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敏
目的 评价Ⅱ/Ⅲ期(Dukes B/C期)低位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 对23例Ⅱ/Ⅲ期低位直肠癌患者放疗+同步口服希罗达,4~6 周后行手术治疗.结果 放化疗后肿瘤缩小,手术切除率为100.0%,保肛率为73.9%,局部复发率仅为4.4%,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4.4%.结论 对于Ⅱ/Ⅲ期(Dukes B/C期)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保肛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并不增加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是1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作者:疏云;何秀琴;尚红娟;孔德文;吴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联合检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分层.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8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肺良性组织和30例正常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应用Ki67标记检测细胞增殖指数(PI).TUNEL法检测70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正常肺组织凋亡指数(AI).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血管浸润、VEGF高表达、高PI、低AI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血管浸润(BVI)、VEGF及PI可以作为影响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根据免疫组化综合评分(IRS)IRS=VEGF+PI+Al,将患者分为低危组及高危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刺为82.22%,23.33%,有显著性差异(P=0.0056).综合评分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RR=4.878,95% CI:1.379~17.258,P=0.014).结论 联合检测肿瘤的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可能实现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分层,判断预后以及指导治疗.
作者:周世杰;许绍发;张海青;刘志东;梁子昆;宋小运;韩毅;赵丹;姜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Bcl-2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以单克隆抗体鼠抗人Bcl-2,标记65例甲状腺癌、50例甲状腺腺瘤、3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观察不同甲状腺组织中Bcl-2的表达,并比较其阳性率.结果 Bcl-2阳性反应见于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及癌旁甲状腺组织.在甲状腺癌组织中Bcl-2阳性率为44.6%,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22.0%)(P=0.012)、癌旁甲状腺组织(16.7%)(P=0.008)和正常甲状腺组织(0)(P=0.0000).甲状腺未分化癌和髓样癌组织中Bcl-2的阳性率明显增高.存在淋巴结转移和临床Ⅲ、Ⅳ期病例中,Bcl-2的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 Bcl-2过量表达可能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有关,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可作为甲状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赖非云;张诠;杨传盛;郭朱明;吴秋良;许光普;曹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腹腔化疗对伴有血性或非血性腹水的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是否相同.方法 伴有腹水的43例肝癌患者按腹水性质及治疗方法分为4组:A组13例为非血性腹水腹腔化疗组,B组15例为非血性腹水对症治疗组,C组8例为血性腹水进行腹腔化疗组,D组7例为血性腹水对症治疗组.腹腔化疗均采用羟基喜树碱(HCPT)16mg/m2、氟尿嘧啶(5-Fu) 1000 mg/m2、地塞米松10 mg,1周后重复,共2~4 次.结果 A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4.3个月(1.8~9.3 个月),腹水完全缓解(CR)1例(8%),部分缓解(PR)5例(38%),有效率46%,治疗期间常见副反应为白细胞、血小板下降;B组MST为2.5个月(1.7~8.3 个月),腹水控制有效率为0;C组MST为1.3个月(0.5~1.4 个月),腹水控制有效率为0,治疗期间常见副反应为恶心、呕吐以及白细胞、血小板下降;D组MST为1.8个月(0.8~2.9 个月),腹水控制有效率为0.结论 腹腔化疗对非血性腹水的肝癌患者有一定疗效,但对血性腹水的肝癌患者疗效不佳.
作者:潘德键;周锡建;王东林;李相勇;范晓强;周仁贵;唐新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复习文献.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3例占同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例的1.82%;常见症候为盆腔包块、腹部不适或疼痛和痛经;手术切除病灶经病理检查才能确诊;3例中1例失访、1例已生存42个月、另1例已生存55个月.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罕见;术前难以诊断、切除病检才能确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综合化疗、放疗及激素治疗;早期病例预后较好.
作者:任玉峰;李艳芳;刘富元;吴秋良;郑敏;冯艳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白花蛇舌草(HD)对U14宫颈癌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建立裸鼠U14宫颈癌模型,用不同剂量白花蛇舌草进行治疗,并以顺铂治疗组为阳性对照,通过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采用PCR-TRAR-ELISA方法定量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水平.结果 HD对U14宫颈癌细胞移植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诱导U14细胞凋亡,经中、高剂量的HD治疗后U14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一定剂量HD具有诱导U14宫颈癌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抑制肿瘤生长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机制.
作者:高超;刘颖;蔡晓敏;韩秋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治疗,具有与放化疗协同作用,并逆转化疗耐药的优点.在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中,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为靶点的治疗是目前的热点之一.在各类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中,EGFR正常通路被破坏并异常激活,进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细胞生长无法抑制,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和进展.
作者:廖希一;林少俊;潘建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我们自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采用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伊立替康(CPT-11)、羟基喜树碱(HCPT)和硝卡芥(AT1258)治疗紫杉类和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1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波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剂(TIMP-1)在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的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8例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MMP-1和TIMP-1的表达,并按肿瘤细胞的形态进行分型:梭型细胞型,类上皮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进行临床随访,计算平均生存时间.结果 78例中,梭型细胞型占21例,类上皮细胞型占34例,混合细胞型占23例.TIMP-1呈低表达,MMP-1在3种类型的葡萄膜黑色素瘤中均有表达,但表达强度随梭型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和类上皮细胞型依次递增.随访37例,其中梭型细胞型18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8.33±24.69)个月,混合细胞型10例,平均生存时间(61.44±20.46)个月,类上皮细胞型9例,平均生存时间(36.76±12.19)个月.患者生存时间与MMP-1的表达强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 MMP-1的高表达及TIMP-1的低表达可能与葡萄膜黑色素瘤的转移浸润有关.
作者:陈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体外药敏实验ATP生物荧光法(ATP-TCA)在口腔癌化疗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法,检测48例口腔癌组织对6种常用化疗方案的敏感性.结果 组织标本的可评估率为92.0%.口腔癌对TAT+DDP敏感,体外有效率为83.3%,其次为5-Fu+DDP(75.0%),BLM(54.2%),DDP(60.4%),MTX(45.8%),5-Fu(62.5%).化疗药物对口腔癌的杀伤作用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结论 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法敏感性高、稳定性好、简便、快速、检测结果可靠,可用于临床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
作者:王一凤;乐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侧斜方肌肌皮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中的作用及其优缺点.方法 自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共采用带蒂侧斜方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6例,其中舌根癌3例,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累及皮肤3例,观察肌皮瓣的存活情况、组织移植后功能状态和肿瘤控制的近期疗效.结果 全部肌皮瓣存活,无手术并发症,舌根缺损修复后进食、咀嚼、发音均满意,颈部缺损修复后外形满意,无垂肩畸形;全部病例随访6~18 个月,1例舌根癌术后6个月死于肿瘤复发,1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者术后6个月复发,挽救治疗中,其余4例均无瘤生存至今.结论 侧斜方肌肌皮瓣可以安全地应用于舌根、颈部缺损修复;手术方便,对供区影响小是该皮瓣的优点;颈横静脉缺如偶有存在,确保充足的静脉回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熙鸿;彭汉伟;林建英;郭海鹏;陈伟正;徐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同机融合是1种先进的影像诊断系统,它可更精确地确定原发肿瘤、区域转移淋巴结以及远处转移病灶的位置和范围,对肿瘤放疗前治疗计划的制定、放疗疗效的评价、放疗后复发或残留的鉴别以及放疗后预后的评估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张霞;范廷勇;李建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手术治疗及疗效,评价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支气管类癌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新2004年WHO肺癌病理组织学分类标准分为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TC)和非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并根据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肺癌分期标准进行TNM分期.结果 5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加淋巴结清扫术(97年以前行淋巴结采样切除术,98后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影像类型、病灶大小与临床分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类癌术后总体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0%、68.5%,TC预后明显优于AC(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8%、81.2%和52.7%、52.7%,P<0.05),N0期预后明显优于N1+N2期(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6%、75.0%和40.7%,P<0.05).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影像类型、病灶大小、术后放化疗及复发亦对预后有影响(P均<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N分期是预后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改变,诊断终需要组织病理学依据,支气管镜活组织检查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作用,刷片、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则无诊断意义.病理类型、N分期是重要预后因素.
作者:李岩;张真发;王长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希罗达草酸铂方案联合艾迪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生存率及毒副反应.方法 64例经胃镜活检病理学确诊的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转移未接受过任何化疗的晚期胃癌,男44例,女性20例,年龄32~74 岁,中位年龄48岁;均为Ⅲ~Ⅳ期,Karnofsky评分≥70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希罗达草酸铂方案联合艾迪注射液,希罗达1250 mg/m2 Bid d1~14 P.O,草酸铂120 mg/m2+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4h,艾迪60 ml+生理盐水400 ml,d1~14,静脉滴注,3周为1疗程,32例进展期胃癌用希罗达草酸铂方案治疗,不加艾迪作为对照组,剂量同上,6个疗程后评估.结果 治疗组32例,CR 1例,PR 22例,PR 70.2%,中位无病生存期7.3个月,中位生存期11.9个月,1年生存率75.2%(24/32),2年生存率22.5%(7/32),卡氏评分比治疗前提高10分,主要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9.3%(3/32),末梢神经木麻15.2%(5/32),手足综合征9.3%(3/32),未出现3级以上的药物相关副反应.对照组RR56.8%,中位无病生存期6.5个月,中位生存期10.1个月,1年生存率为59.2%,2年生存率15.4%,卡氏平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中性粒细胞减少15.1%,末梢神经木麻20.8%,手足综合征18.2%.两组生存率、有效率、毒副反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希罗达草酸铂方案联合艾迪治疗进展期胃癌中位无病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1、2年生存率高,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毒副反应轻,体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在治疗晚期胃癌中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亚兰;崔玉芹;王丽霞;孟令茹;于焕欣;李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多种肿瘤标记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用于肠道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多种肿瘤标记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测定分析30例肠道恶性肿瘤患者,20例良性肠道肿瘤患者,30例对照人群和30例肠道肿瘤术后复发患者血清中的组织特异性抗原(TPS)、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原125(CA125)、糖原153(CA153)、糖原242(CA242)、糖原199(CA19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铁蛋白(FER).结果 30例肠道肿瘤患者血清有27例肿瘤标记物为阳性(阳性率为90.0%);20例良性肠道肿瘤患者血清有3例肿瘤标记物为阳性(阳性率为15.0%);30例对照人群血清3例肿瘤标记物为阳性(阳性率为10.0%);30例肠道肿瘤术后复发患者血清30例肿瘤标记物为阳性(阳性率为100.0%).在肿瘤组和复发组中以TPS的阳性率高(分别为83.3%、90.0%),其次为CEA、CA199和CA242.结论 TPS在肿瘤的诊断中是1种敏感性较高的肿瘤标记物.多种肿瘤标记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的应用对肠道肿瘤患者的良恶性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术后复发转移的判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航;廖旺军;罗荣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初治鼻咽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41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中,Ⅰ期3例,Ⅱ期8例,Ⅲ期14例,Ⅳa期16例;22例单纯根治性放疗,19例放化综合治疗.鼻咽和上颈部靶体积采用IMRT技术照射,下颈部和锁骨上靶体积采用下颈前切线野常规照射.肿瘤靶区授予处方剂量68~70 Gy.对于Ⅲ和Ⅳ期患者,在IMRT同时,结合患者淋巴结转移及一般情况给予PDD+5-Fu化疗1~2 周期或单药DDP方案化疗4~6 周.采用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多数患者仅表现为1~2 级急性反应,未观察到4级急性反应.1年局部区域无进展、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2.6%、92.6%及100.0%.结论 IMRT在初治鼻咽癌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急性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廖瑜露;宋小敏;敖帆;胡小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特点、预后相关因素及改进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29例子宫肉瘤临床资料.结果 子宫平滑肌肉瘤14例(48.28%),内膜间质肉瘤11例(32.93%),恶性苗勒管混合瘤3例(10.34%),淋巴肉瘤1例.Ⅰ期22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Ⅳ期1例、未确定分期1例.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确诊率为34.48%.治疗以手术为主,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10例.术后24例(82.76%)加用了化疗,3例(10.34%)加用了放疗.总的2年生存率为79.31%,5年生存率为48.28%,死亡2例.结论 子宫肉瘤发病率较低,预后较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力争术前或术中确诊,作较广泛切除,术后辅以放疗或化疗,以减少复发和提高存活率.
作者:周晖;关明飞;卢淮武;林仲秋;陈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吉非替尼与多西紫杉醇二线治疗Ⅳ期肺腺癌的疗效与毒性.方法 对60例体力状况评分为0~2 分、既往曾行含铂双药方案化疗、脏器功能许可接受化疗的Ⅳ期肺腺癌患者,分别接受吉非替尼250 mg/日,口服,或多西紫杉醇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21天为1个周期.结果 吉非替尼组和多西紫杉醇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40.0%和10.0%(P<0.05),中位无进展时间分别为6.3和3.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5和6.7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3.3%和26.7%.多西紫杉醇的3~4 级粒细胞减少、发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使用率和脱发显著高于吉非替尼.结论 吉非替尼二线治疗Ⅳ期肺腺癌的客观有效率优于多西紫杉醇,且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多西紫杉醇,可作为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二线治疗药物.
作者:苏安;吕霞;王馨;潘战和;肖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4岁,因月经紊乱,下腹不适或疼痛伴腹部包块1个月入院.B超检查显示左卵巢肿块,大小6 cm ×4 cm ×2 cm,囊实性,考虑为卵巢肿瘤,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CT检查显示左侧卵巢肿瘤.行盆腔肿块切除术,肿块大体表现:肿块1个,大小为6 cm×4 cm×2 cm,包膜完整.切面多为囊实性,灰白色伴有灶状黄色区域,囊性区域直径为1.2 cm,内含清亮液体;镜下表现:结构多样,可见瘤细胞密集区,致密纤维组织区域及疏松的水肿区域.
作者:李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3年1月~2006年4月对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5例先天性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