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侵犯胸壁的外科治疗

李之山;汪良骏;方德康;张德超;张汝刚;张大为

关键词:肺肿瘤, 胸壁受侵, 外科学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侵犯胸壁的手术切除方式及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方法对30例侵犯胸壁的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全组中肺叶切除26例,双肺叶切除2例,全肺切除2例;壁层胸膜外切除6例,胸壁肌肉和肋骨切除(整块切除)24例.根治性切除25例,根治切除率83.3%(25/3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6.7%(2/30),手术死亡率3.3%(1/30).鳞癌18例,腺鳞癌8例,腺癌3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例.T3N0M0 20例,T3N1M0 5例,T3N2M0 5例.采用寿命表法(life table)计算生存率,用对数秩和检验(Logrank test)其显著性.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0.2%、10.8%和10.8%.根治性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为13.2%,姑息性切除者中无5年生存者(P>0.05).根治性切除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15.5%,有淋巴结转移者中无5年生存者(P>0.05).不考虑淋巴结转移情况,根治性切除患者中,肿瘤侵犯胸壁局限于壁层胸膜者的5年生存率为15.0%,而侵犯胸壁肌肉和肋骨者中则无5年生存者(P>0.05).结论胸膜外切除或胸壁整块切除是外科治疗肺癌侵犯胸壁的主要手段.能否根治切除、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胸壁受侵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癌术后甲状腺残叶切除31例分析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甲状腺癌的关键.

    作者:王一凤;魏运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胆管癌组织中糖基转移酶mRNA的表达

    目的研究胆管癌组织中糖基转移酶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胆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一步法mRNA选择性半定量RT-PCR,检测15例胆管癌和15例良性胆道疾病胆管组织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GnT-V)、唾液酸转移酶Ⅰ/Ⅲ(ST6Gal-Ⅰ/ST3Gal-Ⅲ)mRNA的表达,并研究它们与胆管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胆管癌组织中ST3Gal-Ⅲ、ST6Gal-Ⅰ和GnT-V表达均增强(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胆管癌(N1)GnT-VmRNA的表达量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胆管癌(N0)(P<0.01);发生浸润的胆管癌ST3Gal-ⅢmRNA的表达量高于未发生浸润的胆管癌(P<0.01).结论胆管癌组织中的一些糖基转移酶的表达发生了改变,与胆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糖基转移酶的表达,将有助于对胆管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金晓凌;王炳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AR、PCNA表达与脑膜瘤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增殖潜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A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39例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1.3%(20/39)的脑膜瘤组织中AR呈不同程度的表达.良性、非典型性、恶性脑膜瘤中AR表达率分别为31.6%(6/19)、58.3%(7/12)、87.5%(7/8).恶性脑膜瘤中AR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非典型性和良性脑膜瘤(P<0.05).恶性脑膜瘤平均PCNA标记指数(PCNA U)明显高于非典型性(P<0.05)和良性脑膜瘤(P<0.05).AR阳性脑膜瘤的PCNA U高于AR阴性脑膜瘤(P<0.05),AR表达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脑膜瘤AR表达与其病理级别有关,AR参与了肿瘤的生长和血管生成;检测脑膜瘤中AR表达可间接反映肿瘤的增殖潜力.

    作者:陈刚;陈坚;王仲伟;郭孝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实用癌症杂志》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乳腺癌放射治疗相邻野的衔接技术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技术比较复杂,主要有乳腺切线野照射及淋巴引流区照射.

    作者:张永春;陆海军;赵建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CR1免疫调节功能的观察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血清中Ⅰ型补体受体(CR1)免疫调节因子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红细胞-酵母菌免疫粘附法,测定137例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血清中CR1免疫调节功能.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13.37%±2.86%)与对照组(18.50%±2.65%)相比,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花环率(10.15%±2.08%)与对照组(6.84%±1.55%)相比,显著增高(P<0.01),CR1免疫粘附促进因子活性(130.98%±28.34%)与对照组(189.06%±28.28%)相比,显著降低(P<0.01),而CR1免疫粘附抑制因子活性(46.72%±9.38%)与对照组(34.64%±7.99%)相比,显著增高(P<0.01).结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菊兰;孙励;宗媛;韩洪涛;刘景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及防治

    胃排空障碍(delayed gastric emptying,DGE)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较少发生的严重并发症.

    作者:李保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糖类抗原CA72-4、CA50、CA19-9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近30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虽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下降趋势,但仍是迄今死亡率高的肿瘤之一[1].

    作者:王小平;张泰臻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胃癌术前活检及手术切除标本中MMP-9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术前胃镜活检胃癌组织标本和40例胃癌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中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4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MMP-9阳性表达29例(72.5%),胃癌组织中MMP-9表达增高与胃癌低分化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相关.10例胃镜活检标本中阳性表达4例(40.0%),相应的手术切除组织标本有7例阳性表达,活检组织阳性表达灵敏度为57.1%.结论MMP-9高表达提示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术前胃镜活检组织及胃癌手术切除组织标本MMP-9表达的联合检测,对临床胃癌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的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王爱东;贾震川;吕光成;康苏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32P-GMS在肝动脉放射性栓塞化疗治疗肝癌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32磷-玻璃微球(32p-GMS)在肝动脉放射性栓塞化疗治疗肝癌中的作用.方法将32p-GMS与碘油混悬液直接注入44只裸鼠人肝细胞癌负荷瘤内,观察瘤体的组织学反应及多药耐药基因(MDR)表达的P-蛋白变化.对22例肝细胞癌患者(Ⅰ组)采用常规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24例肝癌患者(Ⅱ组)采用32p-GMS与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治疗.结果鼠负荷瘤在吸收剂量达770~3 080 cGy时,肿瘤生长抑制率达61.66%~90.41%.MDR表达的P-蛋白阳性表达率也相应降低.Ⅰ组患者肝内病灶缩小,有效率达59.09%(13/22);Ⅱ组患者有效率达83.33%(20/22),P<0.05.结论32p-GMS局部照射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可提高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32磷局部照射影响MDR表达有关.

    作者:姜藻;刘璐;方文;吴培;寿伟彰;张东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肺癌侵犯胸壁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肺癌侵犯胸壁的手术切除方式及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方法对30例侵犯胸壁的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全组中肺叶切除26例,双肺叶切除2例,全肺切除2例;壁层胸膜外切除6例,胸壁肌肉和肋骨切除(整块切除)24例.根治性切除25例,根治切除率83.3%(25/3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6.7%(2/30),手术死亡率3.3%(1/30).鳞癌18例,腺鳞癌8例,腺癌3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例.T3N0M0 20例,T3N1M0 5例,T3N2M0 5例.采用寿命表法(life table)计算生存率,用对数秩和检验(Logrank test)其显著性.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0.2%、10.8%和10.8%.根治性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为13.2%,姑息性切除者中无5年生存者(P>0.05).根治性切除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15.5%,有淋巴结转移者中无5年生存者(P>0.05).不考虑淋巴结转移情况,根治性切除患者中,肿瘤侵犯胸壁局限于壁层胸膜者的5年生存率为15.0%,而侵犯胸壁肌肉和肋骨者中则无5年生存者(P>0.05).结论胸膜外切除或胸壁整块切除是外科治疗肺癌侵犯胸壁的主要手段.能否根治切除、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胸壁受侵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之山;汪良骏;方德康;张德超;张汝刚;张大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及综合治疗的价值

    目的探讨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及综合治疗的价值.方法将1987年1月~1993年7月收治的并经病理证实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98例分成3组:A组30例ⅢA期患者行手术及综合治疗;B组34例ⅢB期患者行手术及综合治疗;C组34例ⅢB期患者行非手术治疗.结果B组无心肺并发症及死亡.B、C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31.9%、12.9%(P<0.05),A、B、C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3.9%、9.6%、6.2%.A、B 2组中Ⅲ期术后残端阳性与术后残端阴性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12.5%、36.2%(P<0.05).B组肿块≥8 cm的9例中有2例生存期超过5年,中位生存时间为20.9个月,此9例中鳞癌占66.7%(6/9).结论对无恶性胸腔积液及非N3的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特别是对肿瘤≥8 cm且为鳞癌的患者选择手术及综合治疗,不会增高术后心肺并发症死亡率,且比放疗、化疗的疗效好.Ⅲ期术后残端阳性者,尤其是单纯手术治疗者预后差.

    作者:曹霞;杨式滔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P-gp表达与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的关系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DR1基因产物P-gp表达与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7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gp、p53、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gp、p53、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72.9%、54.2%,三者的过度表达均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术后腔内化疗后复发有关;P-gp表达与p53、bcl-2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或P<0.05).结论P-gp、p53、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不仅是判定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而且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可能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多药耐药的形成.

    作者:周辉良;罗义麒;曹林升;张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CDH型吻合器吻合的术后转化过程

    目的动态观察食管贲门癌切除行食管胃机械吻合患者的术后转化过程,探讨其形成和处理方法.方法在68例食管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术中,以CDH-25或29型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术,动态观察患者的术后转化过程.结果68例随访3~29个月,发生胃食管反流和反流性食管炎者,经使用制酸剂和胃动力药后症状缓解.发生吻合口轻度狭窄56例(82.4%),其中37例做了扩张治疗,24例(64.9%)治愈,13例(35.1%)疗效欠佳.通过进一步随访,发现手术后5个月,钛钉自吻合口完全脱落,56例患者出现的胃食管反流、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狭窄症状自然缓解.结论CDH型吻合器吻合具有快捷、安全和易掌握等优点,在食管胃吻合中完全可取代手工操作.多数患者术后通常经历反流、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狭窄到吻合口再通畅的转化过程.这一转化过程与吻合口区钛钉的存在密切相关.制酸剂、胃动力药和扩张术在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翟伟;冯伦高;杨林;潘永成;赵霖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p53蛋白对不同年龄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近来有研究发现p53基因突变及编码产物p53蛋白生物学功能的丧失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影响大肠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盛崇明;于皆平;沈志辉;朱宗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性,女性,45岁.

    作者:何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CD8+、CD2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表型CD8+、CD2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CD8+、CD28+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0例胃癌患者于术前及18例患者于术后进行PBL表型CD8+、CD28+的检测.结果①肿瘤组患者淋巴细胞CD8+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CD28+、CD8+/CD28+的表达则低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进展期胃癌组患者CD8+/CD28+的表达明显低于早期胃癌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CD28+、CD8+CD28+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侵及浆膜层组患者CD/8+的表达高于侵及粘膜、粘膜下层组患者,而CD28+的表达则低于侵及粘膜及粘膜下层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根治性及姑息性切除肿瘤后,CD8+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CD28+、CD8+/CD28+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胃癌患者淋巴细胞表型CD8+、CD28+的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切除肿瘤有助于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陈腾;施靖华;赵荣华;李莉;孙延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术前选择性区域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区域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运用Sedinge方法对28例直肠癌患者行术前选择性区域动脉造影,显示肿瘤血管并进行动脉药物灌注化疗.结果28例患者插管顺利,肿瘤血管显示清楚,肿瘤定位准确,未出现插管并发症.22例患者于动脉灌注化疗后5-7天施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Miles术12例,Dixon术8例,Parks术2例.4例肿瘤不能切除的晚期患者经3~5次灌注化疗后,有2例获二期切除.1例带瘤生存15个月.切除标本见瘤细胞肿胀,部分坏死,肿瘤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小血管闭塞.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肿瘤广泛转移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术前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其为直肠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朱培谦;谢敏;曹家庆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和CD4+细胞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IL-2R)和CD4+(Th)细胞表达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1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和CD4+细胞的表达水平,并对两者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和CD4+细胞的检出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对各组肺癌病例CD25+和CD4+细胞检出率的相关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呈明显的直线回归的统计相关性.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细胞和CD4+细胞均明显减少,其外周血中CD25+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由CD4+细胞变化引起的.

    作者:周振英;沈宗丽;吴晓柳;朱月清;王亚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雌激素受体与贲门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

    自Tokunaga等[1]首次报道在胃癌组织中存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以来,很多学者也证实了胃癌组织中ER的存在[2、3].

    作者:冀子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