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和CD4+细胞的相关性分析

周振英;沈宗丽;吴晓柳;朱月清;王亚平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 恶性肿瘤, 白细胞介素-2受体, T淋巴细胞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IL-2R)和CD4+(Th)细胞表达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1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和CD4+细胞的表达水平,并对两者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和CD4+细胞的检出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对各组肺癌病例CD25+和CD4+细胞检出率的相关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呈明显的直线回归的统计相关性.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细胞和CD4+细胞均明显减少,其外周血中CD25+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由CD4+细胞变化引起的.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和CD4+细胞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IL-2R)和CD4+(Th)细胞表达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1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和CD4+细胞的表达水平,并对两者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和CD4+细胞的检出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对各组肺癌病例CD25+和CD4+细胞检出率的相关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呈明显的直线回归的统计相关性.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细胞和CD4+细胞均明显减少,其外周血中CD25+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由CD4+细胞变化引起的.

    作者:周振英;沈宗丽;吴晓柳;朱月清;王亚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32P-GMS在肝动脉放射性栓塞化疗治疗肝癌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32磷-玻璃微球(32p-GMS)在肝动脉放射性栓塞化疗治疗肝癌中的作用.方法将32p-GMS与碘油混悬液直接注入44只裸鼠人肝细胞癌负荷瘤内,观察瘤体的组织学反应及多药耐药基因(MDR)表达的P-蛋白变化.对22例肝细胞癌患者(Ⅰ组)采用常规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24例肝癌患者(Ⅱ组)采用32p-GMS与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治疗.结果鼠负荷瘤在吸收剂量达770~3 080 cGy时,肿瘤生长抑制率达61.66%~90.41%.MDR表达的P-蛋白阳性表达率也相应降低.Ⅰ组患者肝内病灶缩小,有效率达59.09%(13/22);Ⅱ组患者有效率达83.33%(20/22),P<0.05.结论32p-GMS局部照射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可提高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32磷局部照射影响MDR表达有关.

    作者:姜藻;刘璐;方文;吴培;寿伟彰;张东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脾脏肿瘤11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75年至1998年收治11例脾脏肿瘤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诊断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弼民;王缨;胡伟;朱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胆管癌组织中糖基转移酶mRNA的表达

    目的研究胆管癌组织中糖基转移酶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胆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一步法mRNA选择性半定量RT-PCR,检测15例胆管癌和15例良性胆道疾病胆管组织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GnT-V)、唾液酸转移酶Ⅰ/Ⅲ(ST6Gal-Ⅰ/ST3Gal-Ⅲ)mRNA的表达,并研究它们与胆管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胆管癌组织中ST3Gal-Ⅲ、ST6Gal-Ⅰ和GnT-V表达均增强(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胆管癌(N1)GnT-VmRNA的表达量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胆管癌(N0)(P<0.01);发生浸润的胆管癌ST3Gal-ⅢmRNA的表达量高于未发生浸润的胆管癌(P<0.01).结论胆管癌组织中的一些糖基转移酶的表达发生了改变,与胆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糖基转移酶的表达,将有助于对胆管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金晓凌;王炳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5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4个月于2000年3月28日收入我院.

    作者:熊炳贤;李红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p53蛋白对不同年龄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近来有研究发现p53基因突变及编码产物p53蛋白生物学功能的丧失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影响大肠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盛崇明;于皆平;沈志辉;朱宗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CAPE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9例小细胞肺癌(SCLC)均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证实.

    作者:任统伟;李君旺;任统庆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鼻咽癌放疗性角膜损伤的跟踪研究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放射治疗的眼部并发症.方法对213例NPC行初程放疗的患者进行跟踪观察.放疗前、放疗中及放疗后对患者作视功能(包括远视力、裂隙灯活体显微镜、眼底、自动电脑视野及视诱发电位)检查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213例患者中,发生角膜损伤19例,占8.9%(19/213),其中NPC临床Ⅰ、Ⅱ期者6例,Ⅲ期者8例、Ⅳ期者5例.发生角膜损伤的患者均无角膜刺激症状,放疗后10个月内,角膜病变消退,但知觉仍较对侧眼明显减退,20个月后尚未恢复正常.未发现晶状体混浊的患者.结论NPC放疗性角膜损伤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及照射剂量无密切关系(P>0.05),可能主要与角膜感觉神经损伤导致眼表疾病相关;不排除患者不同个体对辐射的敏感差异性.

    作者:张庆平;谢成熹;阮林;黄光武;黄敏丽;周卫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子宫重复癌1例报告

    1病例介绍患者66岁,于1995年6月22日入院.

    作者:熊有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CDH型吻合器吻合的术后转化过程

    目的动态观察食管贲门癌切除行食管胃机械吻合患者的术后转化过程,探讨其形成和处理方法.方法在68例食管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术中,以CDH-25或29型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术,动态观察患者的术后转化过程.结果68例随访3~29个月,发生胃食管反流和反流性食管炎者,经使用制酸剂和胃动力药后症状缓解.发生吻合口轻度狭窄56例(82.4%),其中37例做了扩张治疗,24例(64.9%)治愈,13例(35.1%)疗效欠佳.通过进一步随访,发现手术后5个月,钛钉自吻合口完全脱落,56例患者出现的胃食管反流、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狭窄症状自然缓解.结论CDH型吻合器吻合具有快捷、安全和易掌握等优点,在食管胃吻合中完全可取代手工操作.多数患者术后通常经历反流、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狭窄到吻合口再通畅的转化过程.这一转化过程与吻合口区钛钉的存在密切相关.制酸剂、胃动力药和扩张术在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翟伟;冯伦高;杨林;潘永成;赵霖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甲状腺癌术后甲状腺残叶切除31例分析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甲状腺癌的关键.

    作者:王一凤;魏运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术前选择性区域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区域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运用Sedinge方法对28例直肠癌患者行术前选择性区域动脉造影,显示肿瘤血管并进行动脉药物灌注化疗.结果28例患者插管顺利,肿瘤血管显示清楚,肿瘤定位准确,未出现插管并发症.22例患者于动脉灌注化疗后5-7天施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Miles术12例,Dixon术8例,Parks术2例.4例肿瘤不能切除的晚期患者经3~5次灌注化疗后,有2例获二期切除.1例带瘤生存15个月.切除标本见瘤细胞肿胀,部分坏死,肿瘤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小血管闭塞.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肿瘤广泛转移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术前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其为直肠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朱培谦;谢敏;曹家庆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雌激素受体与贲门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

    自Tokunaga等[1]首次报道在胃癌组织中存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以来,很多学者也证实了胃癌组织中ER的存在[2、3].

    作者:冀子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CD8+、CD2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表型CD8+、CD2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CD8+、CD28+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0例胃癌患者于术前及18例患者于术后进行PBL表型CD8+、CD28+的检测.结果①肿瘤组患者淋巴细胞CD8+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CD28+、CD8+/CD28+的表达则低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进展期胃癌组患者CD8+/CD28+的表达明显低于早期胃癌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CD28+、CD8+CD28+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侵及浆膜层组患者CD/8+的表达高于侵及粘膜、粘膜下层组患者,而CD28+的表达则低于侵及粘膜及粘膜下层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根治性及姑息性切除肿瘤后,CD8+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CD28+、CD8+/CD28+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胃癌患者淋巴细胞表型CD8+、CD28+的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切除肿瘤有助于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陈腾;施靖华;赵荣华;李莉;孙延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原发性骨肉瘤70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0年1月至1998年4月对70例原发性骨肉瘤进行了综合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跃红;吴尉;肖立新;林劲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及防治

    胃排空障碍(delayed gastric emptying,DGE)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较少发生的严重并发症.

    作者:李保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AR、PCNA表达与脑膜瘤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增殖潜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A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39例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1.3%(20/39)的脑膜瘤组织中AR呈不同程度的表达.良性、非典型性、恶性脑膜瘤中AR表达率分别为31.6%(6/19)、58.3%(7/12)、87.5%(7/8).恶性脑膜瘤中AR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非典型性和良性脑膜瘤(P<0.05).恶性脑膜瘤平均PCNA标记指数(PCNA U)明显高于非典型性(P<0.05)和良性脑膜瘤(P<0.05).AR阳性脑膜瘤的PCNA U高于AR阴性脑膜瘤(P<0.05),AR表达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脑膜瘤AR表达与其病理级别有关,AR参与了肿瘤的生长和血管生成;检测脑膜瘤中AR表达可间接反映肿瘤的增殖潜力.

    作者:陈刚;陈坚;王仲伟;郭孝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CD44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D44S、CD44V6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期别、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杂交分光光度法,检测81例子宫颈癌患者静脉全血中CD44S、CD44V6的浓度.结果CD44S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3.4%(19/81),CD44V6的表达阳性率为75.3%(61/81)(P<0.01).鳞癌、腺癌、腺鳞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3%(58/77)、100.0%(1)、100.0%(3/3).原位癌、G1级(好)、G2级(中)、G3级(差)子宫颈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100.0%、81.6%、66.7%(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者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70.4%(P<0.01).结论CD44V6可作为子宫颈癌早期筛查、临床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孙杭临;柯晓慧;何秋莎;黄一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性,女性,45岁.

    作者:何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软组织肉瘤术后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软组织肉瘤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37例软组织肉瘤患者,术后及时放射治疗,27例术后局部复发再行扩大切除术及术后放射治疗,对两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及时行放射治疗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4.9%和43.2%;术后局部复发再行扩大切除术者的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5.2%和37.9%.结论软组织肉瘤术后及时行放射治疗可提高患者3、5年生存率,可减少肿瘤局部复发.

    作者:梁月琴;牛伟;程炳权;叶宏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