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叶晓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小儿肾病尿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方法:运用PDCA管理模式对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肾病患儿尿标本采集耗时久、标本不合格率较高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实施PDCA管理3个月,小儿尿标本收集合格率显著提高(P<0.05),标本采集时间缩短.结论:本应用可以提高小儿尿标本采集合格率,提高医疗质量并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何晓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术后踝关节活动度Johner-Wruhs评分等情况.结果:经皮微创锁定钢板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Johner-Wruhs评分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P<0.05).结论:应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小、肢体功能恢复好等优点,符合美学要求,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亚东;周娟;唐文;张飞;刘氜;魏晓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肠造口患者对造口知识认知现状及对造口知识教育的需求,为制定肠造口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研究方法,选取10名肠造口患者进行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经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肠造口患者对造口知识掌握不足、肠造口患者对造口知识的学习态度积极、肠造口患者应用造口知识困难、肠造口患者获取造口知识的途经受限、护士专业能力存在欠缺.结论:首先护士应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健康教育能力,护士应重视评估肠造口患者对造口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造口健康教育方式,提高造口患者的造口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效果.
作者:刘玉珍;魏清风;谢志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维生索D缺乏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可对人类健康产生多种不利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临床多种疾病相关,维生素D缺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近期维生素D与临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敏;李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80岁,农民,因咳嗽、咳痰3月余,浮肿2月于2016年10月11日入院.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咳嗽、咳黄色脓痰,感胸闷、憋气,无胸痛,同时出现低热,热度与热型具体不详,感头晕,2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浮肿、关节疼痛,初起为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间关节疼痛,后逐渐蔓延至膝关节、踝关节,感乏力加重.
作者:熊丽娇;曾治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一种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能与B淋巴细胞表面CD20分子高亲和力结合而触发凋亡信号,导致被结合的B淋巴细胞清除,现已被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diopathic nephritic syndrome,INS)是儿科常见肾脏疾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临床对INS患儿的治疗以激素为主,必要时辅以免疫抑制剂,但其不良反应和复发率高.近几年有文献报道RTX逐渐应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的难治性肾病综合症,尤其是儿童激素依赖或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成功延长了此病的缓解期.但近几年RTX应用于INS主要基于对散在病例的观察性研究,RTX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及前瞻性试验来证实.因此,我们将总结前面的研究,并为以后更好地研究和治疗INS提供方向.
作者:肖小妹;陈亚运;王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2007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72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例患者平均年龄(58.87±12.76)岁,88.9%合并高血压,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突发剧烈胸痛为常见症状,主动脉CTA在主动脉夹层的确诊中起重要作用.预后方面,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较内科保守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突发胸痛患者应及时主动脉CTA检查.早期诊断、严格控制血压及心率,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金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淫羊藿作为传统中药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等作用.淫羊藿苷是其主要的活性单体成分,淫羊藿素是淫羊藿苷的衍生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淫羊藿素抗肿瘤、抗肝纤维化、抑制骨质疏松和神经保护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淫羊藿素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刘松;刘超明;赖丽娟;李良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肺海绵状血管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例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17岁,因左侧胸痛、胸闷1月余,加重3天就诊.CT扫描示:左上肺见结节状密度影,大小约2.3 cm ×2.2 cm.全麻下行胸腔镜下左侧气胸修补术+左肺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免疫组化染色血管内皮细胞CD34、CD31阳性,D2-40、TTF-1阴性.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肺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肺血管畸形,并非真性肿瘤,确诊需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手术切除是肺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肖海;叶晓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在临床工作中,各种原因导致尿失禁的排尿护理一直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题[1].目前我院尿失禁患者主要使用纸尿裤接尿,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成本高,容易被大便污染尿道口,尿液溢满浸湿皮肤造成失禁性皮炎,容易导致局部皮肤损伤形成压疮的缺点.我院在总结前人[1-3]的研究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可调式男性接尿器固定装置,应用于临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春泉;廖华;刘莲秀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外孕Ⅱ号方加味治疗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50例因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患者,将单独使用甲氨蝶呤单次肌注治疗患者为对照组(27例),将使用甲氨蝶呤单次肌注治疗同时加用宫外孕Ⅱ号方加味治疗患者为观察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再次手术发生率、血清β-hCG下降、盆腔包块消失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宫外孕Ⅱ号方加味可以加快血β-hCG下降,缩短血β-hCG恢复到正常值的时间,缩短盆腔包块消失时间(P<0.05),降低了再次手术率;同时降低甲氨蝶呤(MTX)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与单用甲氨蝶呤相比,联合应用宫外孕Ⅱ号方加味治疗持续性异位妊娠效果更优,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曾俐娟;黄晓晖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PDCA循环对于安装埋藏式起搏器患者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已安装埋藏式起搏器出院后回到医院进行复查维护患者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到本心电室复查心电图的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指导,实验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PDCA循环方法进行护理跟踪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在护理之后均得到明显调节,但是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实施不同干预方式之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起搏器功能、自主心律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能够有效监测起搏器功能及心脏起搏功能,有效提高安装埋藏式起搏器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作者:谢凝华;贺金梅;刘环;宋米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清热止痒散中龙脑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色谱柱为DB-WAX (30 m×0.25mm,0.50 μm)石英毛细管色谱柱;载气为氮气,FID检测器,柱温130℃,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温度250℃,水杨酸甲酯为内标物.结果:龙脑在0.0626~1.251 4μg(r=1.0000)范围内与龙脑和内标峰面积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9.38%,RSD为0.60%(n=6).结论:该法操作快速简便,稳定性和准确性良好,可用于控制清热止痒散中龙脑的含量.
作者:廖宝源;赖佐发;方慧琼;杨宝莲;吴晓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血液病与结核病间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血行播散性结核或全身粟粒性结核可以继发贫血及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异常改变,但轻型结核病极少引起血液学明显变化[1].近些年结核病发病率逐渐上升,而无典型症状的结核患者也逐渐上升.这些隐性结核病患者无明确感染病灶及结核感染的症状,有些以血液病的表现来就诊,这些患者易被误诊或漏诊.其中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主要表现的结核病罕见.而结核杆菌可导致全身各个脏器受累,其中以肺结核尤为常见,单纯累及脾脏的结核病极为罕见.现报道1例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突出表现的脾结核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结核病导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认识.
作者:钟雯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调整产房管理模式,优化助产人力资源,保障产房病人安全的同时提升病人满意度.方法:为实现广东省十大安全目标,将产前区集中到产房,实行产前区域和产房区域集中,行政、护理业务一体化管理.结果:实行产前和产房一体化管理,能大限度优化助产士人力资源,保证孕产妇安全的同时提升满意度.结论:产前产时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优化产房人力资源,保障孕产妇安全,提升满意度.
作者:向清华;徐耀荣;向清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多年来,啮齿动物已广泛应用于AD的研究,提高了我们对该疾病的认识,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模式生物,在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弥补了啮齿动物的不足.本文就斑马鱼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章健;刘南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胎儿肢体畸形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胎儿畸形,其中手足畸形虽较为常见,但检出率相对较低.手足畸形儿的出生,不仅给患儿和家属带来不幸和负担,而且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产前检出手足畸形尤为重要.本文从各种手足畸形、产前筛查胎儿手足畸形的影像手段及检出孕周等方面对超声影像在胎儿手足畸形筛查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茂淇;叶军;任苓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患者的院内外护理经验,探讨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护理流程,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方法:对25例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患者提供手术前后一般护理、个性化心理疏导与支持、特殊的功能锻炼指导、用药指导以及出院后的延续护理.结果:25例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患者通过提供手术前后一般护理、个性化心理疏导与支持、特殊的功能锻炼指导、用药指导以及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患者恢复良好,患者对治疗护理效果较满意.结论:本护理流程的实施可以让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患者在院内外均可获得专业支持与指导,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的身心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梅月英;魏舵秀;龚湖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运用示剂追踪法行腹部CT增强扫描,观察动脉期触发扫描时间,为CT增强扫描准确把握动脉期影像给出合理建议.方法:收集224例临床疑诊腹部病变而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检查者,随机分为二组,A组112例使用浓度为300 mgI·mL-碘海醇注射液;B组112例使用浓度为350 mgI·mL-1碘海醇注射液.所有检查者均行常规腹部动态三期扫描,从肘正中静脉置入22 G留置针,以3mL·s-1速率注射对比剂,增强扫描采用示剂追踪法完成,设置腹主动脉膈肌层面为兴趣区,触发扫描HU值为150 HU,自动触发扫描.结果:A组触发扫描时间为13~46 s,平均(22.75 ±4.79)s;B组触发扫描时间为12~41 s,平均(21.8±5.1)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同时测量腹主动脉CT值,两种不同浓度对比剂在注射速率相同情况下,两组CT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6).结论:在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注射速率3mL·s-1,对比剂浓度分别为300 mgI·mL-与350 mgI·mL-1时进行腹部增强扫描,示剂追踪法动脉期扫描触发均值时间在21~22 s,实际扫描均值时间27~ 28 s,与相关教科书提出的25~ 30 s扫描动脉期时间一致.但示剂追踪法实际扫描短18 s,长52 s,更符合个性化扫描要求,因此建议在带有示剂追踪扫描软件的CT扫描设备进行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时,采用示剂追踪法能更准确的抓住动脉期.
作者:吴颋;刘风;郭少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房颤终止后可出现窦房结功能抑制,表现为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即为快-慢综合征[1],常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植入起搏器.近年来,随着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技术的进步,许多研究者[2-4]发现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快-慢综合征在射频消融术后窦房结功能可得以改善,部分患者的窦房结功能甚至恢复正常而不需要再安装起搏器治疗.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性心房颤动伴快-慢综合征在射频消融术后窦房结功能恢复正常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捡娣;谢龙;宋丽娟;谢东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