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波;常青;王洪波;叶春兰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一门新兴的基因阻断技术,是1种双链RNA( double-stranded RNA,dsRNA)分子在mRNA水平上关闭相应序列基因的表达或使其沉默的过程,也就是序列特异性的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 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
作者:闵敏;高国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3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有上腹不适、肿块、黑便或贫血等临床表现.31例中原发于胃底3例,胃体6例,胃角9例,胃窦13例.18例术前经胃镜活检确诊;所有病例做免疫组化染色及幽门螺杆菌监测,证实为B细胞型淋巴瘤29例,T细胞型淋巴瘤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90.2%.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29例获得随访,5年生存率为45.1%.结论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多属B细胞来源,并且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胃镜检查是术前有效诊断价值的方法之一.手术方式与胃癌相似,术后化疗与手术治疗同等重要,病理类型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陈清波;常青;王洪波;叶春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Syk和VEGF-C蛋白的表达及其在淋巴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胰腺癌组织中Syk和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胰腺组织表达Syk蛋白,在慢性胰腺炎中有中等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77.8%;在胰腺癌中阳性率为27.5%,大多数呈中等或弱阳性表达,与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2,P=0.0079);Syk蛋白与肿瘤的发生部位、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无显著性差异;与TNM分期有关,Ⅰ~Ⅱ期组表达明显高于Ⅲ~Ⅳ期组(P=0.0245).胰腺癌组织中VEGF-C蛋白阳性率为72.5%(29/40),肿瘤周边部位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VEGF-C蛋白阳性组,淋巴结转移(P=0.0398)增多.Syk和VEGF-C具有关联性.结论 Syk蛋白在胰腺癌中表达缺失,并与胰腺癌的发展有关;VEGF-C参与胰腺癌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的调控,促进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两者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作者:牛作兴;赵文华;张春华;吕丽红;仲伟霞;李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系统(C-12),检测了35例卵巢癌、38例宫颈癌和26例绒癌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以肿瘤标志物含量的变化来评估治疗措施.结果 治疗1个月后多数患者体内肿瘤标志物含量降至正常范围,但仍有40.1%的卵巢癌、34.2%的宫颈癌、23.1%的绒癌患者治疗后呈阳性,说明部分患者临床疗效不明显,建议改善治疗措施.结论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宫颈癌、绒癌具有高度敏感性,监测治疗前后患者体内的肿瘤标志物含量,对指导临床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坚;王郡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淋巴道和血道转移是肿瘤远处转移的主要途径,故肿瘤淋巴管形成的研究是肿瘤学研究的热点.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1]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2]的克隆以及特异性的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的发现,在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方面有了较为可靠的方法.
作者:邓明佳;张灿珍;沈丽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山仙颗粒对Lewis肺癌瘤株转染的C57BL/6小鼠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40只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取出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A组);其余的30只小鼠每只右腋皮下接种瘤细胞悬液0.2 ml,再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设为荷瘤对照组(B组);金龙胶囊组(C组);山仙颗粒组(D组);4组动物分笼喂养,于接种24 h后开始给药,A、B组每只小鼠每天用生理盐水0.2 ml灌胃;C组用金龙胶囊悬液0.2 ml灌胃;D组用山仙颗粒混悬液0.2 ml灌胃,共灌胃21天.21天后脱颈椎处死小鼠,检测TNF-α与uPA水平.结果 C、D组出瘤时间、移植瘤重、肺内转移灶个数、去瘤去肺后体重、血清TNF-α与血浆uPA水平与B组小鼠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与D组肺转移灶个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山仙颗粒能使血清TNF-α水平升高和血浆uPA水平下降,从而显著抑制C57BL/6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和自发性肺转移.
作者:范明明;周光华;苏加利;陈光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胃癌早期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胃癌术中亚甲蓝定位活检前哨淋巴结(SLN),术后行常规HE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60例中56例检出SLN,检出率为93.3%.HE检查发现49枚(24)例SLN转移,由SLN组织学状态预测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率为76.8%,敏感性为64.9%,特异性为100.0%,假阴性率为35.1%,而早期胃癌中准确率为93.9%,敏感性88.9%.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发现有67枚(32例)SLN转移.结论 SLN能较准确反映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为进一步行前瞻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早期胃癌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了依据.免疫组化法对SLN转移的检测较HE有更高的敏感性.
作者:尤建权;马利林;朱建伟;孙锦卫;于嘉伟;刘建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序贯处理对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的术后影响.方法 217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12例,全部患者行常规的围手术期治疗.实验组105例,术前1天全胃肠道灌洗,术后第1天开始肠内营养支持,维持5~7 d.麻醉前1/2 h静脉点滴抗生素1个单位,术后48 h内停用抗生素.术前及术后第7天清晨测量体重,采血检测总蛋白(TP)、白蛋白(Alb),观察其手术前后的变化.术中观察肠道清洁状况,术后观察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等.结果 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实验组较对照组少,且未发生吻合口瘘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体重手术前后比较,对照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序贯的医疗措施,可使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早,体重减轻、血清蛋白下降更少,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喻光懋;倪一鸣;崔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又称晚期胃癌,在胃癌患者中AGC检出率为37%~39%;在可切除的Ⅰ~Ⅲ期患者中有半数以上术后复发转移进入晚期[1].许多研究结果证实,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能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但对化疗方案的选择有多种[2].2004年9月至2007年9月,我们应用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腹腔植入联合顺铂及阿霉素方案,对46例AGC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统伟;罗春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现代放疗已进入精确放疗,放疗中的体位固定是保证患者精确放疗的首要前提.固定的目的:一是保证患者正确的治疗体位;二是要求在照射过程中体位保持不变或每次治疗摆位都能得到良好的重复[1].热塑面膜固定技术就是1种较好的体位固定技术,但由于患者在放疗中出现的临床副反应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如少数患者放疗过程中会出现体重可能下降较明显;颈部包块较大者经放疗后包块体积缩小较大等,这些原因会引起患者体型变化,导致面膜固定的松动,影响治疗体位的稳定性.
作者:应惟良;叶新芊;吴金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研究表明,3号染色体短臂(the short arm of 3 chromosome,3p)等位基因缺失在恶性肿瘤中频繁出现,提示3p区域可能存在对肿瘤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抑癌基因.Dammann等[1]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方法首次在3p21.3内120 kb长的小纯合缺失区克隆出1种能与DNA修复蛋白XPA相互作用的基因,且是与鼠的Ras效应蛋白Nore1和Maxp1高度同源的cDNA,其包含1个Ras结合区和1个ATM磷酸化位点,遂命名为Ras相关区域家族1 基因(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RASSF1),主要有A、B、C 3种转录本.RASSF1A的发现成为肿瘤发病机理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RASSF1A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周绍荣;徐美荣;陈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免疫表型、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光镜观察和多种免疫组化标记,分析8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病理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8例睾丸精原细胞瘤,平均年龄41.4岁,巨检肿瘤均呈类长椭圆形,大径平均10.4 cm,包膜完整,切面灰白色鱼肉状;镜下均表现为典型精原细胞瘤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PLAP、D2-40、CD117均为强阳性(8/8),其中2例HCG-α阳性,1例CD30阳性;而AFP、CK-LMW及Vim均为阴性(8/8).结论 睾丸精原细胞瘤好发于中年男性,其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检测,免疫标记物PLAP、D2-40、CD117、CD30、HCG和AFP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志义;张著学;刘斌;吴启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以化疗为主,其标准方案为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但对CHOP方案耐药或CHOP方案治疗后复发的患者治疗尚没有统一方案,且疗效欠佳.总结我院2002年至今采用DICE方案二线治疗的27例NHL患者,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祥财;黄莉;许明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妇科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近年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据报道美国2007年新增子宫内膜癌患者39080名,当年有7400名死于内膜癌[2],子宫内膜癌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我国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微转移是指用常规临床病理学方法不能检出的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转移.近年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微转移的检测成为可能.
作者:肖仲清;舒宽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些患者顽固性积液时间可长达数月之久,以致延长患者带引流管时间,影响切口愈合,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影响下一步治疗的及时进行,因此有效控制皮下积液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我们于2001年9月~2008年2月采用高聚金葡素治疗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3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萍;万红霞;谭艳芳;李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核糖体多肽表达法结合肺癌活体细胞从设计的多肽库中筛选出特异性抗肺癌多肽,以建立1种简便、更有效的寻找抗肺癌多肽方法.方法 选择已知可在肿瘤细胞膜上穿孔的阳性对照多肽Mast21和MastoparanX与肺癌细胞株(NCI-H460)进行筛选可行性试验,证实核糖体多肽表达法结合肺癌活体细胞可筛选出肺癌穿孔多肽.组建可直接用于体外多肽表达的DNA库,应用核糖体表达法结合肺癌细胞株(NCI-H460)进行抗肺癌多肽筛选,应用MTT法检测筛选的多肽在体外抗肿瘤效果.结果 应用核糖体体外表达法和肺癌细胞株(NCI-H460)成功地从设计的肽库中筛选出一些肽,分析DNA序列编码多肽,选择合成肽链进行抗肺癌试验,证实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60)生长,而对正常人体红细胞影响有限.结论 核糖体表达法结合肺癌细胞株,可从肽库中筛选出选择性抗肺癌多肽.从而有望建立1种简便、有效的寻找抗肺癌多肽的方法,为开发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抗肺癌新药奠定基础.
作者:温浙盛;韦尉东;陈晓勤;肖勇梅;李小东;戎铁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DNA含量与病理组织学参数、激素受体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在病理组织学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5例乳腺癌、15例乳腺良性病变的DNA含量;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结果 DNA含量在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中明显不同,存在显著性差异;S期指数(S phase fraction,SPF)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肿瘤DNA非整倍体的出现,可能可以作为判断良、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与临床病理学参数比较,增殖指数SPF在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方面更敏感,更有价值.
作者:王春;孙振柱;胡小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中行直肠癌根治手术者160例,发生骶前静脉丛大出血8例,现结合文献对直肠癌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防治进行探讨.
作者:刘震;梁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是1种分布和作用均十分广泛的真核细胞转录因子,属于NF-κB/Rel蛋白家族成员,由Sen等于1986年首先在B淋巴细胞中发现,它能够与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的增强子κB序列(GGGACTTTCC)特异地结合.随后对NF-κB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它能与多种细胞基因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促进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参与炎症反应、损伤应激、免疫防御、细胞增殖和凋亡等过程.
作者:易静;李弼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自杀基因是一类前体药物转换酶基因,目前研究过的自杀基因有十余种,常用的是HSV-TK/GCV[1]和CD/5-FC[2]2种自杀基因系统,对多种肿瘤具有治疗作用等.近来发现的大肠杆菌deoD基因编码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PNP酶),能催化前体药物--腺苷类似物产生毒性嘌呤,具有高效能、高旁观者效应和抗非增殖细胞活性的优点,成为目前自杀基因治疗中的热点.现就大肠杆菌PNP酶的特性、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等做一综述.
作者:饶泽昌;李文林;石小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