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传统柯一陆氏鼻窦手术后对孔开放程度与疗效关系

郑立新;朱永明

关键词:鼻窦手术后, 开放程度, 上颌窦炎, 内窥镜鼻窦手术, 上颌窦自然口, 筛窦炎, 鼻息肉, 现报告如下, 鼻道开窗术, 粘膜损伤, 纤维喉镜, 头痛, 术后随访, 临床资料, 检查, 鼻腔鼻窦, 鼻窦粘膜, 中鼻道, 嗅功能, 瓦氏位
摘要:近年来随着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开展,许多学者认为清除上颌窦自然口处的病变,扩大自然口更符合鼻窦生理.我们从1990年以来,行传统柯一陆氏鼻窦手术208例.术后复诊随访0.5 ~3年,纤维喉镜及上颌窦冲洗管检查,开窗处对孔通畅好,鼻窦粘膜好,中鼻道粘膜损伤小,无粘连发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08例中,男132例,女76例.年龄16~65岁.均行下鼻道开窗术.术前常规鼻腔鼻窦柯瓦氏位像及CT检查.诊断为慢性复发性上颌窦炎119例,鼻息肉伴上颌窦炎、筛窦炎3 6例,鼻息肉、上颌窦炎、筛窦炎及蝶窦炎78例.病程均在2年以上.术后随访1~6年.术前症状:208例均有不同程度头痛、鼻塞,反复脓涕史.其中头痛、鼻腔自然异味,伴记忆力下降110例,占52.9%.嗅功能下降105例,占50.8%.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肌肉注射出现意外的预防

    臀部肌肉注射是护理基本操作之一,也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门诊和病房都有相当数量的肌肉注射患者,但往往由于多种因素,造成肌注意外,不但影响治疗效果,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本人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在进行臀部肌肉注射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 预防注射感染在注射意外的发生率中,感染占第1位.感染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还是操作时无菌技术不严格,主要是:(1)注射部位消毒不彻底;(2)操作者的手被污染;(3)注射剂被污染,而未及时发现;(4)切割安瓶后,未擦净其颈部的粉末;(5)婴幼儿注射后,二便污染针眼等.

    作者:姜文丽;张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本文将1983年以来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1 00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 000例中,男582例,女418例.年龄9个月~15岁.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有明显诱因者896例,感染因素占615例,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余为食物、药物、疫苗接种后等.临床表现:单纯皮肤紫癜型为308例,皮肤紫癜+腹部症状为211例,皮肤紫癜+ 关节改变为189例.皮肤紫癜+肾脏损害为182例.多脏器损害为116例.实验室检查: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偏高、束臂试验阳性、尿常规改变等为469例,心电图示306例有心肌损伤表现 .

    作者:袁善凤;刘冬梅;袁君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阑尾周围脓肿实施Ⅰ期切除的治疗体会

    我院自1994~2000年收治13例阑尾周围脓肿、泛发性腹膜炎病人 ,其中10例采取了Ⅰ期切除(占80%),术后不下引流管,并应用大量抗菌素预防感染,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建国;刘厚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恒牙再植术的体会

    牙体脱位是口腔外科常见的牙体急性损伤之一,我科近期对10例牙体脱位牙进行了再植治疗,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对植牙过程中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1 病例选择选择病例10例,男性7例,女性3例,均为上颌前牙.小年龄8岁,大年龄30岁. 牙体脱位时间长>4h,短30min.

    作者:李煜;丁旭;李晓刚;杨嘉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双黄连粉针剂与抗生素激素类药物配伍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研究双黄连粉针剂与临床常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是否可以配伍使用.我们对双黄连粉针与抗生素、激素类及几种常用的急救用药配伍实验进行了研究.方法与结果在室温条件下双黄连粉针剂在输液中与氨苄青霉素、头孢唑琳钠、地塞米松,按常规剂量配伍后,在8h内无理化配伍禁忌现象,药液稳定 ,可以配伍使用;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庆大霉素等按常规剂量配伍立即产生沉淀,不可配伍;同乳糖酸红霉素配伍与浓度有关,浓度<0.6g时不产生沉淀,如按临床常用日剂量1. 2g时配伍即产生沉淀;与尼可刹米、山梗菜碱、阿拉明、多巴胺、速尿按常规剂量配伍后, 在 5h内无理化配伍禁忌现象,药液稳定,可以配伍应用.结论双黄莲粉针剂与偏酸性药物配伍时应慎重.

    作者:薛华;张淑梅;何心;郭宏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乳房肿块误诊72例分析

    乳房肿块是乳房疾病的首发或主要临床表现.提高对乳房肿块的认识,对乳房疾病,特别是对乳癌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我们共收治乳房肿块患者306 例,其中72例误诊,现就此做以综合分析.1 临床资料临床诊断乳腺癌38例中,病理诊断纤维腺瘤14例,乳腺炎症3例,脂肪坏死1例,乳腺腺病20例.临床诊断乳腺纤维癌8例中,病理诊断乳癌2例,积乳囊肿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 例,乳管扩张2例.临床诊断乳腺增生15例中,病理诊断纤维腺瘤8例,乳癌4例,乳房结核2 例,积乳囊肿1例.临床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4例中,病理诊断乳腺导管扩张3例,乳腺增生1 例.临床诊断慢性乳腺炎而病理诊断乳腺增生1例.

    作者:秦善忠;张浩民;马百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注射用穿琥宁与氨苄西林钠的配伍

    目的本文就临床常见的穿琥宁与氨苄西林钠配伍进行含量变化分析.方法 HPLC法,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65∶35∶0 .2),流速:1.1ml/min,检测波长264nm.结果配伍后含量无显著变化 .结论说明两药配伍稳定,临床可配伍使用.

    作者:王立洁;孙光晗;孙广宏;付春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开塞露治疗小儿肠痉挛100例临床观察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常见的情况[1].我院门诊于1996-01~1998-02用开塞露治疗肠痉挛10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中,年龄2个月~12个月5例,12~24个月7例,24个月~6岁70例,6~13岁 18例.临床表现:1岁以下小儿表现为阵发性的哭闹,可突然大声哭叫持续数小时,哭时口周苍白,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足发凉.患儿疼痛难忍,弯腰,双手紧按腹部,疼痛部位以脐周为主,有的伴有呕吐.1~15岁患儿中55例以受凉为诱因,27人有习惯性便秘, 其它18人无诱因.辅助检查:38例查血常规,白细胞数均正常.64例做X线腹透,有52例可见肠腔积气,12例正常.

    作者:于昕;赵玉萍;李翠玲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

    20%甘露醇做为高渗脱水剂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现将我科室在近两年使用甘露醇过程中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1例.原发病:脑出血2例、脑梗死1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例.

    作者:牛丽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护士在临床用药中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药物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护士不仅是医嘱的执行者, 也是患者用药前后的监督者.因此,护士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在治疗中,除了能在用药前做到了解病情、明确医嘱目的、掌握药理作用、熟悉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的防治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作者:王玉君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癔病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

    癔病是一种常见病,又称歇斯底里.其表现为情感丰富、接受暗示、善于模仿、以自我为中心.常由于情感矛盾、内心不随、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引起.临床观察到癔病患者心理变化过程极其复杂,因此我们对癔病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并针对其实施心理护理疗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1996~1998年住院患者中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癔病患者56例,男16例,女40 例,年龄16~35岁,女性多于男性.其特点:(1)精神刺激引起强烈情感反应.(2)癔病性格明显.(3)躯体不适主诉多.

    作者:崔秀芝;祁桂娟;陈秀芬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临床病理分析

    子宫肌瘤可以与妊娠同时存在,其发生率约占肌瘤患者的0.5% ~1%,约占妊娠的0.3~0.5%,但实际肌瘤合并妊娠的发生率高于上述数字.现将我院11 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对治疗和预防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例平均年龄为27.4岁,其中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4例有腹部包块、下坠感,3 例妊娠过程中包块迅速增大,1例早期流产后行子宫切除术.11例标本均取自本院病理科1988~2000年的妇科手术标本,10%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5μm切片,HE染色.

    作者:张燕燕;祁家絮;张庆菊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自发性气胸的急救与护理

    自发性气胸是胸科常见急症之一.作为护理人员,首先,协助医生尽快排出胸膜腔内气体,解除气胸所致压迫症状,迅速恢复胸膜腔内负压状态,使肺及早地复张;其次,保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避免胸腔感染,以致形成脓胸.1 自发性气胸急救时常用的方法1.1 无菌的12~18号针头直接刺入胸膜腔,或在针头后拴紧一个橡皮手指套,近末端1/3处剪开一个缺口,自然形成一个活瓣,使气体只出不入.

    作者:彭九玲;张丽娟;马玉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左旋咪唑辅助治疗儿童肾病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左旋咪唑辅助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如何减少疾病反复发作的机制.方法将使用该药治疗的60例分 2组观察,每组各30例,治疗组加服左旋咪唑2.5mg/μg,隔日顿服3~6个月.观察2组疾病反复的次数以及完成整个疗程所需时间和免疫功能.结果治疗组反复次数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治疗组SIgA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左旋咪唑能纠正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所致的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促使恢复体液免疫功能.

    作者:周岩;才绍江;张颖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双黄连粉针治疗婴幼儿腹泻114例疗效观察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近2年来我们应用双黄连粉针治疗婴幼儿腹泻11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英;杨艳丽;张景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传统柯一陆氏鼻窦手术后对孔开放程度与疗效关系

    近年来随着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开展,许多学者认为清除上颌窦自然口处的病变,扩大自然口更符合鼻窦生理.我们从1990年以来,行传统柯一陆氏鼻窦手术208例.术后复诊随访0.5 ~3年,纤维喉镜及上颌窦冲洗管检查,开窗处对孔通畅好,鼻窦粘膜好,中鼻道粘膜损伤小,无粘连发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08例中,男132例,女76例.年龄16~65岁.均行下鼻道开窗术.术前常规鼻腔鼻窦柯瓦氏位像及CT检查.诊断为慢性复发性上颌窦炎119例,鼻息肉伴上颌窦炎、筛窦炎3 6例,鼻息肉、上颌窦炎、筛窦炎及蝶窦炎78例.病程均在2年以上.术后随访1~6年.术前症状:208例均有不同程度头痛、鼻塞,反复脓涕史.其中头痛、鼻腔自然异味,伴记忆力下降110例,占52.9%.嗅功能下降105例,占50.8%.

    作者:郑立新;朱永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急性脊髓炎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急性脊髓炎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治疗的认识.方法对1989-08~2000-11间收治的297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7例急性脊髓炎患者中, 治愈207例,治愈率69.7%.好转76例,好转率25.6%.死亡2例,死亡率0.7%. 结论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脊髓节段和病变范围,治疗应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疗法,急性脊髓炎的治愈率及好转率均较高.

    作者:俞万香;黄秉钦;刘德忠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奇叶副裂积液X线诊断(附2例报告)

    胸膜腔内的游离液体可以延伸进入横裂和斜裂内。当左上肺发育 变异出现奇叶时,由于叶间裂同样与胸膜腔相通,游离液体亦可进入副裂内,发生奇叶副裂 积液。奇叶的副裂积液可以出现各种不同形态的X线表现,故应强调各种不同体位的X线检查 。特别是头低仰卧位右侧抬高15°时,副裂内积液量的增多使其呈囊袋状的扩张和变形改变 。奇叶副裂积液可以产生胸痛和咳嗽加剧的临床症状。

    作者:张殿友;张丽华;郭湘林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观察与护理

    该病主要有2型,即野鼠型和家鼠型,二者临床症状相同,但前者流行时重症多,死亡率高,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肾综合征出血热认识增强,对该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意识有所提高,使该病死亡率大大降低.笔者在1990~1997年中,收治护理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22例,其中,男20例,女2例.年龄18~56岁,治愈21例,死亡1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一般护理主要做好发热期护理工作,护士应掌握出血热病程分期,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协助医生采取相应措施.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给予清淡高热量饮食,并记录好24h出入量 ,随时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作者:王丽秀;杨亚丽;赵炳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多发性滑膜软骨瘤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8岁.右踝关节畸形伴活动后持续隐痛1个月,以右踝骨软骨瘤入院.专科情况:跛行,右踝关节内后方触及约5cm×3cm大小长条形包块,皮肤颜色正常,无静脉怒张, 皮温正常,无压痛,包块与皮肤无粘连,固定不活动,质硬,无血管性杂音.右膝内后方亦有一约4cm×3cm大小之包块,性质同上.X线检查:①右踝关节正侧位片:右踝关节腔内有散在的大小不等的圆形,卵圆形致密影,小者如米粒,大者约2cm×1.5cm位于踝关节后.致密影边缘光整,密度不均,有的中心透明.右踝关节面不规整,相邻组织肿胀;②双膝关节正侧位片:右股骨远端内髁骨骺向后增大变形,边缘欠光整,其内可见多枚大小不等的豆状、米粒样致密影,有的中心透明.右膝关节间隙未见异常.X线诊断意见:右踝及右膝关节骨软骨瘤病.右踝手术情况:从右踝关节前方切开关节囊,见滑膜水肿、增厚、充血、呈暗红色颗粒状, 距骨关节、软骨变性有光泽,距骨与踝关节间隙之前有3cm×2cm大小软骨样组织,无蒂,剥离时呈豆样脱出.右跟腱内后方切开包块包膜见4cm×3cm大小性质同前的包块.病理报告:右踝关节骨软骨瘤.

    作者:孙伟;代文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