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伟;郁宝铭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IL-2R)和CD4+(Th)细胞表达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1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和CD4+细胞的表达水平,并对两者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和CD4+细胞的检出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对各组肺癌病例CD25+和CD4+细胞检出率的相关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呈明显的直线回归的统计相关性.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细胞和CD4+细胞均明显减少,其外周血中CD25+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由CD4+细胞变化引起的.
作者:周振英;沈宗丽;吴晓柳;朱月清;王亚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1990年1月至1998年4月对70例原发性骨肉瘤进行了综合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跃红;吴尉;肖立新;林劲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术前胃镜活检胃癌组织标本和40例胃癌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中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4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MMP-9阳性表达29例(72.5%),胃癌组织中MMP-9表达增高与胃癌低分化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相关.10例胃镜活检标本中阳性表达4例(40.0%),相应的手术切除组织标本有7例阳性表达,活检组织阳性表达灵敏度为57.1%.结论MMP-9高表达提示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术前胃镜活检组织及胃癌手术切除组织标本MMP-9表达的联合检测,对临床胃癌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的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王爱东;贾震川;吕光成;康苏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自1975年至1998年收治11例脾脏肿瘤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诊断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弼民;王缨;胡伟;朱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探讨乳腺癌局部复发的因素及再治疗的疗效,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86年1月至1987年12月首程治疗的21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义文;黄芝华;胡炳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近30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虽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下降趋势,但仍是迄今死亡率高的肿瘤之一[1].
作者:王小平;张泰臻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胃排空障碍(delayed gastric emptying,DGE)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较少发生的严重并发症.
作者:李保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实体瘤的发生发展依赖于一定的条件,这种条件即是肿瘤微环境,包括细胞环境和脉管系统,它在许多方面与正常组织不同.
作者:曾亮;王晖;曹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及综合治疗的价值.方法将1987年1月~1993年7月收治的并经病理证实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98例分成3组:A组30例ⅢA期患者行手术及综合治疗;B组34例ⅢB期患者行手术及综合治疗;C组34例ⅢB期患者行非手术治疗.结果B组无心肺并发症及死亡.B、C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31.9%、12.9%(P<0.05),A、B、C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3.9%、9.6%、6.2%.A、B 2组中Ⅲ期术后残端阳性与术后残端阴性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12.5%、36.2%(P<0.05).B组肿块≥8 cm的9例中有2例生存期超过5年,中位生存时间为20.9个月,此9例中鳞癌占66.7%(6/9).结论对无恶性胸腔积液及非N3的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特别是对肿瘤≥8 cm且为鳞癌的患者选择手术及综合治疗,不会增高术后心肺并发症死亡率,且比放疗、化疗的疗效好.Ⅲ期术后残端阳性者,尤其是单纯手术治疗者预后差.
作者:曹霞;杨式滔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β2(TGFβ1、TGFβ2)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复发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TGFβ1、TGFβ2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TGFβ2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相关(P<0.05).结论TGFβ1、TGFβ2的低表达或无表达是肿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TGFβ1、TGFβ2的表达情况可能是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复发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志勇;张志宏;吴瑜;党荣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增殖潜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A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39例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1.3%(20/39)的脑膜瘤组织中AR呈不同程度的表达.良性、非典型性、恶性脑膜瘤中AR表达率分别为31.6%(6/19)、58.3%(7/12)、87.5%(7/8).恶性脑膜瘤中AR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非典型性和良性脑膜瘤(P<0.05).恶性脑膜瘤平均PCNA标记指数(PCNA U)明显高于非典型性(P<0.05)和良性脑膜瘤(P<0.05).AR阳性脑膜瘤的PCNA U高于AR阴性脑膜瘤(P<0.05),AR表达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脑膜瘤AR表达与其病理级别有关,AR参与了肿瘤的生长和血管生成;检测脑膜瘤中AR表达可间接反映肿瘤的增殖潜力.
作者:陈刚;陈坚;王仲伟;郭孝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比较GP(健择-DDP)与LFEM(CF、5-Fu、MMC、EPI)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治疗组,分别采用GP与LFEM方案化疗2个周期,按WHO标准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35%和1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压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健择联合顺铂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1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李平;李兆申;王雅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近来有研究发现p53基因突变及编码产物p53蛋白生物学功能的丧失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影响大肠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盛崇明;于皆平;沈志辉;朱宗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32磷-玻璃微球(32p-GMS)在肝动脉放射性栓塞化疗治疗肝癌中的作用.方法将32p-GMS与碘油混悬液直接注入44只裸鼠人肝细胞癌负荷瘤内,观察瘤体的组织学反应及多药耐药基因(MDR)表达的P-蛋白变化.对22例肝细胞癌患者(Ⅰ组)采用常规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24例肝癌患者(Ⅱ组)采用32p-GMS与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治疗.结果鼠负荷瘤在吸收剂量达770~3 080 cGy时,肿瘤生长抑制率达61.66%~90.41%.MDR表达的P-蛋白阳性表达率也相应降低.Ⅰ组患者肝内病灶缩小,有效率达59.09%(13/22);Ⅱ组患者有效率达83.33%(20/22),P<0.05.结论32p-GMS局部照射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可提高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32磷局部照射影响MDR表达有关.
作者:姜藻;刘璐;方文;吴培;寿伟彰;张东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ProMACE-cytaBOM方案一线治疗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采用ProMACE-cytaBOM方案一线治疗30例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全组总有效率(CR+PR)为86.7%,完全缓解(CR)率为66.7%,中位缓解期为9(3~5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5(1.5~68)个月,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7%、45.3%、45.3%.Ⅱ~Ⅲ期、中度恶性、来源于B细胞、无巨大肿块、LDH正常、化疗≥4个周期者的生存率高于Ⅳ期、高度恶性、来源于T细胞、有巨大肿块、LDH不正常、化疗<4个周期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疗效达到CR者的长期生存率明显高于无效者(P<0.05).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患者均可耐受.结论ProMACE-cytaBOM方案是治疗中高度NHL的1个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何小慧;石远凯;仲立新;张俊萍;冯奉仪;王奇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原发性肝癌并脾静脉癌栓少见,我室于1997年8月~1998年5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3例,报告如下.
作者:万淑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癌侵犯胸壁的手术切除方式及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方法对30例侵犯胸壁的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全组中肺叶切除26例,双肺叶切除2例,全肺切除2例;壁层胸膜外切除6例,胸壁肌肉和肋骨切除(整块切除)24例.根治性切除25例,根治切除率83.3%(25/3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6.7%(2/30),手术死亡率3.3%(1/30).鳞癌18例,腺鳞癌8例,腺癌3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例.T3N0M0 20例,T3N1M0 5例,T3N2M0 5例.采用寿命表法(life table)计算生存率,用对数秩和检验(Logrank test)其显著性.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0.2%、10.8%和10.8%.根治性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为13.2%,姑息性切除者中无5年生存者(P>0.05).根治性切除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15.5%,有淋巴结转移者中无5年生存者(P>0.05).不考虑淋巴结转移情况,根治性切除患者中,肿瘤侵犯胸壁局限于壁层胸膜者的5年生存率为15.0%,而侵犯胸壁肌肉和肋骨者中则无5年生存者(P>0.05).结论胸膜外切除或胸壁整块切除是外科治疗肺癌侵犯胸壁的主要手段.能否根治切除、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胸壁受侵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之山;汪良骏;方德康;张德超;张汝刚;张大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患者,45岁.因月经紊乱1年、阴道流血淋漓不尽1个月,于1995年1月4日入院.
作者:刘志蓉;刘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DR1基因产物P-gp表达与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7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gp、p53、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gp、p53、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72.9%、54.2%,三者的过度表达均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术后腔内化疗后复发有关;P-gp表达与p53、bcl-2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或P<0.05).结论P-gp、p53、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不仅是判定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而且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可能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多药耐药的形成.
作者:周辉良;罗义麒;曹林升;张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刷检细胞能否取代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应用TRAP-PCR-ELISA定量法对150例食管癌,130例慢性食管炎,10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的内镜活检标本和刷检标本及30例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管炎和癌旁组织.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端粒酶活性水平及阳性率亦明显增高,且随着食管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而不断升高,但食管癌与不典型增生组织之间端粒酶活性及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食管癌手术标本、活检标本、刷检细胞标本中端粒酶的阳性检出率以刷检细胞标本为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端粒酶的重新活化发生在食管癌的早期阶段,并且与恶性发展有明显关系,端粒酶的检测可以应用于食管早期癌的诊断.食管刷检细胞完全可以取代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这为大规模普查食管癌工作提供了1种简便方法.
作者:吴清明;王强;谢国建;王小虎;李胜保;李晓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