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军;杨桂芳;李道全
目的探讨MDM2基因蛋白与p21、p53蛋白在胃癌、食管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41例胃癌、45例食管癌标本,进行石蜡切片和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MDM2、p21和p53在胃癌、食管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7.44%(58/86)、61.63%(53/86)和30.23%(26/86).MDM2与p2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与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4932).结论MDM2和p53蛋白在消化道癌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互相排斥和调节作用,而MDM2和p21间的相互作用不明显.
作者:薄爱华;张晓丽;邢立强;丁顺德;刘月萍;范兰鸥;王亚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单纯全脑照射20例(WBI组),单纯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9例(SRT组),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射治疗39例(SRT+WBI组).WBI组和SRT+WBI组全脑放疗总剂量均为30~40 Gy/2~4周.SRT组和SRT+WBI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每次剂量为4.5~7.5 Gy,每周3次,总剂量21~42 Gy.结果局部控制率、局部复发率和因脑转移所致死亡率,WBI组分别为65.0%、25.0%和52.9%;SRT组分别为94.7%、5.3%和16.7%;SRT+WBI组分别为89.7%、0和8.7%.WBI组与其它2组比较,局部控制率、局部复发率和因脑转移所致死亡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在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局部复发率方面优于全脑放疗.
作者:钟军;罗志强;李国庆;叶新芊;江建开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自1994年6月至1999年6月,我们采用NP方案(NVB+DDP)和CAP方案(CTX+ADM+DDP)共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76例,现对2个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作者:柯玉华;余伟江;付小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p16、p21、p53、cyclin D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食管癌中p16、p21、p53、cyclin D1的表达,采用PCR-SSCP法检测p5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p16、p21阳性表达率均为63.3%,p53为66.7%,cyclin D1为86.7%,p53基因突变率为26.7%.结论食管癌以p53第7外显子突变为主.cyclin D1过度表达在食管癌中是常见的并且是早期出现的分子异常,p16、p21可作为判断食管癌分化程度及预后的1个参考指标.
作者:战雪梅;王国新;孙崇伟;王家银;李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病例报告患者,50岁,农民.因阴茎肿物2个月于1999年1月10日入院.2个月前阴茎冠状沟处长有1个米粒大小的结节,淡红色,逐渐增大,经抗炎治疗无效,且迅速增大.入院后查体见阴茎冠状沟左侧有一淡红色、大小为1.0 cm×0.9 cm×0.8 cm的肿物,略高出粘膜表面,累及龟头及包皮.拟诊为阴茎癌,行肿物切除.病理诊断为阴茎平滑肌肉瘤,于1999年1月15日行阴茎切除.
作者:雷红;胡学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一般表现为2个明显阶段,即早期放射性肺病和后期放射性肺纤维化.
作者:吴开良;李艳如;蒋国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即卵巢恶性苗勒氏管肉瘤,临床上罕见,文献少见报道.我院自1989年5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7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就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后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杨悦;羊正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Ki-67抗原表达与原发性胆囊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胆囊良、恶性病变中Ki-67抗原的表达情况,以其表达阳性率评估胆囊癌组织的增生活性.结果Ki-67抗原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胆囊良性病变(P<0.01).但Ki-67抗原的表达强度与胆囊癌组织学类型、Nevin分期及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胆囊癌的突变型p53基因产物表达量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Ki-67抗原作为1个代表增殖活性的肿瘤标志,其过量表达是胆囊癌高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之一,对胆囊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p53基因可能通过基因突变增强胆囊癌细胞的增殖活性,从而使Ki-67抗原表达量明显增加.
作者:莫华;黎冠群;危群;袁志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寻求判断星形胶质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量化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48例星形胶质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Ki-67指数(Ki-67LI)进行测定.结果低度恶性肿瘤中MVD和Ki-67LI分别为8.89±5.80和6.69±4.81,在高度恶性肿瘤中分别为17.49±13.13和23.62±6.78,具有显著性差异;术后生存2年以上者,其2个指标值均低于术后生存不足2年者.但MVD和Ki-67LI在不同性别、年龄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VD和Ki-67LI均可作为判断星形胶质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同时检测两者可互为补充.
作者:李志强;袁先厚;张望来;陈卫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康莱特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形态学、流式细胞术、DNA凝胶电泳、Annexin V标记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应用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Fas、bcl-2、c-myc表达的变化.结果康莱特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固缩,核染色质聚集或断裂;DNA凝胶电泳显示清晰的DNA Ladder;流式细胞术检测在G1期之前出现sub-G1峰,凋亡率高为12.05%;Annexin V标记的方法检测凋亡时发现坏死和凋亡共存.在HL60凋亡过程中,凋亡相关基因Fas转录水平比用药前增强,c-myc和bcl-2含量变化不大.结论除了坏死,凋亡也是康莱特抑瘤机制之一.康莱特诱导HL60细胞凋亡主要与促进Fas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李瑛;石廷章;魏秀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青年人和老年人大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47例青年人和老年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测定患者血清CEA、CA242,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其p53、c-erbB2和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青年组和老年组大肠癌在性别分布上无差异,2组中直肠癌均多于结肠癌(P>0.05),而青年组肿瘤细胞多数分化程度差(低-未分化),老年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好(高-中分化);青年组病程较晚(Duke's C+D)病例的比例较老年组高(P<0.05);青年组和老年组CEA、CA242、p53、c-erbB2、CD44V6的阳性率分别为34.1%、56.1%、53.7%、56.1%、36.6%和19.8%、23.6%、33.0%、37.7%、17.9%,除CEA外,其余4项指标,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青年人和老年人大肠癌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及生物学特征.
作者:陈万源;陈贤贵;李德川;楼荣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索红毛五加多糖的体外抑癌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比及细胞周期改变.结果红毛五加多糖使胃癌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该多糖作用后在细胞周期直方图上出现凋亡峰,0.1 mmol/L红毛五加多糖样品Ⅱ(AGPⅡ)作用36 h、红毛五加多糖样品Ⅲ(AGPⅢ)作用48 h后,凋亡细胞分别占11.2%和15.5%,并使细胞周期明显阻滞于G0/G1期,具有时间-效应关系,且AGPⅡ的作用效果较AGPⅢ更为明显.结论该多糖的抑癌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作者:吕晓英;李由;孙菊华;王双印;王维祥;曾令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直肠癌的诊断、良恶性鉴别以及在监测复发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5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其中13例有术后1周对照)及21例术后半年到4年结直肠癌患者的静脉血,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血清中VEGF浓度.结果结直肠癌早期患者(Duke's A期)血清VEGF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Duke's A、B期组间血清VEGF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Duke's C期)较无淋巴结转移组(Duke's B期)的血清VEGF浓度显著升高(P<0.01),有远处脏器转移组血清VEGF较淋巴结转移组亦显著升高(P<0.01).高分化腺癌组(含Duke's A期5例和B期3例)血清VEGF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半年到4年的患者,复发组血清VEGF与未复发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VEGF水平的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反映疾病的进展情况,对肿瘤恶性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帮助.血清VEGF浓度变化还可监测癌症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
作者:孟冬娅;薛文成;胡晓芳;胡华;罗军;王一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tem lymphoma,PCNSL)少见,约占全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1],近20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预后明显比其它系统恶性淋巴瘤差.我院1994年1月至1999年8月共收治6例,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云琴;程广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光敏剂对体外培养的人骨肉瘤HOS细胞的作用.方法在HOS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光敏剂,并孵育一段时间,经光照发挥其光敏作用.结果经光敏作用后,HOS细胞出现了凋亡现象,表现为荧光染色出现凋亡小体及琼脂糖凝胶电泳见到特征性的梯度条带.结论光敏剂有诱导HOS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王林;文剑明;张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胸部肿瘤尤其是左肺癌时对心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983年1月至1984年12月收治的胸部恶性肿瘤44例,在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结束时分别作心电图检查.左肺癌38例,右肺癌2例,其他肿瘤4例.常规野放疗30例,大面积不规则野放疗14例;加速超分割放疗5例,大面积不规则野放疗14例,常规野常规放疗25例;<55 Gy 19例,≥55 Gy25例.结果本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43.2%(19/44),其中心动过速27.3%,心动过缓4.5%,S-T段下移6.8%,传导阻滞4.5%.左下肺癌心电图异常率远远高于其他胸部肿瘤(P<0.01);≥55 Gy组高于<55 Gy组(P<0.05);加速超分割照射组明显高于常规分割照射组(P<0.01).结论放射治疗期间可发生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其损伤程度与心脏受照体积、放射剂量、分割方式有关.超分割、加速超分割照射胸部肿瘤尤其是左肺癌时应当慎重.
作者:黄义文;黄芝华;廖遇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血浆内皮素-1(endothe lin-1,ET-1)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的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43例经临床诊断和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血浆ET-1和血清CEA测定.结果NSCLC血浆ET-1的阳性率为55.8%,其中鳞癌阳性率为60.0%,腺癌阳性率为55.0%;NSCLC血清CEA的阳性率为39.5%,其中腺癌为55.0%;联合检测血浆ET-1和血清CEA可将NSCLC诊断阳性率提高到65.1%.结论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NSCLC.
作者:梁启廉;银正民;张英;揭育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放疗对鼻咽癌(NPC)患者视路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对48例初次接受放疗的NPC患者放疗前、放疗中(鼻咽部DT 40.0~48.0 Gy)、放疗结束时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视路功能进行前瞻性追踪检查.结果PRVEP总异常率为25.0%(12/48).放疗中、放疗结束时以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PRVEP异常率分别为6.3%(3/48)、8.5%(4/47)、2.1%(1/48)、6.5%(3/46)、15.9%(7/44).照射野为颅底线上1.5 cm者异常率为16.7%(6/36),颅底线上2.0~2.5 cm者异常率为50.0%(6/12),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视路受量46.0~55.0 Gy者PRVEP异常率为21.2%(7/33),视路受量56.0~59.0 Gy者为33.3%(5/15),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放疗前进行比较,放疗结束后6个月P100波显著延长,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并持续至放疗结束后12个月(P<0.01).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可产生早、晚期视路损伤,其与受照射面积有关,部分早期损伤是可以修复的.
作者:陈甲信;秦岭;张丽香;卢晓宁;王铁建;韩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肿瘤体外实验研究中常常涉及到细胞计数,尤其在做细胞定量分析时,计数的可靠性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如在多种因素(射线、化疗药物等)介入条件下的细胞杀伤实验(克隆形成率),实验组之间进行比较时,计数的准确性对实验的影响非常大.国外细胞计数一般使用专用计数器,自动化程度高,重复性好;国内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多采用廉价简便的计数板计数,人工成份多,影响因素较多.针对计数操作中一些影响因素,我们设计了如下试验.
作者:冯惠茹;丁为民;邵明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于1997年1月至1999年10月,采用去甲长春花碱(NVB)、顺氯氨铂(DDP)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华正;章迎凤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