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肉眼观察(VIA、VILI)在中国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评价

李凌;李隆玉;乔志强;乔友林;于晓红;张敏芳;张洵;安云婷

关键词:宫颈癌筛查, 肉眼观察, 中国农村
摘要:目的 评价醋酸、碘着色肉眼观察在中国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对子宫颈癌高发区江西省修水县大桥乡妇女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对2 499例年龄为30~49岁农村已婚妇女进行了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检测,薄层液基细胞学(TCT),醋酸、碘染色后肉眼观察(VIA 、VILI)以及电子阴道镜检查.各种方法独立进行,均为双盲.对VIA、VILI或电子阴道镜中任何一项存在阳性病变进行宫颈组织活检,或行颈管刮术(ECC),另HPV或TCT阳性的妇女也给予活检.宫颈组织病理诊断均经国际癌症研究所病理检查确诊,将CIN 2以上(含CIN 2)病变纳入阳性结果.结果 2 499例受检妇女中有2 432例列入研究,共检出CIN 2 37例,CIN 3 59例,宫颈癌3例.HPV,TCT,HPV+TCT,VIA,VILI,VIA+VILI和阴道镜检查等筛查方法的敏感度分别是96.67%,89.47%,97.98%,56.57%,36.36%,63.64%和39.39%;特异度分别为85.00%,96.91%,86.97%,94.60%,96.23%,92.97%和98.14%.结论 VIA、VILI的灵敏度低于HPV或TCT,但因其简单、廉价、易掌握等特点,故更适合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预后多因素COX模型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24例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Ⅰb期175例( 54.0%) ,Ⅱa 期149例( 46.0%) .结果 5年生存率为62.5%;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与肿块大小、临床分期、新辅助化疗、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手术切缘癌细胞残留、深肌层癌细胞浸润、宫旁癌细胞浸润关系密切( P<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较晚、癌细胞分化程度低、新辅助化疗、深肌层癌细胞浸润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P<0.05).结论 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的治疗以综合治疗方式更为有效,新辅助化疗协同后装治疗能够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作者:陈秋萍;陈小祥;彭素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8F-FDG SPECT/CT与99mTc-MDP骨显像在检测肺癌骨转移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CT 仪18F-脱氧葡萄糖(FDG) 显像和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病灶的诊断效能.方法 肺癌患者56例,分别行18F-FDG SPECT/CT胸腹部显像和 99mTc- MDP 全身骨显像,间隔时间不超过2周.结果 56例患者中24例有骨转移,共发现92个转移灶;18F- FDG SPECT/CT检查发现68个转移灶,探测骨转移灶的灵敏度73.9%,特异性94.1%,准确率为81.1%;99mTc- MDP全身骨显像发现82个转移灶,探测骨转移灶灵敏度89.1%(P< 0.01),特异性为72.5%(P<0.05),准确率为83.2% (P>0.05 ).当把骨骼转移性病变以成骨性与溶骨性方式分类时,99mTc- MDP骨显像可判定94.3%的成骨性转移灶和82.1%的溶骨性转移灶,而18F- FDG SPECT/CT可判定58.5%的成骨性转移灶和94.9%的溶骨性转移灶.结论 探测肺癌骨转移,18F- FDG SPECT/CT显像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9mTc- MDP骨显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两者诊断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99mTc- MDP骨显像联合18F-FDG SPECT/CT显像检测肺癌骨转移,可起到信息互补、明确诊断的作用.

    作者:侯先存;朱辉;任少阳;李智勇;任忠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甲状腺癌双侧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手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双侧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方法 对19例甲状腺癌双侧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操作技巧及并发症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颜面部水肿及眼结膜充血水肿,占100.0%;5例出现头痛,占26.3%;2例出现术后声嘶,占10.5%;2例术后出现饮水呛嗽,占10.5%;1例术后出现淋巴导管瘘,占5.3%;2例出现术后甲状旁腺低功能的临床表现,占10.5%;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皮瓣坏死、感染及明显的皮下积血积液,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只要有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适应证及采用正确的手术操作方式,就不会增加术中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术中应首先清扫颈淋巴结转移较轻微的一侧颈部或是估计颈内静脉可保留的一侧颈部.

    作者:郑武平;夏立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子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端粒酶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端粒酶基因在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颈脱落细胞、7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27例浸润性子宫颈癌脱落细胞hTERC的表达情况.结果 hTERC基因在正常子宫颈脱落细胞、CINⅠ、CINⅡ、CINⅢ及浸润性子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8.8%、52.0%、71.4%及92.5%.hTERC基因表达子宫颈癌组与CIN各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CINⅡ∽Ⅲ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hTERC基因高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hTERC基因检测有望成为子宫颈癌早期筛查方法之一.

    作者:彭玉池;凌斌;周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白藜芦醇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及其对活性氧和Caspase-3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MDA-MB-231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和对细胞内活性氧水平(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Caspase-3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诱导培养MDA-MB-231细胞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FCM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变化.结果 白藜芦醇能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DNA电泳可见梯状条带出现,并呈现典型的凋亡改变,60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MDA-MB-231细胞4、12和24 h后细胞ROS生成量分别为:50.0±5.7、115.0±10.6、79.2±6.9;Caspase-3蛋白活性逐渐增加.结论 白藜芦醇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与细胞ROS水平升高和Caspase-3活化有关,可能是白藜芦醇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机制之一.

    作者:陈东;郑勇;王东萍;高绪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肿瘤标记物在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评价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在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对50例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FOLFIRI方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TPS、CEA、CA199和CA242的动态变化和近期疗效.结果 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242和TPS水平RR组(CR+PR)化疗后显著减低(P<0.05),其中TPS降低早,CEA则在治疗6~8周后才出现变化;4种肿瘤标记物评价与临床疗效评价的总一致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临床客观评价病情进展和有效率时(PD+RR)符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检测TPS、CEA和CA242 3个指标,则总符合率为85.9%.结论 TPS、CEA和CA242联合检测,对采用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航;廖旺军;罗荣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的临床特点及新辅助化疗对骨髓微转移的影响.方法 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EMA,CK19单克隆抗体检测其骨髓微转移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并以骨髓微转移为指标,评价新辅助化疗对阳性患者的影响.结果 100例中,检出骨髓微转移31例,阳性率为31.0%.临床Ⅲ期患者骨髓微转移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阳性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转阴率达67.7%.结论 乳腺癌是1种全身性疾病,即使在临床早期也有相当比例微转移,新辅助化疗对抑制骨髓微转移有效,可以指导化疗方案的选择,并可能对预防术后复发和转移起重要作用.

    作者:黄兴伟;张功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鼻咽癌面颈联合野与颈切野衔接的不同方法比较

    鼻咽癌是我国的常见的恶性肿瘤,有文献报道[1]采用单一等中心半野照射的技术,解决常规放疗中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的衔接.

    作者:王小平;洪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瘢痕瘤术后电子线放疗疗效观察

    瘢痕瘤又称瘢痕疙瘩(Keloid),是皮肤受到创伤后形成的异常增生瘢痕组织.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临床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现今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但单纯手术治疗复发率高,为45.0%~100.0%[1].

    作者:疏云;何秀琴;卢彦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ADAM家族与肿瘤关系的研究现状

    ADAMs(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家族,即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家族[1],为I型跨膜蛋白(含锌蛋白酶总家族),也称为金属蛋白酶解聚素或者MDC (metalloprotease/disintegrin/cysteinerich),在调节细胞-细胞和细胞-基质的相互作用中至关重要.

    作者:施文;李俊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浆LPA和IL-6、IL-8水平的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及IL-6、IL-8在卵巢上皮癌临床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生化测定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24例卵巢上皮癌、18例卵巢良性上皮肿瘤患者和10例健康妇女的血浆LPA和IL-6、IL-8水平.结果 卵巢上皮癌组血浆LPA和IL-6、IL-8水平显著高于卵巢良性上皮肿瘤组、正常组的水平(P均<0.001),卵巢良性上皮肿瘤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Ⅲ、Ⅳ期患者的血浆LPA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64);Ⅲ、Ⅳ期患者的血浆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 (P<0.001,P<0.05).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浆LPA与IL-6,LPA与IL-8均呈正相关.结论 LPA和IL-6、IL-8在卵巢上皮癌患者中呈高表达,在卵巢上皮癌的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且提示LPA可能通过上调卵巢上皮癌细胞IL-6和IL-8的表达,促进卵巢上皮癌进一步发展.

    作者:陈亚楠;陶敏;涂福平;左云;卢玮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Ki-67和 AI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Ki-67和 AI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0例行新辅助化疗和60例未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和Ki-67的表达,采用原位细胞末端转移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survivin和Ki-67阳性率分别为36.7%和38.3%,明显低于对照组(71.7%,61.7%),P均<0.05;新辅助化疗组AI均数为(9.34±3.12)%,低于对照组(5.27±3.16)%,P<0.05;新辅助化疗组survivin的表达与AI呈负相关,而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新辅助化疗组化疗总有效率为73.3%,化疗后部分缓解者(Ⅱ级)病例survivin阳性率(18.2%)明显低于无效者(Ⅲ级)(81.3%),P<0.01.结论 CTF方案新辅助化疗,可能通过抑制乳腺癌survivin表达而抑制肿瘤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作者:陈启;孙迪文;姚玉民;许俊龙;张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Excel建立回归方程法在恶性肿瘤相关物质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为克服传统手工绘制TSGF标准曲线以找出患者样品TSGF值方法不精确和烦琐性,我们采用Excel软件,以自动生成此标准曲线及获取回归方程.方法 我们使用了2种excel方法.第一种统计函数法为直接使用excel中的几个统计函数,包括SLOPE、INTERCEPT、CORREL、RSQ函数.第二种绘制曲线法是利用excel的图形功能,先绘制曲线,然后在此曲线上添加趋势线,以获得回归方程.结果 2种方法都可获得相同的回归方程,并以此回归方程求得患者样品的TSGF值.结论 Excel极方便的电子表格、强大的数据与公式自动填充功能、方便的数据编辑与透视分析功能、灵活的单元格绝对引用与相对引用功能、完美的图形绘制系统与丰富的内置函数功能,使工作变得直观、方便、快捷.

    作者:吴建国;陈志军;周爱清;王雪芹;张宾;沈军瑾;刘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鼻咽癌组织中Hpa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鼻咽癌(NPC)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pa)蛋白、mRNA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鼻咽癌组织(病例组)、3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对照组)中Hpa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Hpa蛋白和Hpa mRNA阳性表达率鼻咽癌组织(病例组)(73.3%和65.0%) 均高于对照组(6.7%和0),P 均<0.01;鼻咽癌组织中Hpa蛋白和Hpa mRNA阳性表达率Ⅲ-Ⅳ期(81.3%和72.9%)均高于Ⅰ-Ⅱ期(41.7%和33.3%),P 均<0.05,颈部淋巴结转移者(86.0%和76.7%)均高于颈部淋巴结无转移者(41.2%和35.3%),P均<0.01;鼻咽癌组织中Hpa蛋白、Hpa mRNA的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MVD值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Hpa在NPC组织中呈高表达,它与鼻咽癌病期进展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鼻咽癌的浸润和转移中可能起一定作用.Hpa可作为反映鼻咽癌生物学行为和估计患者预后的客观指标.

    作者:陈淑勤;高凌云;汪晓军;陈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盖诺联合艾恒时辰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国产长春瑞滨联合国产草酸铂方案时辰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及其毒性反应.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科收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2例,其中腺癌12例,鳞癌16例及大细胞肺癌4例.采用长春瑞滨+草酸铂联合化疗,时辰法给药.长春瑞滨的高峰浓度时间为7 am;草酸铂的高峰浓度时间为4 pm.治疗2~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32例总有效率(CR+PR)为53.1%(17/32),肺腺癌有效率为41.7%(5/12),肺鳞癌有效率为62.5%(10/16),大细胞肺癌有效率为50.0%(2/4).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周围神经炎.结论 长春瑞滨与草酸铂联合方案进行时辰化疗对晚期肺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周茂新;李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首选手术,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我院从1998年2月至2003年12月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2例,其中非随机采用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28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亮高;李其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卵巢上皮癌相关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卵巢上皮癌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术后病理确诊的90例标本,其中卵巢上皮癌30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30例、卵巢正常组织30例.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来检测高危型HPV-DNA病毒.结果 ①30例卵巢上皮癌中高危型HPV(HPV16,HPV18)阳性11例(36.67%);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中高危型HPV(HPV16,HPV18)阳性 2例(6.67%);正常卵巢组织中无1例阳性.②卵巢上皮癌组与卵巢上皮良性肿瘤组、正常卵巢组织的高危型HPV(HPV16,HPV18)感染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χ2=7.95,P<0.05;χ2=13.47,P<0.05).③卵巢上皮良性肿瘤与正常卵巢组织的HPV(HPV16,HPV18)感染率相比,两者无显著性差异(χ2=1.40,P>0.05).④卵巢上皮癌组织中7例(23.33%)HPV16阳性,4例(13.33%)HPV18阳性,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 1.001,P>0.05).结论 高危型HPV的感染可能与卵巢上皮性癌有关.

    作者:安云婷;李汉萍;张燕玲;李隆玉;潘玫;曾四元;李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调强放射治疗与常规切线野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剂量学优势.方法 选择6 例接受保乳手术的 T1N0M0 早期乳腺癌病例,其中左侧乳腺癌4例,右侧乳腺癌2例,应用三维调强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常规切线野与 IMRT 2种全乳放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 Gy/25次.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s,DVH)来比较2种计划中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s,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在2种计划中,95%PTV均接受50 Gy,99%PTV均接受95%的处方剂量;但在IMRT计划组V110%(接受大于110%处方剂量体积占PTV的百分比)下降了9.1%( 46.3%比37.2%,P<0.05);同侧肺的V20(至少接受 20 Gy照射的肺体积占同侧肺体积的百分比)下降了7.2% ( 26.8%比18.0%,P<0.05);同侧肺的V30下降了12.0%( 23.2%比11.2%,P<0.05);4例左侧乳腺癌患者的心脏V30下降了3.8%(7.0%比 3.2%,P<0.05).结论 全乳 IMRT在保证靶区覆盖率的前提下,改善了靶区内剂量的均匀性,降低了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及缩小了危及器官的照射体积,尤其是同侧肺、心脏的照射体积,降低放射性肺炎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

    作者:彭世义;胡筱玉;李艳萍;李国庆;邬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EPID对鼻咽癌IMRT随机摆位误差的监测

    目的 研究电子射野影像装置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过程中进行随机摆位误差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3月~2007年12月随机抽取鼻咽癌IMRT患者96例,应用EPID在放疗过程中每周拍摄正侧位一次,共拍摄1016张.放疗前先采集CT定位后治疗计划系统中的数字重建射野图像片为参考图像,与治疗过程中实时采集的验证图像配准,测量随机摆位误差.结果 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1.34±1.30)mm,(1.35±1.38)mm,(1.44±1.20)mm.结论 EPID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放疗随机摆位误差,针对性提高技术员摆位的准确性,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有力工具.

    作者:黄丽娜;陈宝禄;吴章桂;傅万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复发性卵巢未成熟畸胎瘤21例分析

    目的 探讨复发性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特点﹑治疗﹑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981年3月~2007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共收治的23例复发性卵巢未成熟畸胎瘤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复发性未成熟畸胎瘤的3年生存率为90.2%,5年生存率为79.9%;病灶单发和多发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8.2%和72.1%,P=0.051;局限于盆腔和超出盆腔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73.3%,P<0.05;首次复发术后无残留灶和有残留灶且﹥2 cm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和64.8%,P<0.05;首次复发术后病理分级0级和Ⅰ~Ⅲ级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0.8%和64.6%,P<0.05;首次复发术后化疗始于2周内和大于2周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3%和70.2%,P<0.05.结论 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可能有:复发部位﹑首次复发术后残留灶﹑首次复发术后病理分级﹑首次复发术后开始化疗时间;患者经综合治疗仍可获较好疗效.

    作者:邓鹏飞;李艳芳;何洁华;刘富元;熊樱;任玉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