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圳市某社区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现状及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谢琴

关键词:流动人口, 孕产妇, 孕产期保健, 认知程度
摘要:目的:调查深圳市流动人口的孕产期保健服务现状,评估其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将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于罗湖辖区10家社康中心访视的1355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上述孕产妇户籍均为流动人口.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建卡率48.27%、孕早期检查率46.64%、产前检查率75.35%、产检率55.50%及孕产期保健知识及格率75.21%.流动人口中非常需要、需要给予孕产妇围产保健相关知识教育覆盖率较高.妇女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是否生育过孩子、是否接受过孕产期保健知识宣教等均是其影响因素.结论: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现状均较差,有待改善;进行孕产期保健知识宣教,提高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知识认知程度;同时,制定并实施有效政策,加大投入,是改善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现状的关键.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行中药六君子汤联合方案对症状改善、毒副作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行中药六君子汤联合方案医治对症状改善、毒副作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102例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按照临床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成2组,将行常规方案医治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行中药六君子汤联合方案医治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症状改善、毒副作用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症状(腹胀、上腹痛、恶心呕吐)积分均比对照组低,且毒副反应总发生率7.02%比对照组26.67%低(P<0.01);观察组于两组医治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改善的基础上,其改善效果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显著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1).结论: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行中药六君子汤联合方案医治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林旭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本文选取60例行单侧及一个节段行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对其采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开展治疗过程,对患者术前,术后腰椎过伸、过屈相邻椎体间水平位移值及椎间隙高度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患者采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开展治疗过程,手术全部顺利实施,术后,患者的腰椎过伸,过屈相邻椎体间水平位移值、腰椎过伸,过屈相邻椎体间成角位移值以及椎间隙高度明显下降,和术前对应指标大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后,对患者腰椎稳定性无影响,创伤小,术后患者康复时间明显缩短,疼痛明显缓解.

    作者:周武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叶酸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叶酸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作为一碳单位的载体参与细胞内的甲基化反应和DNA(Deoxyribonucleic acid,DNA)中的合成与修复.叶酸的缺乏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可能是由于叶酸的缺乏影响DNA的合成与修复及细胞内正常的甲基化反应.本文就叶酸与食管癌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吴逸;王少康;林晨昊;孙桂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颌面部慢性炎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口腔颌面部慢性炎症的过程中,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为临床口腔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5年5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口腔颌面部慢性炎症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如GI、PLI、PD等,差异显著(P<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92.2%,59/6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48/64),差异显著(P<0.01).结论:临床治疗口腔颌面部慢性炎症患者的过程中,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各项临床口腔指标,如GI、PLI、PD等,且有助于临床效果的提升,应广泛推广.

    作者:邱志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空巢老人安全用药影响的研究

    目的:对空巢老人进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后的用药安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随机选择大红门社区的120名老年人,以常住人口中≥60岁的老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0名老人,对照组行以国家基本卫生服务项目;干预组进行家庭医生式服务,两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临床研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用药知识掌握及生化指标控制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用药知识掌握及生化指标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经计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家庭医生式服务有效促进空巢老人安全用药并改善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肖建彪;刘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母乳喂养保持情况调查及干预对策的研究

    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母乳喂养状况并讨论相关干预方案.方法:随机挑选本院321例NICU患儿,对其来源、喂养方式、追访次数及居住地区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纯母乳喂养率方面,本院出生的NICU患儿高于外院,农村产妇高于城镇产妇且追访次数超过3次的患儿高于仅追访1次的患儿(P<0.01).结论:医院应加强母乳喂养优势的宣传,医生应做好对高危产妇的会诊工作,完善NICU患儿追访制度,以提高NICU患儿母乳喂养率.

    作者:务永勤;方晓霞;刘玉霞;朱智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和硫磺霜治疗湿疹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和硫磺霜治疗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湿疹患者104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52)和B组(n=52).A组给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B组给予硫磺霜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结果:A组湿疹治疗总有效率为90.4%,显著高于B组的67.3%(P<0.05).治疗后,随访2个月,A组湿疹复发率仅为15.4%,显著低于B组的32.7%(P<0.05).A组、B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9%、5.8%,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湿疹治疗中,相对于硫磺霜,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临床治疗效果更佳,复发率较低,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药物.

    作者:罗冀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肩锁关节损伤的MRI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分析

    目的:探讨MRI在肩锁关节损伤诊断中的评价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本院就诊肩锁关节损伤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36.5±10.2)岁,评价指标包括MRI影像诊断结果、手术病理及关节镜检查结果,对比MRI诊断结果与后两者的诊断结果,判定MRI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诊断准确率为96.7%,漏诊率和误诊率为1.7%,与手术病理/关节镜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可以对损伤类型和其他病变做出有效评价,对韧带的良好显示是制定手术方案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MRI在肩锁关节损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MRI可以从多角度、多平面、多层次解决肩锁关节损伤所存在的解剖结构重叠、组织细节分辨等难题,能够更好的反映肩锁关节损伤中软组织、肌腱等解剖改变,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能够满足临床的诊断需要,且MRI对患者不会造成电离辐射相关损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更易于患者接受.

    作者:周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腰麻剖宫产时盐酸罗哌卡因的胎盘转移

    目的:评价盐酸罗哌卡因腰麻剖宫产时胎盘转移情况.方法:选择单胎、足月产妇,ASA I或II级,腰麻下行剖宫产术.胎儿娩出时抽取母体静脉血样和脐静脉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盐酸罗哌卡因浓度.结果:母体血药浓度(mv)为(153.7±34.1)ng/ml,大值308ng/ml,小值77ng/ml;胎儿血药浓度(uv)为(90.7±28.6)ng/ml,大值195ng/ml,小值22ng/ml.uv/mv(0.60±0.16),大值1.09,小值0.18.母体静脉血药浓度与脐静脉血药浓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6134,P<0.001),回归方程为y=0.4862x+14.85,(F=30.156,P<0.01);结论:剖宫产术产妇腰麻盐酸罗哌卡因可通过胎盘,脐静脉血与母体静脉血盐酸罗哌卡因比值为0.6.

    作者:李远志;王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深圳市某社区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现状及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深圳市流动人口的孕产期保健服务现状,评估其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将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于罗湖辖区10家社康中心访视的1355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上述孕产妇户籍均为流动人口.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建卡率48.27%、孕早期检查率46.64%、产前检查率75.35%、产检率55.50%及孕产期保健知识及格率75.21%.流动人口中非常需要、需要给予孕产妇围产保健相关知识教育覆盖率较高.妇女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是否生育过孩子、是否接受过孕产期保健知识宣教等均是其影响因素.结论: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现状均较差,有待改善;进行孕产期保健知识宣教,提高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知识认知程度;同时,制定并实施有效政策,加大投入,是改善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现状的关键.

    作者:谢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52例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52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2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单纯内固定治疗的52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伤椎前高压缩比以及Cobb角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王飞;田光;彭昶;邓毅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云浮市云安区10146例育龄人群地贫筛查结果分析及干预成效

    目的:观察云浮市云安区10146例育龄人群地贫筛查结果及干预效果.方法: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参加孕前孕期优生健康检查的育龄人群共10146例,通过检测该人群外周血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分析云浮市云安区育龄人群地贫筛查结果.对于地贫筛查阳性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分析其干预效果.结果:10146例育龄人群中地贫初筛阳性人数共1791人,阳性率为17.65%.三年间夫妻双方均为阳性的有158对.其中,2013年地贫筛查阳性率为19.26%,2014年筛查阳性率为17.76%,2015年筛查阳性率为14.50%;2013年-2015年夫妻双方均为阳性的158对(316人)中,除5对未行地贫基因检查外,基因检测为同型地贫的有105对.基因检查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东南亚型α地贫(--SEA/αα)有165人,基因型为轻型β地贫的有64人,基因型为静止型α地贫有23人.基因检查无异常的有21人.终,同型地贫基因夫妇中有27例因产前诊断为重型地贫胎儿选择终止妊娠.通过干预,亦加强了群众对地中海贫血的认识,提高了地贫知识知晓率.结论:云浮市云安区育龄人群地贫发生率较高,加强地贫筛查并给予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能降低重型地贫儿的出生率.

    作者:唐海燕;杜明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检测在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在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上半年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和术后3天接受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检测,按照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进行分组,比较发生深静脉血栓与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差异.结果:12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共计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73%,分别对并发深静脉血栓和未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前、术后3天的Fib及D-D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可见其术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3天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患者Fib和D-D都显著升高,与术前及术后未并发深静脉血栓组患者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动态监测能对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进行预测,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自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沙利度胺、泼尼松联合十一酸睾酮胶丸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贫血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泼尼松联合十一酸睾酮胶丸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贫血患者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原发性骨髓贫血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沙利度胺、尼泼松联合十一酸睾酮胶丸治疗3月,比较治疗前后脾脏肿大、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骨髓病理检查分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脾脏肿大低于治疗前,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病理分级显著好转,0级患者显著多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便秘、头晕、恶心呕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次为下肢水肿、手指麻木、皮肤瘙痒、肝功能异常及嗜睡.结论:沙利度胺、泼尼松联合十一酸睾酮胶丸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贫血患者中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针对性预防.

    作者:胡晓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实施对患者不良情绪和依从性影响效果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实施对患者不良情绪和依从性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住院收治冠心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并评定两组患者依从性.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HAMA、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HAMA、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规律用药、规律饮食、规律锻炼、规律检查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实施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作者:黄新丽;陈雪燕;陈秀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分娩球联合自由分娩体位在初产妇中应用对自然分娩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娩球联合自由分娩体位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分娩球联合自由分娩体位助产,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方式,观察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及总产程时间,两组分娩方式及分娩期间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及总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自然分娩率分别为97.5%、87.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期间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球联合自由分娩体位能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产妇活跃期及产程时间,且能有效缓解产妇疼痛.

    作者:冯碧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探究

    目的:总结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5年01月-2016年01月于我院救治的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共患儿共3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治疗组(n=16例,以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展开救治)和常规组(n=16例,以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展开救治),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氧暴露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治疗中,施以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有助于提升其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盛强;蓝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5例60岁以上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抑郁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度洛西汀)(n=36)和对照组(艾司西酞普兰)(n=29).治疗6周.评估者在不知患者分组情况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基线和治疗开始后1、2、4、6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实际完成62例,完成率为95.4%;脱落3例,脱落率为4.6%,均发生在研究组;6周后治疗不同时点两组患者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4周末研究组、对照组的PSQI评分下降,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采用TESS评估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是有效和安全的,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杨海波;姜文海;孟辉;赵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帕瑞昔布钠复合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复合地佐辛在术后镇痛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外科手术全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地佐辛,观察组运用帕瑞昔布钠复合地佐辛,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差异.结果:在苏醒时间、Ramsay镇静评分、疼痛评分与术后躁动程度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复合地佐辛在术后镇痛效果上具有显著功效,麻醉效果理想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莫志仙;莫志怀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和疗效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取得的治疗效果,并分析给患者免疫功能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这2年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SAP的40例患者,均在治疗期间给予肠内营养支持(EN),按照给予EN的不同时间为患者分组:20例给予早期EN的患者归入研究组,20例给予延迟EN的患者归入对照组.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免疫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19/20),对照组则为75%(15/20),两组在疗效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IgG、IgM、IgA等免疫球蛋白水平上,研究组全部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SAP患者来说,尽早给予EN可以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预后结果.

    作者:陈烈欢;黎燕玲;陈启生;梁雄;梁伟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