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绍荣;徐美荣;陈云
目的 建立1种简便、有效的SYBR Green I实时定量逆转录PCR(SYBR Green I Q-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癌旁乳腺组织人乳腺珠蛋白(hMAM)mRNA表达水平.方法 对SYBR Green I Q-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表达hMAM mRNA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初步检验该方法的重复性、灵敏性.应用该方法检测11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hMAM mRNA表达,检验该方法的特异性,并对10例乳腺癌组织、10例对应癌旁乳腺组织hMAM mRNA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SYBR Green I Q-RT-PCR可重复检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极低表达hMAM mRNA,CT值为34.45~34.67,变异系数(CV)=0.25%.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hMAM mRNA均阴性.乳腺癌组织hMAM mRNA阳性率为80.0%(8/10),其中Ⅰ期1例(100.0%),其量为37800;Ⅱ期6例(100.0%),量为100.4(中位);Ⅲ期1例(33.3%),量为2.94.结论 建立的SYBR Green I Q-RT-PCR方法具有简便、特异、重复性、灵敏度好、定量结果可靠、直观等优点,应用于乳腺癌组织和癌旁乳腺组织hMAM mRNA的定量检测是理想的.
作者:邹学森;胡贤春;陈文学;马行天;樊帆;陈岳青;黄秀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胃癌早期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胃癌术中亚甲蓝定位活检前哨淋巴结(SLN),术后行常规HE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60例中56例检出SLN,检出率为93.3%.HE检查发现49枚(24)例SLN转移,由SLN组织学状态预测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率为76.8%,敏感性为64.9%,特异性为100.0%,假阴性率为35.1%,而早期胃癌中准确率为93.9%,敏感性88.9%.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发现有67枚(32例)SLN转移.结论 SLN能较准确反映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为进一步行前瞻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早期胃癌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了依据.免疫组化法对SLN转移的检测较HE有更高的敏感性.
作者:尤建权;马利林;朱建伟;孙锦卫;于嘉伟;刘建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Syk和VEGF-C蛋白的表达及其在淋巴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胰腺癌组织中Syk和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胰腺组织表达Syk蛋白,在慢性胰腺炎中有中等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77.8%;在胰腺癌中阳性率为27.5%,大多数呈中等或弱阳性表达,与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2,P=0.0079);Syk蛋白与肿瘤的发生部位、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无显著性差异;与TNM分期有关,Ⅰ~Ⅱ期组表达明显高于Ⅲ~Ⅳ期组(P=0.0245).胰腺癌组织中VEGF-C蛋白阳性率为72.5%(29/40),肿瘤周边部位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VEGF-C蛋白阳性组,淋巴结转移(P=0.0398)增多.Syk和VEGF-C具有关联性.结论 Syk蛋白在胰腺癌中表达缺失,并与胰腺癌的发展有关;VEGF-C参与胰腺癌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的调控,促进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两者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作者:牛作兴;赵文华;张春华;吕丽红;仲伟霞;李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mRNA的表达及与Ret、半乳糖苷凝集素3(Gal-3)和黏蛋白1(MUC1)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55例甲状腺结节组织的TPO mRNA表达进行了定性检查.用光密度扫描仪测定并计算样品的TPO/β-actin比值,代表TPO mRNA丰度的相对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同步进行了Ret、Gal-3和MUC1蛋白的检测.结果 55例中,恶性肿瘤TPO mRNA的表达率低于良性病变(P<0.05).有表达的43例TPO RT-PCR产物的光密度值,良性病变组TPO mRNA明显高于恶性病变组(P<0.01).Ret、Gal-3 和MUC1在良恶性病变间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均为0.000),恶性病变组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TPO mRNA定性、半定量结果与Ret、Gal-3和MUC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或P<0.05);Ret、Gal-3 、MUC1互为正相关(P<0.01).结论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mRNA在甲状腺结节的高表达可视为良性病变的标记之一,Ret、Gal-3、MUC1在甲状腺癌有较高的表达率,4种标记物的联合检测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作者:陈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中行直肠癌根治手术者160例,发生骶前静脉丛大出血8例,现结合文献对直肠癌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防治进行探讨.
作者:刘震;梁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一门新兴的基因阻断技术,是1种双链RNA( double-stranded RNA,dsRNA)分子在mRNA水平上关闭相应序列基因的表达或使其沉默的过程,也就是序列特异性的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 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
作者:闵敏;高国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现代放疗已进入精确放疗,放疗中的体位固定是保证患者精确放疗的首要前提.固定的目的:一是保证患者正确的治疗体位;二是要求在照射过程中体位保持不变或每次治疗摆位都能得到良好的重复[1].热塑面膜固定技术就是1种较好的体位固定技术,但由于患者在放疗中出现的临床副反应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如少数患者放疗过程中会出现体重可能下降较明显;颈部包块较大者经放疗后包块体积缩小较大等,这些原因会引起患者体型变化,导致面膜固定的松动,影响治疗体位的稳定性.
作者:应惟良;叶新芊;吴金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DNA含量与病理组织学参数、激素受体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在病理组织学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5例乳腺癌、15例乳腺良性病变的DNA含量;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结果 DNA含量在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中明显不同,存在显著性差异;S期指数(S phase fraction,SPF)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肿瘤DNA非整倍体的出现,可能可以作为判断良、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与临床病理学参数比较,增殖指数SPF在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方面更敏感,更有价值.
作者:王春;孙振柱;胡小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研究表明,3号染色体短臂(the short arm of 3 chromosome,3p)等位基因缺失在恶性肿瘤中频繁出现,提示3p区域可能存在对肿瘤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抑癌基因.Dammann等[1]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方法首次在3p21.3内120 kb长的小纯合缺失区克隆出1种能与DNA修复蛋白XPA相互作用的基因,且是与鼠的Ras效应蛋白Nore1和Maxp1高度同源的cDNA,其包含1个Ras结合区和1个ATM磷酸化位点,遂命名为Ras相关区域家族1 基因(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RASSF1),主要有A、B、C 3种转录本.RASSF1A的发现成为肿瘤发病机理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RASSF1A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周绍荣;徐美荣;陈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紫杉醇采用每3 周应用一次的方案,毒副作用较大,耐受性差.紫杉醇每周方案,疗效并不低于3周方案.我科采用紫杉醇每周方案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取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卫华;周荣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以化疗为主,其标准方案为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但对CHOP方案耐药或CHOP方案治疗后复发的患者治疗尚没有统一方案,且疗效欠佳.总结我院2002年至今采用DICE方案二线治疗的27例NHL患者,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祥财;黄莉;许明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系统(C-12),检测了35例卵巢癌、38例宫颈癌和26例绒癌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以肿瘤标志物含量的变化来评估治疗措施.结果 治疗1个月后多数患者体内肿瘤标志物含量降至正常范围,但仍有40.1%的卵巢癌、34.2%的宫颈癌、23.1%的绒癌患者治疗后呈阳性,说明部分患者临床疗效不明显,建议改善治疗措施.结论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宫颈癌、绒癌具有高度敏感性,监测治疗前后患者体内的肿瘤标志物含量,对指导临床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坚;王郡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随着老年化人口的增多,高龄肺癌患者日益增多,由于心肺和脑血管疾病,手术风险大,但手术切除仍是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方案.我们对40例年龄大于80岁的高龄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庄聪文;杨胜生;曾志勇;程先进;张哲明;刘道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影响Ⅲ期乳腺癌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经手术Ⅲ期乳腺癌260例,对影响其预后的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及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5年生存率为52.5%,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与分化程度、有无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方案、脉管侵犯、激素受体、组织学类型、术后内分泌治疗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有无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疗效、激素受体是影响此类肿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可手术的Ⅲ期乳腺癌应行术前化疗,分化差、激素受体阴性患者术后应综合治疗.根治术式并不影响预后.
作者:徐霞;张莉莉;吴罕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非生殖器官来源转移性卵巢癌(MOCNGO)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探索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7年收治的MOCNGO 27例的临床资料,患者中位年龄40岁,未绝经者22例,有生育史者25例;原发部位:胃6例、大肠17例、乳腺4例;原发肿瘤Ⅳ期19例、Ⅲ期6例、分期不明2例;双侧卵巢同时受累者19例;有腹腔广泛转移者16例;腹水≥1 500 ml者11例;卵巢肿瘤直径<10 cm者13例,≥10 cm者14例.对其进行生存分析,探讨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 全组2年生存率为22.03%,中位生存时间(14.00±3.36)个月.原发灶根治性切除组、卵巢肿瘤发生时间>1年组、单侧卵巢受累组预后优于原发灶姑息性切除/探查术组、卵巢肿瘤发生时间<1年组、双侧卵巢受累组,P值均<0.005.结论 非生殖器官来源卵巢转移癌预后差;对于绝经前期、有生育史的胃肠道或乳腺晚期腺癌者尤应注意排除卵巢转移的可能性,而绝经前期、有生育史卵巢肿瘤病例则应重视胃肠道和乳腺的检查;当胃癌发生卵巢转移时尤应注意避免过度治疗,而乳腺癌、大肠癌发生卵巢转移者应积极剖腹探查及化疗.
作者:李燕;黄萍;李从铸;周莉;朱安娜;徐漫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1980年~1984年(简称1980组)和1994年~1996年(简称1994组)两组年轻乳腺癌患者(≤35岁)生存状况的变化及其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5岁原发性乳腺癌179例,均随访5年,随访率100.0%,比较两组生存率并探讨临床病理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980组和1994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9.8% (52/87)、78.3%(72/92),5年健在率分别为51.7%(45/87)、75.0%(69/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994组Ⅰ、Ⅱ期病例及淋巴结阴性率均高于1980组(79.4%,60.9%,P<0.01和59.8%,42.5%,P<0.05),并且生存率改善主要为Ⅰ、Ⅱ期病例.1994组行保乳手术例数明显增加,行经典根治术例数减少(P<0.01).结论 1994组年轻乳腺癌生存率显著改善,手术范围扩大不体现生存优势,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治疗,并非完全依赖治疗手段.
作者:孟洁;张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妇科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近年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据报道美国2007年新增子宫内膜癌患者39080名,当年有7400名死于内膜癌[2],子宫内膜癌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我国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微转移是指用常规临床病理学方法不能检出的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转移.近年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微转移的检测成为可能.
作者:肖仲清;舒宽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山仙颗粒对Lewis肺癌瘤株转染的C57BL/6小鼠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40只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取出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A组);其余的30只小鼠每只右腋皮下接种瘤细胞悬液0.2 ml,再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设为荷瘤对照组(B组);金龙胶囊组(C组);山仙颗粒组(D组);4组动物分笼喂养,于接种24 h后开始给药,A、B组每只小鼠每天用生理盐水0.2 ml灌胃;C组用金龙胶囊悬液0.2 ml灌胃;D组用山仙颗粒混悬液0.2 ml灌胃,共灌胃21天.21天后脱颈椎处死小鼠,检测TNF-α与uPA水平.结果 C、D组出瘤时间、移植瘤重、肺内转移灶个数、去瘤去肺后体重、血清TNF-α与血浆uPA水平与B组小鼠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与D组肺转移灶个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山仙颗粒能使血清TNF-α水平升高和血浆uPA水平下降,从而显著抑制C57BL/6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和自发性肺转移.
作者:范明明;周光华;苏加利;陈光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侵袭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诊初治侵袭型非霍奇金淋巴瘤196例,记录每位患者治疗前的PS评分、年龄、临床分期、大肿瘤直径、结外受累部位数、有无B症状、LDH水平、用干扰素治疗的时间、国际预后指数(IPI)及肿瘤进展时间(TTP),应用SPSS 12.0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及相关分析,探讨各临床因素与TTP的关系.结果 PS评分、年龄、临床分期、大肿瘤直径、结外受累部位数、有无B症状、LDH水平、IPI是影响TTP的单个因素.而干扰素使用时间长短与TTP无关.年龄、IPI是2个独立影响TTP的指标,且IPI对TTP的影响大于年龄对TTP的影响.结论 年龄、IPI与侵袭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而干扰素对于侵袭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治疗作用并不明显.
作者:汪旭;李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6岁,因刺激性干咳、胸闷10天而入院.有青链霉素过敏史.查体:右肺叩诊浊音,呼吸减弱.胸部正侧位片显示大量胸腔积液;胸部CT示右肺占位并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查到腺癌细胞,尽量放尽胸腔积液后行顺铂60 mg胸腔注射,同时给予格拉司琼止吐.
作者:季玉凤;倪化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