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刘倩;王文奇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分别检测有明确肿瘤病灶的肺癌患者、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K19-mRNA的表达.结果 7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表达阳性率为37.14%,38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阳性率为18.42%,37例健康对照者阳性率为5.41%,肺癌组与肺部良性疾病组、健康对照组间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K19-mRNA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无相关性.结论外周血中CK19-mRNA作为肺癌的1项分子检测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及随访,其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尚有待提高.
作者:胡跃;李旭芬;张苏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们收治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再发癌5例,其中再次行手术治疗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仁;戴建华;苗福禄;陈光辉;张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03年8月肝癌肝移植36例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经术前辅助治疗肿瘤直径缩小者12例;术后生存3~6个月者7例(19.4%),生存6~12个月10例(27.8%),生存>12个月19例(52.8%),长生存15个月,平均生存期为8.5个月,7例晚期肝癌平均生存期4.5月,均于术后3~6个月内复发.结论严格选择肝癌病例并通过术前辅助治疗降低肿瘤分期可提高肝移植效果;术后化疗及免疫抑制方案的调整与复发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曹晓伟;傅志仁;王正昕;李先兴;郭闻渊;王志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及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0例食管癌及癌旁2 cm与癌旁≥5 cm组织中MMP-9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癌旁2 cm和癌旁≥5 cm组织中,MMP-9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2.5%(29/40)、52.5%(21/40)和30.0%(12/40),MMP-9 mRNA阳性率分别为77.5%(31/40)、60.0%(24/40)和37.5%(15/40),癌组织与癌旁≥5 cm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4.459,P<0.05).癌组织中MMP-9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2 cm及癌旁≥5 cm组织(P<0.05).癌组织中MMP-9 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8862、0.7495和0.8907,P<0.05).结论 MMP-9在食管癌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刘庆熠;白世祥;平育敏;孟宪利;何明;张明道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滴注氟脲嘧啶(5-Fu) 联合奥沙利铂(L-OHP)、亚叶酸钙(CF)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43例大肠癌患者行持续静脉滴注5-Fu 250 mg/m2,第1~10天;CF 100 mg静脉滴注,第1~10天;L-OHP 130 mg/m2静脉滴注2 h.对32例大肠癌患者行常规静脉滴注5-Fu 500 mg/m2,第1~5天;CF 200 mg静脉滴注,第1~5天;L-OHP 130 mg/m2静脉滴注2 h.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持续静脉滴注组有效率为48.8%(21/43),常规静脉滴注组有效率为25.0%(8/32),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常规静脉滴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持续静脉滴注组高,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结论 5-Fu持续静脉滴注对大肠癌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静脉滴注.
作者:徐千朗;黄俊星;吉学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长春瑞宾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药物之一,我们自2001年4月起使用国产长春瑞宾单药及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红梅;吉布强;张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肿瘤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泌尿系肿瘤的生物治疗显现出巨大的潜力.白细胞介素-2(IL-2)及干扰素-γ(IFN-γ)等细胞因子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肾癌、输尿管癌、膀胱癌等,IL-12作为1种新型的抗肿瘤细胞因子,目前已成为这一领域研究与应用的热点.
作者:杨关天;杨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构建pc-mGM-CSF重组质粒载体,为mGM-CSF基因治疗肿瘤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小鼠脾脏中获得目的基因mGM-CSF,克隆于pcDNA3.1/Myc-His(-)(A)质粒上,成为pc-mGM-CSF,用PCR、酶切进行鉴定,然后用脂质体转染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用G418筛选后通过RT-PCR和SDS-PAGE鉴定,将转染SP2/0上清加入NFS-60细胞,检测蛋白活性.结果重组质粒中含有mGM-CSF基因,在SP2/0中有表达,且表达产物能分泌到肿瘤细胞外,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用mGM-CSF依赖株NFS-60细胞检测证明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构建含mGM-CSF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作用.
作者:洪晓武;窦骏;陈国兵;陈峻崧;赵枫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肿瘤是1个异质性、多态性、分化不均的细胞群体,同一组织类型的肿瘤对同一药物敏感性存在着差异,以及肿瘤多药耐药(MDR)的普遍存在,这些都会影响肿瘤化疗效果.而针对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选择用药进行个体化疗,可望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并可防止多药耐药的发生.近半个世纪以来,相继建立的各种体外药敏试验为肿瘤的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寻找与临床相关性好、敏感、标准化、快速、简易的方法是药敏试验的方向.ATP肿瘤体外药敏试验(ATP-TCA)具有敏感、快速、与临床相关性较好的特点,是目前有发展前途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现就其原理、优点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齐青萍;高国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固疗法(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是近年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2001年3月至2003年2月我们应用该疗法治疗了21例肝癌患者,共23个瘤体,现报告如下.
作者:柳龙根;张伟民;钱梅云;翟德芳;冯全根;符文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一直怀着极大的兴趣研发新药来提高实体瘤的治疗效果.然而,传统的细胞毒药物选择性低,毒副作用大,容易产生耐药性.近10多年来,随着分子肿瘤学的发展以及对肿瘤与宿主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入研究,发现了某些与肿瘤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有关的重要环节,并成为新一类药物的靶点,如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退变、乏氧细胞、凋亡调控以及信号转导系统等.其中针对信号转导系统的信号转导干预治疗近年来进展迅速,已有部分药物进入临床使用,如格列卫、郝赛汀.ZD1839(IRESSA)也是1种信号转导干预治疗药物,它是1种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现对其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树森;管忠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制备聚乙二醇-聚谷氨酸两嵌段共聚物(PEG-PBLG)纳米微球并观察其转基因能力.方法合成两亲嵌段共聚物PEG-PBLG,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法(GPC) 测定其组成和结构;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DNA/PEG-PBLG纳米微球,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DNaseⅠ消化实验测试其DNA保护能力,以GFP为报告基因转染Tca8113细胞观察其转基因能力.结果 IR图谱证实两嵌段共聚物的形成,GPC和1H-NMR测定PEG-PBLG分子量约8000,PEG-PBLG纳米微球直径约70 nm,对质粒DNA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有较强转基因能力.结论成功制备两亲嵌段共聚物PEG-PBLG纳米微球并证实其载基因能力,为进一步开展纳米微球介导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余东升;黄洪章;李苏;王安训;潘朝斌;王建广;潘仕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人鼻咽癌细胞形态、DNA含量及倍体与放射敏感性的异质性之间的关系,探讨预测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可行方法.方法应用2种放射敏感性不同的鼻咽癌细胞系CNE-2Z亚克隆株F1、S1,通过细胞培养及裸鼠体内实验,用HE染色法、Feulgen染色法和图像分析仪,观察这2株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的形态学参数、DNA含量及倍体分布.结果形态参数测定表明,F1细胞面积、细胞体积等参数小于S1(P<0.01),核周长、核直径大于S1(P<0.01),核质比大于S1(P<0.01).F1细胞及裸鼠移植瘤DNA含量、DI值、5C及>5C比例均高于S1组(P<0.01).结论 F1、S1放射敏感性的异质性与细胞分化程度、DNA含量及>5C比例有关,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法定量分析,可以预测鼻咽癌细胞间的放射敏感性差异.
作者:熊晖;孙宁;姚运红;蔡琼珍;李飞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成人肝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成人肝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成人肝肉瘤患者(平滑肌肉瘤6例,枯否氏细胞肉瘤2例)均行探查术,并获随访.3例切除肿瘤者生存时间分别为20,39,70个月.未能切除肿瘤者5例,其中2例行介入治疗者生存时间分别为7、10个月,1例手术探查后行全身化疗者生存22个月,2例未行任何治疗者生存时间分别为5、7个月.结论成人肝肉瘤无明确病史及基础疾病,血清学检查无特异性,通过物理学检查方法早期发现,手术切除治疗是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化学治疗也值得关注.
作者:刘骞;赵平;蔡建强;高纪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9例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29例原发性肝癌中弥漫型8例,块状型123例,结节型78例,小癌型20例.68例转移性肝癌来自15个病灶.发现癌栓70例.CDFI检查显示,94例原发性肝癌及8例转移性肝癌病灶内可见搏动性血流,70例原发性肝癌及33例转移性肝癌仅表现为瘤周供血.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江声选;周林平;何秀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E(cyclin D1、cyclin E)、p21cip1在pTNM Ⅰ期普通型肾细胞癌(CR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23例pTNM Ⅰ期CRCC组织和7例正常肾组织中cyclin D1、cyclin E及p21cip1的mRNA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RCC中p53及ki-67的表达;并将以上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RCC组织中cyclin D1、cyclin E、p21cip1mRNA含量分别为0.484±0.416、0.472±0.340、0.356±0.215,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078±0.051,P<0.01;0.063±0.063,P<0.01;0.178±0.114,P<0.05);Cyclin D1含量低者肿瘤直径小于3 cm(P<0.01);Cyclin E含量低者肿瘤常有坏死(P<0.05),细胞核分级较高(P<0.01);p21cip1低表达者细胞核分级较高(P<0.05);p21cip1与cyclin E呈正相关(γ=0.602,P<0.01).结论 pTNM Ⅰ期CRCC组织中cyclin D1、cyclin E、p21cip1mRNA含量升高,可能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作者:葛建荣;任国平;应李雄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化、年轻化趋势.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但疗效不满意,5年生存率在50%左右.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其实质是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失衡,即增殖过度或凋亡不足.有关大肠癌细胞凋亡的研究逐渐成为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呈现良好的前景.
作者:张守亮;王梦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和组织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Pca)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70例Pca组织进行PSA检测,同时采用放免法测定患者血清PSA浓度.结果 PSA在Pca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9%,组织PSA与前列腺癌Gleason's分级呈显著负相关(γ=-0.792,P<0.01),而血清PSA与组织PSA及前列腺癌Gleason's分级无相关性.结论组织PSA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间的相关性可能协助准确判断前列腺癌分级分期及预后.
作者:曾浩;魏强;石明;张朋;李虹;杨宇如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黄体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未育妇女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疗效.方法对13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要求生育的妇女患者,采取黄体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3~6个月,每3个月进行诊刮1次,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或萎缩期内膜停药治疗,指导受孕.结果治疗3、6个月后分别有11例、12例未育妇女子宫内膜病变逆转为分泌期及萎缩期内膜,逆转率分别为84.6%、92.3%.停药2年内受孕10例,受孕率为76.9%,足月分娩8例,流产2例.随访2~6年,复发2例,复发率为15.4%,2例均行手术治疗,生存状况良好.结论黄体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未育妇女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疗效满意.
作者:袁俊斋;田巧花;尚艳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PENL)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PENL的临床资料.结果 136例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PENL占同期收治恶性淋巴瘤病例的52.9%(136/257),41.2%(56/136)的PENL病灶在头颈部,26.5%(36/136)的PENL病灶在胃肠道,86.0%(117/136)的PENL表现为原发器官肿大或局部肿块形成,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PENL主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PENL好发于头颈部及胃肠道,患者主要表现为原发器官的肿大及局部肿块形成,化疗及放疗有较好疗效.
作者:周吉成;蔡正文;赵卫华;赖永榕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