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肠癌粪便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

李恕军;王迪;姜泊

关键词:大肠癌, 粪便, 基因检测
摘要:在西方国家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早期大肠癌常无症状,发病后又容易被误诊为肠炎、痔疮等,确诊时多属中晚期,5年生存率一直在40%左右,因此寻找1种筛选及早期诊断大肠癌的新方法尤为重要.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大肠癌粪便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

    在西方国家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早期大肠癌常无症状,发病后又容易被误诊为肠炎、痔疮等,确诊时多属中晚期,5年生存率一直在40%左右,因此寻找1种筛选及早期诊断大肠癌的新方法尤为重要.

    作者:李恕军;王迪;姜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乳腺癌的实时超声诊断与病理分型对照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及时发现和明确诊断对临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乳腺肿瘤的实时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0.0%~88.4%[1~5].我院自1995年4月~1998年12月对86例乳腺癌患者行超声诊断检查,通过分析图像并与术后病理比较,对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分型作初步探讨.

    作者:忻晓洁;张晟;孙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Ki-67抗原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Ki-67抗原表达与原发性胆囊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胆囊良、恶性病变中Ki-67抗原的表达情况,以其表达阳性率评估胆囊癌组织的增生活性.结果Ki-67抗原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胆囊良性病变(P<0.01).但Ki-67抗原的表达强度与胆囊癌组织学类型、Nevin分期及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胆囊癌的突变型p53基因产物表达量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Ki-67抗原作为1个代表增殖活性的肿瘤标志,其过量表达是胆囊癌高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之一,对胆囊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p53基因可能通过基因突变增强胆囊癌细胞的增殖活性,从而使Ki-67抗原表达量明显增加.

    作者:莫华;黎冠群;危群;袁志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MTT法体外检测癌细胞药敏试验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MTT法检测癌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与临床个体化化疗的相关性.方法取57例癌症患者新鲜癌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癌细胞对8种常用抗癌药的敏感性,成功46例,根据药敏结果对患者进行化疗,无敏感药物者按经验方案化疗,观察实验与临床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药敏试验阳性者25例,阴性者21例.实验提示敏感药物化疗者的有效率为76.0%(19/25),耐药者按经验方案化疗,其有效率仅为28.6%(6/21),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与临床符合率达73.9%(34/46);说明MTT法对癌症患者临床个体化化疗效果有预见价值.结论MTT法体外癌细胞药敏试验可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作者:蒋芹;匡久树;黄小明;李小民;谢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直肠癌184例误诊原因探讨

    目的探讨直肠癌的误诊原因,以降低其误诊率.方法收集20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中184例误诊病例的误诊时间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误诊184例(89.3%),误诊时间为4~24个月.误诊主要疾病为痔、肠炎、痢疾等.其中57例未及时就诊而延误诊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者56例(98.2%),多来自县、镇、农牧区.结论要降低直肠癌误诊率,首先要提高对直肠癌的认识,强调出现下消化道症状时直肠指诊应为必检程序.

    作者:刘振疆;刘江齐;尹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血浆内皮素和血清CEA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血浆内皮素-1(endothe lin-1,ET-1)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的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43例经临床诊断和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血浆ET-1和血清CEA测定.结果NSCLC血浆ET-1的阳性率为55.8%,其中鳞癌阳性率为60.0%,腺癌阳性率为55.0%;NSCLC血清CEA的阳性率为39.5%,其中腺癌为55.0%;联合检测血浆ET-1和血清CEA可将NSCLC诊断阳性率提高到65.1%.结论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NSCLC.

    作者:梁启廉;银正民;张英;揭育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一氧化氮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一氧化氮(NO)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NO测试盒对35例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进行NO测定.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NO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胃癌组织中NO浓度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NO浓度的变化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陈垦;汤斌;许庆文;梁坚;扬名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眼内黑色素瘤中p21ras及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学类型眼内黑色素瘤及其浸润能力与p21ras及p53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1例眼内黑色素瘤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常规HE染色观察,根据肿瘤细胞形态分型,并根据肿瘤有无巩膜外浸润分类.结果p21ra及p53蛋白表达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p53在3种不同细胞学类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21ras在有巩膜外扩展病例中表达阳性率高于无巩膜外扩展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21ras表达与眼内黑色素瘤巩膜外扩展有关.p53与眼内黑色素瘤细胞类型及肿瘤恶性程度有关.

    作者:蔡小军;杨桂芳;李道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长生存期和短生存期胃癌患者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索胃癌患者长期生存的机理.方法采用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比研究了47例生存时间超过5年(长生存组)的胃癌患者和44例生存时间在2年以下(短生存组)的胃癌病例.结果长生存组和短生存组患者在胃癌浸润深度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长生存组组织学类型主要为高分化腺癌,而短生存组多数为低分化腺癌,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长生存组淋巴结转移病例(44.7%)明显少于短生存组(72.7%);长生存组p53和p21阳性率(分别为36.2%和66.0%)明显低于短生存组(分别为56.9%和88.6%),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因素,除了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外,p53基因突变和p21基因过度表达也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检测p53基因和p21基因的表达情况有助于胃癌患者的预后判断.

    作者:张建中;郑庆璇;郭风英;张玉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剂量5-Fu及DDP持续输注治疗晚期消化道癌26例的近期疗效

    早在70年代末期就有人报道5-氟脲嘧啶(5-Fu)与顺铂(DDP)具有协同抗癌作用,是1个较好的联合化疗方案.90年代,国外一些学者提出,小剂量顺铂除有抗肿瘤作用外还能起到生化调节作用.1999年1月~12月我们应用小剂量5-Fu及DDP持续静脉输注治疗晚期消化道癌26例,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网坤;徐丽芳;郑铨;黄新华;陶旭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联合细胞刷片和病检对消化道癌的诊断价值

    为了解联合细胞刷片和病检对提高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率及影响检出率的因素,我们对经纤维胃肠镜活检及细胞刷片联合检查的1 19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守惠;叶欣;吴若华;葛惠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放射性肺损伤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一般表现为2个明显阶段,即早期放射性肺病和后期放射性肺纤维化.

    作者:吴开良;李艳如;蒋国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红毛五加多糖诱导体外人胃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索红毛五加多糖的体外抑癌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比及细胞周期改变.结果红毛五加多糖使胃癌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该多糖作用后在细胞周期直方图上出现凋亡峰,0.1 mmol/L红毛五加多糖样品Ⅱ(AGPⅡ)作用36 h、红毛五加多糖样品Ⅲ(AGPⅢ)作用48 h后,凋亡细胞分别占11.2%和15.5%,并使细胞周期明显阻滞于G0/G1期,具有时间-效应关系,且AGPⅡ的作用效果较AGPⅢ更为明显.结论该多糖的抑癌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作者:吕晓英;李由;孙菊华;王双印;王维祥;曾令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7例临床分析

    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即卵巢恶性苗勒氏管肉瘤,临床上罕见,文献少见报道.我院自1989年5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7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就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后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杨悦;羊正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阴茎肉瘤样癌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50岁,农民.因阴茎肿物2个月于1999年1月10日入院.2个月前阴茎冠状沟处长有1个米粒大小的结节,淡红色,逐渐增大,经抗炎治疗无效,且迅速增大.入院后查体见阴茎冠状沟左侧有一淡红色、大小为1.0 cm×0.9 cm×0.8 cm的肿物,略高出粘膜表面,累及龟头及包皮.拟诊为阴茎癌,行肿物切除.病理诊断为阴茎平滑肌肉瘤,于1999年1月15日行阴茎切除.

    作者:雷红;胡学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青年人和老年人大肠癌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青年人和老年人大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47例青年人和老年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测定患者血清CEA、CA242,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其p53、c-erbB2和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青年组和老年组大肠癌在性别分布上无差异,2组中直肠癌均多于结肠癌(P>0.05),而青年组肿瘤细胞多数分化程度差(低-未分化),老年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好(高-中分化);青年组病程较晚(Duke's C+D)病例的比例较老年组高(P<0.05);青年组和老年组CEA、CA242、p53、c-erbB2、CD44V6的阳性率分别为34.1%、56.1%、53.7%、56.1%、36.6%和19.8%、23.6%、33.0%、37.7%、17.9%,除CEA外,其余4项指标,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青年人和老年人大肠癌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及生物学特征.

    作者:陈万源;陈贤贵;李德川;楼荣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44例胸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心电图异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胸部肿瘤尤其是左肺癌时对心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983年1月至1984年12月收治的胸部恶性肿瘤44例,在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结束时分别作心电图检查.左肺癌38例,右肺癌2例,其他肿瘤4例.常规野放疗30例,大面积不规则野放疗14例;加速超分割放疗5例,大面积不规则野放疗14例,常规野常规放疗25例;<55 Gy 19例,≥55 Gy25例.结果本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43.2%(19/44),其中心动过速27.3%,心动过缓4.5%,S-T段下移6.8%,传导阻滞4.5%.左下肺癌心电图异常率远远高于其他胸部肿瘤(P<0.01);≥55 Gy组高于<55 Gy组(P<0.05);加速超分割照射组明显高于常规分割照射组(P<0.01).结论放射治疗期间可发生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其损伤程度与心脏受照体积、放射剂量、分割方式有关.超分割、加速超分割照射胸部肿瘤尤其是左肺癌时应当慎重.

    作者:黄义文;黄芝华;廖遇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肝细胞癌p53和Rb基因改变的分析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p53和Rb基因的突变特点和规律.探讨2种抗癌基因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组织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和PCR-RFLP法检测65例肝癌p53基因第5~8外显子和Rb基因17和21外显子的突变率.结果肝癌中p53基因突变率为50.8%,以缺失为主;Rb基因的突变率为38.5%;p53和Rb基因同时突变率为12.3%.结论肝细胞癌中既有p53基因突变也存在Rb基因突变,两者在肝癌的发生中均有重要作用.p53和Rb基因同时突变与肝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

    作者:严世荣;阮绪芝;朱明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H-ras原癌基因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H-ras基因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潜能指标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观察76例乳腺癌、34例淋巴结转移灶和8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p21蛋白、PCNA、CD44、ⅧRAg的表达情况;采用PCR-RFLP法检测42例乳腺癌、6例乳腺纤维腺瘤H-ras 12位密码子点突变状态.结果76例乳腺癌p21蛋白阳性58例,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21蛋白与CD44、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γ=0.6337,P<0.01;γ=0.3044,P<0.05).p21蛋白阳性组肿瘤间质血管密度(IMVD)明显高于阴性组,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2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CD44、IMVD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潜能敏感且准确的指标.

    作者:张雅洁;何彦丽;孙瑜;张惠球;黄书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小鼠白细胞介素2基因修饰肝癌细胞瘤苗

    目的研究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小鼠白细胞介素2基因修饰肝癌细胞瘤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Transfectam,将携带小鼠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VR1110,导入小鼠肝癌细胞H2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转染后经放射线照射、未经放射线照射和冻融后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的浓度;并研究转染后经放射线照射而制成的瘤苗的抗肿瘤效应.结果转染后经放射线照射和未经放射线照射的H22细胞均持续分泌IL-2达30天以上;转染细胞在冻融后也能分泌IL-2;制备的瘤苗对小鼠肝癌模型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提高荷瘤小鼠的生存率.结论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小鼠白细胞介素2基因转染后,能在肝癌细胞中有效表达,所制备的瘤苗可诱导有效的抗肿瘤效应.

    作者:金晓凌;井清源;王炳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