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谦;谢敏;曹家庆
目的研究胆管癌组织中糖基转移酶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胆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一步法mRNA选择性半定量RT-PCR,检测15例胆管癌和15例良性胆道疾病胆管组织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GnT-V)、唾液酸转移酶Ⅰ/Ⅲ(ST6Gal-Ⅰ/ST3Gal-Ⅲ)mRNA的表达,并研究它们与胆管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胆管癌组织中ST3Gal-Ⅲ、ST6Gal-Ⅰ和GnT-V表达均增强(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胆管癌(N1)GnT-VmRNA的表达量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胆管癌(N0)(P<0.01);发生浸润的胆管癌ST3Gal-ⅢmRNA的表达量高于未发生浸润的胆管癌(P<0.01).结论胆管癌组织中的一些糖基转移酶的表达发生了改变,与胆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糖基转移酶的表达,将有助于对胆管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金晓凌;王炳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10例正常胃粘膜、13例浅表性胃炎、10例肠上皮化生、11例不典型增生及16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以DNA指数、增殖指数(PI)、荧光指数(FI)为分析指标.结果胃癌、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的FI值分别为1.866±0.096、1.143±0.060、1.050±0.074,与正常胃粘膜(0.602±0.077)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浅表性胃炎(0.898±0.052)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的FI值高于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P<0.05).不典型增生组织p53蛋白阳性率为25.0%(2/8),胃癌为68.4%(13/19),在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其异倍体的FI值、PI值和p53蛋白阳性率与二倍体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组织p53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癌前病变及正常胃粘膜组织;随病变向恶性转化,p53蛋白表达水平、PI值及异倍体率均增高.因此,检测p53蛋白表达水平对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徐妙生;管增伟;赵同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原发性肝癌并脾静脉癌栓少见,我室于1997年8月~1998年5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3例,报告如下.
作者:万淑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技术比较复杂,主要有乳腺切线野照射及淋巴引流区照射.
作者:张永春;陆海军;赵建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β2(TGFβ1、TGFβ2)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复发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TGFβ1、TGFβ2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TGFβ2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相关(P<0.05).结论TGFβ1、TGFβ2的低表达或无表达是肿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TGFβ1、TGFβ2的表达情况可能是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复发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志勇;张志宏;吴瑜;党荣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血清中Ⅰ型补体受体(CR1)免疫调节因子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红细胞-酵母菌免疫粘附法,测定137例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血清中CR1免疫调节功能.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13.37%±2.86%)与对照组(18.50%±2.65%)相比,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花环率(10.15%±2.08%)与对照组(6.84%±1.55%)相比,显著增高(P<0.01),CR1免疫粘附促进因子活性(130.98%±28.34%)与对照组(189.06%±28.28%)相比,显著降低(P<0.01),而CR1免疫粘附抑制因子活性(46.72%±9.38%)与对照组(34.64%±7.99%)相比,显著增高(P<0.01).结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菊兰;孙励;宗媛;韩洪涛;刘景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顺铂(DDP)联合生物反应调节剂(BRM)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80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先抽尽积液,再腔内注射DDP-BRM(包括高聚金葡素、沙培林、胞必佳、白细胞介素-2),每周1次,连续2~3周,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DDP联合BRM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总有效率为85.0%,不同的BRM与DDP联合运用,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少.结论DDP联合BRM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疗效肯定,是1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卫东;陈家宽;高幼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Miles手术主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直肠癌患者行Miles手术治疗的主要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骶前静脉出血4例,肠梗阻2例,造口坏死5例,泌尿系统损伤7例.结论必要的术前准备及正确的手术操作与处理是减少Miles手术主要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海龙;张越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刷检细胞能否取代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应用TRAP-PCR-ELISA定量法对150例食管癌,130例慢性食管炎,10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的内镜活检标本和刷检标本及30例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管炎和癌旁组织.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端粒酶活性水平及阳性率亦明显增高,且随着食管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而不断升高,但食管癌与不典型增生组织之间端粒酶活性及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食管癌手术标本、活检标本、刷检细胞标本中端粒酶的阳性检出率以刷检细胞标本为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端粒酶的重新活化发生在食管癌的早期阶段,并且与恶性发展有明显关系,端粒酶的检测可以应用于食管早期癌的诊断.食管刷检细胞完全可以取代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这为大规模普查食管癌工作提供了1种简便方法.
作者:吴清明;王强;谢国建;王小虎;李胜保;李晓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及综合治疗的价值.方法将1987年1月~1993年7月收治的并经病理证实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98例分成3组:A组30例ⅢA期患者行手术及综合治疗;B组34例ⅢB期患者行手术及综合治疗;C组34例ⅢB期患者行非手术治疗.结果B组无心肺并发症及死亡.B、C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31.9%、12.9%(P<0.05),A、B、C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3.9%、9.6%、6.2%.A、B 2组中Ⅲ期术后残端阳性与术后残端阴性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12.5%、36.2%(P<0.05).B组肿块≥8 cm的9例中有2例生存期超过5年,中位生存时间为20.9个月,此9例中鳞癌占66.7%(6/9).结论对无恶性胸腔积液及非N3的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特别是对肿瘤≥8 cm且为鳞癌的患者选择手术及综合治疗,不会增高术后心肺并发症死亡率,且比放疗、化疗的疗效好.Ⅲ期术后残端阳性者,尤其是单纯手术治疗者预后差.
作者:曹霞;杨式滔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比较GP(健择-DDP)与LFEM(CF、5-Fu、MMC、EPI)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治疗组,分别采用GP与LFEM方案化疗2个周期,按WHO标准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35%和1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压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健择联合顺铂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1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李平;李兆申;王雅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磷酸酶基因PTEN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PCR-SSCP)对7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PTEN基因9个外显子的突变检测.结果7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率为38.57%(27/70),突变较多地分布在第5、7、8号外显子上;子宫内膜样癌突变率(44.8%)明显高于浆液性和粘液性腺癌(8.3%),P<0.05,G1级、G2级、G3级的突变率分别为53.3%、45.5%、18.2%(P<0.05),Ⅰ期、Ⅱ期、Ⅲ~Ⅳ期的突变率分别为52.4%、28.6%、14.3%(P<0.05),肌层浸润程度越深,突变率越低(P<0.05).结论PTEN基因突变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并与预后良好的临床病理特点相关.
作者:高谨;彭芝兰;王和;曹泽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自分泌运动因子(ATX)、CD44V6的表达及DNA含量,观察它们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36例胃癌组织,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TX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44V6分子表达及DNA含量,并对三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ATX基因表达率为100.00%,其表达值为64.34%±15.15%;CD44V6分子表达率为69.44%,表达值为3.06%±1.14%;细胞核DNA含量指数为1.39±0.23.ATX、CD44V6、DNA含量三者均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且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结论同时检测ATX和CD44V6的表达及细胞核DNA含量,对判断胃癌的浸润转移及其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军;孙士其;林惠华;孙丹莉;王自正;王书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病例介绍患者66岁,于1995年6月22日入院.
作者:熊有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发现的作用强、特异性高的血管形成调控因子.
作者:朱建伟;郁宝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内微血管密度(MVD)、p53蛋白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7例人HCC组织的MVD值、PCNA指数和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生存期≥5年者的MVD值(41.19±15.31)明显低于生存期<5年者的MVD值(54.73±24.72).MVD值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Edemondson分级无关,也与PCNA指数和p53蛋白表达无直接相关性(P>0.05).p53蛋白在生存期≥5年及<5年的2组患者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10.5%和50.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其与MVD值无关(P>0.05).低分化HCC的PCNA指数(54.14±14.26)高于高分化HCC的PCNA指数(34.62±6.16),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MVD值无关(相关系数γ=0.082,P>0.05).结论MVD值和p53基因异常表达均与HCC的5年生存率直接相关,但MVD值、PCNA指数和p53蛋白异常表达相互之间无直接相关性.
作者:韦义萍;马韵;邓卓霖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ProMACE-cytaBOM方案一线治疗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采用ProMACE-cytaBOM方案一线治疗30例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全组总有效率(CR+PR)为86.7%,完全缓解(CR)率为66.7%,中位缓解期为9(3~5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5(1.5~68)个月,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7%、45.3%、45.3%.Ⅱ~Ⅲ期、中度恶性、来源于B细胞、无巨大肿块、LDH正常、化疗≥4个周期者的生存率高于Ⅳ期、高度恶性、来源于T细胞、有巨大肿块、LDH不正常、化疗<4个周期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疗效达到CR者的长期生存率明显高于无效者(P<0.05).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患者均可耐受.结论ProMACE-cytaBOM方案是治疗中高度NHL的1个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何小慧;石远凯;仲立新;张俊萍;冯奉仪;王奇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DR1基因产物P-gp表达与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7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gp、p53、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gp、p53、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72.9%、54.2%,三者的过度表达均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术后腔内化疗后复发有关;P-gp表达与p53、bcl-2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或P<0.05).结论P-gp、p53、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不仅是判定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而且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可能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多药耐药的形成.
作者:周辉良;罗义麒;曹林升;张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实体瘤的发生发展依赖于一定的条件,这种条件即是肿瘤微环境,包括细胞环境和脉管系统,它在许多方面与正常组织不同.
作者:曾亮;王晖;曹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90例恶性肿瘤患者和40例健康人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TNF-α和IL-6浓度均高于健康组(P<0.01),特别是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TNF-α浓度是对照组的10倍,而IL-6浓度是对照组的2.5倍;同种恶性肿瘤患者未手术者TNF-α和IL-6浓度水平也均高于术后复发者.结论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可能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有关.其浓度测定可能作为临床病情观察和监测疗效的辅助手段.
作者:孙昕;陈振东;段力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