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玲;杨庆媛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8岁.因左胸不适伴夜间压迫感3个月,活动后加重于1994年1月7日入院.体检:患者一般情况尚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两侧胸廓不对称,左侧胸部饱满稍隆起,左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X线胸部正侧位摄片示:前纵隔实质性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纵隔肿瘤.1994年1月12日剖胸探查,术中见前纵隔有一巨大肿物突向左右胸腔,以突向左侧为著,肿物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瘤体35 cm×32 cm×15 cm,质软,呈黄色,并有一宽基底位于前纵隔,肿物表面包膜完整.完整切除肿瘤.
作者:曹慧玲;杨庆媛 刊期: 1998年第01期
1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性,68岁.1年前感冒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丝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支气管炎.经抗炎治疗后热退,但咳嗽、痰中带血症状无改善.于1995年12月4日转入我院,经CT检查示右下肺叶背段支气管肺癌.于12月18日行手术探查,右侧胸腔有血性胸水100 ml,右下叶背段与胸壁紧密粘连,右下肺不张、实变,背段尖端呈囊性,部分破溃,吸出大量坏死组织.
作者:李德祥;郑洪 刊期: 1998年第01期
为了探讨女性激素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作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手术切除和诊刮的17例子宫内膜腺癌和4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标本进行ER、PR和PCNA含量检测,并结合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的含量低于增生期和增生过长内膜组织(P<0.05),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有关.PCNA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含量显著高于非肿瘤性内膜组织(P<0.01),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ER、PR的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ER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内膜腺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PCNA的过度表达可能与细胞的异常生长和分化有关.
作者:杜兴贵;张丽;易建华;朱礼国 刊期: 1998年第01期
为了评价肺癌患者化疗后血清NK细胞活性及sIL-2R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作者采用LDH释放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7例肺癌病人和41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NK细胞活性和sIL-2R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肺癌病人血清sIL-2R水平增高(P<0.01),NK细胞活性降低(P<0.05),且化疗后有效病人血清sIL-2R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结果提示血清NK细胞活性和sIL-2R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肺癌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苏 刊期: 1998年第01期
作者采用ELISA夹心法对263例恶性肿瘤病人血清sIL-2R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IL-2R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对照组(P<0.01),并与临床分期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伴有转移的患者血清sIL-2R升高更为明显,与病情稳定或非转移患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作者认为,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IL-2R,不但可用于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肿瘤分期、疗效及预后等作出评估.
作者:李军;张京田;张小凤;魏曙亚;候蓉 刊期: 1998年第01期
肺癌的临床症状非常复杂,大致可归纳为四大类:原发肿瘤、局部蔓延、远处转移以及非转移性肺外表现.非转移性肺外表现可出现在肺癌被发现之前、同时或之后,极易被忽视.为了提高对肺癌非转移性肺外表现的认识,我们收集了我院1992至1996年间住院治疗的400例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有非转移性肺外表现的119例作一分析.
作者:沈华浩;陈晓;刘富光 刊期: 1998年第01期
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7年5月,对22例中心型晚期肺 2结果癌患者经心包切除肿瘤,现报道如下.
作者:柳强;刘涌;张熙曾 刊期: 1998年第01期
为了解p53过量表达和食管癌临床特点的关系,以及对放射敏感性和预后的影响.作者收集1989年4月至1993年12月保存完好、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放疗前食管癌病理标本64例,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食管癌中p53的表达情况.对比分析p53蛋白表达和病灶长度、淋巴结转移、死亡原因、近期疗效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全组有57.8%(37/64)的肿瘤呈p53蛋白阳性反应,p53过量表达和食管癌病灶长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近期疗效和生存情况无关,因远处转移死亡者的p53蛋白阳性率高于局部复发者(P<0.05).作者认为p53的过量表达不能作为单独的预后指标用来判断食管癌单纯放疗后的近、远期疗效.
作者:陈志坚;李淳;郑明章;郑瑞明;李德锐 刊期: 1998年第01期
老年人甲状腺单发结节并不罕见,但因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实验室检查结果非特异性,故容易漏诊或误诊(1).此外对于老年人甲状腺单发结节的手术切除意见至今仍有分歧.我们于1986年10月~1996年9月收治67例,经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程志中;郑宝珍;苏占玲 刊期: 1998年第01期
食管腺鳞癌比较少见,1990年1月至1996年12月经我院外科手术病理诊断食管腺鳞癌13例,占同期食管癌切除手术病例的0.43%,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张兴国;杨瑞森;张百江;李道堂;王国范;张为迪 刊期: 1998年第01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71岁.因黑便两天于1996年2月23日入院.患者1972年12月27日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在我院急诊手术,术中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行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术后未随访检查.1995年12月21日因黑便住外院,胃镜检查经咽部进入一囊腔,未见开口而无法进镜.
作者:张宇民;田敬学;董树强 刊期: 1998年第01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70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年,加重2个月于1992年1月3日入院.体检:神志清楚,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食管中下段可见一长约4 cm粘膜破坏中断,管腔狭窄,前壁与周围组织粘连,管壁僵硬,上段食管呈梭形扩张.
作者:李先锋;方彦忠;热夏提 刊期: 1998年第01期
为比较两种铂类药物单疗程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作者于1996年3月~10月,将34例有颈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7例)分别采用CBP 300 mg/m2,第1天,5-Fu 1 000 mg/m2,第1~5天或DDP 100mg/m2,第1天5-Fu 1000 mg/m2,第1~5天两种化疗方案进行放疗前单疗程诱导化疗.CBP组CR+PR(OR)为52.94%.DDP组为64.71%,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WBC值多在第3周低,第4周回升.CBP+5-Fu组WBC均值从第1周起均较DDP+5-Fu组低,按WHO毒性与分级标准,两组WBC值下降分级比较,3+4度者,CBP+5-Fu组47.06%(8/17),DDP+5-Fu组11.76%(2/17),P<0.05,有显著性差异.本组资料提示CBP与DDP对中晚期NPC诱导化疗疗效相近,CBP不需水化,可在门诊执行.两组对WBC的抑制均在第3周重,且CBP对WBC影响要较DDP严重.
作者:戈伟;程晶;徐洁;周云峰 刊期: 1998年第01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7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8个月,近1个月来症状加重,于1984年4月17日住院治疗.经吞钡摄片检查诊断为食管中段癌,拉网细胞学检查找到鳞癌细胞.体检:一般情况尚可,消瘦,左锁骨上可触及1.5 cm×2 cm大小淋巴结,质硬,固定,不活动.心肺检查无异常.
作者:王晓东;王弼 刊期: 1998年第01期
应用PCR和差别PCR方法,平行检测40例宫颈鳞癌和6例宫颈炎细胞中的HPV感染和C-erbB-2基因扩增.结果宫颈鳞癌中HPV混合型别(HPVs)感染阳性率为65.0%(26/40),其中,HPV16占37.5%(15/40),HPV18仅占5.0%(2/40):而宫颈炎中仅1例HPVs感染,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X2=5.01,P<0.05),所有宫颈癌和宫颈炎中均不见C-erbB-2基因扩增.结果表明:HPV感染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关系密切,但与C-erbB-2癌基因扩增没有直接联系.
作者:李忠佑;王建东;朱月清;王亚平;薛开先;林厚斌 刊期: 1998年第01期
为阐明脑星形胶质瘤生物学行为特征,给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作者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观察40例脑星形胶质瘤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情况.结果表明:GFAP、nm23蛋白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负相关,PCNA、EGFR表达则与胶质瘤分级呈正相关;并且它们的染色强度也与分级有关.nm23蛋白的分布类型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作者认为:PCNA、EGFR、GFAP检测可能成为该肿瘤诊断及判断其恶性程度与预后的指标;nm23在恶性胶质瘤中的低表达与膜型分布可能成为该肿瘤浸润与转移的指标.
作者:谢季;李代强;胡守兴;姚小明;陈兵 刊期: 1998年第01期
为研究八氯环腺苷酸(8-C1-cAMP)对高转移性人肺巨细胞癌(PGCC)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作者应用细胞培养、MTT方法、体外浸润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了经8-Cl-cAMP处理后PGCC细胞的生长、浸润和集落形成能力.结果表明:8-Cl-cAMP在10~20 μmol/L浓度就能有效地抑制PGCC细胞的生长、浸润和集落形成.提示8-Cl-cAMP能有效地诱导肿瘤细胞分化,这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学工具.
作者:张晋夏;方伟岗;吴秉铨 刊期: 1998年第01期
为了进一步探讨旋转磁场、恒磁场对SP2/0骨髓瘤细胞的影响.作者采用RMT3旋转磁疗机作用于肿瘤区,观测瘤块直径,瘤块重量及瘤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旋转磁场具有明显的抑制SP2/0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磁场组与非磁场组相比,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由此表明磁场具有抗肿瘤效应.
作者:高美华;冯献启;李波清;王海燕;胡涛 刊期: 1998年第01期
1995年4月至1996年3月,我们采用甲孕酮治疗多种中晚期恶性肿瘤62例,对增进患者食欲、增加体重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以然;周汉高 刊期: 1998年第01期
壶腹周围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该手术操作步骤多,时间长,技术难度大,损伤亦大,故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老年人体弱,多伴有重要脏器功能减退,更难以承受手术的创伤,通常认为年龄是该手术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2).现报告46例60岁以上高龄壶腹周围癌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体会.
作者:徐泽宽;刘训良;苗毅;钱祝银;戴存才 刊期: 199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