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麻剖宫产时盐酸罗哌卡因的胎盘转移

李远志;王浩

关键词:腰麻, 剖宫产术, 罗哌卡因, 血药浓度, 胎盘转移
摘要:目的:评价盐酸罗哌卡因腰麻剖宫产时胎盘转移情况.方法:选择单胎、足月产妇,ASA I或II级,腰麻下行剖宫产术.胎儿娩出时抽取母体静脉血样和脐静脉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盐酸罗哌卡因浓度.结果:母体血药浓度(mv)为(153.7±34.1)ng/ml,大值308ng/ml,小值77ng/ml;胎儿血药浓度(uv)为(90.7±28.6)ng/ml,大值195ng/ml,小值22ng/ml.uv/mv(0.60±0.16),大值1.09,小值0.18.母体静脉血药浓度与脐静脉血药浓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6134,P<0.001),回归方程为y=0.4862x+14.85,(F=30.156,P<0.01);结论:剖宫产术产妇腰麻盐酸罗哌卡因可通过胎盘,脐静脉血与母体静脉血盐酸罗哌卡因比值为0.6.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探究

    目的:总结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5年01月-2016年01月于我院救治的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共患儿共3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治疗组(n=16例,以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展开救治)和常规组(n=16例,以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展开救治),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氧暴露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治疗中,施以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有助于提升其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盛强;蓝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深圳市某社区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现状及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深圳市流动人口的孕产期保健服务现状,评估其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将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于罗湖辖区10家社康中心访视的1355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上述孕产妇户籍均为流动人口.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建卡率48.27%、孕早期检查率46.64%、产前检查率75.35%、产检率55.50%及孕产期保健知识及格率75.21%.流动人口中非常需要、需要给予孕产妇围产保健相关知识教育覆盖率较高.妇女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是否生育过孩子、是否接受过孕产期保健知识宣教等均是其影响因素.结论: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现状均较差,有待改善;进行孕产期保健知识宣教,提高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知识认知程度;同时,制定并实施有效政策,加大投入,是改善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现状的关键.

    作者:谢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探讨噪声环境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中肾素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噪声环境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中肾素活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首先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长期生活或者工作在噪音环境下的高血压患者,噪声强度达到80-110dB,一共90例,然后选取同期生活或者工作在正常环境下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一共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氨氯地平片服用,每次服用5mg,每天服用1次,服药半年后检测肾素活性,并且进行对比.结果:和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PRA含量明显降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2.35±0.16)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PRA(plasma renin activity,肾素活性)含量(1.85±0.10)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噪声环境下,使用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在半年内降压效果和正常环境下降压效果相当,但是1年后和正常环境下降压效果对比,噪声环境下降压效果明显更低.对于噪声环境下的高血压患者而言,采用氨氯地平进行减压可能出现疗效欠佳的情况,建议采用联合用药进行治疗.

    作者:凌均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叶酸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叶酸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作为一碳单位的载体参与细胞内的甲基化反应和DNA(Deoxyribonucleic acid,DNA)中的合成与修复.叶酸的缺乏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可能是由于叶酸的缺乏影响DNA的合成与修复及细胞内正常的甲基化反应.本文就叶酸与食管癌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吴逸;王少康;林晨昊;孙桂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按照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通过美托洛尔、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通过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0%,P<0.05.两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心功能指标对比,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5%、27.5%,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经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效果较佳,且能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

    作者:骆少团;李建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检测在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在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上半年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和术后3天接受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检测,按照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进行分组,比较发生深静脉血栓与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差异.结果:12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共计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73%,分别对并发深静脉血栓和未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前、术后3天的Fib及D-D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可见其术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3天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患者Fib和D-D都显著升高,与术前及术后未并发深静脉血栓组患者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动态监测能对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进行预测,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自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首次糖皮质激素治疗后1年内复发情况及其预测因子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首次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1年内复发情况及其预测因子.方法:选择院内收治的6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依据首次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疾病复发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疾病复发时间为1年内,对照组疾病复发时间大于1年,比较两组临床病情及疾病复发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32例复发者约62.50%患者的复发时间在3-8个月时,平均时间为(5.62±1.28)个月;观察组全结肠型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变量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可将其视为影响疾病复发的独立文献因素.结论: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而言,首次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后1年内仍有较高的复发率,且全结肠型的溃疡性结肠炎者与疾病复发呈现密切关系,是影响疾病复发的因素之一.

    作者:杨荣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和疗效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取得的治疗效果,并分析给患者免疫功能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这2年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SAP的40例患者,均在治疗期间给予肠内营养支持(EN),按照给予EN的不同时间为患者分组:20例给予早期EN的患者归入研究组,20例给予延迟EN的患者归入对照组.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免疫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19/20),对照组则为75%(15/20),两组在疗效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IgG、IgM、IgA等免疫球蛋白水平上,研究组全部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SAP患者来说,尽早给予EN可以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预后结果.

    作者:陈烈欢;黎燕玲;陈启生;梁雄;梁伟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重型颅脑创伤侧裂区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创伤侧裂区损伤治疗中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7月-2015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创伤侧裂区损伤患者6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选择大骨瓣开颅常规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选择大骨瓣开颅标准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3天、7天GCS评分高于对照组,ICP、中线移位、脑水肿的体积低于对照组;观察组GOS 5分率、一年内存活率为36.67%、80%,对照组为13.33%、53.33%.结论: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能够促进生活质量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谷斌亮;罗杰;王泽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尿百草枯半定量检测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尿百草枯半定量检测在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用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利用百草枯尿液检测试剂盒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半定量检测,记录入院时即刻尿百草枯浓度检测结果.结果:105例患者首次尿检浓度在100μg/ml以上的45例中,死亡44例,死亡率为97.78%;首次尿检在30~100μg/ml的42例患者中,死亡24例,死亡率为57.14%.首次尿检在30μg/ml以下的18例患者中,死亡2例,死亡率11.11%.结论:首次尿检结果显示与其病情危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通过对口服百草枯后就诊的患者进行动态的尿百草枯浓度监测,可以指导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救治,并且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积极地意义.

    作者:何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SAFB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SAFB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我院已经确诊为宫颈炎性病变患者4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43例、宫颈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并检测三组患者临床石蜡标本SAFB1蛋白表达情况以及宫颈脱落细胞中SAFB1mRNA表达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炎性病变组石蜡标本SAFB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1.95%(9/41),显著低于CIN组的44.19%(19/43)以及宫颈癌组的82.50%(33/40),且CIN组又明显低于宫颈癌组;炎性病变、CIN、宫颈癌三组脱落细胞SAFB1mRNA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SAFB1蛋白以及SAFB1mRNA的表达水平,可帮助临床医生对患者宫颈病变进行有效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宫颈癌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石曦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治疗贲门癌对比

    目的:对比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治疗贲门癌,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贲门癌患者120例,收取时间为2013年3月直至2016年5月期间,并将贲门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近端胃切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胃切除治疗,对比两组贲门癌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贲门癌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67%,观察组患者淋巴细胞(3178.22±39.54)×103/dl、白蛋白(4.55±0.22)g/dl、总蛋白(13.53±0.29)g/dl、血红蛋白(13.11±0.26)g/dl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贲门癌患者的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5.00%(P<0.05).结论: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治疗贲门癌相对比,全胃切除治疗贲门癌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提高患者淋巴细胞、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指标,增加患者的总有效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作者:温永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腰麻剖宫产时盐酸罗哌卡因的胎盘转移

    目的:评价盐酸罗哌卡因腰麻剖宫产时胎盘转移情况.方法:选择单胎、足月产妇,ASA I或II级,腰麻下行剖宫产术.胎儿娩出时抽取母体静脉血样和脐静脉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盐酸罗哌卡因浓度.结果:母体血药浓度(mv)为(153.7±34.1)ng/ml,大值308ng/ml,小值77ng/ml;胎儿血药浓度(uv)为(90.7±28.6)ng/ml,大值195ng/ml,小值22ng/ml.uv/mv(0.60±0.16),大值1.09,小值0.18.母体静脉血药浓度与脐静脉血药浓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6134,P<0.001),回归方程为y=0.4862x+14.85,(F=30.156,P<0.01);结论:剖宫产术产妇腰麻盐酸罗哌卡因可通过胎盘,脐静脉血与母体静脉血盐酸罗哌卡因比值为0.6.

    作者:李远志;王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金甲散结丸对中枢性性早熟儿童性激素LH、FSH、E2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金甲散结丸在中枢性性早熟儿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雌二醇(E2)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56例中枢性性早熟患儿分为两组,其中以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GnRHa)治疗为对照组,患儿76例,以接受金甲散结丸治疗者为治疗组,患儿80例.分析两组LH、FSH及E2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入组时,两组间LH、FSH及E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完成6个月治疗后,治疗组LH、FSH及E2低于对照组(P<0.05).在完成6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GnRHa治疗,金甲散结丸不仅可有效的改善中枢性性早熟患儿的性激素水平,同时也可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林春雨;廖凯明;陈辑;何小仁;谭晓玲;黄培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人性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本卫生院近年来收治的1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及S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试验组患者SDS及SAS评分下降更为显著,其分别为(35.12±9.14)分,(32.35±8.26)分;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DMQLS总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试验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心理维度、社会维度、满意度三个方面,试验组分别为(45.26±5.54)分、(45.36±5.11)分和(40.39±5.68)分.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的良性转归,有助于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自我管理能力,从整体上提升患者的心理及生活质量.

    作者:赖颂妮;丘爱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难治性高血压合并OSAHS清晨血压的影响

    目的:研究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难治性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清晨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1例难治性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服用常规降血压药物;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上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对两组患者清晨血压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血压经治疗后均有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压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对照组血压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血压达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血压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CPAP可有效改善难治性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清晨血压,提高血压达标率.

    作者:牛保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R、DR系统的图像质量控制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CR、DR系统的图像质量控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放射线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400张CR与DR片进行研究,CR片与DR片各200张,评价图像质量,并比较,同时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并总结质量控制方案.结果:CR片与DR片中甲级片百分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图像质量问题主要有图像过于锐化或病灶显示不清、原始图像显示清晰但胶片图像偏白或偏黑、图像层次感较差与颗粒感过强等,而影响CR、DR系统图像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后处理软件使用不当、工作站与激光相机敏感对比度差异、曝光度过小或过大等.结论:CR、DR系统的图像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但多为人为因素所致,为此要不断提高放射技术人员相关技术,促使他们在操作中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并针对陈旧技术进行改善,勇于创新,从而更好地保证图像质量.

    作者:王亮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个体化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 arthritis,KOA)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KOA46例、79患膝采用个体化治疗进行分析及评估.结果:4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8.2个月,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优33例,良37例,可7例,差2例,总优良率88.6%.结论:通过分析患者的关节结构、功能及影像资料,了解患者期望关节恢复和使用的程度等,参照Kellgren-lawrence分级法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分别采用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配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SH)、腓骨近端截骨、全膝关节置换、综合物理治疗等治疗方案,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东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异丙酚-咪唑安定-芬太尼复合麻醉在妇科短小手术的麻醉应用

    目的:探讨异丙酚-芬太尼-咪唑安定复合麻醉在妇科短小手术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ASAⅠ-Ⅱ级妇科手术21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5例,麻醉前常规禁食,观察组先静脉缓推芬太尼1μg/kg、异丙酚2.0mg/kg;观察组静注咪唑安定0.08mg/kg、芬太尼1.0μg/kg、异丙酚1.5mg/kg,根据手术时间的需要或患者肢体反应等情况适时追加异丙酚,至手术结束.结果:麻醉过程中对照组HR、MAP下降较观察组明显,SPO2无差异;对照组异丙酚用量较大,两组神志消失时间、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无差异,所有患者30min内离开手术室;观察组遗忘程度分级数高遗忘程度明显.结论:异丙酚-芬太尼-咪唑安定联合能起到平衡麻醉效果,符合现代麻醉的要求,可在妇科短小手术值得推广.

    作者:李江舸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ICU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

    目的:分析ICU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ICU患者5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全部550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33株,多重耐药菌共有606株,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以及大肠埃希菌.结论:ICU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几率较高,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对患者造成身体方面的痛苦,同时也会让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加,临床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加强手卫生和环境卫生工作,有效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学习和培训,强化耐药菌的管理和检测,抗生素合理应用,终来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有效防控.

    作者:刘毅君;谷欣;王湘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