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视路功能损伤的研究

陈甲信;秦岭;张丽香;卢晓宁;王铁建;韩敏

关键词:鼻咽癌, 放射线, 诱发电位, 损伤
摘要:目的研究放疗对鼻咽癌(NPC)患者视路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对48例初次接受放疗的NPC患者放疗前、放疗中(鼻咽部DT 40.0~48.0 Gy)、放疗结束时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视路功能进行前瞻性追踪检查.结果PRVEP总异常率为25.0%(12/48).放疗中、放疗结束时以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PRVEP异常率分别为6.3%(3/48)、8.5%(4/47)、2.1%(1/48)、6.5%(3/46)、15.9%(7/44).照射野为颅底线上1.5 cm者异常率为16.7%(6/36),颅底线上2.0~2.5 cm者异常率为50.0%(6/12),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视路受量46.0~55.0 Gy者PRVEP异常率为21.2%(7/33),视路受量56.0~59.0 Gy者为33.3%(5/15),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放疗前进行比较,放疗结束后6个月P100波显著延长,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并持续至放疗结束后12个月(P<0.01).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可产生早、晚期视路损伤,其与受照射面积有关,部分早期损伤是可以修复的.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一氧化氮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一氧化氮(NO)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NO测试盒对35例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进行NO测定.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NO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胃癌组织中NO浓度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NO浓度的变化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陈垦;汤斌;许庆文;梁坚;扬名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肺部感染82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2例食管贲门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术前伴发疾病、术式、术后并发症及其治疗措施.结果82例中发生急性呼吸衰竭37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0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12例,死亡11例.行气管切开23例.结论术前注意发现肺部潜在疾病并正确掌握手术指征,术中尽量减少对肺部及机体的损伤,术后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各种感染诱因,将有利于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和控制其发展.

    作者:郑海波;李学明;吴智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MDR1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 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卵巢癌组织3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3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采用RT-PCR复合定量技术检测卵巢癌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MDR1 mRNA的表达水平及分析其表达与临床化疗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卵巢组织不表达MDR1基因;卵巢良性肿瘤组织MDR1基因表达率为10.0%;卵巢癌组织表达率为73.3%,其中高表达率占77.3%.卵巢癌组织中MDR1基因表达与卵巢良性肿瘤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卵巢癌术前化疗组MDR1基因表达率为83.3%;术前未化疗组MDR1基因表达率为58.3%,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定量分析表明化疗可以诱导MDR1基因表达水平增高,与非化疗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DR1基因表达与卵巢癌有关.MDR1表达与卵巢癌化疗与否无关,但化疗可诱导MDR1基因表达水平增高.因此检测MDR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以预测继发耐药性.在判断卵巢癌临床用药时,检测MDR1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可得到一定的耐药信息,对临床化疗方案的制定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小萍;王立梅;王庆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影响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多因素分析

    肿瘤体外实验研究中常常涉及到细胞计数,尤其在做细胞定量分析时,计数的可靠性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如在多种因素(射线、化疗药物等)介入条件下的细胞杀伤实验(克隆形成率),实验组之间进行比较时,计数的准确性对实验的影响非常大.国外细胞计数一般使用专用计数器,自动化程度高,重复性好;国内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多采用廉价简便的计数板计数,人工成份多,影响因素较多.针对计数操作中一些影响因素,我们设计了如下试验.

    作者:冯惠茹;丁为民;邵明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阴茎肉瘤样癌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50岁,农民.因阴茎肿物2个月于1999年1月10日入院.2个月前阴茎冠状沟处长有1个米粒大小的结节,淡红色,逐渐增大,经抗炎治疗无效,且迅速增大.入院后查体见阴茎冠状沟左侧有一淡红色、大小为1.0 cm×0.9 cm×0.8 cm的肿物,略高出粘膜表面,累及龟头及包皮.拟诊为阴茎癌,行肿物切除.病理诊断为阴茎平滑肌肉瘤,于1999年1月15日行阴茎切除.

    作者:雷红;胡学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化疗对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内IL-2、IFN-γ的影响

    目的探讨化疗对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内的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FCM)分析31例肝癌患者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内IL-2、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肝癌患者化疗后T淋巴细跑内IL-2和IFN-γ均较化疗前降低(P<0.05);静脉化疗组与介入化疗组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内IL-2及IFN-γ改变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临床分期化疗前后IL-2及IFN-γ改变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疗药物可通过降低T淋巴细胞内的IL-2、IFN-γ水平而影响细胞免疫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作者:吴维光;赵燕;张积仁;汪森明;彭秋平;李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大肠癌粪便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

    在西方国家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早期大肠癌常无症状,发病后又容易被误诊为肠炎、痔疮等,确诊时多属中晚期,5年生存率一直在40%左右,因此寻找1种筛选及早期诊断大肠癌的新方法尤为重要.

    作者:李恕军;王迪;姜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CD44V6表达与肺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5例原发性肺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未见CD44V6表达;在Ⅰ、Ⅱ、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52.4%、64.0%和84.2%.Ⅲ、Ⅳ期和Ⅰ、Ⅱ期之间CD44V6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Ⅳ期和Ⅰ、Ⅱ、Ⅲ期之间CD44V6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伴淋巴结转移者的CD44V6表达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X2=7.25,P<0.01).Ⅲ、Ⅳ期转移灶之间CD44V6表达无显著性差异(X2=2.27,P>0.05).CD44V6表达与肺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与病理类型及临床参数无关.结论CD44V6表达与肺癌分期密切相关,CD44V6阳性表达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差.

    作者:陈清勇;江中勇;方宝红;吴玉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H-ras原癌基因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H-ras基因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潜能指标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观察76例乳腺癌、34例淋巴结转移灶和8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p21蛋白、PCNA、CD44、ⅧRAg的表达情况;采用PCR-RFLP法检测42例乳腺癌、6例乳腺纤维腺瘤H-ras 12位密码子点突变状态.结果76例乳腺癌p21蛋白阳性58例,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21蛋白与CD44、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γ=0.6337,P<0.01;γ=0.3044,P<0.05).p21蛋白阳性组肿瘤间质血管密度(IMVD)明显高于阴性组,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2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CD44、IMVD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潜能敏感且准确的指标.

    作者:张雅洁;何彦丽;孙瑜;张惠球;黄书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SIL-2R与恶性淋巴瘤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其自身的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可与细胞膜IL-2R竞争结合IL-2,中和活化T细胞周围的IL-2,以此介入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控.通过测定血清SIL-2R,可了解机体免疫状况,对疾病的分期、临床疗效的预测和预后的判断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2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IL-2R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辛华雯;贾菊凤;王润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血浆内皮素和血清CEA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血浆内皮素-1(endothe lin-1,ET-1)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的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43例经临床诊断和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血浆ET-1和血清CEA测定.结果NSCLC血浆ET-1的阳性率为55.8%,其中鳞癌阳性率为60.0%,腺癌阳性率为55.0%;NSCLC血清CEA的阳性率为39.5%,其中腺癌为55.0%;联合检测血浆ET-1和血清CEA可将NSCLC诊断阳性率提高到65.1%.结论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NSCLC.

    作者:梁启廉;银正民;张英;揭育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眼内黑色素瘤中p21ras及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学类型眼内黑色素瘤及其浸润能力与p21ras及p53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1例眼内黑色素瘤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常规HE染色观察,根据肿瘤细胞形态分型,并根据肿瘤有无巩膜外浸润分类.结果p21ra及p53蛋白表达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p53在3种不同细胞学类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21ras在有巩膜外扩展病例中表达阳性率高于无巩膜外扩展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21ras表达与眼内黑色素瘤巩膜外扩展有关.p53与眼内黑色素瘤细胞类型及肿瘤恶性程度有关.

    作者:蔡小军;杨桂芳;李道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直肠癌的诊断、良恶性鉴别以及在监测复发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5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其中13例有术后1周对照)及21例术后半年到4年结直肠癌患者的静脉血,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血清中VEGF浓度.结果结直肠癌早期患者(Duke's A期)血清VEGF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Duke's A、B期组间血清VEGF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Duke's C期)较无淋巴结转移组(Duke's B期)的血清VEGF浓度显著升高(P<0.01),有远处脏器转移组血清VEGF较淋巴结转移组亦显著升高(P<0.01).高分化腺癌组(含Duke's A期5例和B期3例)血清VEGF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半年到4年的患者,复发组血清VEGF与未复发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VEGF水平的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反映疾病的进展情况,对肿瘤恶性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帮助.血清VEGF浓度变化还可监测癌症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

    作者:孟冬娅;薛文成;胡晓芳;胡华;罗军;王一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剂量5-Fu及DDP持续输注治疗晚期消化道癌26例的近期疗效

    早在70年代末期就有人报道5-氟脲嘧啶(5-Fu)与顺铂(DDP)具有协同抗癌作用,是1个较好的联合化疗方案.90年代,国外一些学者提出,小剂量顺铂除有抗肿瘤作用外还能起到生化调节作用.1999年1月~12月我们应用小剂量5-Fu及DDP持续静脉输注治疗晚期消化道癌26例,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网坤;徐丽芳;郑铨;黄新华;陶旭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7例临床分析

    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即卵巢恶性苗勒氏管肉瘤,临床上罕见,文献少见报道.我院自1989年5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7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就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后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杨悦;羊正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探讨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例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结果该肿瘤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主要发生在上、下颌骨,呈浸润性生长、溶骨性破坏.组织学特征为:肿瘤由含色素的上皮样细胞和小的神经母细胞样细胞构成.免疫组化结果为:上皮样瘤细胞表达CK、EMA、HMB45、S-100蛋白及Vim,小的瘤细胞则表达NSE,Syn及Vim.超微结构观察:大的瘤细胞质内含黑色素小体,小的瘤细胞质内见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起源于原始的神经外胚层细胞,为低度恶性肿瘤.

    作者:赵海滨;石群立;金行藻;孙桂勤;陆珍风;严小娟;杨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雄激素受体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因CAG微卫星多态性与前列腺癌(P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对37例中国人、57例美国白人以及19例美国黑人PC患者共113例PC标本,行AR基因CAG微卫星数量测定,并进行不同病理期别、细胞分化级别以及种族间的比较.结果PC病变C期和D期的AR基因CAG数量均少于B期,其均数分别为:中国人22.14±2 64与25.04±1.88(P<0.01)、美国白人21.97±3.31与23.74±2.49(P<0.05)、美国黑人19.46±3.14与21.75±1.10(P<0.05),差异显著.短的AR基因CAG(数量<22)的分布分别是:中国人B期病变占13.0%(3/23)、C~D期28.6%(4/14),美国白人B期14.8%(4/27)、C~D期36.7%(11/30),美国黑人B期25.0%(1/4)、C~D期80.0%(12/15);其长的AR基因CAG(数量≥22)的分布比例与之相反,差异显著(P<0.05).AR基因CAG数量随着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少,在高、中、低分化PC中其均数分别为:中国人25.60±1.67、24.29±3.45、23.64±2.56;美国白人23.81±2.81、23.11±1.79、21.44±4.03;美国黑人21.00±0.00、21.33±0.47、19.57±2.56,其高分化与低分化PC之间在中国人和美国白人患者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短的AR基因CAG在高、中、低分化PC的分布分别是:中国患者0%(0/5)、28.6%(2/7)、60.0%(15/25);美国白人14.3%(3/21)、22.2%(4/18)、50.0%(9/18);美国黑人0%(0/2)、33.3%(1/3)、71.4%(10/14),而长的AR基因CAG分布结果则相反,其差别在低分化与高分化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美国黑人、白人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病变及分化程度比较显示:美国黑人患者中病变外侵或转移(C~D期)达78.9%(15/19),多于白人患者的52.63%(30/57);其低分化肿瘤占73.7%(14/19),多于白人患者的31.6%(18/57);两者AR基因CAG均数相比,美国黑人患者(19.89±2.95)明显少于白人(22.95±2.97).结论AR基因CAG微卫星的多寡可能是构成前列腺癌不同生物学特性的因素之一.含有短雄激素受体基因CAG微卫星的前列腺癌可具有较高的侵袭特性.

    作者:李长岭;董金堂;Tavis Sipe;吕宁;万仪增;Henry F. Frierson Jr;Leland W.K. Chung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NP方案与CA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自1994年6月至1999年6月,我们采用NP方案(NVB+DDP)和CAP方案(CTX+ADM+DDP)共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76例,现对2个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作者:柯玉华;余伟江;付小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放射性肺损伤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一般表现为2个明显阶段,即早期放射性肺病和后期放射性肺纤维化.

    作者:吴开良;李艳如;蒋国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11例结肠癌并发穿孔的诊治分析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但并发穿孔者不多见,患者一般以突发急性腹膜炎症状就诊,术前易误诊且治疗也较为困难.我院1989年7月至1999年2月间收治11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钟国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