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晟;尧灵
目的 探讨Bcl-2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以单克隆抗体鼠抗人Bcl-2,标记65例甲状腺癌、50例甲状腺腺瘤、3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观察不同甲状腺组织中Bcl-2的表达,并比较其阳性率.结果 Bcl-2阳性反应见于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及癌旁甲状腺组织.在甲状腺癌组织中Bcl-2阳性率为44.6%,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22.0%)(P=0.012)、癌旁甲状腺组织(16.7%)(P=0.008)和正常甲状腺组织(0)(P=0.0000).甲状腺未分化癌和髓样癌组织中Bcl-2的阳性率明显增高.存在淋巴结转移和临床Ⅲ、Ⅳ期病例中,Bcl-2的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 Bcl-2过量表达可能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有关,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可作为甲状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赖非云;张诠;杨传盛;郭朱明;吴秋良;许光普;曹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奈达铂(NDP)联合5-氟脲嘧啶(5-Fu)治疗晚期头颈部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对34例晚期头颈部癌患者给予NDP 8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5-Fu 500mg/m2,静脉滴注,每日1次,第1~5 天,每21天为1个周期,至少应用2个周期.结果 34例患者中32例可评价疗效,CR 2例,PR 12例,SD 13例,PD 5例;总缓解率为43.8%;中位缓解期(TTP)4.9个月;中位生存期(MST)9.5个月.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结论 奈达铂联合5-氟脲嘧啶治疗晚期头颈部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小.
作者:何泽明;刘秀峰;秦叔逵;陈映霞;王琳;钱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体外药敏实验ATP生物荧光法(ATP-TCA)在口腔癌化疗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法,检测48例口腔癌组织对6种常用化疗方案的敏感性.结果 组织标本的可评估率为92.0%.口腔癌对TAT+DDP敏感,体外有效率为83.3%,其次为5-Fu+DDP(75.0%),BLM(54.2%),DDP(60.4%),MTX(45.8%),5-Fu(62.5%).化疗药物对口腔癌的杀伤作用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结论 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法敏感性高、稳定性好、简便、快速、检测结果可靠,可用于临床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
作者:王一凤;乐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腹腔化疗对伴有血性或非血性腹水的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是否相同.方法 伴有腹水的43例肝癌患者按腹水性质及治疗方法分为4组:A组13例为非血性腹水腹腔化疗组,B组15例为非血性腹水对症治疗组,C组8例为血性腹水进行腹腔化疗组,D组7例为血性腹水对症治疗组.腹腔化疗均采用羟基喜树碱(HCPT)16mg/m2、氟尿嘧啶(5-Fu) 1000 mg/m2、地塞米松10 mg,1周后重复,共2~4 次.结果 A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4.3个月(1.8~9.3 个月),腹水完全缓解(CR)1例(8%),部分缓解(PR)5例(38%),有效率46%,治疗期间常见副反应为白细胞、血小板下降;B组MST为2.5个月(1.7~8.3 个月),腹水控制有效率为0;C组MST为1.3个月(0.5~1.4 个月),腹水控制有效率为0,治疗期间常见副反应为恶心、呕吐以及白细胞、血小板下降;D组MST为1.8个月(0.8~2.9 个月),腹水控制有效率为0.结论 腹腔化疗对非血性腹水的肝癌患者有一定疗效,但对血性腹水的肝癌患者疗效不佳.
作者:潘德键;周锡建;王东林;李相勇;范晓强;周仁贵;唐新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三维重建对肾上腺肿瘤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对5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分别行MSCTA检查,并应用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对肿瘤血管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5例患者共进行MSCTA检查及三维重建7次,共发现肿瘤血管及侧支血管21支.MSCTA在显示肿瘤血管及其解剖关系方面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论 MSCTA检查及三维重建,能全面、清晰地显示肾上腺肿瘤的供血血管的起源、数量,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唐晓军;谭仲俊;蔡义兵;蒋菊花;刘佳鹏;唐智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瘢痕疙瘩是1种常见的皮肤增生性疾病,目前,后装敷贴放疗对瘢痕疙瘩的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得到了临床肯定.我院自1998年~2003年对146例患者采用瘢痕疙瘩术后后装敷贴放疗,疗效较好.
作者:贺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术后辅以放疗及化疗.我院2002年5月~2006年12月经颈总动脉穿刺灌注替尼泊甙(VM-26)治疗脑胶质瘤3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芩;孙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我院外科从1999年~2006年间共收治急性癌性结肠梗阻患者共4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2例,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30~75 岁,平均年龄52.5岁,50岁以上33例(占78%),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右半结肠13例(回盲部癌6例、升结肠癌4例、肝曲癌3例);左半结肠癌29例(乙状结肠18例、脾曲癌6例、降结肠癌5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腺癌.13例右半结肠癌及15例左半结肠癌均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术后未发现吻合口漏.14例左半结肠癌病灶切除.近端肠外置造瘘术,待Ⅱ期肠吻合术.
作者:汤晟;尧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肿瘤的放射免疫显像(radioimmunoimaging,RII)是以阳性显像剂的放射性浓聚区在动物或患者体内的分布,反映肿瘤的解剖学位置,还是肿瘤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的1种免疫学与影像学相结合的肿瘤探测技术.
作者:陈凌燕;高国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初治鼻咽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41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中,Ⅰ期3例,Ⅱ期8例,Ⅲ期14例,Ⅳa期16例;22例单纯根治性放疗,19例放化综合治疗.鼻咽和上颈部靶体积采用IMRT技术照射,下颈部和锁骨上靶体积采用下颈前切线野常规照射.肿瘤靶区授予处方剂量68~70 Gy.对于Ⅲ和Ⅳ期患者,在IMRT同时,结合患者淋巴结转移及一般情况给予PDD+5-Fu化疗1~2 周期或单药DDP方案化疗4~6 周.采用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多数患者仅表现为1~2 级急性反应,未观察到4级急性反应.1年局部区域无进展、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2.6%、92.6%及100.0%.结论 IMRT在初治鼻咽癌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急性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廖瑜露;宋小敏;敖帆;胡小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与放射诱导凋亡的关系.方法 使用60Coγ射线对人小细胞型肺癌细胞株(NCI-H446)和人宫颈鳞癌细胞株(Siha)和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进行照射,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拟合细胞存活曲线,根据Do值、Dq值等放射生物学参数,比较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特有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分析3种肿瘤细胞的凋亡率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3种肿瘤细胞Do值的大小依次为NCI-H446<Siha<SGC-7901,Dq值大小依次为NCI-H446<Siha<SGC-7901,放射敏感性的高低依次是NCI-H446>Siha>SGC-7901.琼脂糖凝胶电泳能够观察到细胞凋亡的特有梯状条带(DNA Ladder),电镜能够观察到凋亡的特有的形态,如细胞核固缩、染色质浓缩、凋亡小体形成等,流式细胞仪检测到明显的凋亡峰.肿瘤细胞凋亡率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高,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且3种肿瘤细胞株凋亡峰值的大小依次为NCI-H446>Siha>SGC-7901,与其放射敏感性高低一致.结论 放射线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凋亡率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高.放射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率越高,则其放射敏感性越高.肿瘤细胞凋亡率的检测对预测其放射敏感性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钟军;熊戴群;罗辉;陈文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易瑞沙治疗化疗失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易瑞沙每天口服250 mg治疗化疗失败的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个月以后进行疗效评价,无进展者继续服用,之后每个月行CT检查评价疗效并临床密切观察,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相关毒性者则停止使用易瑞沙.结果 30例均可评价疗效,无CR者,PR 6例(20.0%),SD 14例(46.7%),PD 10例(33.3%).有效率(CR+PR)为20.0%,疾病控制率(CR+PR+SD)66.7%,全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0个月(0.7~29.0 个月),中位生存期6.4个月(1.7~39.0 个月).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皮疹22例,腹泻2例.没有患者因毒性不能耐受而停药.结论 易瑞沙对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王巍;邓燕明;胡斌;庞丹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松弛素(relaxin,RLx)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预后指标及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Lx的表达.结果 Ⅰ和Ⅱ~Ⅲ子宫内膜癌组织RLx阳性表达率为96.15%、93.75%,未见有明显差异,高表达率为34.62%、75.00%,有明显差异(P=0.011);细胞分化程度为高和中~低的子宫内膜癌组织组RLx阳性表达率为100.00%、93.55%,无明显差异,高表达率为18.18%、61.29%,有明显差异(P=0.014);肌层浸润深度为内2/3以内和内2/3以外的子宫内膜癌组织RLx阳性表达率为94.12%、100.00%,未见有明显差异,高表达率为41.18%、87.50%,有明显差异(P=0.045);RLx高表达率与PCNA(P=0.009)、p16(P=0.013)有明显相关性.而RLx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病理预后指标(ER等)以及RLx高表达率与ER、PR、p53均无明显相关性.RLx高、低表达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3个月、70个月.结论 RLx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临床诊断、恶性程度的预测、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新靶点.
作者:李宪蕊;惠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治疗,具有与放化疗协同作用,并逆转化疗耐药的优点.在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中,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为靶点的治疗是目前的热点之一.在各类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中,EGFR正常通路被破坏并异常激活,进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细胞生长无法抑制,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和进展.
作者:廖希一;林少俊;潘建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食管癌常规三野照射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2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不同设野方法的计划中靶区及正常组织的受量.方法 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在28例食管癌患者的CT虚拟图像上分别设计2种外照射计划(A:常规三野;B:三维适形三野),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2种计划肺、心脏等正常组织受量及肺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概率(NTCP)的区别.根据肺的NTCP来估计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概率.结果 常规三野照射和适形放射治疗的比较:PTV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心脏受照的体积百分比(V40、V50)及左右肺及双肺受照的体积百分比(V20、V30)等有明显的差异(P=0).结论 食管癌三野常规照射与适形放射治疗比较:三野的适形放射治疗有利于保护心脏及正常肺组织,可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概率.
作者:陈文娟;潘建基;王捷忠;柏朋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特点、预后相关因素及改进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29例子宫肉瘤临床资料.结果 子宫平滑肌肉瘤14例(48.28%),内膜间质肉瘤11例(32.93%),恶性苗勒管混合瘤3例(10.34%),淋巴肉瘤1例.Ⅰ期22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Ⅳ期1例、未确定分期1例.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确诊率为34.48%.治疗以手术为主,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10例.术后24例(82.76%)加用了化疗,3例(10.34%)加用了放疗.总的2年生存率为79.31%,5年生存率为48.28%,死亡2例.结论 子宫肉瘤发病率较低,预后较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力争术前或术中确诊,作较广泛切除,术后辅以放疗或化疗,以减少复发和提高存活率.
作者:周晖;关明飞;卢淮武;林仲秋;陈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治疗儿童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或脐血移植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在使用其他常用的广谱抗生素无效的情况下改用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结合细菌培养结果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治疗的有效率达85.2%、84.0%,疗效相近.美罗培南主要优势是对铜绿假单胞菌疗效更优,不易诱导耐药,副作用少.亚胺培南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全部耐药.美罗培南平均退热时间长于亚胺培南.结论 美罗培南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感染的效果明显且较安全.
作者:郭海霞;夏焱;欧阳颖;陈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侧斜方肌肌皮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中的作用及其优缺点.方法 自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共采用带蒂侧斜方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6例,其中舌根癌3例,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累及皮肤3例,观察肌皮瓣的存活情况、组织移植后功能状态和肿瘤控制的近期疗效.结果 全部肌皮瓣存活,无手术并发症,舌根缺损修复后进食、咀嚼、发音均满意,颈部缺损修复后外形满意,无垂肩畸形;全部病例随访6~18 个月,1例舌根癌术后6个月死于肿瘤复发,1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者术后6个月复发,挽救治疗中,其余4例均无瘤生存至今.结论 侧斜方肌肌皮瓣可以安全地应用于舌根、颈部缺损修复;手术方便,对供区影响小是该皮瓣的优点;颈横静脉缺如偶有存在,确保充足的静脉回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熙鸿;彭汉伟;林建英;郭海鹏;陈伟正;徐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同机融合是1种先进的影像诊断系统,它可更精确地确定原发肿瘤、区域转移淋巴结以及远处转移病灶的位置和范围,对肿瘤放疗前治疗计划的制定、放疗疗效的评价、放疗后复发或残留的鉴别以及放疗后预后的评估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张霞;范廷勇;李建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吉非替尼与多西紫杉醇二线治疗Ⅳ期肺腺癌的疗效与毒性.方法 对60例体力状况评分为0~2 分、既往曾行含铂双药方案化疗、脏器功能许可接受化疗的Ⅳ期肺腺癌患者,分别接受吉非替尼250 mg/日,口服,或多西紫杉醇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21天为1个周期.结果 吉非替尼组和多西紫杉醇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40.0%和10.0%(P<0.05),中位无进展时间分别为6.3和3.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5和6.7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3.3%和26.7%.多西紫杉醇的3~4 级粒细胞减少、发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使用率和脱发显著高于吉非替尼.结论 吉非替尼二线治疗Ⅳ期肺腺癌的客观有效率优于多西紫杉醇,且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多西紫杉醇,可作为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二线治疗药物.
作者:苏安;吕霞;王馨;潘战和;肖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