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髌骨脱位2例

周懋鼎;工瑞玉

关键词:外伤性, 膝关节功能, 股四头肌, 髌骨脱位, 股骨外髁, 软组织肿胀, 膝关节伸屈功能障碍, 治疗, 右膝, 功能练习, 再脱位, 移位, 线检查, 膝部, 随访, 屈曲位, 石膏托固定, 诊断, 小活络丹, 外部形态
摘要:1 病例介绍例1:患者栾某,男,53岁.于1999-04-30打乒乓球时,致右膝遭受旋转外力损伤,约30min后来诊.查体:右膝关节呈半屈曲位,轻度膝外翻、伸屈活动障碍, 膝部软组织肿胀,右髌骨外移,偏于膝部外侧,失去膝关节正常外部形态.X线检查:右髌骨向外移位.脱至股骨外髁前外侧,右股骨外髁扁平.诊断:外伤性右髌骨脱位.治疗:①手法复位:牵引下伸直膝关节,同时将外移髌骨向内后侧推挤,使其复位.②伸膝位石膏托固定,防止再脱位.③口服中药七厘散,早晚各1管,小活络丹,早晚各1丸,活血祛瘀,舒筋通络.预后:经治疗3周后解除固定,嘱以膝关节功能练习,加强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同时配合按摩、理疗,5周后痊愈.随访:经半年随访,膝关节功能正常,未发生再脱位.例2:患者张某,女,22岁.于2000-06-18溜旱冰时,被人迎面撞于身体左侧,致后膝关节扭转损伤,约1h后,抬来求治.查体:右膝关节呈半屈曲位,股四头肌肌力不足,右膝软组织肿胀,膝关节伸屈功能障碍,右髌骨向外侧移位失去膝部正常外观.X线检查:右髌骨向外侧移位,脱于股骨外髁前外方,髌骨后中嵴低平.诊断:外伤性右髌骨脱位.治疗同例1 .预后:经治疗,2周后解除固定,嘱以加强膝关节伸屈功能练习,锻炼股四头肌增加肌力 ,配合按摩、理疗.4周后痊愈.随访半年,膝关节功能正常,股四头肌强劲有力.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强心利尿剂及扩血管剂配合使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倍他乐克(阿斯特拉制药有限公司)25~ 50mg,2次/d,心率降至60~70次/min,减为12.5mg,2次/d;心率在100次/min以下者予以6 .25~12.5mg,2次/d,如无不良反应,增至25mg,2次/d.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26.7%,显效40%,有效30%,无效3.3%,总有效率达96.7%;对照组基本治愈13.3%, 显效16.7%,有效43.3%,无效26.7%,总有效率73.3%.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安全有效.

    作者:石建华;宫亚玲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氧透射载体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氧透射载体疗法是用于临床的新疗法.我科于1999~2000年间将其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1 材料和方法1.1 观察对象20例病人均为住院患者,男8例,女12例.年龄在45~80岁.全部病人均按照WHO制订的标准确诊.全部病史5~30年,均有喘憋、气短,明显紫绀,并伴有颈静脉怒张,双肺均散在干、湿口罗音,心率达100次/min以上.在院内随机选择病情相似的患者20例做对照组.

    作者:刘靖;周国军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丙硫咪唑与吡喹酮联合治疗脑囊虫病(附20例报告)

    脑囊虫病为北方常见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2年,我们应用丙硫咪唑和吡喹酮联合治疗脑囊虫[1],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材料选择本文选取20例脑实质囊虫病人.年龄在8~54岁.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有14例以癫痫发病,6例以头痛发病.病人全部检查头MR,支持脑囊虫诊断,颅内单发病灶9例, 多发11例.脑脊液囊虫试验17例阳性占85%,颅内压力在1.18~2.26kPa(120~230mmH2O ),其中1.96~2.26kPa(200~230mmH2O)6例.

    作者:高长捷;宋风珍;张宏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马凡氏综合征(附4例报告)

    马凡氏综合征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引起骨骼、心血管和眼部病变.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1].我院于2000- 12共收治4例马凡氏综合征病人,现将诊断与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1岁.3例男性为同胞兄弟,1例女性为第1例就诊患者之女.3例男性之母在32岁时猝死.

    作者:白灵芝;徐国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低位直肠癌结肠造口术23例体会

    我院1990-01~2000-12因低位直肠癌行永久性肠造口术23例,现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9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为58岁.本组病例肿瘤位置均在腹膜返折以下,距肛缘在3~5cm,均是在直肠指诊时发现.病理组织类型:腺癌17例,粘液腺癌4例, 未分化癌2例.DUKES分级:B级15例,C级8例.

    作者:王正光;王洪志;胡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期待疗法治疗胎膜早破6例分析

    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胎膜早破的主要并发症是早产.现将我院对胎膜早破给予期待疗法6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998-01~2000-12在我院住院分娩孕周<37周,胎膜早破者共38例,占胎膜早破总数的9.6 %,其中头位33例,臀位4例,双胎1例,孕周<35周14例,≥35周24例,选择其中6例给予期待疗法.

    作者:王娜;刁芳;刁丹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乳房肿块误诊72例分析

    乳房肿块是乳房疾病的首发或主要临床表现.提高对乳房肿块的认识,对乳房疾病,特别是对乳癌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我们共收治乳房肿块患者306 例,其中72例误诊,现就此做以综合分析.1 临床资料临床诊断乳腺癌38例中,病理诊断纤维腺瘤14例,乳腺炎症3例,脂肪坏死1例,乳腺腺病20例.临床诊断乳腺纤维癌8例中,病理诊断乳癌2例,积乳囊肿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 例,乳管扩张2例.临床诊断乳腺增生15例中,病理诊断纤维腺瘤8例,乳癌4例,乳房结核2 例,积乳囊肿1例.临床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4例中,病理诊断乳腺导管扩张3例,乳腺增生1 例.临床诊断慢性乳腺炎而病理诊断乳腺增生1例.

    作者:秦善忠;张浩民;马百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计算机乳腺摄影诊断乳腺疾病的价值

    目的探讨计算机乳腺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应用高频钼靶乳腺机和CR系统进行计算机乳腺摄影检查,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活检病理证实的2 827例乳腺疾病的结果,研究早期乳腺癌的X线表现.结果 2 827例检出乳腺癌683例,乳腺良性病变2 144例.早期乳腺癌的主要X线征象有:小结节、群集的微小钙化簇、局部结构紊乱和小斑片状浸润.结论计算机乳腺摄影是乳腺疾病较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很有价值.

    作者:姜洪;蔡崧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利多卡因山莨菪碱联用治疗眩晕症15例

    1999-01~12,我们采用利多卡因与山莨菪碱联用治疗眩晕症15 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1例,女14例.年龄24~47岁,平均35岁.病程长达10年,短半年 .本组全部病例有发作性眩晕、恶心,12例有耳鸣,3例有呕吐,2例有皮肤苍白,出冷汗等 .

    作者:李桂华;尚艳丽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光敏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失败60例临床分析

    光敏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应用临床以来,由于其逼真的颜色、坚韧的质地、简便的操作、有利于充分地修复牙齿的解剖外形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是修复后出现了树脂脱落、变色和牙髓反应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的工作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现将修复后短期内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统计了从1999-03~2000-10,经光敏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后失败而来复诊的60例, 修复失败病例的分类见附表.

    作者:褚翠平;褚光利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护士在生命网计划中的作用

    冠心病的防治迫在眉睫,如何有效地降低其死亡率是目前医疗和护理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欧洲、美国及亚太地区多个国家建立和运用一套冠心病二级预防护理模式--生命网(Heart care network).我国亦有部分大医院陆续开展.其目的是提供专业及持续的医学服务,对冠心病病人实行更系统化并以临床证据用药为基础的治疗措施, 确保病人在从入院或首次就诊后6个月中得到全面的冠心病危险因子控制,加强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保健,使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降低冠心病发生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因此,生命网的开展是对冠心病病人防治兼顾的有力实践.

    作者:王增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33例剖宫产术后宫腔积血的观察

    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所致的宫腔积血,属隐性出血,如临床上只片面观察阴道有无出血,而忽略产妇的一般情况和检查子宫收缩情况,可因子宫内大量出血 ,形成严重后果,危及生命.1996~1998年,我院共收治33例剖宫产产妇,经临床细致观察,及时处理,避免了因宫腔积血所致的产后大出血,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文33例剖宫产妇均属足月妊娠,年龄24~40岁.其中,22例有相对性头盆不称、巨大儿、滞产,3例产前子痫,4例前置胎盘、2例臀位,骨盆畸形和二次剖宫产各1例.

    作者:张薇;李慧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97例强迫症患者SCL-90和EPQ评定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并对采用 SCL-90评定强迫症症状的作用与EPQ的相关结果进行评估.方法采用 SCL-90和EPQ对符合CCMD-2强迫症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强迫症患者的SCL-90总分、阳性项目均数以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01),前5 位因子分依次是强迫、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睡眠障碍.男性患者的精神病性、偏执、躯体化3项因子分高于女性患者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强迫症患者的SCL-90评定结果与其临床症状基本相符,并可反映病情的轻重程度.强迫症患者EPQ中的N量表和P量表与SCL-90总分及多项因子分明显相关.在临床上可联合应用SCL-90和EPQ作为筛查强迫症的手段.

    作者:谭伟棠;李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尼尔雌醇与卡孕栓用于绝经后IUD取出的临床比较

    绝经后取IUD是一项困难较大的计划生育手术,为探讨尼尔雌醇、卡孕栓在绝经后取器中的作用,本文对108例绝经后取器的妇女,随机分3组观察用药后宫颈软化、扩张、术中心脑综合反应,及术中副损伤,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1999-04~2000-04来我院要求取IUD的绝经后妇女108例.年龄42~76岁.置环时间12~ 30年.随机分3组.3组妇女均健康,无生殖器及出血性疾病.在年龄、放置IUD时间,绝经时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艳丽;张秋莉;刘晓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肾舒冲剂中人参皂甙Rg1的含量

    目的测定肾舒冲剂中人参皂甙Rg1的含量 .方法薄层扫描法.色谱条件为硅胶G板,展开剂为氯仿-醋酸乙酯-甲醇 -水(65∶10∶35∶10)下层溶液,测定波长λs=525nm,参比波长为λR=700nm.结果 r=0.9996,线性范围1~5μg精密度1.95%,含量在0.5mg以上.结论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供本品质量控制.

    作者:王宇;姜文红;任婧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心肌桥致缺血性心脏病8例报告

    目的为了更好的发现许多以往不为人所知所导致缺血性心脏病的原因.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从402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中,共发现8例心肌桥病的患者.结论内科治疗症状明显改善,且发病次数大大减少.

    作者:王连民;田苗;李福玉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浅议抢救新生儿窒息的新方法

    新生儿窒息是临床新生儿常见症状,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几年来,我院采用新的抢救方法取得显著成效,其疗法和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1997-01~2000-03住院的新生儿共1 992人,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 8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18例,新生儿死亡率为9.1‰.

    作者:关星;聂亚范;赵雪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附278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我科自1996~2000年诊断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278例,选用保守治疗为主的序列综合疗法,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组278例病人,男135例,女143例.年龄15~55岁,平均年龄29.5岁.病史1~10年临床表现为关节弹响,关节周围肌群疼痛,头痛及下颌运动异常,完全符合1997 年全国第二届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根据以保守治疗为主的序列疗法的要求,我们选用4种综合治疗法,即激光+超短波+超声波+肌肉封闭;上颌咬合板+理疗+肌肉封闭;关节腔及关节周围药物注射;手术治疗.并根据病人主、客观反应分成有效、明显有效、无效3个疗效判定标准,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根据疗效判定标准,对278例患者逐人进行评定,治疗有效者112例占40%,明显有效者145 例占52%;无效者21例占8%.以上结果经4年随访.结论①咀嚼肌紊乱病是由于关节周围肌群功能不协调造成,主要表现是肌肉疼痛,治疗就是止痛并消除产生肌肉疼痛的原因.②结构紊乱病是由于髁状突、关节盘、关节窝出现结构关系的异常改变,主要是上下颌之间垂直距离过低造成关节盘前移,关节盘附着松弛或撕脱.治疗就是要恢复上下颌间的垂直高度,增加关节腔间隙,减轻髁状突对关节盘的创伤,消除异常肌肉活动的生理环境.③关节囊扩张、关节盘附着松弛及滑膜炎、关节炎的病人可采用关节腔及关节周围药物注射治疗.④发生器质性破坏的关节紊乱病,保守治疗无效时只能采用手术治疗.

    作者:吴衍昌;郭福林;刘洁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肝外伤45例诊治体会

    肝损伤是腹部损伤时常见的急腹症,外伤性肝破裂在腹部创伤中占15%~20%,肝外伤病死率达18.6%~56%,严重肝外伤更高31%~76%.我院自1988-10~20 00-08共收治肝外伤病人4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曹树传;冀有良;刘典永;唐延胜;宋春芳;李泮泉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的临床观察

    利培酮是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及阳性症状均有效[1],但对不同类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不尽相同[2].本研究旨在观察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反应情况,以便今后对这一新型制剂更为有的放矢应用.

    作者:赵菊丛;徐虹 刊期: 2001年第08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