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奈达铂联合5-氟脲嘧啶治疗晚期头颈部癌的临床研究

何泽明;刘秀峰;秦叔逵;陈映霞;王琳;钱军

关键词:晚期头颈部癌, 奈达铂(NDP), 5-氟脲嘧啶(5-Fu), 化疗
摘要:目的 评价奈达铂(NDP)联合5-氟脲嘧啶(5-Fu)治疗晚期头颈部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对34例晚期头颈部癌患者给予NDP 8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5-Fu 500mg/m2,静脉滴注,每日1次,第1~5 天,每21天为1个周期,至少应用2个周期.结果 34例患者中32例可评价疗效,CR 2例,PR 12例,SD 13例,PD 5例;总缓解率为43.8%;中位缓解期(TTP)4.9个月;中位生存期(MST)9.5个月.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结论 奈达铂联合5-氟脲嘧啶治疗晚期头颈部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小.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标记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在肠道肿瘤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多种肿瘤标记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用于肠道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多种肿瘤标记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测定分析30例肠道恶性肿瘤患者,20例良性肠道肿瘤患者,30例对照人群和30例肠道肿瘤术后复发患者血清中的组织特异性抗原(TPS)、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原125(CA125)、糖原153(CA153)、糖原242(CA242)、糖原199(CA19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铁蛋白(FER).结果 30例肠道肿瘤患者血清有27例肿瘤标记物为阳性(阳性率为90.0%);20例良性肠道肿瘤患者血清有3例肿瘤标记物为阳性(阳性率为15.0%);30例对照人群血清3例肿瘤标记物为阳性(阳性率为10.0%);30例肠道肿瘤术后复发患者血清30例肿瘤标记物为阳性(阳性率为100.0%).在肿瘤组和复发组中以TPS的阳性率高(分别为83.3%、90.0%),其次为CEA、CA199和CA242.结论 TPS在肿瘤的诊断中是1种敏感性较高的肿瘤标记物.多种肿瘤标记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的应用对肠道肿瘤患者的良恶性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术后复发转移的判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航;廖旺军;罗荣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超声导向经皮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囊肿15例临床分析

    2003年1月~2006年4月对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5例先天性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碳青霉烯类治疗儿童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感染5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治疗儿童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或脐血移植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在使用其他常用的广谱抗生素无效的情况下改用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结合细菌培养结果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治疗的有效率达85.2%、84.0%,疗效相近.美罗培南主要优势是对铜绿假单胞菌疗效更优,不易诱导耐药,副作用少.亚胺培南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全部耐药.美罗培南平均退热时间长于亚胺培南.结论 美罗培南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感染的效果明显且较安全.

    作者:郭海霞;夏焱;欧阳颖;陈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清CA125、CA15-3联合测定对卵巢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

    CA125系高分子糖蛋白,与胚胎期体腔上皮中出现的糖蛋白相似,属卵巢癌相关抗原.是非黏液性卵巢上皮癌诊断,观察病程及疗效的指标之一[1,2].CA15-3为乳腺癌的二株McAb识别的糖类抗原[1],在卵巢浆液性和黏液性囊腺癌组织中也存在一定的阳性表达.我科采用IMMULITE仪检测78例卵巢肿瘤患者血清中CA125、CA15-3水平,以探讨两者联合测定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雪芹;周爱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CT血管造影在肾上腺恶性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三维重建对肾上腺肿瘤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对5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分别行MSCTA检查,并应用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对肿瘤血管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5例患者共进行MSCTA检查及三维重建7次,共发现肿瘤血管及侧支血管21支.MSCTA在显示肿瘤血管及其解剖关系方面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论 MSCTA检查及三维重建,能全面、清晰地显示肾上腺肿瘤的供血血管的起源、数量,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唐晓军;谭仲俊;蔡义兵;蒋菊花;刘佳鹏;唐智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Ⅱ/Ⅲ期低位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Ⅱ/Ⅲ期(Dukes B/C期)低位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 对23例Ⅱ/Ⅲ期低位直肠癌患者放疗+同步口服希罗达,4~6 周后行手术治疗.结果 放化疗后肿瘤缩小,手术切除率为100.0%,保肛率为73.9%,局部复发率仅为4.4%,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4.4%.结论 对于Ⅱ/Ⅲ期(Dukes B/C期)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保肛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并不增加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是1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作者:疏云;何秀琴;尚红娟;孔德文;吴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感染力嵌合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感染力的流式细胞术测定

    目的 构建1种35型腺病毒(Ad35)Fiber替代5型腺病毒(Ad5)Fiber的嵌合型腺病毒载体,探索该腺病毒载体感染肿瘤细胞的效率.方法 PCR扩增Ad35腺病毒Fiber序列,插入并置换Ad5的Fiber序列,构建Ad5-F35嵌合型腺病毒载体,使之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EGFP;以MOI=5的Ad5-F35EGFP病毒感染度感染淋巴瘤细胞raji和胃癌细胞SGC-7901,流式细胞术检测EGFP表达,借以判断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结果 成功构建携带EGFP的嵌合型腺病毒载体pAd5-F35EGFP,并在293细胞中重组出Ad5-F35EGFP嵌合型腺病毒,扩增纯化后病毒滴度达到3.4×109 pfu/ml;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Ad5-F35EGFP在淋巴瘤细胞raji和胃癌细胞SGC-7901内表达EGFP的强度明显比传统的Ad5-EGFP提高.结论 Ad5-F35嵌合型腺病毒感染肿瘤细胞的能力明显增强,为提高腺病毒载体转染抗肿瘤基因的效率、改进肿瘤基因治疗的临床疗效奠定了基础.

    作者:马炬明;苏长青;王伟国;施建国;胡慧珍;李林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奈达铂联合5-氟脲嘧啶治疗晚期头颈部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奈达铂(NDP)联合5-氟脲嘧啶(5-Fu)治疗晚期头颈部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对34例晚期头颈部癌患者给予NDP 8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5-Fu 500mg/m2,静脉滴注,每日1次,第1~5 天,每21天为1个周期,至少应用2个周期.结果 34例患者中32例可评价疗效,CR 2例,PR 12例,SD 13例,PD 5例;总缓解率为43.8%;中位缓解期(TTP)4.9个月;中位生存期(MST)9.5个月.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结论 奈达铂联合5-氟脲嘧啶治疗晚期头颈部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小.

    作者:何泽明;刘秀峰;秦叔逵;陈映霞;王琳;钱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AT1258联合治疗紫杉类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19例临床观察

    我们自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采用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伊立替康(CPT-11)、羟基喜树碱(HCPT)和硝卡芥(AT1258)治疗紫杉类和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1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波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癌性结肠梗阻42例诊断和治疗

    我院外科从1999年~2006年间共收治急性癌性结肠梗阻患者共4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2例,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30~75 岁,平均年龄52.5岁,50岁以上33例(占78%),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右半结肠13例(回盲部癌6例、升结肠癌4例、肝曲癌3例);左半结肠癌29例(乙状结肠18例、脾曲癌6例、降结肠癌5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腺癌.13例右半结肠癌及15例左半结肠癌均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术后未发现吻合口漏.14例左半结肠癌病灶切除.近端肠外置造瘘术,待Ⅱ期肠吻合术.

    作者:汤晟;尧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1例报告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4岁,因月经紊乱,下腹不适或疼痛伴腹部包块1个月入院.B超检查显示左卵巢肿块,大小6 cm ×4 cm ×2 cm,囊实性,考虑为卵巢肿瘤,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CT检查显示左侧卵巢肿瘤.行盆腔肿块切除术,肿块大体表现:肿块1个,大小为6 cm×4 cm×2 cm,包膜完整.切面多为囊实性,灰白色伴有灶状黄色区域,囊性区域直径为1.2 cm,内含清亮液体;镜下表现:结构多样,可见瘤细胞密集区,致密纤维组织区域及疏松的水肿区域.

    作者:李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CD117在胃肠间质瘤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探讨CD117在胃肠间质瘤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4例GIST中CD117、CD34、a-SMA、S-100、及其中13例GIST中nestin蛋白等的表达情况.结果 34例GIST中CD117和CD34阳性率为94.1%、79.4%.a-SMA、S-100阳性率分别为29.4%、35.3%.13例GIST中nestin阳性率100.0%.结论 CD117作为GIST的辅助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是CD117表达与GIST的良恶性和组织学类型无关,CD117和CD34联合检测,能辅助诊断大部分GIST,但是尚需探讨nestion等其他指标在GIST中的表达,并积极开展c-kit基因在GIST中突变研究.

    作者:付华辉;侯英勇;潭云山;陈小萍;周慧霞;王志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检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和血清胰岛素、C肽、葡萄糖的意义

    目的 探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和血清胰岛素(insulin,Ins)、C肽(c-peptide,CP)、葡萄糖(glucose,Glu)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和己糖激酶法,测定45例恶性胸腔积液、31例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和血清Ins、CP、Glu水平,并设健康对照组.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组血清Ins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恶性胸腔积液组胸腔积液Ins、CP、Glu浓度都显著高于血清Ins、CP、Glu水平(P<0.05),胸腔积液Ins/血清Ins比值恶性胸腔积液组显著大于结核性胸膜炎组(P<0.05).结论 检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和血清Ins、CP、Glu值可作为临床辅助鉴别诊断方法.

    作者:曹轶林;李党育;屈元姣;杨建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吉非替尼与多西紫杉醇二线治疗Ⅳ期肺腺癌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吉非替尼与多西紫杉醇二线治疗Ⅳ期肺腺癌的疗效与毒性.方法 对60例体力状况评分为0~2 分、既往曾行含铂双药方案化疗、脏器功能许可接受化疗的Ⅳ期肺腺癌患者,分别接受吉非替尼250 mg/日,口服,或多西紫杉醇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21天为1个周期.结果 吉非替尼组和多西紫杉醇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40.0%和10.0%(P<0.05),中位无进展时间分别为6.3和3.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5和6.7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3.3%和26.7%.多西紫杉醇的3~4 级粒细胞减少、发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使用率和脱发显著高于吉非替尼.结论 吉非替尼二线治疗Ⅳ期肺腺癌的客观有效率优于多西紫杉醇,且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多西紫杉醇,可作为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二线治疗药物.

    作者:苏安;吕霞;王馨;潘战和;肖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低剂量放射超敏感性及其临床意义

    低剂量超敏感性是近几十年来放射生物研究中的1个重要课题,目前的离体和在体实验均已证实这一现象的存在.近几年,关于低剂量放射超敏感性的研究不断,我们就低剂量放射超敏感性及其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作者:叶建明;李金高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Bcl-2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Bcl-2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以单克隆抗体鼠抗人Bcl-2,标记65例甲状腺癌、50例甲状腺腺瘤、3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观察不同甲状腺组织中Bcl-2的表达,并比较其阳性率.结果 Bcl-2阳性反应见于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及癌旁甲状腺组织.在甲状腺癌组织中Bcl-2阳性率为44.6%,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22.0%)(P=0.012)、癌旁甲状腺组织(16.7%)(P=0.008)和正常甲状腺组织(0)(P=0.0000).甲状腺未分化癌和髓样癌组织中Bcl-2的阳性率明显增高.存在淋巴结转移和临床Ⅲ、Ⅳ期病例中,Bcl-2的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 Bcl-2过量表达可能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有关,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可作为甲状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赖非云;张诠;杨传盛;郭朱明;吴秋良;许光普;曹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探讨

    目的 探讨乳腺囊内乳头状癌(intracystic papllary carcinoma,I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并通过Maxvision法对16例乳腺IPC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乳腺IPC的细胞为高柱状,与乳头轴心垂直排列.细胞排列紧密,核位于基底,卵圆形,核苍白或深染.在一些病例中,肌上皮细胞消失.还有些病例,尤其是肿瘤较大的病例中,纤维脉管轴心有广泛的玻璃样变性及纤维化.免疫组化显示乳头被覆细胞CK7、p53、Ki-67、E-cadherin均阳性,CD34、actin和SMA乳头纤维血管轴心及周围血管呈阳性表达,而actin、ER、PR、cerbB-2、p63及CK,(34βE12)癌细胞均阴性.结论 乳腺IPC好发于老年妇女,即绝经期后的妇女,具有较独特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和免疫表型,乳腺IPC的预后非常好.

    作者:黄传生;蔡勇;高文;涂侃;罗庆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预后

    目的 联合检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分层.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8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肺良性组织和30例正常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应用Ki67标记检测细胞增殖指数(PI).TUNEL法检测70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正常肺组织凋亡指数(AI).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血管浸润、VEGF高表达、高PI、低AI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血管浸润(BVI)、VEGF及PI可以作为影响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根据免疫组化综合评分(IRS)IRS=VEGF+PI+Al,将患者分为低危组及高危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刺为82.22%,23.33%,有显著性差异(P=0.0056).综合评分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RR=4.878,95% CI:1.379~17.258,P=0.014).结论 联合检测肿瘤的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可能实现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分层,判断预后以及指导治疗.

    作者:周世杰;许绍发;张海青;刘志东;梁子昆;宋小运;韩毅;赵丹;姜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206例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6例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各组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3.5%,总生存率为95.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137)、肿块大小(P=0.0002)、术后放疗(P=0.0176)、化疗(P=0.0104)、内分泌治疗(P=0.0091)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的因素;年龄(P=0.0113)、肿块大小(P=0.0375)、ER(P=0.0046)、PR(P=0.0275)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块大小(P=0.002)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肿块大小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邢镨元;罗扬;何静;冯奉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宫颈微小偏离性腺癌2例报告

    宫颈微小偏离性腺癌(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MDA),是1种较为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腺癌.现将我院2007年上半年收治的2例MDA报告如下.

    作者:葛霞;牛多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