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洋;曹培国;向芳;曾毅栋;沈华;殷先利
目的 研究CD44V5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胃癌浸润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CD44V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D44V5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为48.3%,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为10.0% (χ2=21.3378,P<0.05).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中无表达.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 CD44V5表达与胃癌分期和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胃癌组织中CD44V5蛋白表达率增高,与胃癌的转移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测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黄钢丁;姜海行;陶霖;邓德海;吕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36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Ⅲa期22例,Ⅲb期14例),接受DT60~70 Gy放疗,放疗中给予吉西他滨600 mg/m2和顺铂20 mg/m2,每周1次,共4~6周,放化疗在同一天开始进行.结果 32例患者完成了60~72 Gy放疗,2例放疗总量56 Gy,2例放疗总量58 Gy.34例完成了4~6周化疗,2例完成了2周化疗.肺原发灶CR为11.1%(4/36),PR为72.2%(26/36),有效率为83.3%(30/36),和NC和PD分别为11.1%(4/36)和5.6%(2/36),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25.0%(9/36),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36.1%(13/36),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88.9%(32/36),36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期为18.4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77.8%(28/36)、55.6%(20/36).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较好,副反应能为大多数患者耐受,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作者:柯庆华;付国权;边耀武;蒋代文;杨继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NY-ESO-1及MAGE-1 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为食管癌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构建组织芯片并结合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NY-ESO-1及MAGE-1蛋白在113例食管鳞癌及10例正常食管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10例正常食管黏膜均不表达NY-ESO-1及MAGE-1蛋白,而其在食管鳞癌组织芯片109例有效标本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9.4%和37.4%(32/109,41/109),阳性部位均位于细胞质.其中,59例至少表达1种CT抗原,占总数的54.1%(59/109),13例同时表达2种CT抗原,占11.9%(13/109);NY-ESO-1及MAGE-1蛋白的表达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分化较好的Ⅰ级和Ⅱ级食管鳞癌,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NY-ESO-1及MAGE-1可作为食管癌免疫治疗的靶标之一,含有CT抗原的疫苗可用于食管癌患者的免疫治疗.
作者:吴晁;陈同钰;樊祥山;孟凡青;谈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神经营养素(neurotrophins,NTs)是一组结构具有同源性,功能相似的基因家族.主要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growth factor,BDNF)、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神经营养因子-4/5(NT-4/5)、神经营养因子-6(NT-6)、神经营养因子-7(NT-7).所有的NTs结构相似,其相互之间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
作者:刘臣彪;陈昌杰;章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及亚非地区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预后差.肝癌患者一般从有症状出现到死亡平均只有3~6个月,早期多无症状,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肝癌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目前,AFP已被认为是肝恶性肿瘤的特异标志物,但由于近年来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发现仍有30%~40%的肝癌患者血清AFP浓度低或呈阴性[1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为此,本文通过联合检测AFP、CEA、CA19-9 3种肿瘤标志物和γ-GT活性,以探讨肝癌临床诊断治疗的准确性.
作者:刘玉红;张鹏;刘敏;朱传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放射治疗同期应用L-OHP联合5-Fu/LV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2000年5月至2003年6月对收治的38例术后局部复发直肠癌患者,在放射治疗的同期应用L-OHP联合5-Fu/LV治疗3~6个周期:放疗期间化疗2个周期,放疗后继续化疗1~4个周期,放疗剂量为60~68 Gy/ 7周,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61%、37%;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5%、53%、45%,同时其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有所增加,但大部分为1、2级,未见4级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失败的原因为肿瘤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结论 放射治疗的同期应用L-OHP联合5-Fu/LV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是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模式.
作者:郑安平;赵一电;赵福军;孙荣刚;张广彬;王东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91例妇科恶性肿瘤和40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献血员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同时测定卵巢癌患者血浆CA125含量,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卵巢癌组、宫颈癌组及子宫内膜癌组患者血浆LPA水平分别为(5.98±2.49)、(4.81±2.12)和(4.56±2.16) μmol/L与正常对照组的(2.31±0.45) μmol/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三者阳性率分别为86.3%、62.5%及65.0%;乳腺癌组、白血病组及妇科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LPA和CA125对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3%、75.0%和92.3%、73.1%.结论 血浆LPA检测对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对卵巢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劳明;潘忠勉;黄文成;黄玲莎;朱波;赵惠柳;李佩章;雷考宁;李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随着乳腺诊断技术的提高,许多临床不能扪及的乳腺隐匿性肿块被检出[1].由于传统手术不能准确切除病灶,从而错过临床佳治疗时机,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我院自2005年3月~2006年10月对96例乳腺肿块进行B超引导下的Mammotone微创旋切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劲光;巩立国;程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形态特点,以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75年~2006年间诊治的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中,肿瘤多位于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中鼻道10例,鼻中隔6例,中鼻甲4例,下鼻甲3例,鼻底1例,另1例病变范围广无法判断其来源.肿瘤呈黑色或紫褐色21例,呈结节状或菜花状;淡红色表面光滑如息肉状4例;肿瘤触之易出血.结论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易误诊,应与鼻腔癌、血管瘤、鼻息肉相鉴别;对鼻腔发现的黑色或紫褐色肿物,触之易出血者可作该病的临床诊断,活检应谨慎,以免促进肿瘤转移.
作者:刘芩;孙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恶性肿瘤的异常增殖不仅与促进细胞生长的原癌基因的激活及控制细胞生长的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并与细胞凋亡被抑制有重要关系.我们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已随访5年以上的125例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了bcl-2和p53基因蛋白产物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此两种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作者:古颖春;苏天璐;胡咏汶;古保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子宫颈癌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尽管手术或(和)放疗已使各期子宫颈癌得到了综合治疗,并也已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但由于子宫颈的解剖学位置和癌组织的生物学行为特点,以及放疗与手术的局限性等因素,使治疗后的患者仍有60%在2年内复发,其中70%发生在盆腔局部,43%患者再就诊时已有膀胱直肠受浸.这类患者往往因排泄功能障碍,生理机能紊乱,再治疗困难,很快死亡.对这类患者的手术治疗, Brunschwig(1948)首创了盆腔脏器切除术,当时主要用于盆腔内中央型复发或残留的宫颈癌[1],80年代后随着医疗条件和手术操作技术的改进,国内相继开展了以前盆或后盆为主的盆腔脏器切除术.90年代后全盆脏器联合切除术以其较高的根治率(80%)和良好的术后生存率(20%~50%),成为局部进展期盆腔恶性肿瘤有效的治疗手段[2].我院自1997年4月,对20例有膀胱、直肠同时受浸的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实施了全盆腔脏器切除术,术后再补充放疗,该方法在解决患者排便障碍,克服因放疗累剂量对器官功能损害而不能追加放疗剂量的弊端等方面,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其中8例存活时间超过了2年(40.0%),超过了传统治疗方法5.3%的2年生存率.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庄甲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国产托烷司琼防治顺铂所致呕吐的的经济效果.方法 40例顺铂化疗患者,采用自身对照,依次给予甲氧氯普胺+地塞米松和托烷司琼进行预防呕吐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2种方案预防呕吐的成本分别为77.97元和132.12元;有效率分别为52.5%和95.0%;每获得1个单位效果,2种方案所需花费的成本分别为1.49和1.39元.在方案Ⅰ的效果基础上,每再获得1个单位效果,方案Ⅱ所花费的成本为1.27元.结论 方案Ⅱ为成本-效果比低的方案,且有效率高,而增加相同的疗效需成本较低,故国产甲磺酸托烷司琼方案为较为合理的方案.
作者:丁罡;程华丰;张明;杨忠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奥沙利铂、紫杉醇分别联合5-氟脲嘧啶/亚叶酸钙组成的两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84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43例,采用奥沙利铂联合5-氟脲嘧啶或亚叶酸钙治疗,B组41例,采用紫杉醇联合5-氟尿嘧啶或亚叶酸钙治疗.两组方案均以21天为1个周期,化疗至少2个周期.结果 A组患者有效率、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分别是51.2%、5.9个月、9.3个月、28.1%,B组则分别是46.3%、6.1个月、9.1个月、26.5%.两组有效率与生存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但不严重.结论 奥沙利铂、紫杉醇分别联合5-氟脲嘧啶或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疗效,且疗效相似,毒副反应均可耐受.
作者:刘振洋;曹培国;向芳;曾毅栋;沈华;殷先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宫颈癌是1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的新发病例约为47万人,并导致30万人死亡,是仅次于乳腺癌而引起妇女死亡的重要原因[1,2].随着分子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的发展,人类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uirus,HPV) 感染与下生殖道疾病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国际癌症研究中心( IARC) 专题讨论会(1995) 年明确提出HPV 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现在流行病学资料结合实验室的证据已经确定了HPV与宫颈癌的病因关系.HPV有很多亚型,各亚型在宫颈浸润癌中,以16型多见,宫颈腺癌中以HPV18型多见,而与鳞癌关系大的是HPV16型.
作者:李华;高国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肺癌组织、相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水平,探讨肺癌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22例肺癌组织、相应的癌旁组织和9例正常肺组织中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水平.结果 肺癌中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完全甲基化率为13.6%(3/22),部分甲基化率为27.3%(6/22),总甲基化率为40.9%(9/22),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中该基因的甲基化率9.1%(2/22).9例正常肺组织中该基因未发生甲基化.此外,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异常甲基化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甲基化的发生率随着肿瘤的分期早晚有上升的趋势.结论 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的异常甲基化是肺癌发生中的常见分子事件,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王红兵;苗慧;张敬川;祖茂衡;蔡晓敏;吴秀英;胡西旦;迪力努;陈春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恶性增殖的关系,并评价其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及12例浅表性胃炎组织中Survivin和Ki-67的表达水平,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74.0%,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P<0.001).Survivin过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而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Survivin和Ki-67表达有关联(P<0.05).Survivin阴性表达者生存率显著高于阳性表达者(P<0.05),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Survivin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过表达,在胃癌的恶性增殖中发挥作用,可作为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张建娜;刘倩;鹿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食管癌、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ELISA)的方法,检测正常对照人群、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食管癌患者血清中Ep-CAM的表达水平.结果 p-CAM在正常对照、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呈梯度升高,P<0.01;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血清中的Ep-CAM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36;Ep-CAM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转移明显相关,P<0.001,且在手术前后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结论 患者血清中Ep-CAM表达水平的变化出现在食管黏膜病变的早期阶段,其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可作为疾病监测的特异指标.
作者:刘会宁;刘俊峰;唐淑景;柳立军;李学民;王世合;范增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但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包括在检查时确诊的和在治疗后恶化进展的病例的有效治疗,仍是我们基层医院和经济相对滞后的广大西部边远地区的医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作者:卢计珍;雷霞;秦怡;白美春;石玉莲;刘永刚;张文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粘着斑激酶(FAK)和整合素(integrin)α5β1在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FAK和整合素α5β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大肠癌组织FAK和整合素α5β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低分化癌组织FAK和整合素α5β1的表达均高于高、中分化癌组织(P<0.05);FAK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而整合素α5β1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FAK较整合素α5β1可以更有效地衡量大肠癌的发生与发展,FAK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1种较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杨红军;丁彦青;周军;杨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加术后放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2005年10月76例早期宫颈癌术后放疗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及双侧附件或单侧附件(Ⅰ期年轻患者)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放疗采用体外照射和近距离(腔内)照射.体外照射常规分割放疗,2 Gy/次, 5次/周.总剂量42~46 Gy/29~31d.除ⅠA期外,其余患者加用腔内后装治疗.4~6 Gy/次,1次/周,共2~3次,总剂量12~18 Gy.结果 3年总生存率ⅠA期100%;ⅠB期98%;ⅡA期95.5%.CT或MRI判断3年盆腔淋巴结转移率:Ⅰ期4例(7.4%);ⅡA期3例(13.6%).远处转移率:Ⅰ期3例(5.6%);ⅡA期2例(9.1%).副作用:放射性直肠炎6例(7.9%);阴道挛缩5例(6.6%);外阴水肿3例(3.9%).结论 早期宫颈癌腹腔镜下手术加放疗,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学锋;黄国森;黄泽黎;潘衍基;陈露斯;吴永锋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