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验性肝癌雄激素受体表达的病理意义

周载平;梁力建

关键词:实验性肝癌, 受体, 雄激素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癌变过程中雄激素受体(AR)表达的动态变化和病理意义.方法以二甲氨基偶氮苯(3′-Me-DAB)建立大鼠诱发性肝癌模型,将60只雄鼠分为2组:诱癌组(n=35),以3′-Me-DAB诱癌,对照组(n=25),以精制大米喂服.放射配基结合技术检测各实验期大鼠肝脏AR的定量表达.结果诱癌组大鼠肝重/体重比值在第4、5个月时大幅度上升(P<0.05).诱癌组雄激素受体定量以癌变启动期(第1个月)和成癌期(第5个月)高,第2个月低,细胞核AR分别为(56.28±9.48),(59.49±4.42)和(33.52±3.24)fmol/mg蛋白质.对照组大鼠的生理性AR表达与年龄依赖的性活动能力一致.诱发癌瘤受体定量以肝细胞型肝癌高(P<0.05),且癌瘤组织高于癌周组织(P<0.05).结论实验性肝癌癌变特定阶段雄激素受体表达活跃,提示其可能有介导雄激素的促肝细胞异常增殖作用.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GP方案与LFEM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的比较

    目的比较GP(健择-DDP)与LFEM(CF、5-Fu、MMC、EPI)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治疗组,分别采用GP与LFEM方案化疗2个周期,按WHO标准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35%和1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压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健择联合顺铂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1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李平;李兆申;王雅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

    目的研究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的发生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抗生素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按照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将196例患者分成4组:(0~0.499)×109/L、(0.5~0.999)×109/L、(1.0~1.499)×109/L组和(1.5~1.999)×109/L组,调查各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所有患者均给予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计算各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至正常值时所需的G-CSF总量和时间.将本组患者分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计算2组患者实际感染发生率.结果4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64.7%、54.7%、23.3%和28.8%,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患者使用G-CSF的量分别为(1 889.71±1 550.39)μg、(1 037.74±724.21)μg、(824.42±625.08)μg和(621.97±588.36)μg,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恢复时间分别为(6.82±4.07)天、(5.92±4.07)天、(5.81±3.61)天和(6.18±4.31)天,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实际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6.0%和43.8%,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随粒细胞下降而增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能降低感染发生率,及时、足量地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能更有利于院内感染的预防.

    作者:程伏林;胡名柏;林从尧;魏正专;张红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雌激素受体与贲门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

    自Tokunaga等[1]首次报道在胃癌组织中存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以来,很多学者也证实了胃癌组织中ER的存在[2、3].

    作者:冀子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CD8+、CD2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表型CD8+、CD2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CD8+、CD28+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0例胃癌患者于术前及18例患者于术后进行PBL表型CD8+、CD28+的检测.结果①肿瘤组患者淋巴细胞CD8+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CD28+、CD8+/CD28+的表达则低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进展期胃癌组患者CD8+/CD28+的表达明显低于早期胃癌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CD28+、CD8+CD28+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侵及浆膜层组患者CD/8+的表达高于侵及粘膜、粘膜下层组患者,而CD28+的表达则低于侵及粘膜及粘膜下层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根治性及姑息性切除肿瘤后,CD8+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CD28+、CD8+/CD28+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胃癌患者淋巴细胞表型CD8+、CD28+的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切除肿瘤有助于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陈腾;施靖华;赵荣华;李莉;孙延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食管癌刷检、活检和手术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比较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刷检细胞能否取代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应用TRAP-PCR-ELISA定量法对150例食管癌,130例慢性食管炎,10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的内镜活检标本和刷检标本及30例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管炎和癌旁组织.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端粒酶活性水平及阳性率亦明显增高,且随着食管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而不断升高,但食管癌与不典型增生组织之间端粒酶活性及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食管癌手术标本、活检标本、刷检细胞标本中端粒酶的阳性检出率以刷检细胞标本为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端粒酶的重新活化发生在食管癌的早期阶段,并且与恶性发展有明显关系,端粒酶的检测可以应用于食管早期癌的诊断.食管刷检细胞完全可以取代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这为大规模普查食管癌工作提供了1种简便方法.

    作者:吴清明;王强;谢国建;王小虎;李胜保;李晓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鼻咽癌放疗性角膜损伤的跟踪研究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放射治疗的眼部并发症.方法对213例NPC行初程放疗的患者进行跟踪观察.放疗前、放疗中及放疗后对患者作视功能(包括远视力、裂隙灯活体显微镜、眼底、自动电脑视野及视诱发电位)检查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213例患者中,发生角膜损伤19例,占8.9%(19/213),其中NPC临床Ⅰ、Ⅱ期者6例,Ⅲ期者8例、Ⅳ期者5例.发生角膜损伤的患者均无角膜刺激症状,放疗后10个月内,角膜病变消退,但知觉仍较对侧眼明显减退,20个月后尚未恢复正常.未发现晶状体混浊的患者.结论NPC放疗性角膜损伤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及照射剂量无密切关系(P>0.05),可能主要与角膜感觉神经损伤导致眼表疾病相关;不排除患者不同个体对辐射的敏感差异性.

    作者:张庆平;谢成熹;阮林;黄光武;黄敏丽;周卫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ProMACE-cytaBOM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ProMACE-cytaBOM方案一线治疗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采用ProMACE-cytaBOM方案一线治疗30例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全组总有效率(CR+PR)为86.7%,完全缓解(CR)率为66.7%,中位缓解期为9(3~5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5(1.5~68)个月,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7%、45.3%、45.3%.Ⅱ~Ⅲ期、中度恶性、来源于B细胞、无巨大肿块、LDH正常、化疗≥4个周期者的生存率高于Ⅳ期、高度恶性、来源于T细胞、有巨大肿块、LDH不正常、化疗<4个周期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疗效达到CR者的长期生存率明显高于无效者(P<0.05).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患者均可耐受.结论ProMACE-cytaBOM方案是治疗中高度NHL的1个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何小慧;石远凯;仲立新;张俊萍;冯奉仪;王奇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糖类抗原CA72-4、CA50、CA19-9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近30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虽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下降趋势,但仍是迄今死亡率高的肿瘤之一[1].

    作者:王小平;张泰臻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性,女性,45岁.

    作者:何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胃癌术前活检及手术切除标本中MMP-9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术前胃镜活检胃癌组织标本和40例胃癌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中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4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MMP-9阳性表达29例(72.5%),胃癌组织中MMP-9表达增高与胃癌低分化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相关.10例胃镜活检标本中阳性表达4例(40.0%),相应的手术切除组织标本有7例阳性表达,活检组织阳性表达灵敏度为57.1%.结论MMP-9高表达提示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术前胃镜活检组织及胃癌手术切除组织标本MMP-9表达的联合检测,对临床胃癌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的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王爱东;贾震川;吕光成;康苏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消化系统双原发癌10例报告

    双原发癌(double primary carcinomas)是指同一个体先后患2种原发性恶性肿瘤,它属于多原发癌的范畴.

    作者:潘源;王家仓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顺铂联合生物反应调节剂腔内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

    目的探讨顺铂(DDP)联合生物反应调节剂(BRM)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80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先抽尽积液,再腔内注射DDP-BRM(包括高聚金葡素、沙培林、胞必佳、白细胞介素-2),每周1次,连续2~3周,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DDP联合BRM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总有效率为85.0%,不同的BRM与DDP联合运用,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少.结论DDP联合BRM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疗效肯定,是1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卫东;陈家宽;高幼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p16基因是新近发现的1种抑癌基因,其突变或缺失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1~4].

    作者:吕怀盛;刘新兰;秦景;张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低氧与恶性肿瘤演进的研究进展

    实体瘤的发生发展依赖于一定的条件,这种条件即是肿瘤微环境,包括细胞环境和脉管系统,它在许多方面与正常组织不同.

    作者:曾亮;王晖;曹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胃癌、癌前病变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10例正常胃粘膜、13例浅表性胃炎、10例肠上皮化生、11例不典型增生及16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以DNA指数、增殖指数(PI)、荧光指数(FI)为分析指标.结果胃癌、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的FI值分别为1.866±0.096、1.143±0.060、1.050±0.074,与正常胃粘膜(0.602±0.077)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浅表性胃炎(0.898±0.052)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的FI值高于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P<0.05).不典型增生组织p53蛋白阳性率为25.0%(2/8),胃癌为68.4%(13/19),在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其异倍体的FI值、PI值和p53蛋白阳性率与二倍体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组织p53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癌前病变及正常胃粘膜组织;随病变向恶性转化,p53蛋白表达水平、PI值及异倍体率均增高.因此,检测p53蛋白表达水平对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徐妙生;管增伟;赵同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实用癌症杂志》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CD44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D44S、CD44V6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期别、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杂交分光光度法,检测81例子宫颈癌患者静脉全血中CD44S、CD44V6的浓度.结果CD44S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3.4%(19/81),CD44V6的表达阳性率为75.3%(61/81)(P<0.01).鳞癌、腺癌、腺鳞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3%(58/77)、100.0%(1)、100.0%(3/3).原位癌、G1级(好)、G2级(中)、G3级(差)子宫颈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100.0%、81.6%、66.7%(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者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70.4%(P<0.01).结论CD44V6可作为子宫颈癌早期筛查、临床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孙杭临;柯晓慧;何秋莎;黄一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甲状腺癌术后甲状腺残叶切除31例分析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甲状腺癌的关键.

    作者:王一凤;魏运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5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4个月于2000年3月28日收入我院.

    作者:熊炳贤;李红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子宫、胃、结肠三原发癌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45岁.因月经紊乱1年、阴道流血淋漓不尽1个月,于1995年1月4日入院.

    作者:刘志蓉;刘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