导致面膜固定的松动,影响治疗体位的稳定性.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不张三维适形放疗靶区确定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肺不张三维适形放疗(3DCRT)时大体肿瘤靶区(GTV)的确定方法.方法 对19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且CT检查合并肺不张患者,先后在同一体位和胸部热塑膜固定下行胸部CT-SIM扫描和胸部(全身)18F-FDG PET/CT 检查,分别勾画大体肿瘤体积CT-GTV和18F-FDG PET/CT-GTV(PET-GTV),并由治疗计划系统给出GTV体积的具体数字加以比较.结果 全部患者的CT-GTV和PET-GTV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3例患者的PET-GTV较CT-GTV增加20.1%(31.7 cm3),CT-GTV平均为144 cm3 (129~156 cm3),PET-GTV平均为173 cm3(152~188 cm3);16例患者的PET-GTV较CT-GTV减少29%(27.2 cm3),CT-GTV平均为138 cm3(95~190 cm3),PET-GTV平均为126 cm3(60~160 cm3) (P<0.05).GTV的减少主要原因是PET显像除外了因肿瘤原因造成的肺不张,从而引起靶区范围的缩小,使靶区更加精确,且避免周围正常组织不必要的照射,大限度地保护了正常组织,显示3DCRT的优点.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的肺不张组织与局部病变有一定的鉴别意义,提高了靶区定位的精确性.

    作者:杨凤姣;吴湘纬;谢爱民;胡炳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头颈部癌放疗后诱发恶性肿瘤8例分析

    放疗诱发癌是高剂量放射线治疗恶性肿瘤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其发生率在0.1%以下[1].我们收集了8例头颈部癌放疗后发生诱发瘤患者的资料,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韦正波;谢莹;许坚;莫立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宫颈癌术前不同治疗方法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3种术前治疗方法在Ⅰb~Ⅱb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92例Ⅰb~Ⅱb期宫颈癌,按术前治疗方式分为3组.放疗组49例,术前行后装放疗,剂量为1 500~2 400 cGy;化疗组17例,行新辅助化疗1~2个疗程(PVB或DF方案);放化疗组26例,先行化疗1个疗程,后装放疗1 000~2 000 cGy;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行宫颈癌根治术.结果 化疗组和放化疗组的局部肿瘤完全缓解率与放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化疗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低(P<0.01);3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能减少盆腔淋巴结转移;放化疗有协同作用,对局部晚期宫颈癌可以迅速缩小肿瘤,降低临床期别,增加手术机会,改善生存治疗.

    作者:马宇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胃癌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组织增生关系及其与预后的研究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新生血管和淋巴管以及淋巴组织增生的分布特点与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82例胃癌组进行D2-40、VEGFR-C及受体VEGFR-3检测微淋巴管密度(MLD);CD3、CD20、CD57、S-100检测T、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树突状细胞(DC)的浸润.结果 胃癌中心区有较少闭锁的条索状淋巴管;癌周边区淋巴管增多,并且管腔多呈扩张状态.胃癌中心区的淋巴管密度(32.1±13.6)与癌周边区(54.4±23.8)比较显著性减弱(P<0.01).胃癌中心区有散在或小灶性分布的少量淋巴细胞浸润,DC-NK细胞偶见;癌周边区有密集分布的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尤其是癌周1个低倍视野(10倍)内淋巴组织增生显著,DC-NK细胞数量多,多呈大片块和条索状分布,且多围绕肿瘤细胞巢.癌中心区淋巴细胞浸润的数量与癌周边区的比较,显著性减弱(P<0.01).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分布和数量的差异与微淋巴管类似.结论 胃癌组织中新生淋巴管、血管、淋巴细胞三者的分布主要是癌组织的前缘;胃癌周边区扩张的微淋巴管和微血管增多,而淋巴组织增生减少,包括DC-NK细胞显著减少,其预后差;反之预后好.

    作者:王仰坤;马洪星;原旭涛;蒙念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热塑面膜固定鼻咽癌患者放疗摆位技术的周期误差分析

    现代放疗已进入精确放疗,放疗中的体位固定是保证患者精确放疗的首要前提.固定的目的:一是保证患者正确的治疗体位;二是要求在照射过程中体位保持不变或每次治疗摆位都能得到良好的重复[1].热塑面膜固定技术就是1种较好的体位固定技术,但由于患者在放疗中出现的临床副反应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如少数患者放疗过程中会出现体重可能下降较明显;颈部包块较大者经放疗后包块体积缩小较大等,这些原因会引起患者体型变化,导致面膜固定的松动,影响治疗体位的稳定性.

    作者:应惟良;叶新芊;吴金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紫杉醇每周方案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8例

    紫杉醇采用每3 周应用一次的方案,毒副作用较大,耐受性差.紫杉醇每周方案,疗效并不低于3周方案.我科采用紫杉醇每周方案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取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卫华;周荣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3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有上腹不适、肿块、黑便或贫血等临床表现.31例中原发于胃底3例,胃体6例,胃角9例,胃窦13例.18例术前经胃镜活检确诊;所有病例做免疫组化染色及幽门螺杆菌监测,证实为B细胞型淋巴瘤29例,T细胞型淋巴瘤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90.2%.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29例获得随访,5年生存率为45.1%.结论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多属B细胞来源,并且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胃镜检查是术前有效诊断价值的方法之一.手术方式与胃癌相似,术后化疗与手术治疗同等重要,病理类型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陈清波;常青;王洪波;叶春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顺铂胸腔注射致药物热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6岁,因刺激性干咳、胸闷10天而入院.有青链霉素过敏史.查体:右肺叩诊浊音,呼吸减弱.胸部正侧位片显示大量胸腔积液;胸部CT示右肺占位并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查到腺癌细胞,尽量放尽胸腔积液后行顺铂60 mg胸腔注射,同时给予格拉司琼止吐.

    作者:季玉凤;倪化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系统(C-12),检测了35例卵巢癌、38例宫颈癌和26例绒癌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以肿瘤标志物含量的变化来评估治疗措施.结果 治疗1个月后多数患者体内肿瘤标志物含量降至正常范围,但仍有40.1%的卵巢癌、34.2%的宫颈癌、23.1%的绒癌患者治疗后呈阳性,说明部分患者临床疗效不明显,建议改善治疗措施.结论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宫颈癌、绒癌具有高度敏感性,监测治疗前后患者体内的肿瘤标志物含量,对指导临床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坚;王郡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SYBR Green I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方法的建立及检测乳腺组织hMAM mRNA的表达水平

    目的 建立1种简便、有效的SYBR Green I实时定量逆转录PCR(SYBR Green I Q-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癌旁乳腺组织人乳腺珠蛋白(hMAM)mRNA表达水平.方法 对SYBR Green I Q-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表达hMAM mRNA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初步检验该方法的重复性、灵敏性.应用该方法检测11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hMAM mRNA表达,检验该方法的特异性,并对10例乳腺癌组织、10例对应癌旁乳腺组织hMAM mRNA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SYBR Green I Q-RT-PCR可重复检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极低表达hMAM mRNA,CT值为34.45~34.67,变异系数(CV)=0.25%.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hMAM mRNA均阴性.乳腺癌组织hMAM mRNA阳性率为80.0%(8/10),其中Ⅰ期1例(100.0%),其量为37800;Ⅱ期6例(100.0%),量为100.4(中位);Ⅲ期1例(33.3%),量为2.94.结论 建立的SYBR Green I Q-RT-PCR方法具有简便、特异、重复性、灵敏度好、定量结果可靠、直观等优点,应用于乳腺癌组织和癌旁乳腺组织hMAM mRNA的定量检测是理想的.

    作者:邹学森;胡贤春;陈文学;马行天;樊帆;陈岳青;黄秀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3号染色体短臂(the short arm of 3 chromosome,3p)等位基因缺失在恶性肿瘤中频繁出现,提示3p区域可能存在对肿瘤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抑癌基因.Dammann等[1]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方法首次在3p21.3内120 kb长的小纯合缺失区克隆出1种能与DNA修复蛋白XPA相互作用的基因,且是与鼠的Ras效应蛋白Nore1和Maxp1高度同源的cDNA,其包含1个Ras结合区和1个ATM磷酸化位点,遂命名为Ras相关区域家族1 基因(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RASSF1),主要有A、B、C 3种转录本.RASSF1A的发现成为肿瘤发病机理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RASSF1A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周绍荣;徐美荣;陈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RNA干扰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一门新兴的基因阻断技术,是1种双链RNA( double-stranded RNA,dsRNA)分子在mRNA水平上关闭相应序列基因的表达或使其沉默的过程,也就是序列特异性的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 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

    作者:闵敏;高国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围手术期序贯处理对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的术后影响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序贯处理对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的术后影响.方法 217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12例,全部患者行常规的围手术期治疗.实验组105例,术前1天全胃肠道灌洗,术后第1天开始肠内营养支持,维持5~7 d.麻醉前1/2 h静脉点滴抗生素1个单位,术后48 h内停用抗生素.术前及术后第7天清晨测量体重,采血检测总蛋白(TP)、白蛋白(Alb),观察其手术前后的变化.术中观察肠道清洁状况,术后观察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等.结果 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实验组较对照组少,且未发生吻合口瘘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体重手术前后比较,对照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序贯的医疗措施,可使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早,体重减轻、血清蛋白下降更少,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喻光懋;倪一鸣;崔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胃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胃癌早期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胃癌术中亚甲蓝定位活检前哨淋巴结(SLN),术后行常规HE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60例中56例检出SLN,检出率为93.3%.HE检查发现49枚(24)例SLN转移,由SLN组织学状态预测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率为76.8%,敏感性为64.9%,特异性为100.0%,假阴性率为35.1%,而早期胃癌中准确率为93.9%,敏感性88.9%.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发现有67枚(32例)SLN转移.结论 SLN能较准确反映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为进一步行前瞻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早期胃癌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了依据.免疫组化法对SLN转移的检测较HE有更高的敏感性.

    作者:尤建权;马利林;朱建伟;孙锦卫;于嘉伟;刘建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DICE方案二线治疗疗效观察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以化疗为主,其标准方案为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但对CHOP方案耐药或CHOP方案治疗后复发的患者治疗尚没有统一方案,且疗效欠佳.总结我院2002年至今采用DICE方案二线治疗的27例NHL患者,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祥财;黄莉;许明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年轻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分析

    目的 探讨1980年~1984年(简称1980组)和1994年~1996年(简称1994组)两组年轻乳腺癌患者(≤35岁)生存状况的变化及其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5岁原发性乳腺癌179例,均随访5年,随访率100.0%,比较两组生存率并探讨临床病理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980组和1994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9.8% (52/87)、78.3%(72/92),5年健在率分别为51.7%(45/87)、75.0%(69/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994组Ⅰ、Ⅱ期病例及淋巴结阴性率均高于1980组(79.4%,60.9%,P<0.01和59.8%,42.5%,P<0.05),并且生存率改善主要为Ⅰ、Ⅱ期病例.1994组行保乳手术例数明显增加,行经典根治术例数减少(P<0.01).结论 1994组年轻乳腺癌生存率显著改善,手术范围扩大不体现生存优势,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治疗,并非完全依赖治疗手段.

    作者:孟洁;张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乳腺癌DNA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DNA含量与病理组织学参数、激素受体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在病理组织学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5例乳腺癌、15例乳腺良性病变的DNA含量;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结果 DNA含量在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中明显不同,存在显著性差异;S期指数(S phase fraction,SPF)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肿瘤DNA非整倍体的出现,可能可以作为判断良、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与临床病理学参数比较,增殖指数SPF在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方面更敏感,更有价值.

    作者:王春;孙振柱;胡小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非生殖器官来源转移性卵巢癌的诊治

    目的 分析非生殖器官来源转移性卵巢癌(MOCNGO)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探索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7年收治的MOCNGO 27例的临床资料,患者中位年龄40岁,未绝经者22例,有生育史者25例;原发部位:胃6例、大肠17例、乳腺4例;原发肿瘤Ⅳ期19例、Ⅲ期6例、分期不明2例;双侧卵巢同时受累者19例;有腹腔广泛转移者16例;腹水≥1 500 ml者11例;卵巢肿瘤直径<10 cm者13例,≥10 cm者14例.对其进行生存分析,探讨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 全组2年生存率为22.03%,中位生存时间(14.00±3.36)个月.原发灶根治性切除组、卵巢肿瘤发生时间>1年组、单侧卵巢受累组预后优于原发灶姑息性切除/探查术组、卵巢肿瘤发生时间<1年组、双侧卵巢受累组,P值均<0.005.结论 非生殖器官来源卵巢转移癌预后差;对于绝经前期、有生育史的胃肠道或乳腺晚期腺癌者尤应注意排除卵巢转移的可能性,而绝经前期、有生育史卵巢肿瘤病例则应重视胃肠道和乳腺的检查;当胃癌发生卵巢转移时尤应注意避免过度治疗,而乳腺癌、大肠癌发生卵巢转移者应积极剖腹探查及化疗.

    作者:李燕;黄萍;李从铸;周莉;朱安娜;徐漫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癌微转移检测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妇科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近年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据报道美国2007年新增子宫内膜癌患者39080名,当年有7400名死于内膜癌[2],子宫内膜癌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我国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微转移是指用常规临床病理学方法不能检出的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转移.近年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微转移的检测成为可能.

    作者:肖仲清;舒宽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聚金葡素治疗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31例疗效观察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些患者顽固性积液时间可长达数月之久,以致延长患者带引流管时间,影响切口愈合,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影响下一步治疗的及时进行,因此有效控制皮下积液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我们于2001年9月~2008年2月采用高聚金葡素治疗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3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萍;万红霞;谭艳芳;李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