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千朗;黄俊星;吉学源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影响检出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在乳腺肿瘤表面或活检部位周围皮下组织注射99mTc标记的硫胶体,采用核素淋巴显像和γ计数器探测仪检测识别前哨淋巴结(SLN),先行SLNB,随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 50例患者中SLN检出率为96.0%;敏感度为88.2%;准确性为95.8%;假阴性为11.8%;假阳性为0.患者年龄<50岁、原发肿瘤位于乳腺外上象限、术前穿刺活检确诊与SLN检出有关(P<0.05);是否绝经、肿瘤大小、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SLN检出无关(P>0.05).结论 SLNB具有安全可靠、敏感度和准确性较高等特点,可以正确反映大多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ALN)有无转移.
作者:陈国际;张保宁;邵永孚;刘琳;杨红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黏附蛋白CD41、CD62p表达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与血小板黏附蛋白CD41、CD62p表达的关系奠定基础,为围手术期防凝抗凝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CD41、CD62p表达的变化,同时选择年龄相当的正常人10例作对照.结果与正常人相比,胃癌患者CD41、CD62p表达增多,晚期患者表现尤为明显.随着手术的进行,CD41、CD62p含量逐渐升高(P<0.05),手术结束后30 min达高峰(P<0.01),至术后第7天,CD41、CD62p已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小板黏附蛋白CD41、CD62p表达和释放增加,处于激活状态.手术促使血小板活化进一步加强,术后随时间延长,血小板活化程度逐渐恢复.因此在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内应注意防凝抗凝.
作者:陆丽娟;尹亮;陆康生;顾健;苏长青;傅诚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长春瑞宾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药物之一,我们自2001年4月起使用国产长春瑞宾单药及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红梅;吉布强;张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神经内分泌分化情况,及其与nm23、pS2基因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8例乳腺癌手术标本用神经内分泌抗体NSE、Sy、CgA进行测定,观察其表达情况;同时进行nm23、pS2基因检测并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共同分析.结果 58例乳腺癌患者中NSE、Sy、CgA 3种抗体同时表达阳性者14例,占24%,电镜下观察发现肿瘤细胞中有神经内分泌颗粒.NE阳性者nm23、pS2表达水平均低于NE阴性者,而NSE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57%,8/14)较NE阴性者(27%,12/44)高(P<0.05).结论乳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是肿瘤异质性的表现,是乳腺癌的1种特殊类型,具有与一般类型乳腺癌不完全一致的生物学行为,在乳腺癌术后治疗方案的决策上应重视.
作者:池鸣鸣;徐美荣;陈云;黄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肿瘤是1个异质性、多态性、分化不均的细胞群体,同一组织类型的肿瘤对同一药物敏感性存在着差异,以及肿瘤多药耐药(MDR)的普遍存在,这些都会影响肿瘤化疗效果.而针对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选择用药进行个体化疗,可望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并可防止多药耐药的发生.近半个世纪以来,相继建立的各种体外药敏试验为肿瘤的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寻找与临床相关性好、敏感、标准化、快速、简易的方法是药敏试验的方向.ATP肿瘤体外药敏试验(ATP-TCA)具有敏感、快速、与临床相关性较好的特点,是目前有发展前途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现就其原理、优点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齐青萍;高国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大小、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73例胰腺癌组织、10例癌旁组织、6例正常胰腺组织中HMGB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MGB1在胰腺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76.7%),在癌旁组织中仅呈微弱表达,正常胰腺组织中无表达;HMGB1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的大小、浸润及转移呈正相关(P<0.01).结论 HMGB1在胰腺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可作为胰腺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判定指标之一.
作者:黄庆先;孙念峰;王国斌;王春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PENL)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PENL的临床资料.结果 136例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PENL占同期收治恶性淋巴瘤病例的52.9%(136/257),41.2%(56/136)的PENL病灶在头颈部,26.5%(36/136)的PENL病灶在胃肠道,86.0%(117/136)的PENL表现为原发器官肿大或局部肿块形成,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PENL主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PENL好发于头颈部及胃肠道,患者主要表现为原发器官的肿大及局部肿块形成,化疗及放疗有较好疗效.
作者:周吉成;蔡正文;赵卫华;赖永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固疗法(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是近年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2001年3月至2003年2月我们应用该疗法治疗了21例肝癌患者,共23个瘤体,现报告如下.
作者:柳龙根;张伟民;钱梅云;翟德芳;冯全根;符文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人鼻咽癌细胞形态、DNA含量及倍体与放射敏感性的异质性之间的关系,探讨预测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可行方法.方法应用2种放射敏感性不同的鼻咽癌细胞系CNE-2Z亚克隆株F1、S1,通过细胞培养及裸鼠体内实验,用HE染色法、Feulgen染色法和图像分析仪,观察这2株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的形态学参数、DNA含量及倍体分布.结果形态参数测定表明,F1细胞面积、细胞体积等参数小于S1(P<0.01),核周长、核直径大于S1(P<0.01),核质比大于S1(P<0.01).F1细胞及裸鼠移植瘤DNA含量、DI值、5C及>5C比例均高于S1组(P<0.01).结论 F1、S1放射敏感性的异质性与细胞分化程度、DNA含量及>5C比例有关,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法定量分析,可以预测鼻咽癌细胞间的放射敏感性差异.
作者:熊晖;孙宁;姚运红;蔡琼珍;李飞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5例鼻腔鼻窦鳞癌组织进行PCNA和EGFR检测,并用15例正常鼻黏膜作对照.结果 PCNA和EGFR在各级鼻腔鼻窦鳞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与正常鼻黏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有随鳞癌分级的升高而表达增强的趋势.PCNA、EGFR在鼻腔鼻窦鳞癌中的表达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PCNA和EGFR的表达均能反映鼻腔鼻窦鳞癌的增殖活性,表达强度可反映鳞癌细胞增殖活性的高低.
作者:孙宝宾;文三立;郑春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们收治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再发癌5例,其中再次行手术治疗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仁;戴建华;苗福禄;陈光辉;张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E-钙黏附素(E-Cad)和α-连接素(α-Cat)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乳腺癌、15例乳腺增生和15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E-Cad、α-Cat表达水平.结果 E-Cad及α-Cat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5.8%(43/77)及39.0%(30/77),均明显低于乳腺增生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P<0.05);E-Cad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α-Cat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E-Cad、α-Cat在乳腺癌浸润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青松;周宝臣;赵光明;张素华;张文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采用沙氏扩张器对60例高位食管狭窄患者进行了90次扩张治疗,明显减轻了患者吞咽困难,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怀宝;刘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一直怀着极大的兴趣研发新药来提高实体瘤的治疗效果.然而,传统的细胞毒药物选择性低,毒副作用大,容易产生耐药性.近10多年来,随着分子肿瘤学的发展以及对肿瘤与宿主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入研究,发现了某些与肿瘤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有关的重要环节,并成为新一类药物的靶点,如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退变、乏氧细胞、凋亡调控以及信号转导系统等.其中针对信号转导系统的信号转导干预治疗近年来进展迅速,已有部分药物进入临床使用,如格列卫、郝赛汀.ZD1839(IRESSA)也是1种信号转导干预治疗药物,它是1种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现对其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树森;管忠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7岁.因右侧大腿酸痛1个月伴渐进性活动受限20天,于2001年8月24日收入院.
作者:曲利娟;余英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预后特点,并与单侧原发性乳腺癌比较,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67年3月到2003年7月收治的217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同时性和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双侧和单侧原发性乳腺癌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发生率为2.1%(217/10 470),大多在绝经前发病,如以发生第二侧乳腺癌为起点计算5年生存率,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为25.6%,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为29.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45);双侧原发性乳腺癌5年生存率为28.4%,与单侧原发性乳腺癌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中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1.2%和28.0%,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25);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中两侧乳腺癌均发生于绝经前、绝经后和分别发生于绝经前后3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2.1%、30.0%和33.6%,三者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9).结论预后分析应以发生第二侧乳腺癌为起点开始计算,同时性和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预后相当,较单侧原发性乳腺癌差,双侧发生的乳腺癌为2个独立事件,绝经状态并不影响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预后.
作者:张涛;张保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自2000年9月至2002年9月,对318例食管癌患者行改良后的左开胸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并与常规的左开胸颈部吻合术300例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程金华;何山红;刑文群;王文光;许金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构建pc-mGM-CSF重组质粒载体,为mGM-CSF基因治疗肿瘤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小鼠脾脏中获得目的基因mGM-CSF,克隆于pcDNA3.1/Myc-His(-)(A)质粒上,成为pc-mGM-CSF,用PCR、酶切进行鉴定,然后用脂质体转染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用G418筛选后通过RT-PCR和SDS-PAGE鉴定,将转染SP2/0上清加入NFS-60细胞,检测蛋白活性.结果重组质粒中含有mGM-CSF基因,在SP2/0中有表达,且表达产物能分泌到肿瘤细胞外,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用mGM-CSF依赖株NFS-60细胞检测证明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构建含mGM-CSF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作用.
作者:洪晓武;窦骏;陈国兵;陈峻崧;赵枫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和组织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Pca)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70例Pca组织进行PSA检测,同时采用放免法测定患者血清PSA浓度.结果 PSA在Pca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9%,组织PSA与前列腺癌Gleason's分级呈显著负相关(γ=-0.792,P<0.01),而血清PSA与组织PSA及前列腺癌Gleason's分级无相关性.结论组织PSA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间的相关性可能协助准确判断前列腺癌分级分期及预后.
作者:曾浩;魏强;石明;张朋;李虹;杨宇如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及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0例食管癌及癌旁2 cm与癌旁≥5 cm组织中MMP-9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癌旁2 cm和癌旁≥5 cm组织中,MMP-9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2.5%(29/40)、52.5%(21/40)和30.0%(12/40),MMP-9 mRNA阳性率分别为77.5%(31/40)、60.0%(24/40)和37.5%(15/40),癌组织与癌旁≥5 cm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4.459,P<0.05).癌组织中MMP-9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2 cm及癌旁≥5 cm组织(P<0.05).癌组织中MMP-9 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8862、0.7495和0.8907,P<0.05).结论 MMP-9在食管癌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刘庆熠;白世祥;平育敏;孟宪利;何明;张明道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