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耳廓再造术护理体会

王晶

关键词:耳廓再造术, 心理护理
摘要:耳廓再造是整形外科常见而难度较大的手术,因耳廓缺损的原因不同,其心理活动也较复杂,本文作者在临床护理24例耳廓再造病人,体会如下.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二氧化碳激光扩束照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副粘液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并可侵犯其它腺体,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其特点是非化脓性腺体肿大、疼痛、伴有发热、发病后大多数可获得终身免疫.目前临床上多口服或注射抗病毒类药物治疗,但常因患儿有惧怕心理而拒绝治疗,因此,而影响疗效.而且药物治疗见效慢,病程较长.作者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扩束局部照射治疗流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姜铁成;郝慧燕;吕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破伤风抗毒素(TAT)脱敏注射致过敏性休克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15岁,在学踢足球时不慎跌倒,腿部摔伤,行清创缝合后,在注射TAT前先做皮试,皮试结果为阳性,故给予脱敏注射.在进行第3次注射时,患者感觉全身皮肤发痒、皮疹、喉头有异物感,继之出现咳嗽,呼吸急促、喘憋、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神智恍惚,考虑是TAT过敏性休克.立即给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氨茶碱等静脉推注,同时进行吸氧、保暖等处理.10min后,患者呼吸稍平稳,心率仍快,继续进行对症治疗,20min后患者神智转清、呼吸平稳、面色红润、心率正常、休克纠正.

    作者:高小冬;勾继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自然分娩活跃早期实施人工破膜术的体会

    分娩活跃期实施人工破膜术可加速分娩,促进胎儿娩出,本文总结36例人工破膜术,就有关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选取36例在分娩活跃早期胎膜完整的产妇,其中初产妇27例,经产妇9例.研究其自然分娩过程中早期与晚期破膜的利弊.全部产妇宫口扩张均>4cm,妊期均在37~38周.产妇年龄、孕龄、身高、体重及胎次大致相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18例,第1组入院后立即行人工破膜术,第2组保持胎膜完整区至宫口开全.

    作者:张秀芝;张秀芹;李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柱桥式接骨板治疗四肢骨折

    目的为了保护骨外膜、降低钢板对骨板的压迫导致的骨板吸收及骨结构紊乱,发生骨质疏松,影响骨愈合,设计一种柱桥式限制接触钢板,使其与骨间留一间隙,临床由胫腓骨扩大到其他四肢管状骨.方法采用本钢板用于四肢管状骨折,有闭合骨折、开放骨折,临床应用30例,进行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X线随访观察.结果 30例全部Ⅰ期愈合,无1例感染、骨不连及骨髓炎发生,骨痂长势好.结论柱桥式限制钢板保护骨外膜,减少对骨板的压迫,降低对骨的应力效应,点接触能保持骨的生理弹性,减少骨质疏松,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卢伟;高吉昌;孙兆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SP-B、SP-C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B、C(SP-B、SP-C)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影响.方法将不含有SP-A、SP-D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脂质部分和脂质部分加入SP-B和(或)SP-C配制成实验液体.用气泡型表面张力计测定小表面张力(γmin).向未成熟胎兔气道内注入实验液体后进行人工通气,测定潮气量.结果脂质部分加入SP-B和SP-C后γmin明显下降至(2.1±0.8)mN/m,并明显增加动物的潮气量至25.3ml/kg±3.9ml/kg.结论 SP-B、SP-C协同可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功能.

    作者:薄玉龙;徐咏梅;王海宽;段东洋;张瑞芹;李文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慢性低灌注状态

    慢性低灌注是指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动脉狭窄所致的脑组织长期低于生理阈值而出现的慢性缺血性神经系统损害的一种病理状态.本文主要讨论它与脑白质疏松、binswanger氏病、血管性痴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认为它是急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并通过TCD、SPECT等确认病理状态存在,早于影像学检查出现阳性表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王积原;张晓莉;陈晶;于珊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浅谈小儿胃管插管方法的改进

    我院自1998年通过临床实践及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对胃管的插管方法进行了改进.新的改进方法与常规操作方法相比,明显提高了插管的1次成功率.

    作者:乔美荣;郭梅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74例的疗效分析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所导致的失稳、椎间盘脱出、骨质增生.压迫、刺激颈神经痛、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等临近组织,而引起的以颈肩酸麻疼痛、头痛、头晕、颈硬上肢为主症的综合征[1].该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人,近年呈年轻化趋势,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也不少见,且男性多于女性.

    作者:连继生;王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苷力康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87例疗效观察

    我科2001-01~2002-01使用苷力康治疗87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长太;尹燕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介入超声术的护理

    介入性超声(intervention uitrasound),是1983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介入性超声学术会议上正式统一命名并确定的.它是利用超声导向技术将所需器械导入人体,获取细胞学、组织学、细菌学、生化和生理学等资料.近年来,随着介入性超声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相关学科一一介入超声术护理的重要性亦日显突出.

    作者:李秀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胸腰椎骨折后功能锻练的探讨

    胸腰椎骨折是骨科中较为常见的严重性损伤,创伤后多合并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我科自1993~1999年共收治胸腰椎骨折86例,对其分别进行功能练习指导.使患者达到独立的生活能力,减少或避免终生卧床.本文即是针对胸腰椎骨折的功能修复与建立的过程进行分析,运用传统的锻炼方法与现代的护理模式相结合,受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知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膈肌陈旧性损伤并发膈疝嵌顿的早期诊断

    我院普外科1981-01~2001-12共收治膈肌陈旧性损伤并发膈疝患者18例,现就其早期诊断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16~54岁,平均25岁.18例中,穿透伤14例,腹部钝挫伤4例,均在伤后未行膈肌修补术,伤后至发生膈疝时间短4个月,长3年,平均为14个月.

    作者:王胜;李洪江;孟令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氟罗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40例

    本文使用氟罗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40例,剂量为400mg/次,d-1,疗程7~14d.分离出病原菌31株,细菌清除率为87%,治疗总有效率87.5%.不良反应发生率7.5%,结果显示氟罗沙星可有效治疗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

    作者:赵庆东;白露;张晓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重组合异种骨骨修复治疗体会

    重组合异种骨(RBX)是骨形成蛋白(BMP)与去除抗原特性的异种松质骨的复合物.具有显著的骨修复效果.近年已广泛应用,我科从1997年开始采用重组合异种骨修复骨缺损及骨不连接21例.现就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夏中禹;郑立新;陈刚;王立昆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脑外伤术后长期昏迷24例临床分析

    脑外伤术后长期昏迷的处理是直接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其治疗有其特殊性.我院于1995-04~2001-09共治疗24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杨海林;王雪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ZJC480K型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ZJC480K型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简称ILIB)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其原理是将一定功率的激光光束导入血管内,对血液直接照射,从而简化了治疗的操作过程,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玉艳;金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

    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99~2000年共抢救新生儿窒息50例、其中正常产35例、剖腹产15例.轻度窒息30例、重度窒息20例.

    作者:张艳香;刘海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腹膜后血肿致十二指肠梗阻2例

    1 病例介绍例1:女,26岁.因发现右上腹肿块1个月,伴腹痛及频频呕吐3d入院.体检:右上腹可扪及7.0cm×6.0cm肿块.钡餐显示:十二指肠梗阻.经一般治疗无好转,7d后行剖腹探查,发现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及升部后方有一囊性包块,内黑褐色陈旧积血300ml,十二指肠明显受压、变形、梗阻,胃明显扩张.清除肿物后置多孔管1根引流,术后7d治愈出院.

    作者:李国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应用DALY测量哈尔滨市疾病负担

    目的评价哈尔滨市的疾病负担,提出本市人群主要卫生问题.方法利用残疾调整生命年(DALY)作为测量疾病负担的主要方法.结果 1999年哈尔滨市残疾调整生命年损失为131.3万DALY.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占全部疾病负担的83.7%其疾病模式类似与发达国家.疾病谱前4位主要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神经性精神病、呼吸道疾病、恶性赘生物.结论在我市急需加强对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

    作者:纪文艳;刘美娜;刘庆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乳腺癌根治术中稀释式自体输血与血液稀释的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稀释式自体输血和急性血液稀释对血液生理的影响.方法 24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自体输血组(AT)和血液稀释组(HD).全麻下,AT组采血396~639ml,并输等量6%羟乙基淀粉(HES)注射液;HD组先输入HES 500ml后手术.监测术中失血量、输液量、循环生理指标,检验术前(T1)、血液稀释后输自体血前(T2)、及术后1d(T3)的Hgb、RBC、Hct、Plt、WBC、PT、APTT、TT、FIB.结果 AT组T2的Hgb、RBC、Hct值明显低于HD组(P<0.05),而T3明显高于HD组(P<0.05),AT组PT、APTT、TT、FIB各项在四个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P>.05),检验值全部在正常范围内.结论稀释式自体输血能更有效的减少血细胞流失,维护血液的生理功能,对于大限度的避免同种输血具有更重要意义.

    作者:杨光;黄宁;林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