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咽癌患者血清sIL-2R及TNF-α水平初步研究

罗绮宁;韦明壮;方文珠;杨伟江

关键词:鼻咽肿瘤,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与鼻咽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及RIA法分别测定鼻咽癌患者血清sIL-2R及TNF-α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sIL-2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测定sIL-2R可了解鼻咽癌患者的免疫状态,sIL-2R水平可作为诊断鼻咽癌的1个参考指标;TNF-α则与恶病质的形成有关.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胃双原发癌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70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上腹部隐痛不适4个月,于2000年3月11日入院.患者4个月前出现进食后发噎,以进干性食物明显,后吞咽困难逐渐加重.体检:营养中等,发育正常.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加热诱导人胃癌细胞株MKN28凋亡的动力学研究

    目的观察加热诱导人胃癌细胞株MKN28凋亡的佳强度、凋亡细胞的特点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方法采用丫啶橙(AO)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和电镜观察不同时间长度的加热诱导人胃癌细胞株MKN28的凋亡.结果经43℃的加热后,MKN28细胞的AO染色阳性率随着加热时间延长而上升,且凋亡的诱导在2h内即可启动.流式细胞术提示细胞周期亦发生变化,G1期细胞从60.1%下降至42.9%;S期从28.5%上升至40.3%;G2/M期细胞从11.4%上升到16.8%;并见凋亡特有的AP峰.超微结构显示:细胞变圆,细胞核浓缩,染色质趋边缘化分布.结论加热可诱导人胃癌细胞株MKN28凋亡,且凋亡的诱导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完成.

    作者:陈卫星;顾竹影;厉有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巨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通过手术切除巨大肝癌36例,总结手术经验,分析手术疗效和肿瘤复发相关因素.方法肝门血流阻断16例,半肝血流阻断20例(右半肝阻断14例、左半肝阻断6例).结果①无手术死亡者;②肝癌复发率为69.44%;③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44.44%、33.33%.结论巨大肝癌若肿瘤边缘清楚而且患者肝功能正常仍应积极手术切除治疗,半肝阻断法提高了巨大肝癌的切除率和手术安全性,延长了中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术后经化疗泵化疗对防治肝癌复发有积极作用.

    作者:温增庆;吴孟超;杨甲梅;杨广顺;陈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肺平滑肌肉瘤1例报告

    肺平滑肌肉瘤是1种少见的肺部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肺部肿瘤的1%[1].这种肉瘤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多,发展迅速,术前常较难获得病理诊断.本文1例因突然咳出一异物求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活检诊断为肺末分化癌,经异物组织学及术后病理诊断为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鼻咽癌患者血清sIL-2R及TNF-α水平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与鼻咽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及RIA法分别测定鼻咽癌患者血清sIL-2R及TNF-α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sIL-2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测定sIL-2R可了解鼻咽癌患者的免疫状态,sIL-2R水平可作为诊断鼻咽癌的1个参考指标;TNF-α则与恶病质的形成有关.

    作者:罗绮宁;韦明壮;方文珠;杨伟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小唾液腺巨大恶性肌上皮瘤2例报告

    恶性肌上皮瘤极少见,发病部位以腮腺常见,发生于小唾液腺者则更罕见.我们于1999年6月收治小唾液腺巨大恶性肌上皮瘤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海鹏;杨熙鸿;林建英;陈伟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β-catenin基因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β-catenin基因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胃癌组织中β-catenin基因表达.结果胃癌中β-catenin异常表达率为56.9%,弥漫型(76.3%)显著高于肠型胃癌(27.3%),P<0.01,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与肿瘤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β-catenin基因异常表达是胃癌发生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之一,也是判断胃癌侵袭转移的良好指标.

    作者:王彩霞;袁孟彪;陈静;李宏伟;邓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外源性Egr-1基因表达对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检测Egr-1蛋白在食管癌细胞株Eca109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Egr-1蛋白在Eca109细胞中的表达,用脂质体基因转染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Egr-1质粒导入Eca109细胞,经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Egr-1蛋白在转染的Eca109细胞中呈高表达.结果Eca109细胞的Egr-1蛋白表达阴性,当导入外源性Egr-1基因后,Egr-1蛋白表达阳性,表达Egr-1蛋白的Eca109细胞在形态上发生明显的变化,表现为细胞变扁,呈散在生长.结论Egr-1蛋白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Eca109细胞生长.

    作者:蒙国照;吴名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临床病理的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能否准确反映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对36例早期乳腺癌,常规HE染色检测腋窝淋巴结,对HE染色阴性的前哨淋巴结及所属非前哨淋巴结,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肿瘤的转移情况.结果常规病理检测,36例中,10例腋窝有转移,其中2例仅前哨淋巴结有肿瘤转移.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检测26例阴性的前哨淋巴结共61枚,非前哨淋巴结406枚,2例(2枚)仅前哨淋巴结发现有肿瘤转移,余24例前哨淋巴结及非前哨淋巴结均无肿瘤转移,HE染色的检测阴性的前哨淋巴结患者假阴性率为7.7%(2/26).结论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可以准确反映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作者:白月奎;张保宁;杨红鹰;刘秀云;孙耘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乳腺癌组织中PR、pS2、Cath-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雌激素调节基因孕激素受体(PR)、pS2及组织蛋白酶-D(Cath-D)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R、pS2及Cath-D的表达.结果PR、pS2的表达与ER表达呈正相关性(P<0.01);随组织学分级的增加,PR、pS2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1或P<0.05).肿瘤实质Cath-D表达与淋巴结转移、ER状态、组织学分级无关.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间质Cath-D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PR、pS2表达与ER有关,PR、pS2确能反映雌激素调节系统的完整性,可作为预测内分泌治疗效果的指标.间质Cath-D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Cath-D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罗峻;林宜先;熊永炎;龚玲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肺癌的CT动态观察

    我院于1999年10月~2000年1月采用CT引导下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肺癌35例,我们从CT影像学角度进行初步评价,探讨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

    作者:潘海英;魏经国;王耀程;黄进;孔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Cath-D、β2-MG、CEA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Cath-D)、β2-微球蛋白(β2-MG)及癌胚抗原(CEA)的表达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36例上尿路-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进行Cath-D、β2-MG、CEA检测.结果肿瘤实质细胞Cath-D阳性表达率为47.2%(17例),在分级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间质细胞Cath-D阳性表达率为36.1%(13例),其术后肿瘤复发率(76.9%)明显高于间质细胞Cath-D阴性表达者(P<0.05);其5年生存率也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肿瘤细胞β2-MG阳性表达率为63.9%(23例),在分级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78.3%)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肿瘤细胞CEA阳性表达率为66.7%(24例),随着分级、分期的增高,CEA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结论肿瘤细胞CEA的表达与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有关.肿瘤细胞Cath-D、β2-MG表达可作为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分化标志.肿瘤细胞β2-MG表达和肿瘤间质细胞Cath-D表达可能是判断上尿路移行细胞癌预后的重要临床参考指标.

    作者:林考兴;陈群阳;杨金校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肾上腺巨大节细胞神经瘤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7岁.B超检查发现左肾上腺肿物10天.患者于2000年8月11日体检时行B超检查,于左肾上腺区检查探及一110 mm×88 mm×86 mm实质性肿物,考虑为肾上腺无功能性腺瘤.患者平时无明显自觉症状,入院行24 h血压动态监测正常,无腰背压痛、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痤疮及精神异常.

    作者:柏凯;姚丽青;余英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以氟脲脱氧核苷为主腹腔灌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晚期胃癌患者,因其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全身化疗,故多采用腹腔化疗法.自1997年3月以来,我们采用氟脲脱氧核苷(FUDR)及甲酰四氢叶酸钙(LV)腹腔灌注治疗晚期胃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晓怡;姜藻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iNOS与p16、Bax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对p16、Bax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HBsAg均阳性的49例HCC患者的iNOS、p16、Bax表达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iNOS和Bax以棕黄色颗粒着色于细胞质和(或)细胞膜中,细胞核阴性,间质细胞着色不明显.p16以棕黄色着色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偶见.细胞凋亡为细胞核着色,细胞质阴性.p16、Bax的表达及细胞的凋亡率与烈OS的表达有关.结论iNOS的表达可诱导抑癌基因p16、Bax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影响HCC的分化.故在诱导HCC中iNOS的表达,有望提高肝细胞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姜军梅;朱菊人;刘吉勇;孙成刚;陆伟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贝复济防治放射性皮肤反应的临床观察

    放射性皮肤反应在放疗过程中常见,通常分为干性和湿性反应2种.干性反应不影响放疗的进程,但出现湿性反应则应暂时停止放疗,常需1~3周才能愈合,并可能留有瘢痕[1].我们应用贝复济(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防治放射性皮肤反应,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庞伟;苏伟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全肠外营养支持管理软件系统的设计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研制肿瘤患者全肠外营养(TPN)管理软件,方便临床医生对肿瘤患者快速、准确的制订TPN治疗方案,并对治疗效果有效监测.方法采用Delphi 4.0为编程语言在Windows 98平台上开发研制.结果该系统利用Windows界面直接操作,具有多个开放型的数据库结构.界面包含多窗口,下拉菜单和鼠标支持,可进行数据编辑、自动计算、查询、报表输出.结果以数据库形式保存,可连接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论该系统主要功能为评价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自动计算全静脉营养配方;可连续性监测TPN对肿瘤患者辅助治疗效果,指导修正方案;该系统且含病案管理的功能,便于进行长期随访和进行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张庆英;吴利标;许建衡;刘婉秀;林昆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1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84年1月至1998年12月住院治疗的150例CIN的临床资料.结果宫颈细胞学检查诊断的阳性率为76.6%,与宫颈管细胞学检查联合应用诊断的阳性率为78.8%,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阳性率为95.3%,与单一细胞学诊断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阴道镜下活检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1.6%,镜下活检与宫颈管刮术结合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阴道镜下活检.141例采用手术治疗,无1例切缘阳性;9例原位癌采用腔内放疗.全组无1例复发或死亡.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镜检是诊断CIN的有效方法,对绝经后妇女应同时行宫颈管刮术.对不宜手术的原位癌患者可行单纯腔内放疗.

    作者:李楠;章文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甲状腺恶性肿瘤的CT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CT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CT征像.结果30例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主要CT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或类圆形的低密度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瘤壁不规则和不光滑,伴有坏死(6例)、囊性变(2例)、钙化(6例)和淋巴结肿大(18例).CT能正确地显示肿瘤向四周侵犯的程度.比如,气管受压(6例)、气管食管沟浸润和向纵隔内延伸(8例)、局部皮肤浸润(21例)、颈动脉鞘受侵犯(12例)、颈部淋巴结和颈部肌肉融合不清(8例).结论CT对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术前应用CT扫描可以明确病变的范围及进行术前评价和分期.

    作者:陈清勇;李容芬;江中勇;吴玉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食管肉瘤样癌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70岁.因吞咽疼痛伴梗噎1月余,于1999年11月10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钡餐检查示:食管中段见一长约6 cm软组织块影,向腔内生长,其粘膜破坏,钡剂通过尚通畅.诊断为食管癌.患者于同年11月15日行食管癌根治术.术中见:肿瘤位于食管中段,大小约6.0 cm×6.0 cm×4.0 cm,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周围淋巴结肿大,予以清扫.

    作者:张伟;陶可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