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茎肉瘤样癌1例报告

雷红;胡学信

关键词:肉瘤样癌, 阴茎肿瘤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50岁,农民.因阴茎肿物2个月于1999年1月10日入院.2个月前阴茎冠状沟处长有1个米粒大小的结节,淡红色,逐渐增大,经抗炎治疗无效,且迅速增大.入院后查体见阴茎冠状沟左侧有一淡红色、大小为1.0 cm×0.9 cm×0.8 cm的肿物,略高出粘膜表面,累及龟头及包皮.拟诊为阴茎癌,行肿物切除.病理诊断为阴茎平滑肌肉瘤,于1999年1月15日行阴茎切除.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探讨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例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结果该肿瘤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主要发生在上、下颌骨,呈浸润性生长、溶骨性破坏.组织学特征为:肿瘤由含色素的上皮样细胞和小的神经母细胞样细胞构成.免疫组化结果为:上皮样瘤细胞表达CK、EMA、HMB45、S-100蛋白及Vim,小的瘤细胞则表达NSE,Syn及Vim.超微结构观察:大的瘤细胞质内含黑色素小体,小的瘤细胞质内见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起源于原始的神经外胚层细胞,为低度恶性肿瘤.

    作者:赵海滨;石群立;金行藻;孙桂勤;陆珍风;严小娟;杨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TRAP-ELISA方法,对4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及10例良性疾病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并相互比较.结果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阳性率为75.6%(31/41),端粒酶活性与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良性疾病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阳性率为20.0%(2/10).结论大多数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有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能成为恶性肿瘤的1个诊断指标.

    作者:黄瑾;余新婕;张玉兰;顾永清;何玲;周祖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H-ras原癌基因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H-ras基因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潜能指标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观察76例乳腺癌、34例淋巴结转移灶和8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p21蛋白、PCNA、CD44、ⅧRAg的表达情况;采用PCR-RFLP法检测42例乳腺癌、6例乳腺纤维腺瘤H-ras 12位密码子点突变状态.结果76例乳腺癌p21蛋白阳性58例,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21蛋白与CD44、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γ=0.6337,P<0.01;γ=0.3044,P<0.05).p21蛋白阳性组肿瘤间质血管密度(IMVD)明显高于阴性组,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2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CD44、IMVD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潜能敏感且准确的指标.

    作者:张雅洁;何彦丽;孙瑜;张惠球;黄书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7例临床分析

    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即卵巢恶性苗勒氏管肉瘤,临床上罕见,文献少见报道.我院自1989年5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7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就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后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杨悦;羊正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高龄大肠癌92例临床病理分析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龄大肠癌发病率在我国亦有逐年增加趋向.为探讨高龄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我院收治的70岁以上的92例大肠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杨继洲;高清英;方勇;邹念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MDR1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 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卵巢癌组织3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3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采用RT-PCR复合定量技术检测卵巢癌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MDR1 mRNA的表达水平及分析其表达与临床化疗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卵巢组织不表达MDR1基因;卵巢良性肿瘤组织MDR1基因表达率为10.0%;卵巢癌组织表达率为73.3%,其中高表达率占77.3%.卵巢癌组织中MDR1基因表达与卵巢良性肿瘤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卵巢癌术前化疗组MDR1基因表达率为83.3%;术前未化疗组MDR1基因表达率为58.3%,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定量分析表明化疗可以诱导MDR1基因表达水平增高,与非化疗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DR1基因表达与卵巢癌有关.MDR1表达与卵巢癌化疗与否无关,但化疗可诱导MDR1基因表达水平增高.因此检测MDR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以预测继发耐药性.在判断卵巢癌临床用药时,检测MDR1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可得到一定的耐药信息,对临床化疗方案的制定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小萍;王立梅;王庆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BVMAP方案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近期疗效

    目的观察BVMAP方案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博莱霉素10 mg/m2肌肉注射,第1、3、5天;长春地辛3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氨甲喋呤12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阿糖胞苷6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强的松(PDN)30 mg/m2,口服,第1~14天.28天为1个周期,连续用药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全组20例,CR 5例,PR 7例,NC 6例,PD 2例,有效率为60%.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分别为90%和50%.结论BVMAP方案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较轻,安全可靠.

    作者:钱军;秦叔逵;何泽明;王琳;邵志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乳腺癌患者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活性的变化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连续监测法,检测良、恶性乳腺肿瘤患者和健康人血清GPDA活性.结果65例乳腺癌患者血清GPDA浓度为(127.0±21.6)U/L,健康人含量为(90.0±18.5)U/L,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良性乳腺肿瘤患者GPDA浓度为(88.0±24.2)U/L,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患者GPDA动态观察结果,乳腺癌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GPDA含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GPDA活性的改变,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及疗效观察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蔡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放射性肺损伤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一般表现为2个明显阶段,即早期放射性肺病和后期放射性肺纤维化.

    作者:吴开良;李艳如;蒋国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直肠癌的诊断、良恶性鉴别以及在监测复发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5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其中13例有术后1周对照)及21例术后半年到4年结直肠癌患者的静脉血,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血清中VEGF浓度.结果结直肠癌早期患者(Duke's A期)血清VEGF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Duke's A、B期组间血清VEGF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Duke's C期)较无淋巴结转移组(Duke's B期)的血清VEGF浓度显著升高(P<0.01),有远处脏器转移组血清VEGF较淋巴结转移组亦显著升高(P<0.01).高分化腺癌组(含Duke's A期5例和B期3例)血清VEGF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半年到4年的患者,复发组血清VEGF与未复发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VEGF水平的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反映疾病的进展情况,对肿瘤恶性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帮助.血清VEGF浓度变化还可监测癌症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

    作者:孟冬娅;薛文成;胡晓芳;胡华;罗军;王一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光敏剂mTHPC诱导骨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

    目的研究光敏剂对体外培养的人骨肉瘤HOS细胞的作用.方法在HOS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光敏剂,并孵育一段时间,经光照发挥其光敏作用.结果经光敏作用后,HOS细胞出现了凋亡现象,表现为荧光染色出现凋亡小体及琼脂糖凝胶电泳见到特征性的梯度条带.结论光敏剂有诱导HOS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王林;文剑明;张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改进型腹腔闭式引流术

    2000年1月以来,我们对传统的腹腔闭式引流术予以改进,采用一次性无菌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的方法,对原发性肝癌伴腹腔积液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4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曾纪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M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2例临床观察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化疗不甚敏感,因此寻找有效的NSCLC治疗方案是临床医生一直所关注的问题.我们在1997年4月至1999年6月采用MNP方案治疗NSCLC 3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金奇;滕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小鼠白细胞介素2基因修饰肝癌细胞瘤苗

    目的研究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小鼠白细胞介素2基因修饰肝癌细胞瘤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Transfectam,将携带小鼠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VR1110,导入小鼠肝癌细胞H2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转染后经放射线照射、未经放射线照射和冻融后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的浓度;并研究转染后经放射线照射而制成的瘤苗的抗肿瘤效应.结果转染后经放射线照射和未经放射线照射的H22细胞均持续分泌IL-2达30天以上;转染细胞在冻融后也能分泌IL-2;制备的瘤苗对小鼠肝癌模型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提高荷瘤小鼠的生存率.结论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小鼠白细胞介素2基因转染后,能在肝癌细胞中有效表达,所制备的瘤苗可诱导有效的抗肿瘤效应.

    作者:金晓凌;井清源;王炳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食管癌组织中p16、p21、p53 cyclin D1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p16、p21、p53、cyclin D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食管癌中p16、p21、p53、cyclin D1的表达,采用PCR-SSCP法检测p5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p16、p21阳性表达率均为63.3%,p53为66.7%,cyclin D1为86.7%,p53基因突变率为26.7%.结论食管癌以p53第7外显子突变为主.cyclin D1过度表达在食管癌中是常见的并且是早期出现的分子异常,p16、p21可作为判断食管癌分化程度及预后的1个参考指标.

    作者:战雪梅;王国新;孙崇伟;王家银;李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SIL-2R与恶性淋巴瘤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其自身的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可与细胞膜IL-2R竞争结合IL-2,中和活化T细胞周围的IL-2,以此介入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控.通过测定血清SIL-2R,可了解机体免疫状况,对疾病的分期、临床疗效的预测和预后的判断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2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IL-2R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辛华雯;贾菊凤;王润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6例分析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tem lymphoma,PCNSL)少见,约占全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1],近20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预后明显比其它系统恶性淋巴瘤差.我院1994年1月至1999年8月共收治6例,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云琴;程广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11例结肠癌并发穿孔的诊治分析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但并发穿孔者不多见,患者一般以突发急性腹膜炎症状就诊,术前易误诊且治疗也较为困难.我院1989年7月至1999年2月间收治11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钟国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44例胸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心电图异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胸部肿瘤尤其是左肺癌时对心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983年1月至1984年12月收治的胸部恶性肿瘤44例,在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结束时分别作心电图检查.左肺癌38例,右肺癌2例,其他肿瘤4例.常规野放疗30例,大面积不规则野放疗14例;加速超分割放疗5例,大面积不规则野放疗14例,常规野常规放疗25例;<55 Gy 19例,≥55 Gy25例.结果本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43.2%(19/44),其中心动过速27.3%,心动过缓4.5%,S-T段下移6.8%,传导阻滞4.5%.左下肺癌心电图异常率远远高于其他胸部肿瘤(P<0.01);≥55 Gy组高于<55 Gy组(P<0.05);加速超分割照射组明显高于常规分割照射组(P<0.01).结论放射治疗期间可发生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其损伤程度与心脏受照体积、放射剂量、分割方式有关.超分割、加速超分割照射胸部肿瘤尤其是左肺癌时应当慎重.

    作者:黄义文;黄芝华;廖遇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雄激素受体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因CAG微卫星多态性与前列腺癌(P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对37例中国人、57例美国白人以及19例美国黑人PC患者共113例PC标本,行AR基因CAG微卫星数量测定,并进行不同病理期别、细胞分化级别以及种族间的比较.结果PC病变C期和D期的AR基因CAG数量均少于B期,其均数分别为:中国人22.14±2 64与25.04±1.88(P<0.01)、美国白人21.97±3.31与23.74±2.49(P<0.05)、美国黑人19.46±3.14与21.75±1.10(P<0.05),差异显著.短的AR基因CAG(数量<22)的分布分别是:中国人B期病变占13.0%(3/23)、C~D期28.6%(4/14),美国白人B期14.8%(4/27)、C~D期36.7%(11/30),美国黑人B期25.0%(1/4)、C~D期80.0%(12/15);其长的AR基因CAG(数量≥22)的分布比例与之相反,差异显著(P<0.05).AR基因CAG数量随着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少,在高、中、低分化PC中其均数分别为:中国人25.60±1.67、24.29±3.45、23.64±2.56;美国白人23.81±2.81、23.11±1.79、21.44±4.03;美国黑人21.00±0.00、21.33±0.47、19.57±2.56,其高分化与低分化PC之间在中国人和美国白人患者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短的AR基因CAG在高、中、低分化PC的分布分别是:中国患者0%(0/5)、28.6%(2/7)、60.0%(15/25);美国白人14.3%(3/21)、22.2%(4/18)、50.0%(9/18);美国黑人0%(0/2)、33.3%(1/3)、71.4%(10/14),而长的AR基因CAG分布结果则相反,其差别在低分化与高分化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美国黑人、白人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病变及分化程度比较显示:美国黑人患者中病变外侵或转移(C~D期)达78.9%(15/19),多于白人患者的52.63%(30/57);其低分化肿瘤占73.7%(14/19),多于白人患者的31.6%(18/57);两者AR基因CAG均数相比,美国黑人患者(19.89±2.95)明显少于白人(22.95±2.97).结论AR基因CAG微卫星的多寡可能是构成前列腺癌不同生物学特性的因素之一.含有短雄激素受体基因CAG微卫星的前列腺癌可具有较高的侵袭特性.

    作者:李长岭;董金堂;Tavis Sipe;吕宁;万仪增;Henry F. Frierson Jr;Leland W.K. Chung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