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髋部骨折患者体位护理临床路径的设计研究

杨千绮;叶兰凤;叶红燕;赖允梅;阳淑琴;肖霞

关键词:髋部骨折, 体位护理, 翻身依从, 压疮
摘要:目的:观察髋部骨折患者体位护理临床路径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60例通过内固定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案基础上联合针对性的体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髋部骨折患者的翻身依从性和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完全翻身合作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压疮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髋部骨折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体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翻身依从性,有效降低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强生婴儿护臀霜在预防新生儿红臀中的疗效观察

    我科新生儿采用强生婴儿护臀霜(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锌、矿油、矿脂、甘油、乳酸钠等)预防新生儿红臀,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3月~ 2013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无红臀患儿200例,日龄0~28 d.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儿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林丽;杨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延长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率的临床效果.方法:79例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试验组)40例,单纯同步放化疗组(对照组)39例.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及总中位生存期.结果:两组治疗后试验组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两组24个月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中位生存期(P<0.01).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能减少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延长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期,是目前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钟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PC-3冻融抗原致敏DC诱导CTL杀伤PC-3细胞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PC-3冻融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PC-3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冻融法制备PC-3细胞裂解物抗原成分;联合应用rhGM-CSF、rhIL-4和rhTNF-α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化出成熟DC,并用PC-3细胞冻融抗原致敏DC;用LDH释放法检测,对比PC-3细胞冻融抗原致敏DC组、未致敏的DC组、淋巴细胞组、K562冻融抗原致敏DC组分别激活CTL对PC-3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PBMC在细胞因子rhGM-CSF、rhIL-4和rhTNF-α的联合诱导下分化出成熟DC;在靶效比为10:1及20:1时,PC-3冻融抗原致敏的DC组体外诱导的CTL对PC-3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58.2±16.0)%、(92.1±23.3)%,均高于其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3冻融抗原致敏的DC在可诱导激活的CTL,在体外对PC-3细胞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作者:周海滨;付强;汪亮亮;唐青;廖鑫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飞秒激光辅助制瓣LASIK手术中护理对策的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对策在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LASIK手术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我院实施术中改良护理后的飞秒激光LASIK手术110例218眼和改良前的110例217眼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手术后第1天、第1个月患者满意度、随访评分、视力和结膜下出血的比例.结果:改良护理后的患者术后第1天满意度调查、随访评分、视力和结膜下出血的比例和改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分析得出,飞秒激光LASIK手术中改良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的提升飞秒激光矫治近视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作者:伍红卫;吴洁;邝璐琳;刘桂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医用高分子体位垫在经阴道NOTES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手术体位安置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用高分子体位垫在经阴道NOTES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手术体位安置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经阴道NOTES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手术患者,年龄26~58岁,体重指数(BMI)21.2~30.4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研究组,采用医用高分子体位垫固定体位;B组为对照组,术中采用海绵等常规材料做成的体位垫固定体位,比较两组手术患者术后的皮肤情况(包括压痕、红肿、水泡及皮肤破溃的比例).结果:两组病例术中体位均满足手术操作要求,术后的皮肤压力性损伤A组低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用高分子体位垫能提高经阴道NOTES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手术体位安置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作者:刘芳;周爱华;陈敏;沈阳希;张娟;黄万珍;张骁;杨琼;李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核素显像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核素显像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乳腺癌患者27例,手术前6小时进行核素前哨淋巴结显像,对显像阳性的前哨淋巴结进行体表定位,术中根据体表定位利用γ探测仪找出前哨淋巴结,对检出的前哨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患者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并对清扫的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统计其检出率、准确率、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结果:27例中显像阳性24例,检出率88.9%,共发现42枚前哨淋巴结,平均1.75枚;用核素前哨淋巴结显像检出的前哨淋巴结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95.8%,假阳性率为0%,特异性为100%,假阴性为4.2%.结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显像对指导乳腺癌治疗计划的制定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谋清;何春;张功亮;张水香;曾小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的含量测定分析

    目的:探讨对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采用不同溶剂溶解盐酸雷尼替丁胶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含量.结果:盐酸雷尼替丁在0.039 8~0.398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0%,RSD =0.14%(n=6).结论: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在流动相溶解下,含量更准确、重复性好,能更有效地控制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的含量测定.

    作者:赖佐发;钟国庆;廖宝源;吴晓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抑郁症患者焦虑评分及领悟社会支持评分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抑郁症患者焦虑及领悟社会支持评分的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4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无心理疾病的正常成年人1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领悟社会支持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及领悟社会支持的评分与患者的配偶情况、经济收入及病程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焦虑与领悟社会支持的评分呈负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焦虑评分升高,领悟社会支持的评分下降,二者具有负向协同作用.

    作者:钟秋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琥珀胆碱和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琥珀胆碱和瑞芬太尼微泵复合静脉麻醉与常规静吸麻醉的术后恢复情况.方法:腹腔镜手术女性患者60例,采用复合静脉麻醉与常规静吸麻醉,对比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微泵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躁动、嗜睡、恶心呕吐、术中知晓等并发症出现情况,微泵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琥珀胆碱和瑞芬太尼微泵复合静脉麻醉效果优于常规静吸麻醉.

    作者:刘金龙;钟钦文;单热爱;钟茂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氟尿嘧啶化疗泵出现时间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氟尿嘧啶化疗泵药物输注出现时间差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使用ZZB-300型泵泵入氟尿嘧啶进行化疗的病例资料.结果:43例使用ZZB-300型泵的未能按预期时间完成化疗.结论:氟尿嘧啶化疗泵持续输注出现时间差与产品质量、护士因素、注射器因素、大输液因素、患者因素等有关.护理人员正确掌握使用方法,规范操作程序,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尽量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等措施可减少化疗泵持续输注氟尿嘧啶时间差.

    作者:刘丽苹;朱娜佳;何菁;唐珍玲;邓俊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广东梅州地区85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概况

    目的:探讨梅州地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乙肝病毒基因类型和耐药突变分布特征,以指导抗病毒治疗.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850例经核苷类似物治疗后的乙型肝炎患者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检测.结果:85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病毒基因型以B型为主,占87.8%,C型占9.3%,其中1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出耐药基因突变位点,以B基因型为主.对拉米夫定耐药的88例标本中B基因型耐药位点以rt204V突变为主,其突变频率为32.95%;对阿德福韦酯耐药29例标本中B基因型耐药位点以rt236T突变为主,其突变频率为44.83%.对拉米夫定耐药88例标本中C基因型耐药位点以rt204V突变为主,其突变频率为9.09%;对阿德福韦酯耐药的29例标本中C基因型耐药位点以rt236T突变为主,其突变频率为10.34%.结论:梅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以B型为主,经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后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变异.因此,对HBV进行多位点耐药基因相关突变的检测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和确认乙型肝炎患者HBV耐药基因分型和耐药位点,能够更合理指导临床选用核苷类药物.

    作者:吴艳丽;邹尚平;王雪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单肾左肾双输尿管合并副肾动脉一例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见其左肾不完全分裂型双输尿管,合并副肾动脉;且右肾及输尿管缺失,为积累资料,提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1)右肾及右侧输尿管缺失,仔细检查右侧腹部及腰背部均无手术切口遗留疤痕.(2)左肾位置正常,较一般肾脏稍大,表面光滑,无分叶,长123.2mm;上端宽64.2 mm,中央宽54.2 mm,下端宽50.3 mm;高40.2 mm.

    作者:陈竹盛;林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医用封存锁扣制作与应用

    抢救车管理是医院急救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1].抢救车内的药品、物品、器械的管理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抢救患者的成功与否[2],也是医院等级评审、医院管理年检查的重点内容,要求完好率100%,即零缺陷管理.但在临床管理中却存在班班交接清点物品和药品时费时费力,导致护士认真清点的依从性差,产生了交接流于形式、难于保证完好等问题[3].

    作者:谢红英;宋志美;赖相燕;黄海燕;余红;韩清波;熊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后金龙胶囊对免疫指标(CD系列)影响及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金龙胶囊对经微波消融(MWA)治疗后肝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微波消融治疗后联合运用金龙胶囊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仅行微波消融治疗.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免疫指标(CD系列),评价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后联合金龙胶囊对免疫指标(CD系列)影响及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微波治疗术后1周、4周时,复查CD系列,二者各项免疫指标均有变化,但观察组变化(升高或降低)明显,二组相比有一定差异(P<0.05);8周时,观察组微波消融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比值、与4周时比较无显著变化;对照组微波消融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比值较4周时均有降低,2者比较,P<0.05.结论:金龙胶囊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有很好的稳定调节作用.

    作者:卢致洋;蔡联明;刘振华;刘联斌;曾春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直刺法与传统Y型接管在膀胱灌注中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直刺法与传统Y型接管在膀胱灌注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0例膀胱灌注治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法,观察组50例采用改良法.比较两组导尿管留置于膀胱内的化疗药液溢出率、成功率及尿路刺激征出现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灌注膀胱内成功率、化疗药液溢出率及尿路刺激征出现率为0%、90%、15%,对照组分别为80%、70%、10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直刺法膀胱灌注与传统Y型连接管相比,能减少感染、药液渗漏现象,增进患者舒适度,提高膀胱灌注疗效.

    作者:曾芳;刘华之;侯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儿童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误诊分析(附2例报告)

    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在儿童疾病谱中相对较低,且临床症状表现不一,特别是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者,临床误诊率比较高.为提高对儿童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的认识,我院儿科近期收治2例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华彬;王萍;张小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头皮针在2周岁以内婴幼儿骨髓穿刺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使用7号头皮针为2周岁以内婴幼儿行骨髓穿刺术及取骨髓涂片效果.方法:86例年龄为6~24个月需行骨髓穿刺术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7号头皮针在胫骨粗隆前下方行骨髓穿刺术,对照组使用传统骨髓穿刺针在胫骨粗隆前下方行骨髓穿刺术.观察两组骨髓标本稀释情况,穿刺针眼渗血情况、穿刺过程情况.结果:观察组骨髓标本稀释2例,对照组骨髓标本稀释1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血肿及穿刺处渗血情况.结论:使用7号头皮针为2周岁以内的婴幼儿行骨髓穿刺术较传统骨髓穿刺针有明显的优势;7号头皮针可取代传统骨髓穿刺针为2周岁以内婴幼儿行骨髓穿刺术.

    作者:康纪福;刘旭东;夏凤梅;朱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手术用体表标记贴辅助微创手术治疗硬膜外血肿体会

    目的:总结30例硬膜外血肿行微创穿刺引流术的病例诊治体会.方法:采用《手术用体表标记贴》术前定位,手术中其中18例使用YL-1型金属硬通道穿刺针置管引流,12例钻孔软管置管引流手术.结果:术后血肿缩小90%以上26例;缩小50%~90%3例,无变化1例.其中3例患者进行了其他方法处理,其中1例血肿较前增大症状加重行开颅手术;另1例血肿较前无变化改用钻孔软管引流治愈;1例血肿无变化术后半小时出现脑疝改开放手术治愈.结论:《手术用体表标记贴》具有定位准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为手术引流清除血肿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特别适合无导航设备的县乡级医院使用.

    作者:温茂清;涂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MRI在颞颌关节盘前移与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相互关系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MRI张闭口位动态成像在颞颌关节盘前移与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20例单侧TMJID患者(20个颞颌关节)(病例组)与10例健康对照组双侧颞颌关节(20个颞颌关节),使用SIMENS 3.0T MR扫描仪头颅线圈进行颞下颌关节进行斜矢状闭口位、开口位自旋回波T1WI、T2WI扫描,测量闭口位关节盘前移角度,两者间对比并与开口大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闭口位关节盘前移角度与大开口大小存在正相关(r =0.680,P<0.05).对照组闭口位关节盘角度与大开口大小无明显相关性(r =0.306,P>0.05).对照组中5例表现为轻度盘前移位.两组间闭口位关节盘前移角度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通过MR动态成像可清晰显示颞颌关节盘前移并可测定关节盘前移的角度,关节盘移位与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临床诊治TMJDS提供指导性信息.

    作者:冷桂香;李志;谭永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胃肠道出血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18例非静脉曲张性胃肠道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DSA诊断阳性率44.4%(8,18).阳性者介入手术成功7例,1例患者在栓塞治疗过程中突发大出血死亡,栓塞成功率100%,3例DSA阴性患者行预防性栓塞,术后无出血,无胃肠道梗死,临床成功率100%;2例DSA阴性患者及1例术中无法行栓塞的患者,行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术后无出血,无胃肠道梗死,临床成功率100%;总成功率61.1% (11/18),治疗成功率100%(11/11).所有介入治疗患者无再出血、肠坏死、麻痹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DSA检查和介入治疗对非静脉曲张性胃肠道出血有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作者:刘海荣;应勇;黄国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