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浆内皮素和血清CEA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梁启廉;银正民;张英;揭育丽

关键词:血浆内皮素-1, 血清癌胚抗原,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免疫法
摘要:目的评价血浆内皮素-1(endothe lin-1,ET-1)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的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43例经临床诊断和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血浆ET-1和血清CEA测定.结果NSCLC血浆ET-1的阳性率为55.8%,其中鳞癌阳性率为60.0%,腺癌阳性率为55.0%;NSCLC血清CEA的阳性率为39.5%,其中腺癌为55.0%;联合检测血浆ET-1和血清CEA可将NSCLC诊断阳性率提高到65.1%.结论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NSCLC.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直肠癌的诊断、良恶性鉴别以及在监测复发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5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其中13例有术后1周对照)及21例术后半年到4年结直肠癌患者的静脉血,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血清中VEGF浓度.结果结直肠癌早期患者(Duke's A期)血清VEGF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Duke's A、B期组间血清VEGF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Duke's C期)较无淋巴结转移组(Duke's B期)的血清VEGF浓度显著升高(P<0.01),有远处脏器转移组血清VEGF较淋巴结转移组亦显著升高(P<0.01).高分化腺癌组(含Duke's A期5例和B期3例)血清VEGF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半年到4年的患者,复发组血清VEGF与未复发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VEGF水平的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反映疾病的进展情况,对肿瘤恶性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帮助.血清VEGF浓度变化还可监测癌症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

    作者:孟冬娅;薛文成;胡晓芳;胡华;罗军;王一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剂量5-Fu及DDP持续输注治疗晚期消化道癌26例的近期疗效

    早在70年代末期就有人报道5-氟脲嘧啶(5-Fu)与顺铂(DDP)具有协同抗癌作用,是1个较好的联合化疗方案.90年代,国外一些学者提出,小剂量顺铂除有抗肿瘤作用外还能起到生化调节作用.1999年1月~12月我们应用小剂量5-Fu及DDP持续静脉输注治疗晚期消化道癌26例,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网坤;徐丽芳;郑铨;黄新华;陶旭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化疗对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内IL-2、IFN-γ的影响

    目的探讨化疗对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内的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FCM)分析31例肝癌患者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内IL-2、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肝癌患者化疗后T淋巴细跑内IL-2和IFN-γ均较化疗前降低(P<0.05);静脉化疗组与介入化疗组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内IL-2及IFN-γ改变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临床分期化疗前后IL-2及IFN-γ改变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疗药物可通过降低T淋巴细胞内的IL-2、IFN-γ水平而影响细胞免疫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作者:吴维光;赵燕;张积仁;汪森明;彭秋平;李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高龄大肠癌92例临床病理分析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龄大肠癌发病率在我国亦有逐年增加趋向.为探讨高龄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我院收治的70岁以上的92例大肠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杨继洲;高清英;方勇;邹念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联合细胞刷片和病检对消化道癌的诊断价值

    为了解联合细胞刷片和病检对提高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率及影响检出率的因素,我们对经纤维胃肠镜活检及细胞刷片联合检查的1 19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守惠;叶欣;吴若华;葛惠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乳腺癌患者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活性的变化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连续监测法,检测良、恶性乳腺肿瘤患者和健康人血清GPDA活性.结果65例乳腺癌患者血清GPDA浓度为(127.0±21.6)U/L,健康人含量为(90.0±18.5)U/L,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良性乳腺肿瘤患者GPDA浓度为(88.0±24.2)U/L,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患者GPDA动态观察结果,乳腺癌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GPDA含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GPDA活性的改变,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及疗效观察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蔡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红毛五加多糖诱导体外人胃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索红毛五加多糖的体外抑癌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比及细胞周期改变.结果红毛五加多糖使胃癌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该多糖作用后在细胞周期直方图上出现凋亡峰,0.1 mmol/L红毛五加多糖样品Ⅱ(AGPⅡ)作用36 h、红毛五加多糖样品Ⅲ(AGPⅢ)作用48 h后,凋亡细胞分别占11.2%和15.5%,并使细胞周期明显阻滞于G0/G1期,具有时间-效应关系,且AGPⅡ的作用效果较AGPⅢ更为明显.结论该多糖的抑癌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作者:吕晓英;李由;孙菊华;王双印;王维祥;曾令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探讨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例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结果该肿瘤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主要发生在上、下颌骨,呈浸润性生长、溶骨性破坏.组织学特征为:肿瘤由含色素的上皮样细胞和小的神经母细胞样细胞构成.免疫组化结果为:上皮样瘤细胞表达CK、EMA、HMB45、S-100蛋白及Vim,小的瘤细胞则表达NSE,Syn及Vim.超微结构观察:大的瘤细胞质内含黑色素小体,小的瘤细胞质内见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起源于原始的神经外胚层细胞,为低度恶性肿瘤.

    作者:赵海滨;石群立;金行藻;孙桂勤;陆珍风;严小娟;杨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眼内黑色素瘤中p21ras及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学类型眼内黑色素瘤及其浸润能力与p21ras及p53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1例眼内黑色素瘤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常规HE染色观察,根据肿瘤细胞形态分型,并根据肿瘤有无巩膜外浸润分类.结果p21ra及p53蛋白表达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p53在3种不同细胞学类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21ras在有巩膜外扩展病例中表达阳性率高于无巩膜外扩展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21ras表达与眼内黑色素瘤巩膜外扩展有关.p53与眼内黑色素瘤细胞类型及肿瘤恶性程度有关.

    作者:蔡小军;杨桂芳;李道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乳腺癌的实时超声诊断与病理分型对照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及时发现和明确诊断对临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乳腺肿瘤的实时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0.0%~88.4%[1~5].我院自1995年4月~1998年12月对86例乳腺癌患者行超声诊断检查,通过分析图像并与术后病理比较,对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分型作初步探讨.

    作者:忻晓洁;张晟;孙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CD44V6表达与肺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5例原发性肺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未见CD44V6表达;在Ⅰ、Ⅱ、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52.4%、64.0%和84.2%.Ⅲ、Ⅳ期和Ⅰ、Ⅱ期之间CD44V6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Ⅳ期和Ⅰ、Ⅱ、Ⅲ期之间CD44V6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伴淋巴结转移者的CD44V6表达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X2=7.25,P<0.01).Ⅲ、Ⅳ期转移灶之间CD44V6表达无显著性差异(X2=2.27,P>0.05).CD44V6表达与肺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与病理类型及临床参数无关.结论CD44V6表达与肺癌分期密切相关,CD44V6阳性表达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差.

    作者:陈清勇;江中勇;方宝红;吴玉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阴茎肉瘤样癌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50岁,农民.因阴茎肿物2个月于1999年1月10日入院.2个月前阴茎冠状沟处长有1个米粒大小的结节,淡红色,逐渐增大,经抗炎治疗无效,且迅速增大.入院后查体见阴茎冠状沟左侧有一淡红色、大小为1.0 cm×0.9 cm×0.8 cm的肿物,略高出粘膜表面,累及龟头及包皮.拟诊为阴茎癌,行肿物切除.病理诊断为阴茎平滑肌肉瘤,于1999年1月15日行阴茎切除.

    作者:雷红;胡学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小鼠白细胞介素2基因修饰肝癌细胞瘤苗

    目的研究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小鼠白细胞介素2基因修饰肝癌细胞瘤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Transfectam,将携带小鼠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VR1110,导入小鼠肝癌细胞H2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转染后经放射线照射、未经放射线照射和冻融后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的浓度;并研究转染后经放射线照射而制成的瘤苗的抗肿瘤效应.结果转染后经放射线照射和未经放射线照射的H22细胞均持续分泌IL-2达30天以上;转染细胞在冻融后也能分泌IL-2;制备的瘤苗对小鼠肝癌模型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提高荷瘤小鼠的生存率.结论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小鼠白细胞介素2基因转染后,能在肝癌细胞中有效表达,所制备的瘤苗可诱导有效的抗肿瘤效应.

    作者:金晓凌;井清源;王炳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影响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多因素分析

    肿瘤体外实验研究中常常涉及到细胞计数,尤其在做细胞定量分析时,计数的可靠性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如在多种因素(射线、化疗药物等)介入条件下的细胞杀伤实验(克隆形成率),实验组之间进行比较时,计数的准确性对实验的影响非常大.国外细胞计数一般使用专用计数器,自动化程度高,重复性好;国内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多采用廉价简便的计数板计数,人工成份多,影响因素较多.针对计数操作中一些影响因素,我们设计了如下试验.

    作者:冯惠茹;丁为民;邵明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康莱特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康莱特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形态学、流式细胞术、DNA凝胶电泳、Annexin V标记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应用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Fas、bcl-2、c-myc表达的变化.结果康莱特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固缩,核染色质聚集或断裂;DNA凝胶电泳显示清晰的DNA Ladder;流式细胞术检测在G1期之前出现sub-G1峰,凋亡率高为12.05%;Annexin V标记的方法检测凋亡时发现坏死和凋亡共存.在HL60凋亡过程中,凋亡相关基因Fas转录水平比用药前增强,c-myc和bcl-2含量变化不大.结论除了坏死,凋亡也是康莱特抑瘤机制之一.康莱特诱导HL60细胞凋亡主要与促进Fas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李瑛;石廷章;魏秀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H-ras原癌基因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H-ras基因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潜能指标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观察76例乳腺癌、34例淋巴结转移灶和8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p21蛋白、PCNA、CD44、ⅧRAg的表达情况;采用PCR-RFLP法检测42例乳腺癌、6例乳腺纤维腺瘤H-ras 12位密码子点突变状态.结果76例乳腺癌p21蛋白阳性58例,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21蛋白与CD44、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γ=0.6337,P<0.01;γ=0.3044,P<0.05).p21蛋白阳性组肿瘤间质血管密度(IMVD)明显高于阴性组,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2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CD44、IMVD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潜能敏感且准确的指标.

    作者:张雅洁;何彦丽;孙瑜;张惠球;黄书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Ki-67抗原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Ki-67抗原表达与原发性胆囊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胆囊良、恶性病变中Ki-67抗原的表达情况,以其表达阳性率评估胆囊癌组织的增生活性.结果Ki-67抗原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胆囊良性病变(P<0.01).但Ki-67抗原的表达强度与胆囊癌组织学类型、Nevin分期及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胆囊癌的突变型p53基因产物表达量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Ki-67抗原作为1个代表增殖活性的肿瘤标志,其过量表达是胆囊癌高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之一,对胆囊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p53基因可能通过基因突变增强胆囊癌细胞的增殖活性,从而使Ki-67抗原表达量明显增加.

    作者:莫华;黎冠群;危群;袁志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胃癌组织中p16蛋白和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16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160例、胃良性病变52例组织中p16蛋白及VEGF的表达.结果胃癌中的p16蛋白表达率低于胃良性病变(P<0.05),而VEGF表达率则高于胃良性病变(P<0.01).胃癌中p16蛋白的低表达与VEGF的高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p16蛋白和VEGF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两者具有相关性,是胃癌的生物学标记.

    作者:管金平;华正进;秦宪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MTT法体外检测癌细胞药敏试验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MTT法检测癌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与临床个体化化疗的相关性.方法取57例癌症患者新鲜癌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癌细胞对8种常用抗癌药的敏感性,成功46例,根据药敏结果对患者进行化疗,无敏感药物者按经验方案化疗,观察实验与临床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药敏试验阳性者25例,阴性者21例.实验提示敏感药物化疗者的有效率为76.0%(19/25),耐药者按经验方案化疗,其有效率仅为28.6%(6/21),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与临床符合率达73.9%(34/46);说明MTT法对癌症患者临床个体化化疗效果有预见价值.结论MTT法体外癌细胞药敏试验可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作者:蒋芹;匡久树;黄小明;李小民;谢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肺部感染82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2例食管贲门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术前伴发疾病、术式、术后并发症及其治疗措施.结果82例中发生急性呼吸衰竭37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0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12例,死亡11例.行气管切开23例.结论术前注意发现肺部潜在疾病并正确掌握手术指征,术中尽量减少对肺部及机体的损伤,术后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各种感染诱因,将有利于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和控制其发展.

    作者:郑海波;李学明;吴智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