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TERT和 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罗庆丰;高玟;谢梅;黄传生;傅爱荣

关键词:胃癌, hTERT蛋白, P53蛋白
摘要:目的 探讨hTERT和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胃癌手术标本98例,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hTERT和p53蛋白在胃癌组织的表达.结果 hTERT和 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细胞病理组织学类型、组织分级及肿瘤大小无关,与肿瘤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PTNM分期相关.hTERT和p53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存在良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论 hTERT和p53蛋白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潜能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且hTERT蛋白的表达预示胃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对于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18F-FDG SPECT/CT与99mTc-MDP骨显像在检测肺癌骨转移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CT 仪18F-脱氧葡萄糖(FDG) 显像和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病灶的诊断效能.方法 肺癌患者56例,分别行18F-FDG SPECT/CT胸腹部显像和 99mTc- MDP 全身骨显像,间隔时间不超过2周.结果 56例患者中24例有骨转移,共发现92个转移灶;18F- FDG SPECT/CT检查发现68个转移灶,探测骨转移灶的灵敏度73.9%,特异性94.1%,准确率为81.1%;99mTc- MDP全身骨显像发现82个转移灶,探测骨转移灶灵敏度89.1%(P< 0.01),特异性为72.5%(P<0.05),准确率为83.2% (P>0.05 ).当把骨骼转移性病变以成骨性与溶骨性方式分类时,99mTc- MDP骨显像可判定94.3%的成骨性转移灶和82.1%的溶骨性转移灶,而18F- FDG SPECT/CT可判定58.5%的成骨性转移灶和94.9%的溶骨性转移灶.结论 探测肺癌骨转移,18F- FDG SPECT/CT显像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9mTc- MDP骨显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两者诊断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99mTc- MDP骨显像联合18F-FDG SPECT/CT显像检测肺癌骨转移,可起到信息互补、明确诊断的作用.

    作者:侯先存;朱辉;任少阳;李智勇;任忠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甲状腺癌双侧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手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双侧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方法 对19例甲状腺癌双侧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操作技巧及并发症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颜面部水肿及眼结膜充血水肿,占100.0%;5例出现头痛,占26.3%;2例出现术后声嘶,占10.5%;2例术后出现饮水呛嗽,占10.5%;1例术后出现淋巴导管瘘,占5.3%;2例出现术后甲状旁腺低功能的临床表现,占10.5%;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皮瓣坏死、感染及明显的皮下积血积液,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只要有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适应证及采用正确的手术操作方式,就不会增加术中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术中应首先清扫颈淋巴结转移较轻微的一侧颈部或是估计颈内静脉可保留的一侧颈部.

    作者:郑武平;夏立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25碘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Ⅱ、Ⅲ期肾癌15例报告

    Ⅱ、Ⅲ期肾癌的治疗是1个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过程.外照射仍然是1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内照射(组织间植入治疗)起步于90年代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组织间植入治疗泌尿系恶性肿瘤早用于前列腺癌并取得较好疗效[1].

    作者:涂新华;易昆;胡涌;吴高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hTERT和 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hTERT和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胃癌手术标本98例,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hTERT和p53蛋白在胃癌组织的表达.结果 hTERT和 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细胞病理组织学类型、组织分级及肿瘤大小无关,与肿瘤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PTNM分期相关.hTERT和p53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存在良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论 hTERT和p53蛋白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潜能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且hTERT蛋白的表达预示胃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对于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罗庆丰;高玟;谢梅;黄传生;傅爱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PET评估乳腺癌疗效的临床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现代医学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如医学影像学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测和分子生物学基因芯片等技术的发展,但乳腺癌患者经治疗后仍有部分出现复发、转移,其原因之一是缺乏早期预测及评价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疗效的特异性方法.

    作者:陈桂芬;刘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浆LPA和IL-6、IL-8水平的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及IL-6、IL-8在卵巢上皮癌临床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生化测定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24例卵巢上皮癌、18例卵巢良性上皮肿瘤患者和10例健康妇女的血浆LPA和IL-6、IL-8水平.结果 卵巢上皮癌组血浆LPA和IL-6、IL-8水平显著高于卵巢良性上皮肿瘤组、正常组的水平(P均<0.001),卵巢良性上皮肿瘤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Ⅲ、Ⅳ期患者的血浆LPA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64);Ⅲ、Ⅳ期患者的血浆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 (P<0.001,P<0.05).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浆LPA与IL-6,LPA与IL-8均呈正相关.结论 LPA和IL-6、IL-8在卵巢上皮癌患者中呈高表达,在卵巢上皮癌的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且提示LPA可能通过上调卵巢上皮癌细胞IL-6和IL-8的表达,促进卵巢上皮癌进一步发展.

    作者:陈亚楠;陶敏;涂福平;左云;卢玮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32例疗效观察

    食管癌因缺乏特异性早期表现,患者确诊时多属于晚期,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对不可切除及术后、放疗后复发转移的晚期食管癌,以姑息性化疗为主,目前晚期食管癌的化疗无标准方案.

    作者:曾纪权;王晓;黎治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瘢痕瘤术后电子线放疗疗效观察

    瘢痕瘤又称瘢痕疙瘩(Keloid),是皮肤受到创伤后形成的异常增生瘢痕组织.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临床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现今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但单纯手术治疗复发率高,为45.0%~100.0%[1].

    作者:疏云;何秀琴;卢彦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转移性乳腺癌34例临床观察

    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我们应用国产长春瑞滨(乐唯)联合顺铂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患者3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致辉;罗辉;曾永林;余美剑;陈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rlL-2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6例临床疗效观察

    2006年 4月至 2008年 9月,我们采用rIL-2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不能耐受全身化疗或不愿接受全身化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永平;胡向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几丁糖顺铂缓释药膜的制备及体外抑制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研究

    目的 观察几丁糖-顺铂缓释药膜体外缓释性和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几丁糖与顺铂混合,加入交联剂戊二醛,真空干燥,制成几丁糖-顺铂缓释药膜,检测药膜的自然降解性、药膜顺铂含量和药物包封率,同时观察药膜体外缓释顺铂及其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几丁糖-顺铂缓释药膜在含溶菌酶的生理盐水中于8 天后开始自然降解,60 天后降解率达83.33%;药膜载药率为(7.30±0.20)%,药物包封率为(51.78±2.10)%;药膜体外释放顺铂量于第1 天达75.40 μg/ml,第2天释放量明显降低,为21.35 μg/ml,以后呈较低水平缓慢释放,第7 天达3.94 μg/ml,并且,其浸出液体外抑制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第1天为84.24%,以后渐降低,第7 天达29.81%.结论 几丁糖-顺铂缓释药膜在体外可较好地缓释顺铂,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有较持久地抑制作用.

    作者:谢小平;魏玉亮;朱共元;陈文学;揭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希罗达所致手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我们应用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20例希罗达所致手足综合征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例患者均为经组织学证实的晚期癌症患者,卡氏评分≥65分.

    作者:匡卫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白藜芦醇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及其对活性氧和Caspase-3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MDA-MB-231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和对细胞内活性氧水平(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Caspase-3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诱导培养MDA-MB-231细胞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FCM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变化.结果 白藜芦醇能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DNA电泳可见梯状条带出现,并呈现典型的凋亡改变,60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MDA-MB-231细胞4、12和24 h后细胞ROS生成量分别为:50.0±5.7、115.0±10.6、79.2±6.9;Caspase-3蛋白活性逐渐增加.结论 白藜芦醇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与细胞ROS水平升高和Caspase-3活化有关,可能是白藜芦醇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机制之一.

    作者:陈东;郑勇;王东萍;高绪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EPID对鼻咽癌IMRT随机摆位误差的监测

    目的 研究电子射野影像装置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过程中进行随机摆位误差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3月~2007年12月随机抽取鼻咽癌IMRT患者96例,应用EPID在放疗过程中每周拍摄正侧位一次,共拍摄1016张.放疗前先采集CT定位后治疗计划系统中的数字重建射野图像片为参考图像,与治疗过程中实时采集的验证图像配准,测量随机摆位误差.结果 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1.34±1.30)mm,(1.35±1.38)mm,(1.44±1.20)mm.结论 EPID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放疗随机摆位误差,针对性提高技术员摆位的准确性,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有力工具.

    作者:黄丽娜;陈宝禄;吴章桂;傅万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鼻咽癌中自发凋亡与临床放射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细胞自发凋亡在预测临床放射敏感性中的意义.方法 对38例初治、无远处转移、放疗前鼻咽癌患者活检标本,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自发凋亡,临床观测患者放疗过程中鼻咽部肿瘤的消退情况.结果 自发凋亡率与鼻咽癌瘤体的消退率呈显著正相关(放疗剂量为40 Gy时,γ=0.836;放疗剂量为70 Gy时,γ=0.909;P<0.01).患者性别、年龄及分期与鼻咽癌瘤体的消退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鼻咽癌中细胞自发凋亡率可以作为鼻咽癌临床放射敏感性可能的预测指标.

    作者:钟晓鸣;邬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鼻咽癌组织中Hpa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鼻咽癌(NPC)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pa)蛋白、mRNA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鼻咽癌组织(病例组)、3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对照组)中Hpa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Hpa蛋白和Hpa mRNA阳性表达率鼻咽癌组织(病例组)(73.3%和65.0%) 均高于对照组(6.7%和0),P 均<0.01;鼻咽癌组织中Hpa蛋白和Hpa mRNA阳性表达率Ⅲ-Ⅳ期(81.3%和72.9%)均高于Ⅰ-Ⅱ期(41.7%和33.3%),P 均<0.05,颈部淋巴结转移者(86.0%和76.7%)均高于颈部淋巴结无转移者(41.2%和35.3%),P均<0.01;鼻咽癌组织中Hpa蛋白、Hpa mRNA的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MVD值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Hpa在NPC组织中呈高表达,它与鼻咽癌病期进展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鼻咽癌的浸润和转移中可能起一定作用.Hpa可作为反映鼻咽癌生物学行为和估计患者预后的客观指标.

    作者:陈淑勤;高凌云;汪晓军;陈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清CA125检测在卵巢上皮性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术前血清CA125水平对治疗效果的预测、术后血清CA125水平的动态变化对预后的影响及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 356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均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前及治疗期间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CA125,治疗及随访期间监测血清CA125.结果 术前CA125>500 ku/L(48.7%)手术不能达到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明显高于术前CA125≤500 ku/L (20.1%)(P值<0.01)的.术前CA125>500 ku/L(73.1%)复发或转移率明显高于术前CA125<500 ku/L (59.2%)(P<0.05).189例患者在发现复发或转移病灶前或同时检测血清CA125异常(>35 ku/L).结论 术前CA125以500 ku/L为界值可作为术前判断能否实施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1项重要指标,术后化疗期间血清CA125动态监测能很好地观察卵巢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CA125作为卵巢上皮性癌治疗后的病情监测指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胡爱民;杨心凤;马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甲状腺髓样癌6例临床报道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征.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及文献对6例甲状腺髓样癌的光镜、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患者年龄27~65岁,均为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病程1个月~1年,2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其余4例均为单侧甲状腺肿大.2例伴有局部压痛,肿瘤大直径为6.5 cm,小直径为2.0 cm.癌组织中降钙素CT、 GEA、syn 、 cgA均呈阳性,5例NSE阳性,淀粉样物质染色均呈阳性.结论 MTC具有多分化肿瘤的特点,可以表达多种神经内分泌物质.

    作者:吕新玲;孙振柱;赵丽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肿瘤抑制基因对喉鳞癌发生发展的影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regio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在人类常见的癌种类中排第六位,在HNSCC中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的死亡率居于第三位,在发展中国家LSCC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0%,在中国每十万受检者中可检出15~34位LSCC新患者[1]

    作者:沈勤;王芳;高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鼻咽癌面颈联合野与颈切野衔接的不同方法比较

    鼻咽癌是我国的常见的恶性肿瘤,有文献报道[1]采用单一等中心半野照射的技术,解决常规放疗中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的衔接.

    作者:王小平;洪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