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肉瘤一例报告

李先锋;方彦忠;热夏提

关键词:食管癌肉瘤, 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进行性吞咽困难, 浅表淋巴结, 组织粘连, 管腔狭窄, 病例报告, 粘膜, 营养, 体检, 男性, 扩张, 患者, 管壁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70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年,加重2个月于1992年1月3日入院.体检:神志清楚,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食管中下段可见一长约4 cm粘膜破坏中断,管腔狭窄,前壁与周围组织粘连,管壁僵硬,上段食管呈梭形扩张.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ER、PR及PCNA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内膜腺癌中的表达

    为了探讨女性激素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作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手术切除和诊刮的17例子宫内膜腺癌和4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标本进行ER、PR和PCNA含量检测,并结合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的含量低于增生期和增生过长内膜组织(P<0.05),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有关.PCNA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含量显著高于非肿瘤性内膜组织(P<0.01),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ER、PR的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ER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内膜腺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PCNA的过度表达可能与细胞的异常生长和分化有关.

    作者:杜兴贵;张丽;易建华;朱礼国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手术为主综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337例报告

    作者报告1986年3月至1995年12月对337例食管癌的治疗.其中手术175例(51.9%),切除癌肿165例,手术切除率94.3%.手术死亡率1.8%(3/165).术后发生胸部吻合口瘘3例,颈部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瘘发生率4.2%(7/165).本组随访率为91.2%.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3.6%、42.5%、31.9%.本组中晚期食管癌较多,采取以手术为主辅以术前放疗和术后化疗以及免疫治疗等措施,减少了复发或转移,确实能延长生存期,从而提高了生存率.作者认为,对于中上段食管癌应行全胸段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

    作者:于震;曾来铎;马行天;王兆阁;吴毓东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旋转磁场对SP2/0瘤鼠的抑瘤作用研究

    为了进一步探讨旋转磁场、恒磁场对SP2/0骨髓瘤细胞的影响.作者采用RMT3旋转磁疗机作用于肿瘤区,观测瘤块直径,瘤块重量及瘤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旋转磁场具有明显的抑制SP2/0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磁场组与非磁场组相比,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由此表明磁场具有抗肿瘤效应.

    作者:高美华;冯献启;李波清;王海燕;胡涛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外科手术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探讨

    作者总结1986年1月~1996年8月对112例转移性肝癌的外科治疗疗效,指出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治疗转移性肝癌的重要手段,应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强调对术后复发或再转移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的应用是提高转移性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学浩;李相成;张浩;钱建民;张峰;杜竞辉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原发性食管腺鳞癌13例治疗分析

    食管腺鳞癌比较少见,1990年1月至1996年12月经我院外科手术病理诊断食管腺鳞癌13例,占同期食管癌切除手术病例的0.43%,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张兴国;杨瑞森;张百江;李道堂;王国范;张为迪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Dukes'A、B期大肠癌微小转移灶的检测及研究进展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肠癌发病率占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一、二位,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症死因(1).我国的大肠癌发病率、死亡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要提高大肠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早期诊断和准确、客观地判断预后是关键所在.

    作者:张丽萍;鲍云华;吴进冬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食管癌肉瘤一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70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年,加重2个月于1992年1月3日入院.体检:神志清楚,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食管中下段可见一长约4 cm粘膜破坏中断,管腔狭窄,前壁与周围组织粘连,管壁僵硬,上段食管呈梭形扩张.

    作者:李先锋;方彦忠;热夏提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胞必佳及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19例报告

    自1994年1月以来,我们使用胞必佳(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CWS)及顺铂(DDP)治疗老年患者恶性胸腔积液19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红晨;李增山;崔兰坤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巨大腹膜后肿瘤切除后创面大出血纱垫填塞止血二例报告

    1991年10月和1995年2月,我们先后采用纱垫填塞止血方法成功地控制了2例巨大腹膜后肿瘤切除后的创面大出血,现报告如下.

    作者:安永铸;张振忠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胃癌及大肠癌Rb、p53基因改变及临床意义

    作者采用PCR方法对17例胃癌、22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p53及Rb基因进行了检测.胃癌及大肠癌p53扩增阴性率分别为64.71%、45.45%;胃癌及大肠癌Rb扩增阴性率分别为35.29%、40.91%.胃癌及大肠癌的癌旁组织,其p53及Rb扩增均有一定的阴性率.检测结果说明p53、Rb基因变化出现在胃癌、大肠癌早期.

    作者:李有柱;谭毓铨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体会

    心律失常是食管癌外科治疗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及早发现和处理可提高手术疗效,1989年2月~1997年4月,我们共做食管癌手术400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者35例,发生率为8.75%.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先锋;王炳宇;方彦忠;热夏提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顺铂或卡铂加氟脲嘧啶对中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的疗效对比

    为比较两种铂类药物单疗程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作者于1996年3月~10月,将34例有颈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7例)分别采用CBP 300 mg/m2,第1天,5-Fu 1 000 mg/m2,第1~5天或DDP 100mg/m2,第1天5-Fu 1000 mg/m2,第1~5天两种化疗方案进行放疗前单疗程诱导化疗.CBP组CR+PR(OR)为52.94%.DDP组为64.71%,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WBC值多在第3周低,第4周回升.CBP+5-Fu组WBC均值从第1周起均较DDP+5-Fu组低,按WHO毒性与分级标准,两组WBC值下降分级比较,3+4度者,CBP+5-Fu组47.06%(8/17),DDP+5-Fu组11.76%(2/17),P<0.05,有显著性差异.本组资料提示CBP与DDP对中晚期NPC诱导化疗疗效相近,CBP不需水化,可在门诊执行.两组对WBC的抑制均在第3周重,且CBP对WBC影响要较DDP严重.

    作者:戈伟;程晶;徐洁;周云峰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硫酸吗啡控释片肛管内用药治疗癌痛20例报告

    硫酸吗啡控释片已较广泛地应用于癌痛病人的止痛治疗,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改变硫酸吗啡控释片的给药途经,即改口服为肛管内用药后,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我们共观察了2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茹琴;许鉴保;蒙善东;陈志山;刘细玲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CAP-VDS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1993年7月至1996年3月,我们应用西艾克(VDS)对40例非小细胞肺癌进行联合化疗,现将其近期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陈声波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NK和sIL-2R在肺癌化疗中的临床价值

    为了评价肺癌患者化疗后血清NK细胞活性及sIL-2R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作者采用LDH释放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7例肺癌病人和41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NK细胞活性和sIL-2R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肺癌病人血清sIL-2R水平增高(P<0.01),NK细胞活性降低(P<0.05),且化疗后有效病人血清sIL-2R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结果提示血清NK细胞活性和sIL-2R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肺癌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苏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初步观察

    为了观察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耐受性和临床效果,作者自1992年10月至1993年5月,将40例胸段食管鳞癌病人随机分为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组(20例)和常规放射治疗组(20例).常规组1.8 Gy/次,总量70.2 Gy,39次,55天.加速超分割组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1.1 Gy/次,2次/日,间隔至少6小时,总剂量为30.8 Gy,28次,20天;第二阶段3次/日,1.1 Gy/次,间隔4~6小时,总量33 Gy,30次,14天.两阶段总量63.8 Gy,58次,34天.近期疗效分析,加速超分割组CR 50%,常规组CR30%.CR+PR分别为90%和95%.预计治疗增益因子1.13.急性反应主要为Ⅰ°和Ⅱ°食管炎,加速超分割组(18/20)发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4/20),但患者均能耐受.3年随访率为100%,超分割组3年生存率40%(8/20),常规组20%(4/20),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初步结果显示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可望提高生存率,病人能耐受,作者认为此方案是可行的.

    作者:郭小毛;刘瑛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肋间神经离断在剖胸术后的止痛效果

    剖胸手术后创口疼痛较为常见,若切除(断)肋骨的相应肋间神经,因关闭胸腔时不慎捆扎,疼痛尤为明显,可长达数月之久.我们自1993年以来采用切除肋骨相应的肋间神经的方法,明显减轻了术后的创口疼痛,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伟敏;周星明;江蓉轩;吕桂泉;董敏峰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腹腔内注射顺铂联用全身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体会

    腹部恶性肿瘤晚期或术后复发患者,常常合并恶性腹水,以往多采用全身化疗、利尿等方法,疗效不甚满意.有报道腹腔内注射顺铂加全身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并恶性腹水取得较好疗效,我们自1993年至1996年采用此法治疗消化系晚期恶性肿瘤并腹水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学勇;林元耀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脑星形胶质瘤nm23、PCNA、GFAP、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为阐明脑星形胶质瘤生物学行为特征,给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作者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观察40例脑星形胶质瘤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情况.结果表明:GFAP、nm23蛋白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负相关,PCNA、EGFR表达则与胶质瘤分级呈正相关;并且它们的染色强度也与分级有关.nm23蛋白的分布类型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作者认为:PCNA、EGFR、GFAP检测可能成为该肿瘤诊断及判断其恶性程度与预后的指标;nm23在恶性胶质瘤中的低表达与膜型分布可能成为该肿瘤浸润与转移的指标.

    作者:谢季;李代强;胡守兴;姚小明;陈兵 刊期: 1998年第01期

  • 肺癌、大肠癌患者白细胞对抗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及意义

    作者对20例肺癌、21例大肠癌患者做了白细胞对抗癌药物敏感性实验,同时以癌细胞药敏实验作对照.发现肺癌病人癌细胞对VP16、VDS、VCR、PYM、5-Fu、IFO、CTX等药物的敏感性低于白细胞药敏,其中对CTX药敏性差异显著(P<0.05).大肠癌患者癌细胞对八种抗癌药物敏感性高于白细胞,其中对5-Fu、MMC、CTX、DDP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0.01).发现白细胞对抗癌药物敏感性有肿瘤、个体和药物差异性.

    作者:王威廉;祝家兴;陈汉华;王冰;唐东平 刊期: 1998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