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ock2基因敲除小鼠在肠道细菌感染中的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缺陷的研究

陈亚运;谢璐;谢园;朱鹃花;刘仰斌;刘志平

关键词:Dock2, Rag1, 柠檬酸杆菌, 结肠炎
摘要:目的:Dock2是细胞分裂贡献者(Dock)家族的成员之一,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激活和迁移.我们近的研究表明,Dock2能保护小鼠免受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rodentium)感染,并且Dock2调节先天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感染早期的迁移.然而,Dock2如何调节宿主在C.rodentium感染过程中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仍然是未知的.方法:用C.rodentium感染WT、Rag1-/-和Dock2-/-小鼠14天和21天,比较生存率、体重、CFU、组织重量、结肠长度、组织学病变.结果:Dock2-/-小鼠在C.rodentium感染后比WT和Rag1-/-小鼠有更低的存活率和更多的体重损失.尽管Dock2-/-小鼠在第21天与Rag1-/-小鼠有相似的粪便CFU,在感染后第14天和第21天,Dock2-/-小鼠比Rag1-/-小鼠具有更高的组织重量、较短的结肠长度和更严重的组织学损伤.结论:结果表明,Dock2-/-小鼠在整个C.rodentium感染中比Rag1-/-小鼠产生更严重的结肠炎,并且可能在肠道细菌感染中在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方面都有缺陷.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丹酚酸A对肝纤维化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酚酸A对肝纤维化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每只体重约为200 g左右.随机分为丹酚酸A组、Wnt通道阻滞剂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利用1 mL·kg-150%四氯化碳诱导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丹酚酸A组造模8周后取10 mg·kg-1丹酚酸A进行腹腔注射给药,每日1次,Wnt通道阻滞剂组则在造模8周后取10 mg·kg-1 Wnt通道阻滞剂、10 mg·kg-1丹酚酸A进行腹腔注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均在造模8周后取等量生理盐水进行腹腔注射给药,给药6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在肝右叶中部切取2块肝组织称取肝脏湿重,1块置入-70℃冰箱中保存备用,予以分子生物学检测;另一块用10%甲醛进行固定,并制备石蜡切片.结果:①丹酚酸A组、Wnt通道阻滞剂组肝纤维化等级均优于模型组(P<0.05),而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纤维化指标正常;②模型组α-SMA、TIMP-1和Collagen Ⅰ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丹酚酸A组、Wnt通道阻滞剂组低于治疗前;模型组大鼠α-SMA、MMP-2、TIMP-1、Collagen Ⅰ和CollagenⅢ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丹酚酸A组、Wnt通道阻滞剂组低于治疗前;模型组GSK3β、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丹酚酸A组、Wnt通道阻滞剂组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丹酚酸A可激活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吴雄健;朱海燕;黄文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小儿电子胃镜检查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探讨

    目的:对小儿电子胃镜检查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电子胃镜检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选取140例患儿,把全部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n =70例)和对照组(n=70例),研究组实行优质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操作时间、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为(9.77 ±0.66)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1.53 ±1.41) min(P<0.05);并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14%)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86%)都优于对照组(85.71%,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胃镜检查中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显著减少检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象,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护患关系的融洽和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曾遵英;麦锦群;何少珊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连续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为对象,选取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作为研究目标,收集临床资料、下肢静脉彩超、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统计分析DVT发生率及独立危险因素,以下肢静脉彩超诊断DVT,怀疑肺栓塞者行胸部CTA.结果:共纳入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160例,有下肢DVT形成31例(19.4%),肺栓塞1例(0.6%).分析显示,D--聚体升高、高龄、肥胖、完全性脊髓损伤和合并糖尿病是本人群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下肢DVT形成的发生率较高.D-二聚体升高、高龄、肥胖、完全性脊髓损伤和患有糖尿病是本人群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肖隆艺;文晖龙;曹正霖;禤天航;邓睿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自我效能在肺癌患者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自我效能在肺癌患者护理中的研究现状、主要相关因素分析、干预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启示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能为护理人员更好地将自我效能理论运用到肺癌患者护理中,并对其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提供参考.

    作者:刘丽萍;曾琳;刘小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综合医院体检中心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综合医院体检中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5月健康体检科12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 =60,行常规护理)和试验组(n=60,行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率、体检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健康知识掌握率、体检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医院体检中心应用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体检者对医学健康知识的认知和对体检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增进护患间和谐友好关系,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叶玉斓;黄满秀;谢满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miR-23a在肺癌进程中的作用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RNA,由于其能调节细胞代谢、增殖、凋亡、迁移等基本过程,因此在哺乳动物细胞的发育、分化和细胞内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表达异常会导致各种病理过程发生.由于单个microRNA能够靶向大量的mRNA序列,因此miRNA异常表达能够影响转录并激活癌症相关通路.miR-23a是miRNA家族中的一员,研究表明miR-23a在肺癌形成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miR-23a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孟祥磊;赖青云;罗耀玲;李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MAC值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中枢性抗交感作用,能产生近似自然睡眠的镇静作用,可用于气管内插管、重症患者的镇静、围手术期麻醉合并用药和有创检查的镇静等.本文就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MAC值的影响做一综述.

    作者:吴正华;王蓉;陈丽;黄宽;蒋琼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肥大细胞在婴幼儿型血管瘤中的研究进展

    婴幼儿型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的良性肿瘤,其形成可能是由于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和内皮细胞的转化异常,从而致使内皮细胞的异常增生.研究发现在不同时期IH肿瘤微环境中,肥大细胞(mast cell,MC)的功能、表面受体及其分泌的生物活性介质具有高度异质性.因此,本文通过阐述MC的基本生物学功能、MC及其分泌的生物活性介质在I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后续IH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张建东;叶晓星;刘潜;肖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百令胶囊对糖尿病肾脏疾病氧化应激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百令胶囊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氧化应激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干预12周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加用百令胶囊治疗后8周、12周患者的Scr、24 h UAE及ACR水平均降低(P<0.05);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5%、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可能通过减轻肾脏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肾功能.

    作者:谢晓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防止新生儿输液外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防止新生儿输液外渗中实施的临床价值.方法:88例静脉输液新生儿按照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在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新生儿的输液外渗发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以及家属满意度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新生儿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防止新生儿输液外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

    作者:林丽;谢春莲;曾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吉西他滨化疗方案对中晚期肝癌患者IL-6、 TNF-α浓度及VEGF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化疗方案对中晚期肝癌患者IL-6、TNF-α浓度及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中晚期肝癌患者65例按治疗方案分组,研究组31例采用吉西他滨化疗方案,对照组34例采用阿霉素治疗方案,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IL-6、TNF-α以及VEGF水平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研究组显效率为80.6%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55.9%,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X2=4.55,P<0.05);两组治疗后IL-6、TNF-α及VEGF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好转(P<0.05),研究组治疗后IL-6、TNF-α及VEGF水平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将65例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分为获益与进展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获益组的IL-6、TNF-αα水平均明显高于进展组(P<0.05),VEGF水平则明显低于进展组(P<0.05).结论:吉西他滨化疗方案在中晚肝癌患者的治疗中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改善免疫功能.

    作者:陈荣斌;叶汝兴;李怀;吴楚海;李志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HCN通道的研究进展

    HCN通道广泛存在于心脏、脑、胃肠等组织器官的细胞膜上,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仅含有4种HCN通道亚型(HCN1~HCN4).cAMP通过直接与HCN通道的CNBD结合来调节通道的活动状态,由其产生的Ih电流发挥相应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组织缺血缺氧,造成细胞受损,引起细胞膜上的HCN通道功能改变,随之产生相应的心律失常、大脑血管神经障碍等疾病.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对HCN通道的研究,将为阐明常见心律失常及脑神经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提供有力证据,为防治其并发症提供有效途径.

    作者:田荣成;刘子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四肢骨折患者应用电子脉冲敷贴仪消肿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电子脉冲敷贴仪对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7例四肢新鲜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在患者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电子脉冲敷贴仪,每天2次,每次30 min,其余时间进行常规的抬高患肢及功能锻炼,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的抬高患肢及功能锻炼.观察2组患者肢体肿胀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在人院第3天、术后3、5天肿胀减轻程度以及入院后第3天、术后3、5天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四肢骨折患者应用电子脉冲敷贴仪具有较好的消肿、镇痛效果.

    作者:叶红燕;杨千绮;刘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黄曲霉毒素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产生黄曲霉毒素的真菌曲霉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严重污染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供应,造成健康危害,甚至引起死亡.因此,黄曲霉毒素已成为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本文简要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代谢、对人体的危害与限量,重点阐述了几种较常见的致肝癌的信号通路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为保护消费者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郑郁媛;林芬;邱伟;谭小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TRB3介导的信号通路对帕金森病的调控作用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中脑腹侧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丢失及纹状体内多巴胺耗竭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将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为止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尚未阐明.TRB3(tribbles-related proteins,RB3)基因是具有凋亡前活性的应激诱导基因,参与调控多条信号通路,在细胞凋亡、自噬及内质网应激等过程都起到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TRB3介导的信号通路与帕金森病致病过程息息相关.在此,本文将重点揭示TRB3介导的信号通路在帕金森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作者:钟兴凤;吴艳青;叶军明;李艺;张观音生;胡小莉;王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应用鼻腔负压置换疗法及鼻腔雾化吸入治疗儿童鼻窦炎前后纯音听阈及中耳功能变化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应用鼻腔负压置换疗法及鼻腔雾化吸入治疗儿童鼻窦炎后,观察治疗效果及纯音听阈及中耳功能变化,及时发现听力损伤,及早进行干预.方法:选取无耳部自主症状的3~6岁100例鼻窦炎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50例(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置换疗法及雾化)和对照组50例(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中耳功能分析检查及纯音听阈检查,对比两组鼻窦炎治疗效果,对比入组患儿行中耳功能检查诊断出分泌性中耳炎的比率;对比两组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鼻窦炎患儿治疗效果,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所有患儿实施中耳功能检测查出分泌性中耳炎检出率显著高于依靠耳部体征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实验组中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治疗有效率88%,大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鼻窦炎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鼻腔负压置换及雾化疗程短、简单易行、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通过治疗前后中耳功能分析和听阈值检查,可及时发现中耳疾病,避免儿童听功能损伤,可为临床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者:叶民;曹冰;钱文梅;刘泗;黄恩恩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Notch信号与自噬的作用关系研究进展

    Notch信号通路是一条进化上非常保守的信号通路,对于真核生物的细胞生长、发育、增殖、分化等基本生命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噬是一种保守的细胞内的溶酶体降解途径,虽然目前对其研究越来越清楚,但自噬如何影响正常生理的调控机制仍不明确.自噬可能在调节发育途径中起关键作用.近的研究揭示内体/自噬体降解系统可能影响多细胞生物体的信号通路,其中包括Notch信号通路.本文将阐述Notch信号通路与自噬的可能相互作用关系.

    作者:王容;吴正华;蒋琼;黄宽;陈丽;钟兴凤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每搏量变异度应用于老年患者容量管理的研究进展

    老年患者的容量管理是临床麻醉的难点,每搏量变异度在老年患者容量监测中的价值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临床应用、不同SVV值对老年患者的影响及其他影响SVV预测价值的因素等方面总结了每搏量变异度在围术期容量管理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的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存在的不足和相关问题.

    作者:简伟兰;钟茂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Dock2基因敲除小鼠在肠道细菌感染中的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缺陷的研究

    目的:Dock2是细胞分裂贡献者(Dock)家族的成员之一,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激活和迁移.我们近的研究表明,Dock2能保护小鼠免受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rodentium)感染,并且Dock2调节先天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感染早期的迁移.然而,Dock2如何调节宿主在C.rodentium感染过程中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仍然是未知的.方法:用C.rodentium感染WT、Rag1-/-和Dock2-/-小鼠14天和21天,比较生存率、体重、CFU、组织重量、结肠长度、组织学病变.结果:Dock2-/-小鼠在C.rodentium感染后比WT和Rag1-/-小鼠有更低的存活率和更多的体重损失.尽管Dock2-/-小鼠在第21天与Rag1-/-小鼠有相似的粪便CFU,在感染后第14天和第21天,Dock2-/-小鼠比Rag1-/-小鼠具有更高的组织重量、较短的结肠长度和更严重的组织学损伤.结论:结果表明,Dock2-/-小鼠在整个C.rodentium感染中比Rag1-/-小鼠产生更严重的结肠炎,并且可能在肠道细菌感染中在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方面都有缺陷.

    作者:陈亚运;谢璐;谢园;朱鹃花;刘仰斌;刘志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和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1例光气中毒病人的护理

    光气,化学名二氯碳酰,是一氧化碳与氯气在强光照射下合成,因而得名“光气”.属于高毒类,刺激性气体,有霉变干草和烂苹果味,遇水分解成CO2和盐酸[1].2016年1月24日,赣州某工厂发生光气泄漏,重症医学科共收治光气中毒患者4例,其中2例发生急性中毒性肺水肿,为进一步治疗缓解病情进展,挽救生命,重症医学科对其中1例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和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治疗.现就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王芬;谢艳梅;幸莉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