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亮高;李其云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现代医学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如医学影像学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测和分子生物学基因芯片等技术的发展,但乳腺癌患者经治疗后仍有部分出现复发、转移,其原因之一是缺乏早期预测及评价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疗效的特异性方法.
作者:陈桂芬;刘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和肺耐药蛋白(LRP)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半定量法检测60例NSCL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RP1和LRPmRNA的表达.结果 NSCLC患者的癌组织中MRP1、LRP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2),且两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MRP1mRNA在肿瘤直径>3 cm组表达量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 cm组(P=0.013);LRPmRNA表达量NSCLC腺癌组高于鳞癌组(P=0.02),中高分化组高于低分化组(P=0.033).结论 MRP1、LRP在NSCLC的多药耐药(MDR)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且在形成MDR的过程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联合检测MRP1、LRPmRNA对于预测NSCLC患者化疗效果、协助临床选择化疗方案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李小琴;李坚;陈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影响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24例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Ⅰb期175例( 54.0%) ,Ⅱa 期149例( 46.0%) .结果 5年生存率为62.5%;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与肿块大小、临床分期、新辅助化疗、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手术切缘癌细胞残留、深肌层癌细胞浸润、宫旁癌细胞浸润关系密切( P<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较晚、癌细胞分化程度低、新辅助化疗、深肌层癌细胞浸润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P<0.05).结论 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的治疗以综合治疗方式更为有效,新辅助化疗协同后装治疗能够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作者:陈秋萍;陈小祥;彭素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瘢痕瘤又称瘢痕疙瘩(Keloid),是皮肤受到创伤后形成的异常增生瘢痕组织.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临床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现今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但单纯手术治疗复发率高,为45.0%~100.0%[1].
作者:疏云;何秀琴;卢彦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研究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CT 仪18F-脱氧葡萄糖(FDG) 显像和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病灶的诊断效能.方法 肺癌患者56例,分别行18F-FDG SPECT/CT胸腹部显像和 99mTc- MDP 全身骨显像,间隔时间不超过2周.结果 56例患者中24例有骨转移,共发现92个转移灶;18F- FDG SPECT/CT检查发现68个转移灶,探测骨转移灶的灵敏度73.9%,特异性94.1%,准确率为81.1%;99mTc- MDP全身骨显像发现82个转移灶,探测骨转移灶灵敏度89.1%(P< 0.01),特异性为72.5%(P<0.05),准确率为83.2% (P>0.05 ).当把骨骼转移性病变以成骨性与溶骨性方式分类时,99mTc- MDP骨显像可判定94.3%的成骨性转移灶和82.1%的溶骨性转移灶,而18F- FDG SPECT/CT可判定58.5%的成骨性转移灶和94.9%的溶骨性转移灶.结论 探测肺癌骨转移,18F- FDG SPECT/CT显像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9mTc- MDP骨显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两者诊断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99mTc- MDP骨显像联合18F-FDG SPECT/CT显像检测肺癌骨转移,可起到信息互补、明确诊断的作用.
作者:侯先存;朱辉;任少阳;李智勇;任忠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MDA-MB-231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和对细胞内活性氧水平(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Caspase-3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诱导培养MDA-MB-231细胞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FCM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变化.结果 白藜芦醇能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DNA电泳可见梯状条带出现,并呈现典型的凋亡改变,60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MDA-MB-231细胞4、12和24 h后细胞ROS生成量分别为:50.0±5.7、115.0±10.6、79.2±6.9;Caspase-3蛋白活性逐渐增加.结论 白藜芦醇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与细胞ROS水平升高和Caspase-3活化有关,可能是白藜芦醇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机制之一.
作者:陈东;郑勇;王东萍;高绪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射野加挡块不仅是为了适应靶区和计划区形状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射野内的重要器官和正常组织免受不必要的照射[1].但在适形铅块制作中射野挡块范围的勾画常出现误差.
作者:袁承浪;吴金明;丁生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预后较差,总5年生存率为20% 左右,50%~6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属晚期,中位生存期为4~8个月[1].
作者:张春珍;王俊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端粒酶基因在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颈脱落细胞、7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27例浸润性子宫颈癌脱落细胞hTERC的表达情况.结果 hTERC基因在正常子宫颈脱落细胞、CINⅠ、CINⅡ、CINⅢ及浸润性子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8.8%、52.0%、71.4%及92.5%.hTERC基因表达子宫颈癌组与CIN各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CINⅡ∽Ⅲ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hTERC基因高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hTERC基因检测有望成为子宫颈癌早期筛查方法之一.
作者:彭玉池;凌斌;周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和其它部位的嗜铬细胞,能合成与释放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和多种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1].手术和麻醉的风险较大,我院2000年~2007年对16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实施肿瘤切除手术,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黎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术前血清CA125水平对治疗效果的预测、术后血清CA125水平的动态变化对预后的影响及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 356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均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前及治疗期间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CA125,治疗及随访期间监测血清CA125.结果 术前CA125>500 ku/L(48.7%)手术不能达到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明显高于术前CA125≤500 ku/L (20.1%)(P值<0.01)的.术前CA125>500 ku/L(73.1%)复发或转移率明显高于术前CA125<500 ku/L (59.2%)(P<0.05).189例患者在发现复发或转移病灶前或同时检测血清CA125异常(>35 ku/L).结论 术前CA125以500 ku/L为界值可作为术前判断能否实施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1项重要指标,术后化疗期间血清CA125动态监测能很好地观察卵巢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CA125作为卵巢上皮性癌治疗后的病情监测指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胡爱民;杨心凤;马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光动力治疗(PDT)对体外培养的人膀胱癌细胞的杀伤效应以及形态改变,同时探讨光敏剂(PhtofrinⅡ)浓度与杀伤效应的关系.方法 将膀胱癌细胞(T-24)分组进行培养,扩增至一定数目后,加入光敏剂,然后用激光照射,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PDT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情况,同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癌细胞生长随光敏剂用药剂量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抑制;显微镜下见治疗后癌细胞结构受到破坏.结论 体外光动力治疗可明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长,其效应与光敏剂浓度呈正相关.
作者:黄爱萍;徐显林;曾景;沙君达;汤浪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双侧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方法 对19例甲状腺癌双侧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操作技巧及并发症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颜面部水肿及眼结膜充血水肿,占100.0%;5例出现头痛,占26.3%;2例出现术后声嘶,占10.5%;2例术后出现饮水呛嗽,占10.5%;1例术后出现淋巴导管瘘,占5.3%;2例出现术后甲状旁腺低功能的临床表现,占10.5%;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皮瓣坏死、感染及明显的皮下积血积液,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只要有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适应证及采用正确的手术操作方式,就不会增加术中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术中应首先清扫颈淋巴结转移较轻微的一侧颈部或是估计颈内静脉可保留的一侧颈部.
作者:郑武平;夏立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脑膜瘤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肿瘤,发生率仅次于脑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0%[1],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表现与其他颅内良恶性肿瘤有相似之处,常造成诊断困难.现就我院2003年2月至2008年3月收治并确诊的23例脑膜瘤的征象作一分析,探讨脑膜瘤MSCT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小华;郭思;刘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我们应用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20例希罗达所致手足综合征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例患者均为经组织学证实的晚期癌症患者,卡氏评分≥65分.
作者:匡卫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125碘粒子近距离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晚期胰腺癌采用术中直视下组织间永久植入125碘粒子.植入术后1周内行X线或CT检查有无粒子迁移.术后1、2、3、6个月后随访B超或CT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个月后复查CT,近期总有效率92.00%,其中完全缓解(CR)8.33%(1/12),部分缓解(PR)83.33%(10/12),无变化(NC)8.33%(1/12).治疗后随访至今(2~9个月)所有治疗患者中出现胰漏1例,胃肠反应6例.结论 125碘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近距离治疗晚期胰腺癌近期疗效好、安全、副反应少,是1种新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手段.
作者:杨小文;朱惠东;孙杨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醋酸、碘着色肉眼观察在中国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对子宫颈癌高发区江西省修水县大桥乡妇女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对2 499例年龄为30~49岁农村已婚妇女进行了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检测,薄层液基细胞学(TCT),醋酸、碘染色后肉眼观察(VIA 、VILI)以及电子阴道镜检查.各种方法独立进行,均为双盲.对VIA、VILI或电子阴道镜中任何一项存在阳性病变进行宫颈组织活检,或行颈管刮术(ECC),另HPV或TCT阳性的妇女也给予活检.宫颈组织病理诊断均经国际癌症研究所病理检查确诊,将CIN 2以上(含CIN 2)病变纳入阳性结果.结果 2 499例受检妇女中有2 432例列入研究,共检出CIN 2 37例,CIN 3 59例,宫颈癌3例.HPV,TCT,HPV+TCT,VIA,VILI,VIA+VILI和阴道镜检查等筛查方法的敏感度分别是96.67%,89.47%,97.98%,56.57%,36.36%,63.64%和39.39%;特异度分别为85.00%,96.91%,86.97%,94.60%,96.23%,92.97%和98.14%.结论 VIA、VILI的灵敏度低于HPV或TCT,但因其简单、廉价、易掌握等特点,故更适合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作者:李凌;李隆玉;乔志强;乔友林;于晓红;张敏芳;张洵;安云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系浆细胞恶性增殖引起的恶性肿瘤,主要侵蚀骨髓,也波及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会出现明显的骨相关事件,骨痛是其中常见的症状,多由溶骨性损害引起.
作者:彭济勇;曾建伦;汤江林;邓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为克服传统手工绘制TSGF标准曲线以找出患者样品TSGF值方法不精确和烦琐性,我们采用Excel软件,以自动生成此标准曲线及获取回归方程.方法 我们使用了2种excel方法.第一种统计函数法为直接使用excel中的几个统计函数,包括SLOPE、INTERCEPT、CORREL、RSQ函数.第二种绘制曲线法是利用excel的图形功能,先绘制曲线,然后在此曲线上添加趋势线,以获得回归方程.结果 2种方法都可获得相同的回归方程,并以此回归方程求得患者样品的TSGF值.结论 Excel极方便的电子表格、强大的数据与公式自动填充功能、方便的数据编辑与透视分析功能、灵活的单元格绝对引用与相对引用功能、完美的图形绘制系统与丰富的内置函数功能,使工作变得直观、方便、快捷.
作者:吴建国;陈志军;周爱清;王雪芹;张宾;沈军瑾;刘洁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