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癌症杂志》投稿须知

关键词:癌症
摘要: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性,女性,45岁.

    作者:何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胆管癌组织中糖基转移酶mRNA的表达

    目的研究胆管癌组织中糖基转移酶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胆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一步法mRNA选择性半定量RT-PCR,检测15例胆管癌和15例良性胆道疾病胆管组织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GnT-V)、唾液酸转移酶Ⅰ/Ⅲ(ST6Gal-Ⅰ/ST3Gal-Ⅲ)mRNA的表达,并研究它们与胆管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胆管癌组织中ST3Gal-Ⅲ、ST6Gal-Ⅰ和GnT-V表达均增强(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胆管癌(N1)GnT-VmRNA的表达量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胆管癌(N0)(P<0.01);发生浸润的胆管癌ST3Gal-ⅢmRNA的表达量高于未发生浸润的胆管癌(P<0.01).结论胆管癌组织中的一些糖基转移酶的表达发生了改变,与胆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糖基转移酶的表达,将有助于对胆管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金晓凌;王炳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食管癌刷检、活检和手术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比较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刷检细胞能否取代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应用TRAP-PCR-ELISA定量法对150例食管癌,130例慢性食管炎,10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的内镜活检标本和刷检标本及30例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管炎和癌旁组织.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端粒酶活性水平及阳性率亦明显增高,且随着食管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而不断升高,但食管癌与不典型增生组织之间端粒酶活性及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食管癌手术标本、活检标本、刷检细胞标本中端粒酶的阳性检出率以刷检细胞标本为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端粒酶的重新活化发生在食管癌的早期阶段,并且与恶性发展有明显关系,端粒酶的检测可以应用于食管早期癌的诊断.食管刷检细胞完全可以取代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这为大规模普查食管癌工作提供了1种简便方法.

    作者:吴清明;王强;谢国建;王小虎;李胜保;李晓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CAPE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9例小细胞肺癌(SCLC)均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证实.

    作者:任统伟;李君旺;任统庆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实用癌症杂志》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子宫重复癌1例报告

    1病例介绍患者66岁,于1995年6月22日入院.

    作者:熊有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NF-α和IL-6浓度的测定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90例恶性肿瘤患者和40例健康人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TNF-α和IL-6浓度均高于健康组(P<0.01),特别是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TNF-α浓度是对照组的10倍,而IL-6浓度是对照组的2.5倍;同种恶性肿瘤患者未手术者TNF-α和IL-6浓度水平也均高于术后复发者.结论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可能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有关.其浓度测定可能作为临床病情观察和监测疗效的辅助手段.

    作者:孙昕;陈振东;段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实验性肝癌雄激素受体表达的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肝癌癌变过程中雄激素受体(AR)表达的动态变化和病理意义.方法以二甲氨基偶氮苯(3′-Me-DAB)建立大鼠诱发性肝癌模型,将60只雄鼠分为2组:诱癌组(n=35),以3′-Me-DAB诱癌,对照组(n=25),以精制大米喂服.放射配基结合技术检测各实验期大鼠肝脏AR的定量表达.结果诱癌组大鼠肝重/体重比值在第4、5个月时大幅度上升(P<0.05).诱癌组雄激素受体定量以癌变启动期(第1个月)和成癌期(第5个月)高,第2个月低,细胞核AR分别为(56.28±9.48),(59.49±4.42)和(33.52±3.24)fmol/mg蛋白质.对照组大鼠的生理性AR表达与年龄依赖的性活动能力一致.诱发癌瘤受体定量以肝细胞型肝癌高(P<0.05),且癌瘤组织高于癌周组织(P<0.05).结论实验性肝癌癌变特定阶段雄激素受体表达活跃,提示其可能有介导雄激素的促肝细胞异常增殖作用.

    作者:周载平;梁力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雌激素受体与贲门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

    自Tokunaga等[1]首次报道在胃癌组织中存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以来,很多学者也证实了胃癌组织中ER的存在[2、3].

    作者:冀子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

    目的研究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的发生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抗生素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按照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将196例患者分成4组:(0~0.499)×109/L、(0.5~0.999)×109/L、(1.0~1.499)×109/L组和(1.5~1.999)×109/L组,调查各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所有患者均给予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计算各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至正常值时所需的G-CSF总量和时间.将本组患者分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计算2组患者实际感染发生率.结果4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64.7%、54.7%、23.3%和28.8%,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患者使用G-CSF的量分别为(1 889.71±1 550.39)μg、(1 037.74±724.21)μg、(824.42±625.08)μg和(621.97±588.36)μg,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恢复时间分别为(6.82±4.07)天、(5.92±4.07)天、(5.81±3.61)天和(6.18±4.31)天,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实际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6.0%和43.8%,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随粒细胞下降而增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能降低感染发生率,及时、足量地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能更有利于院内感染的预防.

    作者:程伏林;胡名柏;林从尧;魏正专;张红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突变分析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磷酸酶基因PTEN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PCR-SSCP)对7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PTEN基因9个外显子的突变检测.结果7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率为38.57%(27/70),突变较多地分布在第5、7、8号外显子上;子宫内膜样癌突变率(44.8%)明显高于浆液性和粘液性腺癌(8.3%),P<0.05,G1级、G2级、G3级的突变率分别为53.3%、45.5%、18.2%(P<0.05),Ⅰ期、Ⅱ期、Ⅲ~Ⅳ期的突变率分别为52.4%、28.6%、14.3%(P<0.05),肌层浸润程度越深,突变率越低(P<0.05).结论PTEN基因突变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并与预后良好的临床病理特点相关.

    作者:高谨;彭芝兰;王和;曹泽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乳腺癌放射治疗相邻野的衔接技术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技术比较复杂,主要有乳腺切线野照射及淋巴引流区照射.

    作者:张永春;陆海军;赵建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和CD4+细胞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IL-2R)和CD4+(Th)细胞表达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1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和CD4+细胞的表达水平,并对两者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和CD4+细胞的检出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对各组肺癌病例CD25+和CD4+细胞检出率的相关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呈明显的直线回归的统计相关性.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5+细胞和CD4+细胞均明显减少,其外周血中CD25+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由CD4+细胞变化引起的.

    作者:周振英;沈宗丽;吴晓柳;朱月清;王亚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p53蛋白对不同年龄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近来有研究发现p53基因突变及编码产物p53蛋白生物学功能的丧失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影响大肠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盛崇明;于皆平;沈志辉;朱宗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GP方案与LFEM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的比较

    目的比较GP(健择-DDP)与LFEM(CF、5-Fu、MMC、EPI)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治疗组,分别采用GP与LFEM方案化疗2个周期,按WHO标准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35%和1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压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健择联合顺铂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1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李平;李兆申;王雅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软组织肉瘤术后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软组织肉瘤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37例软组织肉瘤患者,术后及时放射治疗,27例术后局部复发再行扩大切除术及术后放射治疗,对两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及时行放射治疗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4.9%和43.2%;术后局部复发再行扩大切除术者的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5.2%和37.9%.结论软组织肉瘤术后及时行放射治疗可提高患者3、5年生存率,可减少肿瘤局部复发.

    作者:梁月琴;牛伟;程炳权;叶宏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直肠癌Miles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Miles手术主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直肠癌患者行Miles手术治疗的主要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骶前静脉出血4例,肠梗阻2例,造口坏死5例,泌尿系统损伤7例.结论必要的术前准备及正确的手术操作与处理是减少Miles手术主要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海龙;张越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P-gp表达与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的关系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DR1基因产物P-gp表达与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7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gp、p53、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gp、p53、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72.9%、54.2%,三者的过度表达均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术后腔内化疗后复发有关;P-gp表达与p53、bcl-2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或P<0.05).结论P-gp、p53、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不仅是判定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而且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可能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多药耐药的形成.

    作者:周辉良;罗义麒;曹林升;张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p16基因是新近发现的1种抑癌基因,其突变或缺失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1~4].

    作者:吕怀盛;刘新兰;秦景;张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糖类抗原CA72-4、CA50、CA19-9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近30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虽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下降趋势,但仍是迄今死亡率高的肿瘤之一[1].

    作者:王小平;张泰臻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